登錄???|???注冊
語文名師、教育引領者、學者型教師黃玉峰從古代書信中精選60則絕妙好辭,按照寫信的目的,分為說服、拒絕、指示、勸勉、安慰、感謝、應酬、自薦、批評、自辯、述懷11個部分,在講解和剖析中闡明書信的表達方式、結構、重點與優點,學習先賢的處世智慧。
黃玉峰 主編 ·中國文化 ·10.1萬字
本書將展示給您歷史中的種種玄機:關于攀升的學問,關于明哲保身的計策,關于統馭天下的智謀,關于處世的哲學,關于政治與道德的關系,關于君子與小人的爭斗……帶給您的必是耳目一新的感受!當您掩卷而思時,您會發現這是歷史、文化與智慧最完美的融合體!
呂叔春主編 ·中國文化 ·16.9萬字
本書是明恩溥著作中傳播廣、影響大的一部,原為他發表于上海《字林西報》上的一組文章,講述他在清末中國傳教期間的所見所聞,介紹中國人的生活、風俗和性格等,于1890年在上海結集出版,1892年在英美等國出版十幾個版本,引起轟動,其后一百多年來多次再版。書中對于中國人典型性格的概括分析,對中國文化的獨到見解,雖然囿于個人視野和文化差異存在一些偏見,但大部分觀點還是客觀犀利的,所舉實例在中國也普遍常見,時至今日依然有發人深省“民族劣根性”的價值。魯迅先生去世前,還曾在《大公報》撰文向國人推薦此書。
(美)明恩溥 ·中國文化 ·19.2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茶館文化》主要內容包括:茶館文化漫談、北方茶館、南方茶館、施茶活動、茶館的現代發展。《中國文化知識讀本:茶館文化》從茶的起源開始講起,告訴讀者茶如何從簡單的飲變成中國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以及南北方茶館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紹,為之勾勒了一幅茶館在中國的興衰走勢圖,并從各個側面介紹茶館如何承載著宴飲聚會、娛樂生活、洽談生意、品談人生等幾個方面的功能,將茶館現象上升為一種文化現象,寄托著中國借物詠懷的傳統道德情節。
金開誠 ·中國文化 ·2.7萬字
“一帶一路”為國內各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和更大的產業發展空間,西部沿邊省份也將加快發展外向型產業的步伐。本書以云南為案例,從適宜外向發展的產業評估和選擇、產業外向發展的戰略和途徑,以及產業基地建設等方面全方位探討了云南面向“一帶一路”如何推動產業外向發展。本書的研究成果對西部沿邊省份推動產業外向發展的產業選擇、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和產業政策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楊先明 袁帆 ·中國文化 ·15萬字
守護文明就要守護記憶,傳承文明就要傳承記憶。而文化遺產記錄著文明的演變,無疑需要妥善地保護與傳承。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中國文化遺產日,保護好這些歷史發展的見證、珍貴的文化資源,是每位國民的責任。
李世化 ·中國文化 ·16萬字
本書全面總結、梳理了我國推動海外華人華僑傳承與傳播中華文化的主要策略。重點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中華文化的重要論述,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對相關策略進行分析,凝煉經驗、突出問題,圍繞問題開展研究。本書融合藝術學、社會學、國際政治、國際政治經濟、國際傳播等學科理論,并且在總結美國、英國、德國等著名智庫或公關公司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相關排名模型和工具的經驗與局限性的基礎上,提出中華文化傳承與傳播的主要測評維度。本書提出了中華文化傳承與傳播的評價指標體系,盡可能準確、客觀地評估海外華人華僑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傳播現狀。
劉琛等 ·中國文化 ·14.6萬字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4.4萬字
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教授于2018年11月11日19時54分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為了紀念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我們特推出了曾仕強經典語錄及系列國學經典珍藏版圖書。家風是基本而重要的家庭教育。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重視小家建設,宣揚良好家風,帶領孩子成長,是每位父母都應放在首位的課題。本書中,曾教授依托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將家庭教育中的諸如孝道、婚戀、金錢、祖先,甚至生死等問題從多角度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釋,說理通透,直達人心。我們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讓被忽視,甚至被遺忘的傳統家風重新復興,讓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充滿中國味道。
曾仕強 ·中國文化 ·7.6萬字
以往宋代茶研究多集中于茶經濟方面,對于茶與宋代政治、社會生活、宗教文化、中外交往關注較少,本書另辟蹊徑,對宋代茶藝如采茶習俗、生產過程、保藏方法、點茶程序、分茶和斗茶技藝、茶具形制和系列等做了歷史比較;對宋代貢茶和賜茶的政治意蘊、茶與中外文化交流、宋人茶觀念、宋代茶書、茶與宋代詩詞書畫等都進行了細致的考辨和剖析。全書詳參古今成果,以宋代為范圍又不囿于宋代,對不少茶文化現象,都有縱貫古今的論述。
沈冬梅 ·中國文化 ·16.4萬字
用英語講述中國文化,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含精美圖片插畫,生動活潑,圖文并茂。在7000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勞動人民創造出獨特的建筑結構、建筑技巧及建筑哲學,與西方建筑形成鮮明的對比。中國建筑之美無與倫比,而其精髓往往透過磚瓦,隱藏在歷史故事之中。《中國古建筑及其故事》介紹了近50處中國歷史建筑,其中包括“秦皇陵”“岳陽樓”“山西民居”等,為讀者開啟了通往中國古代王朝的歷史之門。
張慈贇 陳潔 ·中國文化 ·3.8萬字
《周易》被稱為“第一國學”“古代東方奇書”,人人想知卻又人人難知。易學名家王振復教授的《〈周易〉通識》,既介紹閱讀《周易》須知的基本常識,又詳細解析與《周易》有關的各種符號、圖式及相應文辭,還原古老的占筮流程,并進一步梳理《周易》三千年的歷史,旁及其世界影響,正本清源,為讀者打開通向《周易》世界的門戶,構建《周易》學習的基本知識框架,是理想的學《易》入門讀物。
王振復 ·中國文化 ·8.8萬字
孔子的話,絕大多數是針對人性而發。雖然時隔千年之久,滄海已成桑田,但自古以來鮮有變化的就是人性,所以說,即便是千年之后的現代人品味起孔子的那些智慧,依然可以獲得很大的啟益與幫助。東籬子編著的這本《孔子學堂》一書,深入體悟了中國人無可替代的精神根底和心魂所在,是在用孔子的智慧擺渡現代人生。現代人追求物質而輕忽精神生活,《孔子學堂》重新解讀孔子的思想,感悟那延續千年的智慧,足以讓我們歸根復命,走出一個美好的未來。
東籬子編著 ·中國文化 ·13.5萬字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近萬年的發展演變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獨特的玉石文化保持著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時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內涵,其影響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難以比擬的,其地位在中國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國玉器以其7000年的歷史,與中國的瓷器和絲綢一樣,成為我國古老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譽,堪稱東方藝術。《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四大玉石》全面介紹了和田玉、岫巖玉、獨山玉、綠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金開誠 ·中國文化 ·3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
金開誠 ·中國文化 ·2.3萬字
茶詩是中國茶文化中的精品,由于中國是茶的祖國,所以茶詩亦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許多大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梅堯臣、歐陽修、王安石、陸游、楊萬里等參與吟茶,使得茶詩清新脫俗、琳瑯滿目。錢時霖、姚國坤、高菊兒所編的《歷代茶詩集成(唐代卷)(精)》從《全唐詩》25冊、《全唐詩補編》3冊中細細尋找出唐代茶詩624首,作者161人,整理成書。
錢時霖 姚國坤 高菊兒 ·中國文化 ·9.1萬字
本書是針對青少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悅讀讀本,是適應小學高年級以上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課外讀本。作者經歷了幾輪講解,比較切合學生的實際,在大力提倡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值得推介。
范赟 郭明姬 ·中國文化 ·14.2萬字
本書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引導讀者,讓更多的父母學會給孩子、更多的企業界人士學會給企業和產品起獨特、有內涵、有品味的名字,從而起好名、改好運。
李雯 ·中國文化 ·18萬字
《沿著中庸的美與丑:中國民族性研究隨筆》采用研究隨筆的寫作方式,將作者多年執教過程中對中國民族性的研究做了梳理和總結,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對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更以“中庸”和“美丑”為核心,通過對“中庸美”的審視,對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民族特性進行了多角度的解讀和深入思考。
沙蓮香 ·中國文化 ·15.9萬字
從萬里長城到紫禁城,從恢弘的秦兵馬俑到氣勢磅礴的布達拉宮,中國古代文化讓世界瞠目。而這些僅僅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冰山一角。那些埋藏在地下有著千百年歷史的文物寶藏將把您帶入一個輝煌的中國古代文明世界中。那些令人稱奇的文物用各種方式為您揭開一個個千百年來困擾世人的歷史秘密。
CCTV《走遍中國》 ·中國文化 ·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