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唐代筆記小說集,有前卷20卷,續(xù)集11卷。所記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動物、植物、酒食、寺廟等等,分類編錄,一部分內容屬志怪傳奇類,另一些記載各地與異域珍異之物。是一部上承六朝,下啟宋、明以及清初志怪小說的重要著作,對后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魯迅曾予以高度評價,認為這部書與唐代的傳奇小說“并驅爭先”。這是一部相當有趣好玩的書,全面反映了唐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社會生活的大千風貌。
張仲裁譯注 ·中國文化 ·59.1萬字
本書將中國歷代蒙學經典基本上全部予以收錄,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名物蒙求》、《治家格言》、《家誡要言》、《重訂增廣賢文》、《心相編》、《小兒語》、《續(xù)小兒語》、《女兒經》、《女小兒語》、《弟子職》、《千家詩》、《神童詩》、《續(xù)神童詩》、《幼學瓊林》、《笠翁對韻》、《龍文鞭影》等二十種,匯集了中國古代有關文史哲經、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名物典故、風俗人情、禮儀道德、優(yōu)秀詩歌、勤勉故事等多方面的豐富內容。不僅適于少兒學習,也適于一般意義上的閱讀、鑒賞。
《中國蒙學經典大全集》 編委會 ·文化評述 ·57.6萬字
《西南聯(lián)大文學通識課》是聯(lián)大文學院的天才、鬼才、怪才、狂士們的淵博之識、神奇之思的精華。《西南聯(lián)大歷史通識課》一書按通覽與專講縱橫史學。《西南聯(lián)大邏輯通識課》是中國邏輯學開山宗師金岳霖教授與其得意門生殷海光教授二人教學與研究的結晶。《西南聯(lián)大詩詞通識課》分上、下兩編及一堂附加課,上編“中國詩學七講”,下編“中國特色之律詩研究”,附加課“一堂詞的賞析課”。《西南聯(lián)大藝術通識課》詳細講解中國美術、中國書法及中國戲曲的發(fā)展歷程與獨特價值。《西南聯(lián)大神話通識課》選取聯(lián)大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聞一多神話課”的講義,并將吳晗教授的山海經神話系統(tǒng)研究作為補充。
朱自清 聞一多等 ·理論 ·90萬字
作為漢末一將,關羽生前得到的評價總體而言并不顯赫,卻于千載之下傲視群雄,成為中華大地“護國佑民”的神明。“縣縣有孔廟,村村有關廟”,足見關公信仰深入基層、植入人心的群眾基礎。清代關廟這樣一幅對聯(lián)頗能概括關羽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的歷史地位和巨大影響。關公信仰對審視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很有意義。在這一“造神”過程中,傳說、筆記、平話、戲曲、小說等文學諸樣式與民俗、宗教、倫理、哲學、制度相生互動。關羽的形象不斷發(fā)展變化,至今已過一千八百年,似乎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的不解之謎。
胡小偉 ·文化史 ·51萬字
《西南聯(lián)大文學通識課》是聯(lián)大文學院的天才、鬼才、怪才、狂士們的淵博之識、神奇之思的精華。《西南聯(lián)大歷史通識課》一書按通覽與專講縱橫史學。《西南聯(lián)大邏輯通識課》是中國邏輯學開山宗師金岳霖教授與其得意門生殷海光教授二人教學與研究的結晶。《西南聯(lián)大詩詞通識課》上編“中國詩學七講”,下編“中國特色之律詩研究”,附加課“一堂詞的賞析課”。《西南聯(lián)大藝術通識課》詳細講解中國美術、中國書法及中國戲曲的發(fā)展歷程與獨特價值。《西南聯(lián)大神話通識課》一部完備的神話通識讀本。《西南聯(lián)大心理學通識課》是一部心理學普及讀物,由朱光潛、潘光旦、曹日昌三位教授從七個板塊多層面講授心理學知識,既有基本理論常識的講解,又有針對青年成長路上心理困惑的紓解。
朱自清等 ·理論 ·98.8萬字
早期郵壇(清末民國時期)的上海集郵文獻,其重要性和郵學價值,是構成中國集郵通史和專業(yè)史的核心。研究早期郵壇的上海集郵文獻有助于考察、梳理中國郵政史、郵票史、集郵史上的許多重要問題。本著以甄別搶救清末民國時期上海集郵文獻為主旨,將散見于清末民國時期各種報刊、文集、日記等文獻中的有關集郵資料進行剔抉爬梳,置清末民國時期的上海集郵文獻于中國集郵史、郵政史、郵票史的大視野中,從文獻學視角系統(tǒng)記述從1872年至1949年上海集郵文獻的編輯、出版、發(fā)行狀況及其特點,客觀評價這一時期上海集郵文獻的歷史地位。并且力圖將集郵文獻史這一課題擴展深化,挖掘華郵珍品、郵商行業(yè)、郵票拍賣、郵會、郵展以至新郵炒作、郵票造假等在當時集郵書刊披露的史實遺聞。
朱勇坤 ·文化史 ·50.4萬字
本書是目前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研究重慶地區(qū)移民問題的具有開拓意義的學術專著。重慶處于我國南北部和中西部的交界區(qū),“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是串接長江吳越文化、荊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人文走廊、信息渠道和物流通衢,亦為我國古代居民遷徙、混居的主要地區(qū)。重慶的歷史就是一部典型的人口向內向外遷徙的歷史。本書采取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民族學、經濟學等理論方法,以大量翔實史實為基礎,從重慶地區(qū)舊石器時代開始,歷經夏商周三代,直到明清時期和近當代的人口移動進行了分析和論述。其中包括了重慶城市建設和移民的關系;秦漢在對于西南夷的開發(fā)中重慶的移民浪潮;明清兩次“湖廣填四川”的考辨;近代開埠后西方文化進入時的重慶移民;抗日戰(zhàn)爭時期重慶作為戰(zhàn)時首都所形成的移民高潮;新中國建立時期西南服務團的遷徙、扎根;中國“大三線”建設中軍工、科技向重慶地區(qū)的遷徙;“文化大革命”中知識青年大規(guī)模的向邊疆、農村的轉移;改革開放中的民工潮;三峽工程的百萬大移民等等。正是歷史上的這種頻繁的大規(guī)模人口遷徙,才促進了重慶城市的發(fā)展。本書將學術性與可讀性相結合,有助于我們對近當代重慶城市的認識,對區(qū)域移民歷史的了解,尤其對我們現(xiàn)在面臨的城市人口、經濟、文化及民族問題,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李禹階主編 ·地域文化 ·65.1萬字
本套書為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叢書包括:《香典》《雪宧繡譜》《營造法式》《園冶》《長物志》《長物志》與《園冶》,為中國古代制器、造園、栽植藝術的雙璧。《長物志》偏重制器、栽植及風雅的家居物態(tài)營造,《園冶》則側重于造園,以及物態(tài)生活的空間選擇。二者互為補充,構成了中國古代文人生活的整體風貌。《《香典》,集傳世香書《香乘》《香譜》《陳氏香譜》于一體,從香料種類、產地考證、逸聞趣事說起。《雪宧繡譜》為中國第一部刺繡理論專著,作者集畢生的刺繡技藝,系統(tǒng)地論述了有四千年歷史的蘇繡藝術精華。《營造法式》是我國古代最為完整的建筑技術書籍。本書主要為當時建筑設計及施工經驗的集成。
(明)周嘉胄 計成 文震亨 (宋)洪芻 陳敬 李誡 (清)沈壽 張謇 ·民俗文化 ·99.8萬字
本書通過對我國古代大量文明遺產(包括各類工藝品、美術作品、音樂舞蹈作品、文學作品、建筑、器具、各類文獻等)嚴謹詳細地審視,透過古代各特定時期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維方式等多重因素對這些審美對象的滲透和影響,以及這些審美對象自身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如自由與法則的關系、樸素與繁華的關系、通俗與典雅的關系、寫實與寫意的關系、壯美與優(yōu)美的關系等)的考察和研究,為我們清晰地展現(xiàn)和勾勒出中國古代審美文化史的演進軌跡。
廖群 儀平策 王小舒 ·中國文化 ·92.4萬字
《現(xiàn)代世界的誕生》:劍橋大學人類學教授,英國皇家歷史學會院士,四十年潛心文明間比較研究。顛覆馬克思、韋伯等關于舊制度與現(xiàn)代世界“大分流”的經典理論,全新定義現(xiàn)代世界的本質和特征。《后革命時代的中國》:國際知名學者德里克開啟“梁啟超紀念講座”。警覺后革命中國思想氛圍中過剩的歷史與匱乏的未來,對中國知識界百年變革作批判之思。《東亞近代文明史上的梁啟超》:享譽國際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學者,當代日本梁啟超研究、京都學派的領路人。以精細的文本比較,描畫梁啟超深受明治日本影響的歷史情境。《西中有東》:漢學家、藝術史家,列文森獎得主包華石,以視覺藝術追蹤政治抽象概念的發(fā)展,探究中國悠久的正義傳統(tǒng)。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主編 ·文化研究 ·87.9萬字
《國學流變》實為中國思想小史,它以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思潮演變?yōu)榫€索,圍繞人性論、天人關系以及人與社會關系,探尋傳統(tǒng)社會學術思想的發(fā)展變化軌跡和規(guī)律。書中“緒言”概述思想史研究的對象、內容和方法。全書主體共分七章,即先秦諸子、漢朝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朝理學、明朝心學、清朝樸學。“余論”部分簡述明末尤其是1840年以來,西學東漸對于傳統(tǒng)社會學術思想的影響和變化,以及人們對于中學與西學及其相互關系的復雜看法。主體中的每一章都均由三個板塊組成,即時代背景、社會思潮和學術思想代表人物。時代背景力圖囊括影響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的各種事件,社會思潮努力描述當時社會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代表人物則包括思想家的生平事跡及其思想范疇和學術觀點。閱讀國學流變,我們可以系統(tǒng)了解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學術思想脈絡,體會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讓靈魂得到凈化,思想得到升華,人格得到镕鑄!
夏海 ·文化史 ·76.2萬字
《大話方言》是易中天的一部別具特色的文化著作。在本書中,作者通過“南腔北調”“朝秦暮楚”“東拉西扯”“死去活來”“張冠李戴”“指桑罵槐”六個部分,對中國各地方言文化進行詳細考察,并以其一貫風趣詼諧的筆調進行闡釋,內容穿古越今、走州過省,追溯方言起源,展現(xiàn)方言特色,充滿了奇聞異趣,讀時忍俊不禁欲罷不能,常有恍然大悟眼界大開之感,令人回味無窮。在《讀城記》中,易中天記錄了在不同城市的經歷與所見所聞。通過閱讀這些故事,我們也閱讀了一個時代的風貌。城市和人一樣也是有個性的。有的粗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溫情。北京“大氣醇和”,上海“開闊雅致”,廣州“生猛鮮活”,廈門“美麗溫馨”,成都“悠閑灑脫”,武漢“豪爽硬朗”。就像喜歡品評人物一樣,人們也喜歡議論城市。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一個誰都可以插上一嘴的話題,就像看完一部電視連續(xù)劇后誰都可以發(fā)表一番議論一樣。中國的城市非常可讀,中國可讀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品人錄》:項羽劉邦、曹操劉備諸葛亮、武則天長孫無忌、海瑞、康熙雍正年羹堯……以五個歷史人物為切入點,有據(jù)有料地告訴你,關于他們的英雄故事、政治角力、宮斗大戲。作者對史實與考據(jù)信手拈來,用宏觀的眼光看待個人與歷史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寫作筆調輕松有趣。《中國的男人和女人》展現(xiàn)了不同時代的中國男女風貌。本書從兩個性別角色入手,先對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進行分析,再到兩者現(xiàn)實的社會表現(xiàn),進一步考察兩者關系的社會歷史演變。本著實證精神,這種考察并沒有止步于某個特定歷史時期的道德邊緣,而是呈現(xiàn)了兩性關系的完整圖景,其內容有助于人們尋求自身性別角色的歷史淵源。書中有述、有證、有觀點、有故事,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具。《中國人的智慧》以易懂的語言,闡釋周易的啟示、中庸的原則、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晉的風度、禪宗的境界,基本包含中國原典精髓。看完本書,中國智慧的精華也便算走馬觀花地瀏覽了一遍。
易中天 ·中國文化 ·81.3萬字
《世說新語》是一部志人小說。雜采魏晉典籍,經過巧妙編排和精心潤色,展現(xiàn)了魏晉時期的眾生群相,特別是將當時士大夫群體的獨特風貌分門別類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由于年代久遠,且魏晉時的社會風尚、思想觀念都相對特殊,書中又多用當時口語,因此《世說新語》篇章雖短小,卻并不容易讀明白。本次推出的《你真能讀明白的》,在對原文注釋與翻譯的基礎上,通過對每一則故事的評鑒,將《世說新語》中各種難以理解的地方、文字背后隱藏的深意一一解讀出來,為讀者答疑釋惑。并對諸家眾說紛紜的條目、語句或字詞闡發(fā)自己的見解,盡最大努力讓讀者真正讀明白這部經典名著。書后附有“《世說新語》人名指南”,匯集原文出現(xiàn)的所有人物的稱謂,方便讀者檢索。
(南朝宋)劉義慶著 蔣宗許 陳默評注 ·中國文化 ·63.3萬字
在中華文明賡續(xù)傳承中,儒學思想已長久而深刻地滲透在中國幾千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以及中國人文化心理結構的塑造過程中。本書從梳理儒學學派發(fā)展脈絡切入,縱觀解讀了近3000年中國儒學發(fā)展流變,講述其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嬗變的各個階段,并對不同階段儒家派別的起源、繼承和影響進行了詳盡的講解。通過本書,廣大讀者不僅可以對儒家及儒家學派史有系統(tǒng)而清晰的了解,而且能更好地看懂中國歷史、政治和文化演進的底層邏輯。
韋力 ·文化史 ·56.1萬字
19—20世紀初葉,正處于中亞地理大探險、考古大發(fā)現(xiàn)的時代。西方列強不斷入侵中國;而在中國的西部敦煌藝術卻征服了西方世界,引來了西方的竊掠者、覬覦者和探險者。小說從普爾熱劫天馬起筆,到梵歌與香音之戀,并遭暗殺,引出斯坦因的辨別古書,王道士的打開藏經洞,斯文·赫定的撿到靈光玉,伯希和的北京辦展覽,河口的進西藏,榮赫鵬與1904拉薩的槍聲,最后,以終身未婚的大探險家斯文·赫定得到了羊皮地圖而收束。
馮玉雷 ·隨筆 ·51.5萬字
本作品是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是物理世界的“靈異”事件,下部分是徜徉在科學世界里。上部分以物理世界中出現(xiàn)的幾個“靈異”事件為切入點,展示物理學中力學、熱學、相對論及量子力學的重要思想;下部分以原子、時間、宇宙三個主題,介紹人類對這些問題的考察與思索,也包含了作者本人的一些粗淺看法。本作品以隨筆的形式展開,把科學——主要是物理學作為人類文化的一條主線,從內容、思想、方法、歷史、哲學等方面進行介紹,是以文學形式展示的一本非技術性的科普讀物。
管壽滄 ·隨筆 ·68.9萬字
百年北大學術積淀深厚,學術大師云集。“北大通識課”系列叢書從多個角度呈現(xiàn)北大通識課的面貌,展現(xiàn)北大的人文精神和學術魅力,是學習文學、歷史、哲學、國學知識的優(yōu)秀讀本。書中遴選蔡元培、顧頡剛、馮友蘭、王力、胡適、季羨林、朱光潛、馬衡、任繼愈、湯用彤、錢玄同、張岱年、錢穆、王國維、葉企孫等北大名師的經典論述作為導言,讓讀者既能提高文學素養(yǎng),提升歷史認知,培養(yǎng)哲學思維,積累國學知識,也能夠在北大學者的引導與點評中,吟詠綿綿古韻,重溫民國經典,觀賞異域風情,追尋生活之美。
經典課程編委會編著 ·中國文化 ·65.9萬字
本書通過詳盡的考證,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作出了詳細分析,全書共分為九章,分別從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對日本、韓國、朝鮮的影響,解讀了這幾個國家古代王朝對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學習,還對南亞、中亞、西亞等國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力。對于西方文明,本書從古代中世紀歐洲對中國法律文化的關注,到中國法律文化對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和俄羅斯的影響,解讀了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
馬小紅 史彤彪主編 ·文化研究 ·53.8萬字
本書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從名家政治、職官制度、教育科學等二十多個方面介紹中國人應知的國學常識,是了解和掌握國學常識的理想讀本。
《中國人應知的國學常識大全集》編委會 ·中國文化 ·81.4萬字
《古人名字解詁》解釋了上自先秦、下至清代的古人名字10330個,從數(shù)量和時代跨度上,都大大延伸和擴大了古人名字訓詁之學。書中所揭示的名字訓詁之學的體例、方法和相協(xié)方式,從清代王引之的“五體六例”,擴充到了二十二種,堪稱名字訓詁之學的繼絕開新之作。
吉常宏 吉發(fā)涵 ·文化研究 ·77.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