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重慶文理學院黃賢忠教授編纂的《巴渝唐詩之路的文化緣起與地域流布》一書致力于匯集20世紀以來巴渝唐詩之路研究領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力求通過這些具有典范性的論文,初步建立巴渝唐詩之路研究的基本框架,確立主要的研究對象,以便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一個較清晰的研究路向和資料支撐。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共收錄了尚永亮、肖瑞峰、李芳民、藍勇等知名學者的14篇論文,書末附有相關論文論著要目。
黃賢忠 ·地域文化 ·24.1萬字
西南聯(lián)大多元自由的學術、教學環(huán)境,為師生提供了成長和發(fā)揮的巨大空間;西南聯(lián)大開創(chuàng)的中國通識教育系統(tǒng),創(chuàng)造了教育神話,為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奠定了基礎。中國教育天花板之成果,19位大師,11門必修通識課《西南聯(lián)大文學通識課》《西南聯(lián)大歷史通識課》《西南聯(lián)大哲學通識課》《西南聯(lián)大美學通識課》《西南聯(lián)大寫作通識課》《西南聯(lián)大國學通識課》《西南聯(lián)大邏輯通識課》《西南聯(lián)大詩詞通識課》《西南聯(lián)大藝術通識課》《西南聯(lián)大神話通識課》《西南聯(lián)大心理學通識課》
胡適 朱自清等 ·理論 ·162萬字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老祖宗留下了許多“不成文”的禁忌或規(guī)矩,這些規(guī)矩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范了人們的行為,既反映了傳統(tǒng)文化,也是千百年來的禮儀積淀。本書以漫畫的形式,生動活潑的風格,圖文并茂地闡釋了諸多中國老規(guī)矩,內(nèi)容涉及起居、會客、交際、禮節(jié)、打扮等,解析不同生活場景中的處世之道,旨在抓住時間的針腳,讓美好的品德、家風和教養(yǎng)為每個人熟知和銘記。本書適合想要了解中國規(guī)矩、學習禮儀教養(yǎng)的讀者閱讀。
齊曉晶 任娟娟編著 ·中國文化 ·2.4萬字
《大秦之道》起自《石鼓山之謎》,結于《三秦之游》,五十二篇文章,一以貫之,是一個人的路。阿瑩先生在陜西這片土地上一路行去,尋幽探勝,撫今訪古。一邊走著,有所見、有所感、有所思,形諸筆底,蔚為大觀,一個人的路竟被他走成了“大秦之道”,大道朝天,所通者古今之變、文明之理。
阿瑩 ·隨筆 ·9.5萬字
這是一本以金代儒學特征和儒學理論成果為研究對象的著作。書中首先論述了金代儒學發(fā)展的政治文化生態(tài),從民族文化融合的角度探討了金代儒學發(fā)展的大背景,分析了金代文人的優(yōu)越感對儒學理論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通過金代的儒學理論著作和文章分析了金代儒士的理論觀點,同時通過對文人作品的分析,發(fā)掘隱含在文學作品中的理論見解,從而總結金代儒學的主要特征。本書在對金代重要儒士的儒學思想研究中總結探尋金代儒學思想的主要特征,以及儒學在金代的發(fā)展成果,力求為中國儒學發(fā)展史補充一些不該遺失的內(nèi)容。
賈秀云 ·文化研究 ·19.1萬字
本書共六章,前兩章探討以慧皎《高僧傳》為代表的中古僧傳書寫的內(nèi)在肌理,后四章則以安世高形象、“太武滅佛”事件、佛陀跋陀羅“被擯”事件、法顯“南下向都”事件這四個個案的形式揭示中古僧傳書寫過程中所充斥著的各種張力。一方面從“面”層面上進行架構,另一方面是從“點”層面上加以楔入,點面結合,以較為深入的方式揭示《高僧傳》的書寫特征。本書一方面有意突破既往從史實考訂角度研究中古僧傳的取徑,聚焦中古僧傳文本自身,發(fā)掘中古僧傳特有的文學書寫特征;另一方面關注文本的修辭、敘事,以及背后所呈現(xiàn)的意義和其中蘊藏的社會政治和權力結構的關系。它試圖從《高僧傳》的具體書寫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求一種寬視野、多維度的闡釋。
劉學軍 ·文化研究 ·18.7萬字
西南聯(lián)大多元自由的學術、教學環(huán)境,為師生提供了成長和發(fā)揮的巨大空間;西南聯(lián)大開創(chuàng)的中國通識教育系統(tǒng),創(chuàng)造了教育神話,為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奠定了基礎?!段髂下?lián)大國學通識課》分為國學縱覽與國學典籍兩大部分。馮友蘭先生以時間順序為綱,主講“子學時代”“秦漢儒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道學”“清學”,系統(tǒng)性論述國學發(fā)展歷程,脈絡清晰。朱自清先生逐本講解重要國學典籍,內(nèi)容翔實,使讀者獲得多角度的國學理解和思考。
馮友蘭 朱自清等 ·理論 ·16.4萬字
跨文化對話第47輯收入特稿5篇,論稿11篇,“教育援青”與跨文化中國學專題5篇,短訊4篇,共25篇文章,約30萬字。本輯繼續(xù)關注西方漢學史研究,有法國英國比利時漢學史專題文章;同時也關注古代和近代東方文明之間的文化交流,如漢藏學者對《大唐西域記》的研究,近代鳥巢禪師與中印佛教交流等文章。本輯對美國俄羅斯拉美文壇動態(tài)也有專門介紹,體現(xiàn)了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視角。會議簡訊部分聚焦法國阿爾多瓦孔子學院國際研討會和“教育援青”新書發(fā)布會與跨文化中國學研討會。
樂黛云 (法)李比雄主編 ·文化研究 ·23.1萬字
《秋山集:故紙談往錄》可說是李軍老師對既往的追憶,是對秋的紀念、春的期待。正如《春水集》之名源于《紙上春水桃花浪》一般,“秋山”出自本書所收的《顧麟士數(shù)仿〈秋山圖〉》一篇。元人黃公望的那幅《秋山圖》早已下落不明,令人惋惜。不過,“秋山”似乎早就脫離了紙墨,飛上筆端,成為一個意象、一種境界,引得無數(shù)畫家沉浸其中,心摹手追,于今未休。五百年后的顧麟士、吳湖帆,莫不如是。本書所收的二十八篇文章中,一大半篇幅不長的,均是李軍老師兩三年來所寫,已陸續(xù)發(fā)表在《東方早報·上海書評》《南方都市報》上。另外一小半篇幅略長者,則是從近十年間所寫舊稿中選出。按“藝林一瞥”“斯人俱往”“書海浮桴”三個主題編排。
李軍 ·隨筆 ·12.6萬字
本書是作者親自挑選了自己發(fā)表在各種媒體的雜文,組成一個文化散論的合集。他不僅是一位多產(chǎn)的暢銷書作家,在文學作品、藝術鑒賞、社會分析和歷史研究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沿。他的作品種類繁多,從湯姆·威茲的音樂到昆丁·布雷克的畫作解析;從各種歷史現(xiàn)象、文化散論到討論一個演員需要什么技能來創(chuàng)造一個獨特的福斯塔夫表演;從各個社會事件的評論到各種美食的演變,都能深刻、機智地進行評析,提出發(fā)人深省,啟人思索的觀點。本書所選文章時間橫跨四十年,涵蓋歐洲歷史解析、文化名人和文化現(xiàn)象的評議、美食和生活小事的思考,整本書思想深邃、觀點犀利、文筆引人入勝,可稱得上是一部啟發(fā)讀者智慧、拓展人生深度、提升思想境界的偉大作品。
(英)西蒙·沙瑪 ·隨筆 ·34.1萬字
在中國與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中,禪與飲茶都是沉思與冥想的藝術,是思想與精神升華的路徑。更為重要的是,兩者都能讓人意識到人生的每個瞬間都是獨一無二的,都值得被珍惜與品味。美國文化大家威廉·斯科特·威爾遜廣泛搜集禪宗、茶道、中國哲學中源遠流長的句子,提煉出禪茶一味的“100個基本”,探討兩者之間的美妙關系。集歷史、哲學、修心養(yǎng)生為一體,《禪與飲茶的藝術》不僅能讓你品嘗到飲茶的快樂,更能凈化情緒與思想,讓你修得在喧囂塵世中安然度日的哲學。
(美)威廉·斯科特·威爾遜 ·隨筆 ·5.7萬字
本書是以文化研究學者劉巖教授的全新論著,以小說、評書、二人轉、影視劇、喊麥、春晚小品、先鋒藝術、城市改建等當代文化生產(chǎn)為主要媒介,結合長時段視野,探究“北方”歷史經(jīng)驗的同時代性。在這一探究中,東北既是區(qū)域辯證的對象,也是嘗試以經(jīng)驗克服景觀、由記憶解放想象的方法。在此基礎上,作者嘗試反思近年流行的“東北文藝復興”話語和被遮蔽的社群真實經(jīng)驗,力圖面向未來發(fā)掘社會主義文化生產(chǎn)的歷史遺產(chǎn)。
劉巖 ·文化研究 ·13.7萬字
“日本民藝之父·戀物鼻祖”柳宗悅的民藝入門書,全新譯本!《民藝四十年》是柳宗悅最好的民藝入門書。他創(chuàng)造了“民藝”這一新的美學概念,開啟民藝運動,創(chuàng)辦《工藝》雜志,創(chuàng)建日本民藝館,在漫長的40年里,堅定地從無名工匠的日常用具中發(fā)掘真正的美。他癡迷木喰佛、大津繪等無人問津的民間手工藝,對朝鮮、沖繩等留有傳統(tǒng)工藝色彩的地方表現(xiàn)出毫不吝嗇的愛,更是從茶道、佛教中找到了何為美的哲理。關于民藝的所有答案都在這本書中。
(日)柳宗悅 ·隨筆 ·13.6萬字
東方美學大賞(共3冊):《茶之書》、《撿來的瓷器史》、《園林有境》。從碗中見人情、飲茶之法、道與禪、茶室、藝術鑒賞、茶花之美、茶之宗匠的七個角度,把東方美學的精髓灌注在一杯茶中。中國的園林藝術,是建筑、文學、書畫、戲劇等藝術的綜合體。跟隨大師的詩意文字,探究中國園林到底美在何處。蟄伏景德鎮(zhèn)、潛心瓷器的制瓷人涂睿明,從工藝史出發(fā),暢談瓷器背后的美學與文化。
(日)岡倉天心 涂睿明 陳從周 ·地域文化 ·24.1萬字
全球視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九州之外,更有瀛海!從中國看世界,更要從世界看中國!本書獨辟蹊徑,以晚清詩人海外游歷詩為主題,再現(xiàn)晚清中外交流與互動。全書涉及數(shù)十位晚清詩人古體詩詞,帶讀者從晚清詩人的海外見聞里,從詩詞中感受晚清外交的艱難挑戰(zhàn)與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更收錄有近百幅歷史圖片,反映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世界各國風土人情,圖文并茂,輔助閱讀。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迎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此影響下,晚清詩人或出使,或游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他們的足跡遍及五大洲,行程遠涉茫茫重洋。在與海外世界的接觸和交流中,他們的心靈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因此留下大量的古體詩詞,內(nèi)容涉及朝貢體系瓦解、個人身份定位、西方新技術觀察、跨洋旅行體驗和對西方女性的全新認識等等。本書把這些詩詞作為切入點,在反映近代文人的思想嬗變之余,還為我們了解中國近代史、認識現(xiàn)代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沙紅兵 ·文化史 ·12.2萬字
知名茶文化學者周重林,詳解50余篇蘇軾寫茶的詩、詞、文章,鉤沉出一個精微、閑雅、有趣的東坡茶世界。一代文豪蘇東坡,是個琴棋書畫詩酒茶俱全的生活家。而后世論起東坡的生活趣味,多談起他的美食與酒,而對東坡在飲茶一道上的品位與情趣,少有談及。其實蘇東坡愛茶愛得緊,對茶葉、用水、茶器、同飲之人都很講究。茶是他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蘇軾的詩詞文章中也處處有茶的身影。蘇東坡的茶生活,也是宋代茶文化發(fā)展繁榮、宋人生活美學的一面鏡子。知名茶文化學者周重林,細細梳理了蘇東坡與茶相關的50余篇詩、詞、文章,輔以權威注釋、白話翻譯,細細鉤沉出一個精細、閑雅、清歡、充滿人情味的東坡茶世界。以茶喻人,最重要的是“清白”;以茶喻生活,最佳的滋味是“清歡”。
周重林 ·隨筆 ·11.2萬字
本書收錄了《竹添井井<左氏會箋>成書略窺》《早稻田大學藏五山版<毛詩鄭箋>底本考》《何為文學遺產(chǎn):就平安初期文學對中國古典籍之繼承與私有化論》《<懷風藻序>對唐太宗時期文本的運用》《隋唐典籍之東傳與日本古典籍對隋唐文學研究之價值》等文章。
杜曉勤 (日)河野貴美子 ·文化交流 ·34.3萬字
本書描述了臺灣從光復到21世紀初,其人文學術的發(fā)展與社會文化思潮演進、政治形勢變遷的共生互動關系。全書系統(tǒng)地梳理了戰(zhàn)后初期的“去日本化”和“再中國化”思潮,1950—60年代的文化保守主義思潮、自由主義思潮、實證主義思潮、新儒學思潮,1970年代的“科際整合”思潮、文化“回歸”思潮,1980年代的“中國化”思潮,以及1980年代以后的“本土化”思潮等重大社會文化思想的發(fā)源與流變。全書共分九講,深入各個時期的社會文化思想氛圍,探討人文學術在不同背景下的問題意識、理論方法與發(fā)展路徑等。
王東 胡逢祥等 ·理論 ·39.1萬字
媲美《菊與刀》的日本文化經(jīng)典,在一杯茶中,讀懂東方美學的精髓?!恫柚畷肥菍鶄}天心享譽世界的茶道經(jīng)典,被譯成法、德等多國語言。茶是日本文化的一切原點,作者從碗中見人情、飲茶之法、道與禪、茶室、藝術鑒賞、茶花之美、茶之宗匠的七個角度,把東方美學的精髓灌注在一杯茶中。我們通過茶探索神秘的東方世界,感受一期一會的哲學思想,“在不可圓滿的人生里,去達成某種可能的圓滿”。
(日)岡倉天心 ·隨筆 ·4.7萬字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傳頌千年仍令人津津樂道……高亢激昂的川江號子,是承載川江勞動人民不屈精神的生命贊歌……精彩絕倫的川劇變臉,在光影交錯間瞬息萬變……婀娜多姿的《雀之靈》,引領觀眾步入夢幻的藝術殿堂……熱情如火的傣族潑水節(jié),跨越國界讓四海賓朋共享狂歡……本書不僅詳細講解了這些非遺的歷史由來和表現(xiàn)形態(tài),還特別倡導非遺文化的活態(tài)傳承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保持非遺在現(xiàn)在和未來的持續(xù)生命力。同時,立足人工智能時代背景,嘗試利用人工智能賦能非遺教學,引導讀者思考和發(fā)揮人工智能在非遺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本書精選20余項我國西南地區(qū)非遺代表性項目,覆蓋了非遺國家級項目名錄十大門類中的七個門類,脈絡清晰、細節(jié)豐富,十分適合作為非遺愛好者的知識讀物、非遺研究者的案頭資料。
胡畔 ·非遺 ·9.1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