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雜病源流犀燭》,刊于1773年,清·沈金鰲著。書分32卷。卷首上與卷首下,總述脈象與主病,并附導引運動之法;卷一至卷三十,以介紹雜病為主,分臟腑、奇經八脈、六淫、內傷外感、面部、身形等6門,每門分若干病癥,每病各述源流、脈法、病癥原由、方藥等項。
沈金鰲 ·中醫 ·63.7萬字
《景岳全書》是記錄了張景岳畢生治病經驗和中醫學術成果的綜合性著作。共64卷,100多萬字。全書包括傳忠錄、脈神章、傷寒典、雜證謨、婦人規、小兒則、外科鈐、本草正和古方八陣、新方八陣等部分,將中醫基本理論、診斷辨證、內外婦兒各科臨床、治法方劑、本草藥性等內容囊括無遺,全面而精詳。書中更首創“補、和、攻、散、寒、熱、固、因”的方藥八陣分類新法。
(明)張介賓 李繼明等 ·中醫 ·51萬字
共分為五篇,共四十五章,介紹了中藥方劑、單味藥、有效部位或成分等實驗藥理學及臨床藥理學的研究進展。主要內容包括研究思路、技術方法、研究進展等,反映了我國中藥實驗藥理學和臨床藥理學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新進展。收錄的文章主要以約請作者總結本人從事的研究工作為主,包括中藥方劑、單味藥、有效部位或成分等實驗藥理學及臨床藥理學的研究進展。本書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廣大讀者介紹近年來我國中藥藥理學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研究進展,供廣大中藥藥理學及相關領域的工作者參考,為迎接新一輪中藥藥理學及中藥新藥研究提供幫助,并以此紀念《中藥藥理與臨床研究進展》創辦30周年,并向創辦人周金黃、王建華、劉干中、陳可冀、廖家楨等前輩致敬!
張永祥 周文霞主編 ·中醫 ·70.2萬字
《黃帝內經素問詳注直講全集》,又名《黃帝內經素問完璧直講詳注》,九卷,清代高億直講,羅濟川、張映川詳注,大愚子與乾一修訂,成書于同治十一年(1872),是詳細注釋講解《素問》的一部重要書籍。高億,字玉章,清代醫學家,治病歷有奇效,行醫授徒,必以《內經》為本。《黃帝內經素問》為中醫學奠基之作,歷代多有整理注釋。高億認為諸家對《素問》詮釋未盡,故以自己幾十年的理解體會對《素問》全文作以全面的講解,撰成《素問直講》。撰寫期間,同里大愚子偶得《黃帝內經素問》古本,認為比世傳版本更為完整,遺篇盡在,于是加以整理,稱之《素問完璧》。高億命其弟子羅濟川、張映川等詳細注釋及音釋,著成《素問詳注》。三者合一,以成此書,故稱之為《黃帝內經素問完璧直講詳注》。本書對《素問》精注詳講,其中不乏獨到見解,而且語言淺顯易懂,為學習《素問》的重要參考資料,尤其對于初學者有極大的幫助。本次整理以清代綠云岡刻本為底本。
(清)高億 ·中醫 ·57.8萬字
本書總結了當代中醫治療腫瘤的研究進展,是用于指導中醫腫瘤臨床的專業著作。總論部分從中醫、西醫兩個方面,闡述了腫瘤的發病原因。概括了腫瘤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原則;詳細闡述了中醫的腫瘤治療方法及人體扶正調理治療方法。概括介紹了腫瘤的預防、康復理論與方法,腫瘤患者的生活、飲食調養等問題。各論部分對28種常見腫瘤疾病,從中醫、西醫角度,論述流行病學、病因及發病機制、臨床診斷、治療及預后隨訪、預防與調護六大方面。中醫治療部分從病證特點、治則治法、辨證論治、驗方、常用中成藥、并發癥處理、中醫名家經驗述評等方面,多角度闡述腫瘤中醫治療,其中也包含了主編團隊的臨床驗方與驗案。本書內容全面實用,可為中醫腫瘤醫師提供全方位的中西醫臨床指導,也可供廣大中醫愛好者參考借鑒。
李東濤主編 ·中醫 ·82.4萬字
《備急千金要方》,成書于652年,唐代孫思邈著。全書30卷,計232門,載方5300首。全書涉及醫德、預防、診斷、治療及針灸等諸方面內容,首列醫學總論,提倡醫德;重視婦嬰,強調婦、兒科的重要性,并論述婦兒疾患的特點;預防疾病強調飲食衛生,養生提倡適當勞動;治療經驗豐富,針灸方面重視針灸并用、針藥并用。(本書與集團所屬出版單位業務范圍相一致)
孫思邈 ·中醫 ·52.3萬字
本書采用統一體例和格式,字數約為80萬字左右,計有緒論與正文六章及附錄。緒論分六個方面闡述了針灸的萌芽、起源、形成與發展,并客觀分析了針灸學術的現狀與歷史原因。正文共分六章,為本書的主要內容,分為上、下兩篇。其中,上篇為針灸基礎理論,稱“經絡腧穴篇”,在中醫學基本理論指導下,詳細闡述傳統經絡與腧穴理論及其具體內容,較以往同類針灸學論述尤為精深;下篇為“辨證治療篇”,是針灸臨床具體應用,在中醫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介紹目前常用針灸方法,闡述針灸作用和治療原則以及辨證配穴方法,對針灸臨床急癥及內、外、婦、兒、傷、五官、皮膚科等常見病證及其辨證與針灸治療原理和具體方法進行詳細論述。
曲生健 ·中醫 ·81.4萬字
書稿總結了楊達夫、尚天裕、李振華、王今達等33位津沽名家的學術經驗與治學特色,有助于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和思想方法,為傳承中醫藥名家學術經驗做出貢獻。
張伯禮 ·中醫 ·78.3萬字
本書收集五官科相關科常見病的單驗方,對所收集的單驗方均按來源、組成、主治、用法、使用注意、療效評價等項規范整理。對有誤之處予以核實糾正,對殘缺內容進行補充和完善,全書文字簡捷,易學易用,廣泛適用于基層中醫工作者、自學中醫及中醫愛好者參考使用。
朱方曉 朱鎮華 ·中醫 ·65.4萬字
全書共分為三篇,第一篇介紹了中醫診脈、辨舌、藥性和湯頭入門等基礎理論知識,其中包括寒性、熱性、溫性與平性藥物248種,湯頭方劑200余首及各種舌苔插圖120余幅。第二篇介紹了內經、金匱、傷寒和溫病入門等中醫經典理論知識,其中包括中醫名家張仲景、陳修園、吳鞠通、薛生白和葉天士等的主要理論與方劑,僅陳修園的《金匱方歌括》和《長沙方歌括》中的方劑就達300余首。第三篇介紹了婦科、產科、外科、疔科、傷科、眼科和喉科入門等中醫臨床應用知識,包括傅青主、亟齋居士、陳若虛和曹心怡等中醫名家治療各科疾病的主要理論與方劑。本書帶領廣大中醫愛好者、初學者步入中醫大道,獲得中醫入門捷鑰。
李繼明 杜杰慧校勘 ·中醫 ·61.4萬字
本書共分4篇60章,涵蓋中醫入門基礎學、診法辨證學、本草方劑學、疾病證治學等內容,對中醫理、法、方、藥理論體系和臨床常見疾病的中醫辨治作了通俗易懂的介紹,并附有《醫學三字經》《瀕湖脈學》《藥性歌括四百味》《湯頭歌訣》等中醫入門必讀歌訣。
瞿岳云 ·中醫 ·87萬字
本書是作者對自己55年來學習、研究《傷寒論》的思考與體會所做出的系統總結,具有原創性、系統性與完整性的特點,為認識《傷寒論》文本的原典本旨,回歸、傳承《傷寒論》文本精神,提供了富有卓見的啟示。本書考辨探微,鉤沉索隱,不落窠臼,論述獨到,以點面結合的方式,一方面深入地挖掘闡釋《傷寒論》中的難點、疑點、重點,同時對《傷寒論》展開前所未有的鋪敘,突出其歷史性、傳承性與學術性,其主旨是回歸原典。本書具內容豐富,信息量大,觀點新穎、獨到,具有版本價值、收藏價值、傳世價值、理論與臨床應用價值,在《傷寒論》研究史上乃至中醫學術史上必將占有一定地位。適用于中醫教學、臨床、科研人員與在讀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中醫愛好者。
李心機 ·中醫 ·61.3萬字
本書由“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精選而來。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多為醫家推崇,尊為必讀經典醫籍,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所選醫籍均為各位專家遴選精善底本,加以嚴謹校堪,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擬從開本、裝幀形式、用紙方面進行調整,同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并改寫導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說明等。全書64卷,分冊出版。作者博采歷代醫家精義,結合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自成一家之作,議論宏富,勇于創新,可謂集當時醫學之大成,后世醫家視其為“度世之津梁,衛生之丹訣”。
(明)張介賓著 李繼明等整理 ·中醫 ·50.9萬字
脊柱微調手法體系是有系統理論指導下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提倡以最輕的手法力度、最小的脊柱被動運動幅度、最短的必要手法操作步驟來實現最佳的治療效果、最安全的醫療保障和最舒適的病人感受是本書的核心價值,以脊柱生物力學分析為核心的臨床思維方式為中醫辨證論治和整體觀念在現代科學技術條件下的表達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沈國權 ·中醫 ·88.8萬字
中醫有十大經典,《素問》是其中的一部。《元·讀書堂本新刊黃帝內經素問》由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文獻教研室校注。全書以現存比較權威、專家認可的《素問》版本為原本,加入歷朝歷代、不同流派中醫大家、名家對《素問》的不同理解,包括近現代的一些最新研究,是中醫院校學生、中醫基礎和臨床研究《素問》人員的參考書。
范登脈 ·中醫 ·58.1萬字
本書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篇醫案,主要匯集丁老典型醫案近200余則,內容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中篇醫論,收集丁老醫論50余論,較全面地反映丁老獨特的學術思想和成就;下篇方藥,從“診方輯要、丁甘仁用藥一百十三法、丁氏外科丸散膏丹驗方錄、丁甘仁家傳珍方等進行論述,充分體現了丁老臨床用藥規律和特色。全書內容豐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李其忠 ·中醫 ·66萬字
本書對五十余位上海籍國醫大師、國家級名老中醫、上海市名中醫以及活躍在膏方門診第一線的中醫師臨床應用膏方經驗和驗案進行總結和梳理。每位醫家按個人簡介、臨床經驗、防治優勢、醫案精華四部分撰寫。內容豐富實用,對臨床有較高的指導意義,對中醫藥愛好者學習膏方提供參考。
吳銀根 王慶其 顏乾麟 ·中醫 ·54.1萬字
本書擬以我國歷史時期為序,分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6個時期。各個時期首先結合其醫學、經濟、文化、教育及對外交往等方面,較為全面地剖析該時期本草的編寫情況,藥物應用和理論發展特點。然后選擇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較為詳細地介紹其學術成就。對于選擇的代表性本草,分【概況】和【鉤玄】兩項,前者介紹作者、成書時間、編寫情況、版本及流傳等,后者在介紹卷帙、體例的基礎上,著重發掘其文獻、理論及學術價值。(鉤玄:探求精深的道理,即探取精微,摘出綱要)
周禎祥 張廷模主編 ·中醫 ·65.2萬字
《甘肅省名中醫醫案精選》是從63名甘肅省名中醫近兩千則醫案之中輯錄而出,全書共計五百余則醫案,全書以疾病為綱,分列為:中風、高血壓、面癱、眩暈、失眠、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頭痛、焦慮癥等。
甘培尚 李順保 ·中醫 ·67.5萬字
本書以歷史朝代先后,共梳理76部現存原始醫籍,選取40余位宮廷御醫,探本溯源,深度挖掘其“宮廷淵源”、“內容精要”、“名方名藥”、“臨床運用”、“后世影響”等內容,整理匯編成醫經類、診法類、方書類、本草類、臨證各科類、醫案醫論醫話類、綜合醫書類、針灸推拿類、食療養生類九大部分。采用學術源流與現代文獻研究相聯合的方法,結合筆者多年臨證經驗,對臨床常見疾病特別是心系病證進行深入探究,不僅融匯了古代宮廷醫療學術思想,且吸納了現代醫學臨床診療成果,加以分析,同時附有較多美容、養生等秘方秘法。
張京春主編 ·中醫 ·7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