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篇醫案,主要匯集丁老典型醫案近200余則,內容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中篇醫論,收集丁老醫論50余論,較全面地反映丁老獨特的學術思想和成就;下篇方藥,從“診方輯要、丁甘仁用藥一百十三法、丁氏外科丸散膏丹驗方錄、丁甘仁家傳珍方等進行論述,充分體現了丁老臨床用藥規律和特色。全書內容豐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李其忠 ·中醫 ·66萬字
共分為五篇,共四十五章,介紹了中藥方劑、單味藥、有效部位或成分等實驗藥理學及臨床藥理學的研究進展。主要內容包括研究思路、技術方法、研究進展等,反映了我國中藥實驗藥理學和臨床藥理學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新進展。收錄的文章主要以約請作者總結本人從事的研究工作為主,包括中藥方劑、單味藥、有效部位或成分等實驗藥理學及臨床藥理學的研究進展。本書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廣大讀者介紹近年來我國中藥藥理學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研究進展,供廣大中藥藥理學及相關領域的工作者參考,為迎接新一輪中藥藥理學及中藥新藥研究提供幫助,并以此紀念《中藥藥理與臨床研究進展》創辦30周年,并向創辦人周金黃、王建華、劉干中、陳可冀、廖家楨等前輩致敬!
張永祥 周文霞主編 ·中醫 ·70.2萬字
《本草綱目易知錄》8卷,本草學著作。清?戴葆元撰。戴氏參考李時珍《本草綱目》和汪昂《本草備要》,刪繁補略,結合自己對藥性的認識及臨證實踐經驗,編著成書。書載總目1205條(其中涉及藥物者有1199條,即載藥1199種,其他類者6條)。前7卷為該書正文,依次為卷一草部,卷二草部、谷部,卷三菜部、果部,卷四木部、服器部、蟲部,卷五蟲部、鱗部、介部、禽部,卷六獸部,卷七人部、水部、火部、土部、金部和石部。卷八為仿蔡烈先為《本草綱目》所編索引《本草萬方針線》體例而作該書的索引,名為《萬方針線易知錄》。本次整理以安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所藏清光緒十三年丁亥(1887)思補山房刻本為底本。
(清)戴葆元 ·中醫 ·51.5萬字
《醫院感染文件匯編(1986-2014)》經過編寫組專家歷時一年時間,在全面、系統地回顧了近三十年來我國醫院感染相關規定文本、文獻的基礎上,對適用性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行業標準和規范性文件等制度規范進行了仔細梳理、分類和選編,并經過反復討論、修改匯編成冊。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管理研究所醫院感染質量管理與控制中心 ·中醫 ·54.2萬字
渝州正骨術起源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成立于1958年,是西南地區成立最早的一所骨科專科醫院。通過百余年幾代骨傷人的傳承和發展,在中醫骨科醫療技術、藥物、器具及學術理論方面不斷創新,逐漸孕育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渝州正骨”學術思想及其診療體系,形成“靈巧手法、動靜固定、內外用藥、導引練功”渝州正骨四法。本書將他們寶貴的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給予總結,對于承載交流學術、總結經驗、培養人才將發揮積極的作用,從而更好地解除骨傷疾病患者的病痛,促進重慶地域中醫骨傷科學的發展。
漆偉 郭劍華主編 ·中醫 ·86.5萬字
本書擬以我國歷史時期為序,分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6個時期。各個時期首先結合其醫學、經濟、文化、教育及對外交往等方面,較為全面地剖析該時期本草的編寫情況,藥物應用和理論發展特點。然后選擇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較為詳細地介紹其學術成就。對于選擇的代表性本草,分【概況】和【鉤玄】兩項,前者介紹作者、成書時間、編寫情況、版本及流傳等,后者在介紹卷帙、體例的基礎上,著重發掘其文獻、理論及學術價值。(鉤玄:探求精深的道理,即探取精微,摘出綱要)
周禎祥 張廷模主編 ·中醫 ·65.2萬字
運用50年來臨床親自拍攝的典型病材實例彩色照片取代了古醫籍中文字加描繪圖像以定病位的模式,真實地記載了外科諸病的部位、范圍、形態、色澤等特點,使閱者如入其境,如睹其癥,病證一目了然,清晰易辨,對提高讀者的認病識證能力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以簡明扼要的文字全面系統總結了河南著名張八卦外科第五代傳人,先師李道洲傳統外科經驗,并融入自己幾十年來的臨床研究,給讀者一個不同于教材的治療方法。同時擷取了歷代前賢、當代諸家的學術精華,重點突出專科專病,辨證論治,創新、實用。
李明道等主編 ·中醫 ·80.7萬字
自2017年11月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組織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統一考核。為幫助考生順利通過考試,我們組織專家編寫了這套《全國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通關系列》。作者經深入解讀最新大綱、剖析歷年真題后,估測出真卷的考點分布,力求為考生還原最真實的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環境,使考生在備考前對大量習題進行充分練習,從而全面了解自身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補缺。本書包含11個學科2500道題,每題附有參考答案和解析,方便考生逐步建立自己的解題思路,高效復習。
全國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命題研究組編 ·中醫 ·50.1萬字
本書對五十余位上海籍國醫大師、國家級名老中醫、上海市名中醫以及活躍在膏方門診第一線的中醫師臨床應用膏方經驗和驗案進行總結和梳理。每位醫家按個人簡介、臨床經驗、防治優勢、醫案精華四部分撰寫。內容豐富實用,對臨床有較高的指導意義,對中醫藥愛好者學習膏方提供參考。
吳銀根 王慶其 顏乾麟 ·中醫 ·54.1萬字
本書分緒論(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緒論部分擬對新安醫派概貌及其內部的學術流派情況做一總體介紹。各論部分精選30余位影響較大、醫名較著、有獨到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新安醫學專家,對他們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進行全面系統挖掘梳理。每位醫家的內容包括:生平著作、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典型醫案、醫論醫話、代表方劑等幾部分內容。內容詳實,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對于弘揚新安醫學、促進傳承創新、提高臨床療效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儲全根主編 ·中醫 ·50.3萬字
本書分《黃帝內經》詮釋、《黃帝內經》與道家思想研究、《黃帝內經》與《周易》研究、《黃帝內經》與中國古代哲學觀研究、《黃帝內經》氣理論研究、陰陽理論研究、五行理論研究、象思維研究、邏輯思維研究、原始思維研究、系統思維研究、順勢思維研究、藏象經絡理論發生學研究、時間醫學思想研究、人格體質理論研究、五運六氣學說研究十六個專題,與以往有關介紹《黃帝內經》的圖書比較而言,本書視角獨特,研究多有創見,特色鮮明,許多專題及內容為其他著作從未論及。
邢玉瑞 ·中醫 ·65.6萬字
虞堅爾教授為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流派傳承創新共同體主席,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流派傳承創新共同體于2018年成立,旨在引領全國流派傳承創新,共同推進全國中醫兒科流派發展。本書為共同體研究成果之一,突出反映了流派的學術傳承、臨床優勢病種、優勢診療技術,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一定參考價值。本書首次集中整理并系統反映了我國當前中醫兒科流派傳承概況及獨特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是對全國中醫兒科流派傳承工作一次重要的階段性總結。
虞堅爾主編 ·中醫 ·62.8萬字
本書應用反射學的觀點,把經絡歸結為人體的生理、病理反射系統,提出針灸療法是一種反射療法,使傳統的針灸療法與經絡學說面目一新,并為它們與現代醫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本書集古今中外研究者包括作者37年來在國內外從事針灸臨床、科研的豐碩成果與經驗,闡釋經絡的實質與探討針灸療法的主要技術理論,尤其注重從臨床實際出發,分析針灸治療常見頑固病癥時的難點與提高療效的途徑,故它不僅是針灸臨床、科研、教學人員的高級參考書,也是西醫學習、融合針灸療法的理想教材。通過提供了大量的問題和案例,用深入淺出的內容來詮釋一些精神分析理論的心理學知識;幫助國內針灸專業人員提升臨床實踐分析能力和治療效果。
(美)金觀源 相嘉嘉 金雷 ·中醫 ·63.4萬字
本書分“陰陽五行”“藏象”“病因病機”“病證”“治則治法”五篇來闡述經典之要旨,五篇又細分為《內經》原文條目,從《內經》原文條目結合臨床醫案進行分析,把經典之要義運用于中醫臨床之精華闡透無疑。本書可作為中醫臨床醫師提高臨床療效、融會貫通中醫經典的參考書。
王慶其主編 ·中醫 ·64.3萬字
本書系統整理了成都中醫藥大學建校初及稍后全國著名的中醫藥專家、國醫大師、全國第一至五批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繼承指導老師共計六十余人的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包括國醫大師郭子光、劉敏如;內科專家李斯熾、彭履祥、冉品珍、彭憲章;傷寒專家鄧紹先、戴佛延;診斷專家廖孟諧;醫經專家吳棹仙、李克光、郭仲夫;中藥專家凌一揆、雷載權、徐楚江;婦科專家卓雨農、曾敬光、唐伯淵、王祚久、王渭川;溫病專家宋鷺冰;金匱專家王庭富;外科專家文琢之、曹吉勛;骨外科專家羅禹田;眼科專家陳達夫、廖品正;方劑專家陳潮祖;醫古文專家鄭孝昌;兒科專家胡伯安、曾應臺、肖正安;針灸專家余仲權、李仲愚、蒲湘澄、關吉多、楊介賓;醫史專家孔健民、李介明;中醫戰略專家侯占元。全國第一至五批名老中醫陳治恒、鄒學熹、吳康衡、楊家林、葉傳蕙、張之文、鄧亞平、鐘以澤、陳紹宏、李祖倫、萬德光、王明芳、熊大經、艾儒棣、張廷模、張發榮、楊運寬、羅才貴、亓魯光、張曉云、胡天成等。
梁繁榮 ·中醫 ·90.7萬字
《傷寒論》是在中醫藥學術發展史上具有輝煌成就與重要價值的一部經典著作,它所創立的融理、法、方、藥為一體的理論體系,具有很高的科學水平和實用價值,長期以來一直有效地指導著歷代醫家的臨床實踐,并對中醫藥學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歷代醫家都十分重視對《傷寒論》的學習與研究,古今中外眾多學者對仲景原著的校注、釋義,對仲景之學的研究、發揮一直沒有中斷,從而使《傷寒論》學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為后世留下了十分寶貴的遺產。本書即是匯集歷代名家對《傷寒論》研究注釋等之精華而成,對后世學習應用《傷寒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本書采用研究經典的傳統模式,匯集50余位名家具有代表性的《傷寒論》注解,編撰而成,旨在集諸家所長,借助注釋重構經典,為中醫多元化的臨床應用提供知識與方法支撐。本書收集56位歷代名家對《傷寒論》條文的校釋、注解,并按年代排序列入相關條文下,旨在集諸家所長,為讀者提供權威的,具有代表性的名家研究《傷寒論》的寶貴資料。為《傷寒論》教學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據。
王慶國 高飛 王雪茜主編 ·中醫 ·86.5萬字
本書收錄了著名中醫教育家、臨床家李斯熾先生著述多種,包括中醫基本理論著述及中醫臨床著述,同時收錄中醫入門著述。本書全面反映了李斯熾先生必生從事中醫教育和臨床治療的學術思想和治療經驗,作者使用平實的語言,將深奧的中醫理論講得通俗易懂,最終落實于臨床運用之中。
李斯熾 ·中醫 ·55.3萬字
本書由“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精選而來。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多為醫家推崇,尊為必讀經典醫籍,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所選醫籍均為各位專家遴選精善底本,加以嚴謹校堪,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擬從開本、裝幀形式、用紙方面進行調整,同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并改寫導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說明等。全書64卷,分冊出版。作者博采歷代醫家精義,結合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自成一家之作,議論宏富,勇于創新,可謂集當時醫學之大成,后世醫家視其為“度世之津梁,衛生之丹訣”。
(明)張介賓著 李繼明等整理 ·中醫 ·50.9萬字
《黃帝內經素問詳注直講全集》,又名《黃帝內經素問完璧直講詳注》,九卷,清代高億直講,羅濟川、張映川詳注,大愚子與乾一修訂,成書于同治十一年(1872),是詳細注釋講解《素問》的一部重要書籍。高億,字玉章,清代醫學家,治病歷有奇效,行醫授徒,必以《內經》為本。《黃帝內經素問》為中醫學奠基之作,歷代多有整理注釋。高億認為諸家對《素問》詮釋未盡,故以自己幾十年的理解體會對《素問》全文作以全面的講解,撰成《素問直講》。撰寫期間,同里大愚子偶得《黃帝內經素問》古本,認為比世傳版本更為完整,遺篇盡在,于是加以整理,稱之《素問完璧》。高億命其弟子羅濟川、張映川等詳細注釋及音釋,著成《素問詳注》。三者合一,以成此書,故稱之為《黃帝內經素問完璧直講詳注》。本書對《素問》精注詳講,其中不乏獨到見解,而且語言淺顯易懂,為學習《素問》的重要參考資料,尤其對于初學者有極大的幫助。本次整理以清代綠云岡刻本為底本。
(清)高億 ·中醫 ·57.8萬字
本書是針對自己的臨床感悟結合這些年來收集到的國內外同道所取得零散成果,化零為整,結合傳統醫學中的氣血、精(經)血同源、活血化瘀、理氣通絡等理論和療法,力求系統地闡述“生殖微循環”學說,并從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傳統中醫、男科和婦科各病、輔助生殖技術等環節,全面論述與微循環及微循環障礙的關系,以及針對微循環障礙的治療和治療結局。
金保方主編 ·中醫 ·60.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