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保嬰撮要》共20卷,兒明代薛鎧、薛已父子合著。該書前10卷薛鎧著,其中治驗部分系薛已增補,后10卷皆薛已著。全書內容翔實,條目清晰,論及小兒內、外、五官、皮膚等各科病證200余種,每種病證首論病因、病機、治則,次載本證驗案以及各種治法,選方用藥切于實用,最后附錄各種方藥。該書從《內經》到唐宋金元各家,一直到明初醫家的重要論述都廣泛采擷,書中收錄了大量醫案,是一部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兒科綜合性著作。
(明)薛鎧 薛己 ·中醫 ·31.1萬字
本書是《中醫治法臨床應用技巧叢書》之一。全書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理氣法概述,分別介紹了理氣法的歷史源流、治法分類、常用藥物和方劑,以應用注意。第二部分為理氣法的臨床應用,通過豐富的臨床案例對理氣法在各個系統疾病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闡釋,頗具臨床指導價值。主要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婦科病、氣血津液病、其他病。案例典型,分析到位,對臨床醫生及醫學生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殷東風 ·中醫 ·21.9萬字
以醫學家、哲學家、戰略家、理論家、發明家、文學家的眼光、智慧與建樹,全幅式展示多維立體創新中醫學的系列進展、成果與風采,是有史以來獨樹一幟的原創性、理論性和實用性的中醫藥學專著。全書共分十五章,從詮釋“忠愛”入題,基于實實在在的實踐成果,闡釋多維立體創新中醫學的哲學思維、基本理論、生理學、病生理學、診療學、保健學、倫理學和文化自覺。
蔣戈利 ·中醫 ·21.3萬字
《特定穴臨床應用》立足于針灸學最為精華的內容——特定穴的理論和臨床應用,本著從易到難、由簡入繁的指導思想,按原穴、絡穴、俞穴、募穴、郄穴、八會穴、下合穴、八脈交會穴、交會穴、五輸穴的順序重點介紹這些特定穴的臨床應用,其信息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每一類特定穴之后,都附錄了作者新編的、朗朗上口的歌訣;并圍繞它們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之處,開展一些討論,以期擴大讀者的臨床思路,并能對后學者起到授業解惑、指點迷津的作用。
王啟才等主編 ·中醫 ·44.4萬字
學術經驗傳承工作的學術總結:主要介紹了作者運用大方復治法、補中益氣法、補腎活血法在治療疑難雜癥的運用經驗。弘揚渝東鄭氏溫病學經驗:厘清溫熱濕熱、突出以方系證、倡導先發制病和重視中西匯通。介紹了肝病、腎病、類風濕關節炎和腫瘤等疑難病癥的治療經驗。對50余年來的學術經驗進行初步總結。
鄭邦本 ·中醫 ·25.4萬字
《證治合參》為清代葉盛輯。全書共十八卷,卷一至卷二闡述臟腑、病機、四診、用藥等;卷三至卷十七為內、婦、兒、外科疾病證治,每病先列證候,次列治法、脈象、方藥、并附方解;卷十八匯集食療單方。本次整理以中國中醫科學院藏博古堂本為底本,參考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本進行版本及校注研究。
(清)葉盛 ·中醫 ·40萬字
膠東柳氏醫學流派,是由柳吉忱、柳少逸、蔡錫英等及其門生幾代人,經過百年的辛勤耕耘,深覽博采,磅礴會通,傳庚接續,不斷總結完善發展起來的。以“三觀”——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形神統一的生命觀,太極思維的辨證觀;“四論”——老年退行性疾病的虛損論,功能失調性疾病的樞機論,器質性疾病的氣化論,有形痼疾的痰瘀論;“一法則”——理必《內經》,法必仲景,藥必《本經》為指導思想;臨證以方證立論法式為學術特點;以“取法于上,筑基國學,以道傳術,熟諳經典;天人相應,形與神俱;古今貫通,中西兼容;全面診查,四診合參;三辨合一,治病求本;謹守病機,各司其屬;雜合以治,四方交融”等八大特色為流派特征。以中國象數醫學、內傷性病機四論體系、太極思維臨床辨證論治體系、中醫復健醫學體系(醫經派針術、醫經派灸術、醫經派推拿術、廣意派小兒推拿術、腦癱中醫治療康復技術等臨床醫技體系)和以“方證立論法式”臨床應用體系為學術架構,理論體系完善,知識結構全面,臨證技術豐富,臨床方法成熟,學術特色豐富的一個中醫學學術流派。當前經方應用為許多醫者關注,其應用較難掌握。柳氏醫派崇尚“理必《內經》,法必仲景,藥必《本經》”學術思想內涵,其經方應用經驗成熟。
柳少逸 蔡錫英編著 ·中醫 ·20.8萬字
在溫病學說傳承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浙江籍醫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章楠、王士雄、雷豐更是其中佼佼者,尤其是王士雄,后世將其與溫病學說代表人物葉桂、薛生白、吳瑭相提并論,譽稱為“溫病學派四大家”。其他如吳坤安、婁杰、金有恒、陳士楷、何廉臣、胡安邦、曹炳章等,貢獻亦很突出。這里值得一提是,現代浙籍醫家如葉熙春、潘澄濂等,融古冶今,對溫病學說的理論和實踐,做出了不同凡響的發揮。本書收選浙江著名溫病學家13位,將每位醫家分為生平簡介、學術觀點與診治經驗、原文選釋、方劑選錄和醫案選按等對浙江籍醫家在溫病學說傳承與創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作深入的整理探討。既有理論闡發,也有臨床經驗介紹,頗為實用。作者簡介:主編盛增秀,為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文獻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體質分會副主任委員。從事中醫臨床和科研工作5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對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文獻整理研究用力最勁,成績顯著,曾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0余項次,廳局級科技成果獎20余項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已批準建立盛增秀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
盛增秀等主編 ·中醫 ·22.1萬字
這是一本中醫岐黃學者、國家級名老中醫從事中醫眼科臨床38年的經驗專著,將其對臨床經驗和科研成果的多年積累完美呈現給作者。其社會效果體現于:全文圍繞眼科疑難性內眼病、外眼病,首次將中醫傳統特色與中西醫協同診療經驗融會貫通,既具圖文并茂的療效展示又具中醫理論指導的解析說明。實為一本集中醫傳統性、共識性、客觀性、科學性為一體的當代“醫案”,對讀者極具可讀性、可學性。
金明主編 ·中醫 ·29.9萬字
《實用中醫乳房病學》將中醫乳房病學進行系統梳理,理清其發展脈絡,總結其卓有成效的治病方法和治療思路,是一本反映中醫辨證論治思維,匯集古今中醫臨證經驗,面向中、高級醫師的最具權威性的高層次學術專著。本書特點為理論系統、內涵豐富、臨床實用。
陳紅風等主編 ·中醫 ·43.7萬字
本書從《壽養叢書》中選取身心類《保生心鑒》《修真秘要》《養修要訣》、飲食類《食物本草》《養生食忌》《香奩潤色》、居處類《山居四要》《養生月覽》《養生類纂》《攝生集覽》、健身類《養生導引法》《錦身機要》《厚生訓纂》、延壽類《三元參贊延壽書》《壽親養老書》《攝生要義》等16部,從理論到技術、從原則到方法、從文字到表解,論述養生養性、食療食補、起居調攝、氣功導引、延年益壽等,以便具體的指導預防、康復、保養、增健,對當代人防治“生活習慣病”有著比較普遍的實用價值,必將成為新的“健康禮”,得到中老年朋友和離退休群眾的喜愛。
楊金生等主編 ·中醫 ·31.5萬字
本書共分上、中、下三篇。在醫案篇中收集了沈仲理教授幾十年來具有代表性的臨證實案,經過分類、整理,設婦科疾病、內科疾病、外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及膏方五個部分。學術篇主要收集學說研究部分。特色篇分為特色用方與特色用藥兩個部分。
沈春暉 ·中醫 ·26.3萬字
本書稿匯集了寧夏地區二十位中醫的臨床經驗,其中既有寧夏名老中醫,也有學科的中流砥柱。本書以每位中醫獨立為章,內容包括個人簡介、學術思想、病案、處方。每例處方都是多年經驗的匯總,對年輕一代學習中醫具有實踐意義,也對中醫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李衛強 朱西杰 趙仁主編 ·中醫 ·20.8萬字
本書收載樊位德、張邦福、李濟民醫案150則,基本覆蓋了中醫常見病、多發病和中醫治療獨具特色與優勢的部分疑難病癥,展示了著名中醫專家樊位德、張邦福、李濟民的臨證思辨特點和用藥經驗。本書內容豐富,觀點客觀,論理清晰,可供臨床醫生、醫學生、患者參考使用。
宋原敏 ·中醫 ·22.5萬字
《濟眾新編》為朝鮮李朝正祖時期的內局首醫康命吉編纂。該書歷時約三十年,于正祖二十三年(1799)成書。作者以許俊《東醫寶鑒》為藍本,輯錄多種醫著中有關病證的脈因證治和處方,同時又采掇朝鮮內醫院常用藥方,共編為五冊,厘為八卷。
(朝)康命吉 ·中醫 ·21.1萬字
楊老在全國針灸師資班上重點講授《靈樞》,由當屆全國針灸師資班學員根由據楊老的全書手稿和上課講解的內容編寫完成。經楊老認可,由同門師姐師兄重新整理,便于讓更多的針灸中醫同仁和熱愛針灸中醫的人能學習到楊老閱讀經典的方法和研究心得,開啟針灸中醫的智慧之門。
韓燕 楊國秀等整理 ·中醫 ·20.2萬字
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緊密圍繞中醫藥臨床研究與評價方法學,介紹不同方法的起源、基本原理、適用范圍、注意事項,選擇中醫藥研究的熱點與難點,以及有代表性的重大疾病、疑難疾病、中醫證候為示范,應用循證醫學的理念,系統、科學地詮釋方法學在中醫臨床研究與評價中的應用。本書是國家科技部支撐計劃、國家“863”高新技術與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新藥創制、國家“973”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等課題研究成果的結晶。研究團隊于2012年底列入中國中醫科學院第一批創新(培育)團隊,有穩定的研究方向,勇于創新,敢挑重擔,重視凝練升華,非常關注國內外中醫藥臨床評價領域的熱點和新方法??偨Y過去,展望未來,本書堪稱是中醫藥領域臨床評價方法及其實踐的典范,堅持走在中醫藥臨床科研方法的前沿,對促進中醫藥臨床研究領域的循證與轉化醫學研究,乃至該學科的發展均有重大現實意義。
謝雁鳴 ·中醫 ·42.2萬字
《康良石肝病指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名“疫郁理論”,下篇名“相關專題”。“疫郁理論”部分為作者對本人所創制的康氏肝病疫郁理論的系統闡釋,從理論、心得、辨證論治、典型醫案、辯證施護等方面進行總結,“相關專題”部分為作者的讀書札記、撰寫論文選讀,以及其學生、同仁對其學術思想的研究。
康俊杰 吳劍華 陳進春主編 ·中醫 ·30.8萬字
該書是《中西醫結合臨床新進展系列》的一個分冊。該套叢書由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吳偉康教授擔任總主編,組織國內臨床一線經驗豐富的中西醫結合專家編寫。本書重點介紹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難點疑點、國際研究動態與國內研究方向。將為中西醫結合臨床及研究工作提供指導
劉波 ·中醫 ·25.5萬字
管氏針灸醫學流派五代相傳,由管氏針灸第五代學術傳承人為主組建的168名的學術團隊,是管氏特殊針法學術流派的中流砥柱,他們在針灸事業上各自創出一片天地,為管氏針灸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本書匯編管氏針灸第五代主要傳承人學術著作節選和主要傳承人的醫學論文,通過出版第五代主要傳承傳人的學術成果,反映出管氏針灸醫學流派一脈相承的學術思想和“理”、“法”、“意”的傳承理念。
管遵惠等主編 ·中醫 ·2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