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醫宗撮精折肱漫錄》,明代黃承昊撰輯,刊行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系作者將自著《醫宗撮精》《折肱漫錄》二書合輯。《醫宗撮精》,一名《醫宗摘要》,為作者撰錄薛已《內科摘要》以其所注《明醫雜著》,并加以評注編撰而成。《折肱漫錄》八卷,以醫話、醫論的形式,記載了黃氏將息養身、治病等閱歷,分為養身、養氣、醫藥三門。
(明)黃承昊 ·中醫 ·15.8萬字
本書系常見病癥古代名家醫案選評叢書之一。本書以泄瀉為綱,先對泄瀉作簡要概述,繼將名家醫案分類歸納,并注明出處,末加"評議"。評議內容客觀準確,且融以作者的心得體會和臨床經驗,著力闡發辨證施治要點,辨異同,明常變,有分析,有歸納,使人一目了然,從中得到啟發。本書體例新穎、內容豐富、評議精當、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有利于提高診療能力和學術水平。
白鈺編撰 ·中醫 ·10.6萬字
《胡文煥醫書三種》包括《醫學要數》《應急良方》《養生食忌》,均為明代儒醫、藏書家胡文煥纂輯,介紹古代養生相關的醫學理論、居家應急偏方與飲食禁忌。《醫學要數》二卷,引錄《黃帝內經》《難經》及后世醫書中與數字相關的名詞術語69則,將其按順序前后串連,如一息、二儀、三才等。《應急良方》一卷,分列通用、婦人、小兒三門,收集居家應急藥方173則,多為單方偏方,所用藥品有不少是平常生活可及之物。《養生食忌》一卷,載錄五谷、五味、五果、五菜、六畜、諸禽、蟲魚等飲食配伍禁忌者11篇,辨認有毒而不可食之果、獸、禽、魚4篇,及飲食害人、飲食相反等內容。本次校注整理,《醫學要數》以中國中醫科學院朱格抄本為底本,《應急良方》以《壽養叢書》清抄本為底本、《養生食忌》以明萬歷壬辰刻本為底本。
胡文煥 ·中醫 ·5.6萬字
歷經歷史的滄桑變遷,中醫文化已傳承數千年,中醫古籍功不可沒。從甲骨、金石到簡牘、縑帛,再到寫本卷子,中醫知識通過各種載體代代流傳下來。浩如煙海的中醫古籍是我們學習研究中醫甚至其他中國文化的重要資源。本書介紹了中醫古籍的基本知識、明清官私藏書及《永樂大典》與《四庫全書》中的中醫藥資料,在歷史文化的大背景下打開中醫古籍中的另一扇窗,讓讀者看到古籍中除中醫藥知識本身以外的別樣風景,并更好地利用這一寶貴資源。
金芷君 ·中醫 ·7萬字
《本草洞詮》,清?沈穆撰,成書于清順治十八年(1661)。全書二十卷,卷一至卷十八將藥物分為水、火、金石、土、谷、果、菜、草、木、服器、人、禽、獸、鱗、介、蟲十六部,共計載藥657種。每藥先述其別名、來源、分類,再論其性味歸經、功用主治、用藥機理、諸家之說等。卷十九、二十為用藥綱領,計有氣味陰陽、升降浮沉、五運六氣、臟腑虛實寒熱主治之藥、寒熱虛實各有真假、用藥參伍等24論。是書精研物理,博極藥食,既助療病,亦助養生,頗切實用。此次整理以清順治十八年辛丑吳興沈氏家刻本為底本。
(清)葉崧 ·中醫 ·11萬字
并針療法是眾多針灸創新針法之一,是作者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吸取和借鑒前人的經驗教訓,結合自身的臨床體會,以中醫骨傷科學(包括經筋理論)、解剖學、生物力學等為基礎,吸納現代醫學的新理論和新成果,引入現代精準靶點治療理念,創立的一種以雙針為載體,結合獨特的手法技巧于一體的新型針刺療法。本書全面介紹了并針療法的理論基礎、操作方法及臨床應用等。內容豐富,既有新技術、新方法的實踐,又有新觀點、新理論的提出。本書分為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介紹并針療法的理論依據、來源、適應癥、操作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其作用機制等。各論重點介紹作者臨床工作中最常見的20余種疾病,包括疾病的概述、解剖結構、病因病理、臨床癥狀、診斷要點、治療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典型病例分析。
謝國平 劉步平 ·中醫 ·18.9萬字
看舌象能看出身體什么問題?婦科疾病在舌上有什么表現?瘦舌、胖舌、紅舌、青舌、紫舌與什么類型的婦科疾病相聯系?本書教您從舌讀懂婦科病,從舌看月經病、從舌看帶下病、從舌看妊娠病、從舌看產后病及從舌看婦科雜病。通過舌診可判定女性氣血盛衰、臟腑證候和功能強弱,以及治療前后的用藥效果。中醫婦科在歷史長河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調經、助孕和安胎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本書給出具體治療指導和補養方法,既有經典老藥,傳世名方,又從食療、藥膳、穴位按摩、生活細節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深入講解。全書采用圖表的形式,200余幅高清舌象圖,分析透徹,一目了然,希望本書成為廣大中醫愛好者、初學者的良師益友,幫您更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狀況。
來要水 來要良主編 ·中醫 ·11.5萬字
本書是黃煌教師關于經方人生的回憶錄,有其獨特的傳奇的經歷,有其對中醫事業的執著,文字樸實、生動,感人肺腑。字數雖少,卻處處體現出其繼承、創新、自由、開放的學術精神,給后人以啟迪、以榜樣。作者簡介:黃煌,男,1954年生,江蘇江陰人。現為江蘇省名中醫,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經方方證、藥證。黃煌1973年開始跟隨江蘇省名中醫葉秉仁先生學習中西醫內科,并得到江蘇省名中醫邢鸝江、夏奕鈞等先生的指點。1979年考入南京中醫學院首屆研究生,攻讀中醫各家學說專業。1982年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1989年受國家教委派遣赴日本京都大學進修老年醫學1年。2001年獲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82年至今供職于南京中醫藥大學,歷任基礎部中醫各家學說教研室講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文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生部主任、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基礎醫學院名譽院長等職。社會兼職有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江蘇省政協常委、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農工民主黨南京市委主委等職。
黃煌 ·中醫 ·11.1萬字
作者通過臨床50年、近30萬病例的經驗所得,闡述乳腺疾病的中醫發病機制,揭秘“天癸”在其發病中的作用,并詳細介紹了一些常見乳腺疾病的中醫治療方法,尤其是發病率較高的乳腺增生與乳腺癌,著墨較多,科學性和實用性較強,主要供廣大臨床、教學和患者參考,也可作為培養專科人才的有益讀物。
杜青坡 杜娟 ·中醫 ·8.8萬字
本實訓教材以中藥鑒定關鍵技術為主要內容,突出實際操作,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其主要內容包括中藥鑒定實訓操作基本技能、根及根莖類中藥的鑒定、莖木及皮類中藥的鑒定、葉類及花類中藥的鑒定、果實及種子類中藥的鑒定、全草類中藥的鑒定等9大模塊。共收載實訓項目56個。附錄收載抽驗記錄及憑證、藥品檢驗原始記錄及報告書格式,常用試液、緩沖液、指示劑與指示液、培養基等,各院校可根據實際需要和自身教學條件選擇使用。
張欽德 ·中醫 ·10.4萬字
本書屬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共衛生資金項目“民族醫藥文獻整理項目”廣西部分。廣西項目共出版15種圖書,分別為《實用壯醫學》《實用壯藥學》《壯醫藥學概論(中英文版)》《壯醫針刺學《中國壯藥材》《壯醫方劑學》《中國壯醫外科學》《壯醫基礎理論研究》《中國壯藥資源學》《廣西民族藥志》《抗腫瘤壯藥彩色圖譜名錄》《壯藥民間驗方集》《壯醫診療標準與規范》《壯醫常用診療技術操作規范》《瑤醫診療技術操作規范》,對廣西壯族和瑤族傳統醫藥學進行了系統整理。本套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適合館配。
呂琳 曾振東 ·中醫 ·15.3萬字
《喉科杓指》,清代包永泰撰。該書是一部承前啟后的中醫喉科臨證專著,在前賢張宗良《喉科指掌》基礎上有增補與發揮。全書四卷,卷一分咽喉科綱領、脈訣圖說、針灸明堂針法、咽喉吹飲諸方、制藥法等內容。卷二至卷四分論咽、喉、舌、牙齒門的診治與方藥。書中咽、喉、舌各門一癥一圖,輔以歌訣。包氏對喉癥初起以宣散、疏解為基本大法的認識,對臨床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清)包永泰 ·中醫 ·3.4萬字
肝膽結石癥(指廣義的膽石癥)是我國的常見疾病,長期以來皆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但是不少患者出現術后殘留結石率高、再次手術率高、結石復發率高,十分痛苦。本書作者用治理黃河泥沙的思路制定了用中藥治理“肝膽黃河”的四項基本治療原則,為眾多術后肝內膽管殘留結石的患者排盡了結石,避免了再次手術乃至肝葉切除的痛苦,彌補了西醫外科膽道手術對此病的鞭長莫及。鑒于長期以來圍繞肝膽結石癥的有關問題上所存在著諸多誤區,全書以問答形式,用通俗的語言,配以插圖,從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方面多角度的對肝膽結石的來龍去脈及中醫藥治療的思路與方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為三方溝通交流搭建起了一座橋梁。本書適合于廣大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醫師和肝膽外科醫師,以及膽石癥患者和家屬閱讀。
周紫娟 ·中醫 ·11.3萬字
本書為《董氏針灸注疏》的修訂版,第1版于2011年出版,重印7次,發行18000冊左右。本次修訂,刪去第一版部分繁瑣考證的內容,增加了包括董氏針灸發明人董景昌和作者本人在內的百余則臨證驗案,如“針灸穴位及醫案(陳渡人原著,王全民重編)”和“脈法與針灸的不傳之秘”等章節,提高了本書的實用性。
劉毅 ·中醫 ·17.2萬字
《傷寒舌鑒》是清代張登所著的一本舌診專著,書中載有一百二十幅舌相圖。以仲景傷寒六經辨證為主,按六經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介紹了各種舌象。能更好的讓臨床醫生在六經辨證中結合舌象診斷疾病。此書是按《傷寒舌鑒》改編,因原書只著重記載了舌象,而在脈象,方藥組成的方面很少記載。為了使該書更加適應于現在中醫藥學的辯證理念“四診合參”我們把書中不足的地方全部增加上去,除了增加了脈象,方藥,還加了典型的醫案,使該書更加完善,提高了在臨床辯證中的實用價值。
馬一森編著 ·中醫 ·4.6萬字
本書精選了老中醫吳兆祥的醫案,涉及胃腸病、肝膽病、咳喘、心腦血管病、溫病、心神疾病,以及皮膚科、眼科、婦科、兒科疾病等,醫案后為吳兆祥親自撰寫的按語。書后附吳兆祥總結的按病種分類證治法及其附方。吳兆祥(1895-1987)曾得到“北平四大名醫”之施今墨、汪逢春的親傳,其行醫50余年,辨證思路和遣方用藥頗有獨到之處,可供中醫臨床人員學習參考。作者簡介:吳中云,女,主治醫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著有《中醫文化談》《中醫心理養生談》《傳奇傅青主》《感悟人生:硬筆書法古詩文集錦》等。
吳兆祥 吳中云 ·中醫 ·6.3萬字
2010年“中醫針灸”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有183個國家或地區在使用針灸,中醫針灸的普及率日益提高,逐步走向世界,已成為“世界針灸”。為讓更多的國際民眾了解和接受中醫針灸,由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世界針聯主席、中國針灸學會會長劉保延教授領銜主編了本書。本書以圖片為主,采取多種(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阿拉伯語6語種)文字,從不同的視角和專題,展示中醫針灸的早期歷史、經絡腧穴、診療技術、養生保健及現代發展,讓世界各國人民近距離感受中國傳統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領略中醫針灸的奧妙,促進中醫針灸的國際傳播,讓中國傳統的醫學智慧更多造福現代人類社會。
劉保延 楊金生主編 ·中醫 ·8.6萬字
《醫方考》為明代吳昆著。本次以明萬歷十四年友益齋本為底本進行整理出版。全書6卷,按病癥分為72門,選方780余首方。每門前先敘其病因病機,再匯集同類方于后,對每一方劑的命名、組成、功效、方義、適應證、用藥、加減應用、變通得失、禁忌等,詳加考釋與辨析,是一部理、法、方、藥俱備,完整而又系統的方論專著。書中既收選了《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方,又收選了劉河間、李東垣、朱丹溪、張從正等著名醫家的效方,以及民間驗之有效的驗方。
(明)吳昆著 張寬 齊賀彬 李秋貴整理 ·中醫 ·17.9萬字
本指南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組織國內外中醫藥領域權威專家編寫,主要內容為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中醫藥診斷治療,特別是以中醫藥辨證治療為主,是在《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糖尿病中醫防治標準(草案)》及《糖尿病中醫藥臨床循證實踐指南》的基礎上,對質量較高的中醫藥治療糖尿病系統綜述和隨機對照試驗(RCT)進行嚴格的質量評價,通過近十年論證、實踐、驗證制定而成,獲得了國內外專家廣泛共識。本指南編寫的目的在于進一步規范糖尿病中醫臨床診斷與治療,為國際中醫師臨床實踐提供糖尿病中醫藥治療策略與方法。適用于各級醫療機構的中醫內分泌和中西醫結合內分泌科臨床從業醫師,作為對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依據。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組織編寫 ·中醫 ·1.8萬字
嶺南醫學是我國中醫流派的重要分支,由于嶺南地區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積累了豐富且具有特色的風濕病、痹病治療經驗。本書對嶺南風濕病領域的代表性醫家,如劉世昌、何炎燊、陳紀藩、鄧兆智、黃清春等教授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進行了系統的挖掘、梳理和總結,具有較高的臨床參考價值。本書適合中青年中醫、風濕病專科醫生以及對嶺南中醫風濕病治療經驗感興趣的學者。
黃閏月主編 ·中醫 ·1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