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常見的軀體疾病與精神科的交叉問題為線索,依托臨床處理過程中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循證聯絡會診中的經驗和教訓,強化相關基本知識和技能,剖析軀體疾病先關各種精神異常現象病因與發病機制,構建有關聯絡精神醫學會診處理的原則與框架,創新本學科與相關學科各級專業技術人員技能培訓模式,迎合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模式的需求,推廣聯絡醫學會診的經驗和技巧,為相關專業醫生解決同類問題提供便利之工具。
李恒芬 ·臨床醫學 ·32.2萬字
本書較為系統全面地總結了沈英森教授的臨床經驗,將沈教授本人多年臨床實踐形成的學術思想系統整理、發掘,主要內容包括其對腫瘤、消化系疾病、呼吸系疾病等的臨床辨證施治的經驗,以及臨證養陰的學術思想、用藥特色等,并配合臨床驗案,切合臨床,可讀性強。
譚金華 張軍 ·臨床理論 ·24.9萬字
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是國家治理的核心目標之一。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建立有效的衛生治理體系。本書通過對處于經濟社會發展不同水平的地區(三明和深圳)的案例分析發現,中國正在運用強大的國家能力和制度優勢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書中從政策試驗的視角思考衛生治理及其創新,并對試點政策進行評估,力圖厘清衛生政策的發展脈絡,總結改革趨勢,剖析政策影響,提煉歷史經驗,破解衛生健康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難題。
岳經綸 王春曉 ·預防醫學 ·22.6萬字
本書圖片主要選自西京皮膚醫院經病理診斷的少見疾病及臨床錯診獲修正的不典型疾病。所選病例特別加了性別、年齡、主訴,多數病例提供了必要的病史,部分病例還加了點評,對中、高職醫生學習提高具有極大的幫助。為擴大讀者群,使低年資醫生、研究生也可通過學習典型病例后,學習少見及非典型病例,快速提高皮膚病臨床診斷水平,每個疾病特別加了典型病例。根據疾病的好發部位編排,適當考慮皮損形態、罕少見及常見異形,以便于臨床工作中查找不認識的疾病。
高天文 劉玲 馬翠玲 廖文俊主編 ·臨床醫學 ·33.6萬字
本書從一個大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角度、臨床指導教師的視角出發,對新入職護士臨床護理規范化操作培訓指導教師進行培訓,統一新入職護士的規范化培訓標準,幫助各級醫療機構嚴格執行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相關規定,供各醫療機構開展新入職護士培訓時參考使用。
萬盈璐 彭方彧 羅健主編 ·醫藥教材 ·33.3萬字
在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支持下,美國杜克大學、昆山杜克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昆明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機構聯合開展了此項“在中國實現健康相關可持續發展目標:開發循證政策行動建議”的研究。本書匯集了該研究的主要研究結果,旨在從宏觀層面綜合反映全國和三個案例省份(江蘇、湖北、云南)主要SDGs健康相關指標的現況及與SDGs目標的差距、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挑戰,并提出實現SDGs健康目標的綜合性策略,以期為有關部門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提供參考。同時,本書還將專門從千年發展目標實現情況、營養、婦幼及生殖健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及結核病等方面分析專題領域現狀和實現專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差距及挑戰,以及基于差距和挑戰提供循證的政策建議。
湯勝藍 葛延風 ·預防醫學 ·34.1萬字
本書分總論、基本概念與腸外營養原則、營養代謝、特殊疾病、腸外營養置管及護理5部分,介紹了國內外腸外營養相關基礎研究及臨床工作的最新進展,包括營養治療的方法、風險評估、營養代謝的相關知識,短腸綜合征、急慢性胰腺炎、肝膽疾病、腫瘤、感染、燒傷、糖尿病、腹部創傷、胸部重癥、器官移植患者及兒童、老年人的腸外營養治療,以及外周靜脈與中心靜脈置管、家庭腸外營養的臨床應用等內容。
劉向紅 劉安昌 ·臨床理論 ·39.2萬字
經過十多年的時間,人們對非編碼微小核苷酸的認識日漸清晰,其對心臟疾病的研究也日趨成熟。但是目前尚缺乏系統的整理,特別是針對國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更是需要這樣一本專著,系統了解本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和研究現狀。1.系統介紹MicroRNAs研究的歷史,基本策略;2.從生理調控的角度介紹MicroRNAs對心臟生理的調節作用;3.從疾病的角度介紹MicroRNAs對心臟疾病發生發展的影響和干預作用;4.從藥物的角度介紹MicroRNAs作為藥物研究的現狀和遇到的瓶頸問題
楊寶峰 王志國 ·內科學 ·42萬字
本叢書將面向臨床和檢驗,以疾病為主線,全面地介紹實驗室診斷方法和臨床應用,使臨床醫師根據診治需要,能方便地查閱檢驗診斷項目,也可以作為臨床醫學學生的學習用參考書。全書將分為13個分冊,包括:《神經系統疾病的檢驗診斷》、《免疫性疾病的檢驗診斷》、《風濕性疾病的檢驗診斷》、《性傳播疾病的檢驗診斷》、《呼吸系統疾病的檢驗診斷》、《感染性疾病的檢驗診斷》、《人獸共患病的檢驗診斷》、《泌尿系統疾病的檢驗診斷》、《血液系統疾病的檢驗診斷》、《消化系統疾病的檢驗診斷》、《循環系統疾病的檢驗診斷》、《內分泌及代謝疾病的檢驗診斷》和《婦產科疾病的檢驗診斷》。按常見疾病所屬系統歸類,每個疾病分“疾病概要”和“檢驗診斷”兩個主要部分。“檢驗診斷”又分為“一般檢驗”和“特殊檢驗”等。
李小龍 張旭 ·臨床醫學 ·27.6萬字
相傳東漢名醫董奉治病救人,栽樹濟貧。其杏林佳話不脛而走,風靡九州。由此“杏林”一詞成為中國醫學的象征,杏林文化形成中國醫者的靈魂。《杏林春秋》所揭示的,正是中醫從古至今的核心思想、獨特理念、文化源流與人文精神。雖名“春秋”,卻不是史書,而是由61篇散文組成。信筆杏林,直抒胸臆,以“全球”和“文明”的史觀,回眸“中醫”與“華夏”之最,既展現出中醫學術的歷史腳印,又謳歌了中醫學人的精神情懷。
王玉來 ·中醫 ·21.3萬字
符為民教授為江蘇省名中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50余年,在中醫急癥及腦病方面有獨到的經驗和特色,強調中醫學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核心價值觀,重視中西醫結合理論與臨床的創新、中醫急癥的獨特優勢的發揚。其急性溫熱病中的“疫疹”、“疫斑”辨證治療的新思維,中醫腦病學說理論與實踐的新思路、中醫“瘀血”學說理論與臨床的發展等學術思想對中醫急癥幾中醫腦病臨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符為民 李運倫 王永生主編 ·中醫 ·31.4萬字
本書涵蓋四診、辨證、綜合運用部分,分緒論及上、中、下三篇,共十章。緒論介紹了中醫診斷歷史沿革和發展概況;上篇介紹四診的基本理論、研究方法及重要研究前沿和進展;中篇從中醫辨證方法、中醫證候動物模型、中醫證候生物學基礎和中醫辨證標準等方面介紹中醫辨證研究的新方法和新進展;下篇融合本科教學內容,闡述中醫診斷思路研究和中醫特色診法,基礎和臨床相結合,是中醫診斷的綜合運用和拓展。本書為研究生教材,充分體現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強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遵循中醫藥專業研究生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大綱規定,將必要的思政元素納入其中。
陳家旭主編 ·中醫 ·29.2萬字
《湖北省醫療機構制劑規范(2011年版)》旨在提升我省醫療機構制劑質量標準,保障制劑臨床使用安全、有效。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政策規定,根據全省醫療機構制劑批準文號再注冊的審批情況,我們對上一版制劑規范中的品種進行了嚴格審核,將不符合政策規定、安全風險高、療效不確切的品種予以刪除,對保留的品種進行全面修訂,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了質量標準;此外,還從通過再注冊的制劑中遴選出安全有保障、臨床有需求的品種,收載進《制劑規范》,方便全省醫療機構研究、配制,以滿足廣大患者臨床用藥需求。
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醫療器械 ·33.3萬字
醫生軼事-100篇從醫背后的故事一書中,醫務人員記錄了從醫過程中發生在自己身上或是身邊人的點滴經歷,這些醫院故事或情節生動、饒有趣味,或人物性情豐滿、個性鮮明,這些故事中包含"大醫生的小心思""小醫生的大情懷",具有一定價值引導作用。特色(創新、權威、實用、可操作性等)介紹:通過"人物"這一切入點,圍繞"軼事"這一主題,講述醫學背后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真實的醫院和醫務人員,加強醫療衛生行業和社會的溝通,加深醫患之間的理解,增強彼此的信任,積極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徐長江 田曉青 ·綜合 ·21.6萬字
主要內容:1.該病在非洲流行現狀和生物學;2.該病流行病學;3.該病病原學;4.該病診斷和鑒別診斷;5.該病治療;6.該病預防措施。血吸蟲病流行于78個國家和地區,大約有2億血吸蟲病人,6.5億人受感染的威脅。蚊蟲傳播的淋巴絲蟲病,有2.5億人受感染,其中班氏絲蟲病是全球性的,居住在受威脅地區的居民約有9億余,在非洲國家尤為嚴重。我國大約有100余萬人在非洲務工、經商、旅行等,據我所與國家CDC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流行病學調查,援非人員該病的臨床診斷病例近10%以上,中非合作方興未艾。然而援非人員及醫務工作者、CDC人員對非洲寄生蟲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知識基本上是空白,所有病人幾乎都有誤診誤治的經歷。
李石柱 任光輝 ·預防醫學 ·21.4萬字
該教材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特色,力求做到觀念新、定位準,利用“互聯網+教育”的思路和技術,注重質量意識、精品意識,教材內容結構設計突出規范化、標準化特質,注重數字化融合創新,配套多種數字化素材。在表現形式上,我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傳統紙質教材與數字資源有機結合,在紙質教材上印制二維碼,讀者掃描二維碼即可觀看PPT、視頻、動畫、習題等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便捷性、自主性、開放性,拓展資源豐富了教材內容向前沿領域的延伸。
秦淑英 趙淑艷主編 ·醫藥教材 ·37.8萬字
本書為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繼續教育用書之一。本書以骨外固定技術在足踝創傷、畸形治療中的應用為特點,重點介紹用傳統手術方法和內固定技術難以治療復雜足踝創傷骨折、足踝殘缺與畸形的外固定技術矯形、足踝殘障的功能重建。主要內容包括:人類足踝的進化、功能解剖、骨外固定技術在足踝應用的國際、國內概況;足踝部骨外固定器構型、穿針原則和方法、并發癥預防;臨床常見的足踝創傷修復、畸形矯正與殘缺的治療方法。
秦泗河 桂鑒超 梁曉軍 ·醫藥教材 ·26.9萬字
2013年我社與金英杰合作出版了《執業醫師考試核考點全攻略系列叢書》,該套叢書當年除去作者方包銷的每品種800冊,我社單獨發行每品種2200冊到2600冊不等,總發行碼洋達到200萬。該套叢書后因作者方不履行合同無法進行稿件修訂而于15年后停止出版。2020年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將進行大的調整,借此契機,我們計劃重新出版與該套叢書類似的一本通類產品《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關全攻略系列叢書》本書主要針對第一階段復習使用,主要內容為:備考攻略+核心考點精解+真題演練,力求為廣大考生提供一本集學習、記憶、練習于一體的參考書。書中設置【本章備考攻略】【核心考點解析】【高頻考點】【考點串聯·縱橫比較】【真(例)題演練】等項目,突出實用性。根據每一科的特點,按照要點進行考試內容的精煉分析,強化重點知識,并進行分級,用*加以表示,對考生必須掌握和注意的重要知識點使用黑體和下劃線標出,并在講解的基礎上,對一些易混淆知識點進行比較,歸納成表格或示意圖,最后精選真題或仿真題實戰練習,幫考生強化記憶。
徐雅 杜慶紅主編 ·醫藥考試 ·31.9萬字
本書收錄150味常用中藥的現代加工炮制方法,同時從中醫古籍中收集整理了歷代的炮制方法,厘清中藥飲片炮制加工脈絡,呈現中藥歷代加工炮制的特點,尤其是整理出現代不常用或者未用的一些加工方法,為臨床用藥提供了理論支撐。
王洪云 李智輝主編 ·中醫 ·32.9萬字
主要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圍繞該專科常用護理技術,系統介紹每項技術的具體操作流程,并對操作中所需掌握的要點及注意事項進行相應的注解。以上兩個部分相應的地方以文本框的形式插入作者在該處的思維提示。第二部分以具體的病例(每種疾病可選擇1~3個病例)為基礎。以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時間順序為線索,以情景再現的形式詳細敘述疾病的治療與發展過程中,臨床護理的每一工作環節、每一步驟或每一具體操作的內容、特點、要求及方法,并融入作者的實踐體會。
郭錦麗 高小雁 胡靖 ·臨床理論 ·3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