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大量的英漢-漢英影視文本分析為實證基礎,通過對比原語文本與目的語文本,運用接受美學理論和權利話語理論對譯者翻譯中要做出的適應和選擇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詳細闡述了譯者在進行影視翻譯時,如何必須考慮的文本內和文本外的因素,如字幕技術,商業電影的娛樂與盈利,倫理道德規范和文化等,保證譯作的可接受性。本書理論結合實際,具有一定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謝紅秀 ·媒體藝術 ·10.7萬字
這本書可以說是《最愛》劇組的回憶錄。一部電影從劇本的籌備、布景、選演員到拍攝、后期制作……每一個環節都凝結著眾人的心血。編劇之一薇薇見證了《最愛》四年間的一切。她在《電影手記》中的敘述像是與很久不見的老朋友聊天:有令人忍俊不禁的幕后趣事,有籌備拍攝期間遭遇的種種困境與無奈,更有把一樁樁精彩創意付諸現實的欣喜。隨著她生動而親切的講述,中國電影人的酸甜苦辣躍然紙上。
楊薇薇 ·媒體藝術 ·8.7萬字
《高維智慧看電影》通過一部部經典影片,讓你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找到人生困惑的答案,讓你的人生智慧在男女主人公的喜怒哀樂中得到啟發。不僅如此,書中也包含了作者與劉豐老師的經典對話,帶領讀者揭秘《超體》“從人體走向超體”的秘密,以及漫威電影《奇異博士》,看看“從初學到成道的六個境界,你會是在哪一層”。
素說 ·媒體藝術 ·7.3萬字
本書力圖為新媒體研究這一新興領域描繪出一幅未來的發展圖景。作者將新媒體置于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的視覺與媒體文化史框架中,揭示了新媒體在技術與文化方面的來龍去脈。在本書中,作者運用藝術、人文、計算機等學科的相關理論,討論新媒體對舊媒體傳統的借鑒,展示新媒體作品如何創造現實的假象、與觀眾交互、呈現空間,涵蓋虛擬現實、計算機游戲、人機交互界面等多種新媒體類型。書中詳細地闡述了新媒體的普遍法則與邏輯。此外,作者還考察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如何影響了電影語言的演進。在宏大的歷史視野下,本書引出了一個問題——“新媒體”從何而來,又如何為我們打開了前所未見的世界?本書被全球數百個學術項目用作教學參考書,曾被譯為俄、法、意、日、韓等多種語言。中文版是其第十五個語言版本。
(俄)列夫·馬諾維奇 ·媒體藝術 ·27.4萬字
本書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技術與實務相結合的教程,詳細講解了微電影完整流程中的各知識模塊。通過基礎知識模塊的講解,幫助學習者在較短時間內比較系統地了解微電影創作的主要知識與理論;通過前期拍攝、后期制作兩個模塊,讓學習者全面了解了微電影制作過程的各個環節及相應知識與技能,并配有從劇本創作到成片輸出的完整案例,以便讓學習者更直觀地學習微電影制作的各項技術。最后的知識拓展模塊,通過對微電影評價、大賽介紹等內容的拓展,鼓勵學習者多向優秀微電影學習,在實踐中提高創作水平。本書適用于數字媒體、廣播電視藝術、電影藝術、動畫等專業作為師生教學用書,又可以作為相關行業從業者的參考書。
吳小明 單光磊 徐紅林 焦廣霞 ·媒體藝術 ·11.9萬字
柏林國際電影節作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有著華語電影“福地”的稱號。在柏林電影節上獲獎的華語電影從數量上較其他國際電影節占有優勢,贏得了無數榮譽和贊賞,為電影走出國門創造了很好的有力條件。鑒于華語電影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獎項數量較多,本書對柏林電影節獲獎華語片進行梳理,分析柏林電影節獲獎華語片的現狀,運用電影學和符號學的原理,選取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的華語片為例,探討獲獎華語片的影響力,以期為華語片在國內電影市場的傳播提供借鑒意義。
黃敏 宋湘琴 張文博 ·媒體藝術 ·8.2萬字
本書嘗試通過對典型電影文本的細讀與對歷史背景的梳理,來探討現代中國電影對于故鄉的表現與敘述,通過電影文本分析考察現代中國故鄉觀念與情感、文化、社會心理的嬗變。在考察電影視聽語言如何折射社會、文化、思想、心理內容時,嘗試將藝術形式品評與社會文化反思有機結合。經由本書的討論既有助于了解中國現代文化與群體心理變遷也能通過特定的視角進一步了解中國現代電影藝術的發展,對影視創作提升藝術內涵與品質有所裨益。
陳莉 ·媒體藝術 ·14.9萬字
作者以CCTV6電影頻道《首映》欄目制片人與總導演的身份,回顧了十多年來從事電影營銷工作的酸甜苦辣,以獨特的視角再現了電影營銷與中國電影、電影人鮮為人知的故事,其中極富開創精神的經典電影營銷案例,令人耳目一新,收到了極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作為鮮活的電影營銷典范,足以寫入中國電影營銷史冊。
田華 ·媒體藝術 ·10.8萬字
本書系作者歷年在各大知名媒體發表的科幻電影影評精選結集。作者在學界開創對科幻作品的科學史研究,將科幻作品納入科學史研究視野,同時將科學史研究方法應用到對科幻作品的分析之中,給科幻影評帶來了全新的思想深度和文本面貌。本書內容植根于作者對科幻作品的學術研究,而寫作風格則與作者廣受歡迎的著作《科學外史》系列一脈相承——淵博流暢,雅俗共賞。并附全書所論及影片索引。
江曉原 ·媒體藝術 ·22.6萬字
《救貓咪3:反擊戰》是劇本導師布萊克·斯奈德“救貓咪”系列第三冊,也是系列的完結篇。本書延續前兩冊的實戰派理念,在原有方法論基礎上補充了“提案”“五步式結局”“從15張卡片拓展為40張”等更多創作技巧,并針對新人編劇的常見錯誤予以解釋說明,對不斷冒出的各類問題給出解決之道。另外,本書也是一本職業編劇的“生存指南”,從接觸制片人,到選擇代理人和經紀人,再到面對觀眾評論……布萊克從自身經歷出發,為這些現實問題提供了個人洞見,鼓勵編劇不要畏懼碰壁,要接受并勇于改變,不斷反擊直到成功。本書完善了“救貓咪”創作法,而作者本人始終秉持的自律、專注、積極的精神,也可以讓所有創意寫作者都從中汲取力量。
(美)布萊克·斯奈德 ·媒體藝術 ·11.4萬字
10大核心秘籍,從選題方向、主題策劃、腳本創作、故事情節、臺詞表達、鏡頭語言等角度,教你學會編寫故事+情節架構+心理分析。129個寫作技巧,涵蓋抓住熱點、制作熱度、設置轉折、把握節奏、人物性格、情景布局、對白方式等,教你掌握編劇原理+煽情邏輯+沖突方法。編出引人入勝、扣人心弦,既叫好又叫座的優秀劇本,需要認真揣摩情節線、人物線等細節,本書通過層層的內容介紹,向大家全面講解了如何從新手成為一名優秀的短視頻編劇,附錄中介紹了AI劇本創作四大步驟。一本書教你從零開始掌握短視頻編劇技巧。本書結構清晰,適合剛進入短視頻編劇行業的新人,短視頻、網劇、綜藝、劇本殺、小說、電影的創作者或策劃與編輯,還可作為高校影視、劇作類專業的學習教材。隨書贈送了PPT教學課件、電子教案、效果文件等資源。
柏松編著 ·媒體藝術 ·8萬字
大衛·林奇是當代美國非主流電影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以華麗、陰郁、詭異夾帶黑色幽默的風格,在世界影壇獨樹一幟。在本書中大衛·林奇回顧了四十余年的電影創作生涯,涵蓋了《穆赫蘭道》《藍絲絨》《雙峰鎮》等代表作品臺前幕后的故事。他的電影通過對人性最幽微部分的探究,帶我們進入神秘而富有力量的潛意識世界。
(美)大衛·林奇 (英)克里斯.羅德雷 ·媒體藝術 ·22.7萬字
本書以當代中國電影發展史為基本脈絡,以電影中的日本人形象為考察對象,在文學、電影學、美學、社會學、心理學的觀照下,借鑒參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對當代中國電影中的“日本人形象”進行梳理、總結,力求在中日關系語境下,通過“異國形象”來反觀國人對日本認知變化的歷程。既做到在中國電影發展的歷史環境下對日本人形象存在及變化的統觀,也做到對典型電影單片的個性化文本分析。作者還著重探討了在中日關系語境下當代中國電影中日本人形象的成因。無論是作家進行文學創作,還是電影人進行電影制作,都很難擺脫以本國文化為中心的立場,所以電影主體創作的銀幕形象會帶著一定程度的“本國思想”和“自我意識”,而這些思想和意識隨著歷史演進、文化變革、政治經濟發展以及中日關系的親疏冷暖而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些因素對于電影中日本人形象的塑造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現象和本質之間,作者對中日關系語境下當代中國電影中日本人形象的成因予以剖析。
胡婷婷 ·媒體藝術 ·12.9萬字
長春電影制片廠,“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它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成長,凝結為一種共同的文化記憶。《長影的故事》擷取了長影歷史上的一些重要影片和影人,以圖文并茂方式,講述了這些電影的拍攝故事,介紹了一些影人的曲折經歷,它們共同構成了20世紀中國文化生態的一個鏡面。本書的作者是長影的一位老編劇,曾經擔任長影文學部主任、藝術處處長,掌握著許多珍貴的文獻資料,這也使得本書具有一定的歷史厚度。
王霆鈞 ·媒體藝術 ·13.8萬字
本書是王小魯近年來發表于《經濟觀察報》《南方周末》等報刊專欄的影評文章精選集。從《廬山戀》《頑主》《流浪北京》,到《算命》《山楂樹之戀》《不成問題的問題》,作者以其一貫秉持的美學視野、鋒芒畢露的用筆,梳理出一部1980年以來的中國電影備忘錄。“電影意志”是人類意志的表達,而電影仿佛也擁有自己的意志,具有超越電影人向前發展的力量。本書力圖展現電影風貌之下的歷史因果,引領讀者發現潛藏其間的文化脈絡。
王小魯 ·媒體藝術 ·19.8萬字
本書分為十二個專題,結合中、美、英、法、德、意、俄、瑞典、波蘭、巴西、印度、日、韓等國的100余部電影,對“存在”“自我”“命運”“文明”“自由”“平等”“正義”等哲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討。這些哲學問題都是與我們的人生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而且本書圖文并茂,文字生動,因此不僅可以給專業的哲學工作者和哲學教師提供豐富的參考資料,可以用作大專院校相關課程的教材,也非常適合普通讀者閱讀,可以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既領悟哲學的智慧,也對電影的內涵有著更深刻的體會。
孫衛衛 ·媒體藝術 ·19.2萬字
本書是DaVinciResolve12.5中文版達芬奇的調色書,中文菜單和中文界面更適合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本書講解的調色理論簡潔實用,調色案例貼近實戰,可以作為影視制作專業的調色教材和參考書本書共12章,系統講解了DaVinciResolve12.5中文版達芬奇調色的軟硬件搭配、調色理論、套底流程、一級調色、二級調色、節點調色、LUT調色、調色管理以及調色風格等內容,并且以案例形式把調色的技巧、經驗和風格進行演示與總結。書中案例涉及廣告調色、人像調色、婚慶調色和宣傳片調色等內容,特別適合初學者向專業調色師進化。本書對當前主流的RAW文件調色技巧和RAW文件調色流程進行了重點講解,為讀者完善工作流程提供參考。由于使用調色臺可以極大地提高調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本書專門提供了常用的達芬奇第三方調色臺的操作手冊和教學錄像鏈接,方便讀者掌握調色臺的使用方法。本書是面向初、中級讀者的DaVinciResolve12.5中文版達芬奇影視調色工具書,不僅適合于剪輯師和調色師,對攝影師、導演和獨立電影制作人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孫春星 ·媒體藝術 ·11.4萬字
本書從動畫創作的行業需求和實際應用角度出發,基于動畫分鏡創作流程,循序漸進地講解動畫分鏡創作的基礎知識,具體包括景別、構圖、拍攝角度、運動鏡頭、光線、蒙太奇、長鏡頭、軸線、聲畫關系等內容。書中案例均來自經典動畫作品,講解的設計制作思路緊跟行業發展趨勢,有利于增強讀者的學習興趣和創作能力。
馮孟靜 岳宗輝 束華娜主編 ·媒體藝術 ·8.1萬字
本書是一本致力于解析和傳授剪輯藝術深層邏輯與實戰策略的圖書,強調剪輯不僅是簡單的畫面和聲音素材的排列組合,而是要運用結構和段落的組織,通過把握情緒、敘事、節奏、結構和聲音這五大關鍵要素,創造出富有深度和表現力的影片。全書分為八章,系統介紹了剪輯結構論。通過分析剪輯的宏觀性、非線性思維和情感力量等內容,幫助讀者建立起對剪輯整體架構的認知。同時,作者借用影視劇作領域的成熟理論,如三幕結構等,指導讀者理解和構建剪輯作品的內在邏輯與節奏變化。此外,本書不局限于電影剪輯范疇,還鼓勵讀者運用類比思維,將電影剪輯的原則與技巧應用于其他類型的視頻制作中。針對音樂的使用和銜接,書中給出了詳盡的指導,包括音樂風格的選擇、音樂與畫面信息點的匹配、音樂的剪輯與過渡方法等實操技巧,通過實例解析了音樂在不同類型視頻作品中的巧妙運用。本書適合影視剪輯專業人士、學生以及對此領域感興趣的初學者閱讀。通過閱讀此書,讀者不僅能掌握系統的剪輯理論,更能學會如何將其轉化為個人風格鮮明的剪輯方法論,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剪輯技術和創新能力。
何軒杭 ·媒體藝術 ·10.2萬字
紙質版《電影+》系列自2002年開始至2006年共編撰五本,每年一本,選擇當年度100部最重要的電影作品,特邀來自學院與民間的影評人精心撰寫簡介與評論,為中國大陸出版界唯一對全球電影進行逐年梳理的嚴肅讀物。電子版《電影+》首批五本,是從對應紙質版內容中精選約50篇左右,重新編輯,并有補撰新文。一方面盡可能保留當年行文的「即時痕跡」,另一方面也提供今天的「事后回望」,希望讀者能同時獲得現場感和歷史感。我們希望《電影+》能以電子書的形式繼續逐年編撰與出版下去。同時能將新世紀以來的《電影+》所有年份都補充齊全。目前首批五本是一個新的開始。特別鳴謝,紙質版《電影+》責任編輯吳書勇先生。
衛西諦+magasa主編 ·媒體藝術 ·9.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