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家庭倫理電視劇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電視劇類型,自誕生之日起便受到廣泛關注。剖析家庭倫理類電視劇長盛不衰的原因,不僅是電視劇業內的熱門話題,也是電影電視及文化產業學術研究界必須正視的課題。本書從家庭倫理類電視劇發展、創作、生產、營銷、傳播、受眾反響等諸多方面,深入探討了傳統倫理背景、當代社會思潮、婚姻家庭變遷、制作體系改革、傳播手段更新加之于家庭倫理電視劇的全方位影響,并對此類作品的成就與問題進行深入剖析。
文麗敏 ·媒體藝術 ·15.9萬字
橫掃6項金鐘大獎、刷新華語劇紀錄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完整十集原創劇本×主創訪談×深度導讀。撕開沉默傷口,是呂蒔媛丟給喧囂社會的一個龐大詰問。一起隨機殺人事件,一位思覺失調癥患者,牽動出家庭、媒體、教育、法治與精神疾病污名等思辨對話;通過發生在你我周遭的故事,串起事件與人性的多重樣貌。加害者、被害者、律師、社工、媒體人員,各有各的殘缺,各有各的正義急欲伸張;當種種實時新聞如不痛不癢的擦邊球“刷”過生活,當批判輕易脫口而出將人定罪,我們與惡的距離之間,究竟還剩下些什么?
呂蒔媛 公共電視 ·媒體藝術 ·17.2萬字
本書即以中國當代電影對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改編為研究對象,圍繞以上兩個方面展開研究。為此,筆者從電影改編文學的理論前提、具體改編實踐、以及電影改編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和反作用等三個層面來架構全書。
朱怡淼 ·媒體藝術 ·14.4萬字
本書設有編劇、攝像、表演、美術、聲音、紀錄片六個版塊,每個版塊選取若干優秀微電影作品作為案例,剖析作品的特點,每部作品都附有大賽評委會的評語。微電影案例均取自由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主辦、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承辦的浙藝金鵠電影節暨原創影像大賽,此賽事自2018年以來已連續舉辦四屆,有大量讀者基礎。本書為影視作品賞析著作,選取50部優秀學生微電影作品,從影視教學中涉及的視聽語言、編劇技巧、畫面拍攝、后期制作、聲音設計、影視技術等各方面進行案例分析,可為學習影視專業的師生提供參考,也可作為作品欣賞類普通讀物。
徐旭恒 ·媒體藝術 ·7.5萬字
觀電影法,關鍵在于這個字——“觀”。《金剛經》說:“應作如是觀”。《心經》說:“觀自在菩薩”。為什么都用“觀”這個字,而不用“看”?這個道理,用電影來講,就很好理解。電影是一個影像,我們這個世界里現實人生所有的存在,可以說和電影是異曲同工。你去看電影,看到一束束光打到屏幕上,屏幕上就有了信息。可我們知道,光本身是不帶任何信息的,屏幕上也根本沒有任何信息,我們往往總是在屏幕上找信息,可你要知道屏幕上的信息到底從何而來?實際是膠片上的信息,是底片帶來的信息。那對我們的人生來講,底片上的信息是什么?是存在于我們內在不同層次上的“認知”,是我們在不同維度空間層次上的“執念”。這些“認知”與“執念”投射出來,成為我們現實的人生電影。所以,要改編你的人生電影,在“像”上用功是沒用的,就像在屏幕上找信息是找不到的,只有回到“底片”,回到“投影源”里去,“觀電影法”就是一個很好的路徑。
素說編著 ·媒體藝術 ·10萬字
一群虛構的人,用來來往往的郵件,說了些影視人類學的事。一個長期從事影視人類學教學和民族志電影拍攝工作的人,以零零星星的札記,記了些不成體系的想法。
陳學禮 ·媒體藝術 ·10.7萬字
《十年:從改變電視的語態開始》是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創辦人孫玉勝的,講述了《東方時空》十年的創業史、電視的改革史,披露了《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調查》、《實話實說》等欄目背后的許多故事和細節,以及作者內心對十年電視實驗得失的觀察與反省。既是電視新聞改革過程的真實紀實,又是各種內幕的揭秘;既是媒體人的實用教科書,又是白領、青年的勵志讀物。《十年》已是國內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學生的課外必讀書。
孫玉勝 ·媒體藝術 ·30.6萬字
全書共12章,分別討論了數字視、音頻編輯基礎、素材的準備與管理、序列的創建與編輯、字幕的創建、轉場特效的應用、運動特效的應用、色鍵的應用、視頻特效的應用、音頻編輯、項目的輸出、影視后期編輯綜合實踐、影視制作綜合技巧等。在每一章的章首都有學習目標,章尾都有習題。本教材以實際應用的知識和技巧為主,以適度夠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為輔,具有操作性、實踐性強的特點。本書適合于教育技術本科專業、相近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課程使用。
王志軍 ·媒體藝術 ·12.2萬字
著名電影學者戴錦華和王炎圍繞電影議題所做的七次深度對談。通過鮮活犀利的思想碰撞與文字交鋒,他們將個體記憶與銀幕現實置于20世紀這一動蕩多變的歷史長流中,向讀者揭示出作為一種特殊敘述語言的電影在“書寫歷史”與“呈現記憶”的過程中帶來的謎題、反思、挑戰以及寄望。我們將看到,對歷史的敘述也是對未來的勾勒,是打開未來想象的鑰匙;最終,電影同我們一起不斷返歸未來。
戴錦華 王炎 ·媒體藝術 ·12.9萬字
這本書是互聯網上知名的武俠電影評論者風間隼的文集。從《功夫熊貓》到《椿三十郎》,從座頭市到狄仁杰,在他筆下仿佛又打了起來。武俠片,以及功夫片,是中國電影獨有的類型,受到全世界影迷的歡迎,它不僅好看,更有門道,風間隼說的就是武俠片的門道。
風間隼 ·媒體藝術 ·9.5萬字
本書內容分為調研分析篇和理論探討篇。前一篇共分為8章,在完全依據統計數據的基礎上,分別對中國動畫產業發展和專業人才需求、學生就業現狀、動畫教育的學科體系、課程體系、教材體系、教學體系、教育評估和理論建設體系等專題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歸納和嚴密論證,力圖為目前中國動畫教育提供一個比較完整的概貌。后一篇主要收集最近幾年發表的關于動畫教育和動畫產業的理論探討方面的代表性文章或媒體報道,以便讀者備查。通過這些客觀的調研結果和理論工具,讀者對中國動畫教育和人才培養體系會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也希望能引發大家進一步深入思考,充分認識我國動畫教育發展的前景并能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共同參與推動中國的動畫教育和產業發展。
肖永亮編著 ·媒體藝術 ·23.2萬字
本書完整記錄了從新的《電影管理條例》頒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實施,中國電影產業全面產業化改革的歷程,見證了中國電影從奄奄一息到背水一戰,最終重新回到文化生活中心的歷史性改變,分析了中國電影通過改革開放逐漸從電影小國成長為電影大國,從電影弱國走向電影強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規律,揭示了市場化變革對于文化生產力的巨大解放。本書提供了大量詳實的數據、資料、文獻,是了解、研究、分析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中國電影產業、中國電影政策、中國電影走向的重要參考書,也是對這一時期中國電影的權威分析和動態展望,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產業指導意義。
尹鴻 ·媒體藝術 ·33.3萬字
《人物》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人物禮贊,探討人物發明的靈感源泉,并為塑造你的才華奠定基礎,以創作出具有超級想象力的虛構人物。第二部,人物創作,闡述見所未見的人物創作,從“由表及里”的方法開始,過渡到“從內到外”,拓展到多維度和復雜性,最后以最為極端的角色作結。第三部,人物宇宙,書寫類型人物、表演以及讀者/觀眾/人物關系。第四部,人物關系,通過鋪陳五部散文、戲劇和影視作品中的“劇中人物”來闡明卡司設計的原則和技巧。
(美)羅伯特·麥基 ·媒體藝術 ·22.4萬字
全球慕課風潮興起,各地高校有許多都開始使用或者籌備使用慕課平臺。而我國十三五規劃中強調應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著力開展優課與微課教學,因此近幾年來學校對拍攝教學視頻的需求激增,順應此需求,本書結合洋銘科技的設備及制作平臺撰寫了一本實用且普遍適用于微課制作者們的工具書。微課、優課、慕課教學視頻呈現的方法包羅萬象,但品質卻是良莠不齊,讓辛苦制作視頻的老師心血大打折扣,本書作者團隊深知不良的教學視頻對教學質量的影響與對教師們士氣的打擊,在此推薦四種由Datavideo洋銘科技設計、適合校園師生操作、視頻成品品質精良的拍攝方法。全書對各種拍攝方法及制作平臺先做簡單介紹,而后深入探討,帶領讀者一步一步掌握品質盡量的微課、優課、慕課教學視頻的拍攝方法。
洋銘講師組編著 ·媒體藝術 ·4.3萬字
本書是成都大學國家級一流專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專著——《紀錄與微紀錄:基于原創案例的過程性考察》的第二輯。本書根據作者多年積累的教學內容歸納整理而成。作者對指導學生原創的10部紀錄片、微紀錄片創作的核心觀念及規律進行了梳理,從微視頻自述、物證、場景和口述歷史紀錄片板塊式敘事結構兩個維度,進行了深入剖析與考察。全書由簡入繁、以史帶論、圖文并茂、案例鮮活,從實用角度考察紀錄片、微紀錄片的創作手法,與創作實踐緊密結合,對紀錄片工作者而言極具啟發性,有助于解放觀念、放手創作。
劉彤 廖怡婷 胡洋 ·媒體藝術 ·10萬字
本書梳理了自中國西部電影的概念良策以來所引發的爭論和理論研究的發展與完善過程,分析了區別于其他電影流派的電影類型的獨特性,并對歷代西部電影人及其代表作進行了詳細闡釋,如《人生》《默默的小理河》《黃土地》《野山》《老井》《紅高粱》《黃河謠》《可可西里》等。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絲綢之路經濟帶”新形勢的背景下,闡述了西部電影所做的貢獻及其發展趨勢。
張阿利 ·媒體藝術 ·28.2萬字
本書通過對藝術本源的探討,明確了藝術的本質,在此基礎上進而將“影視”,這一藝術類型的“存在”作為研究對象,討論其如何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類型而存在。影視是“視聽”的藝術,這也就是說“視聽”是影視與眾不同的“言說”方式。當視聽這種“言說”達到一種“自律”,即它只為“自我”而存在,而不作為“他物”之載體時,影視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類型才成為可能。
張恒 ·媒體藝術 ·11.6萬字
今村昌平師從小津安二郎,在電影表現手法上既有傳承的一面,又突破了傳統束縛,憑借先鋒反叛的風格,與大島渚等人成為日本電影新浪潮的領軍者,并以《鰻魚》和《楢山節考》兩度榮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他善于從生、死、性這些層面出發,挖掘根植于日本文化中的生死觀、情色觀和劣根性。無論在影像處理,還是在題材選擇上,常有駭人之舉,作品頻頻驚艷影壇。今村昌平在本書中深刻而質樸地書寫了他的電影之夢與人生達觀。
(日)今村昌平 ·媒體藝術 ·8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運用PremierePro進行影視制作的方法。全書共分7章,重點介紹了影視動畫剪輯的技巧和方法,剪輯的一般原則,剪輯軟件AdobePremiereProCS4的操作方法,特效合成軟件AfterEffects的使用方法、應用技巧,典型特效制作方法,以及利用多個外掛特效插件制作各種效果案例的方法。
殷均平 孔素然主編 ·媒體藝術 ·8.6萬字
本書主要從歷史與社會、人文與生態方面對動畫作品進行分析研究。首先,對動畫的組成元素進行理論分析,挖掘其蘊藏的藝術內涵。讓讀者逐步跟隨作者的腳步進入動畫的神圣殿堂,去探索這種獨特文化帶給我們的無與倫比的動畫藝術之美。其次,在動畫影片的實踐研究中,講述動畫藝術的人文與生態,評述在動畫作品中存在的生態倫理觀,從而讓藝術作品體現深切的社會意識和高度的人文關懷。在本書的最后,對當前動畫技術的應用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意見和建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王睿 王茜濡 ·媒體藝術 ·1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