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的每篇文章以一張圖片引導,在這些文章中,約翰·伯格不僅分析圖像本身,更重要的是,他深入觀看背后的思考與讀者在時空全域的探究相遇,從而文字的如晤變成如約而至的照面。通過這些視角獨到的文章,我們得以全面領略約翰?伯格為我們所呈現的世界,進而有可能去探索波洛克和透納作品中的主題,去窮盡巴黎的神奇,去思考人性的多種可能。這樣的相會是多方面的:介于藝術與批評、藝術家與主題、煊赫與無名。而本書最重要的,是建立了作者與讀者之間通過回憶與經驗相會的契機。
(英)約翰·伯格 ·藝術理論 ·10.7萬字
《傅抱石中國繪畫變遷史綱》是對傅抱石先生的《中國繪畫變遷史綱》一書的重新導讀。導讀者武紅麗在原作的基礎上,對每一篇、每一章節進行了全新的評述和闡釋,對晦澀的詞匯、語句進行了注解和說明。
傅抱石著 武紅麗導讀 ·藝術理論 ·6.8萬字
本書作為視覺傳達的專業讀物,內容涉及哲學、社會學、中西方繪畫史、傳播學等學科,學科間交叉融合,共同組織起視覺傳達龐大的知識體系。通過將學科發展歷史與設計結合,使讀者對視覺傳達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熟悉在設計時應當注意的事項,并以此指導設計。本書采用圖表的形式對內容進行梳理總結,既是人類藝術設計史發展的通俗讀物,又可供各類大專院校設計類專業學生學習參考。
于欽密 ·藝術理論 ·7.1萬字
《藝術哲學》是“一部有關藝術、歷史及人類文化的巨著”,是一本帶領大家暢游藝術天地的導游書,也是一本經典文藝理論著作。書中內容來自丹納在巴黎美術學校授課時的講稿,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丹納在書中不僅對美學提出科學見解,還將理論結合歐洲藝術史,深入講解了藝術發展的主要潮流,能夠很好地幫助人們理解領會藝術。不論是藝術專業人士,還是業余愛好者,都可以從中獲益。
(法)丹納 ·藝術理論 ·6.5萬字
本書首先講述了色彩的基本原理,為各專業的藝術設計提供色彩設計的理論依據和指導,將色彩運用的規律應用在藝術創作設計的實踐中。比如視覺傳達設計中如何應用標志、海報、招貼等多維視覺;在室內裝飾和園林景觀中如何使用色彩增加項目的特色和品質;在不同的材質的產品中如何以色彩取得消費群體的喜愛;在游戲與動畫中怎樣應用色彩,增添人物造型的性格與情感傳遞;在服裝中如何體現傳統的經典搭配和性格塑造,甚至傳承一種文化與信仰;在當今流行的公共藝術中,對大型的藝術品與公眾區域,如何讓市民和藝術者更加熱愛生活,等等。
劉慧 田猛主編 ·藝術理論 ·5.9萬字
“巫鴻美術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學巫鴻教授中國古代美術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編年匯集了巫鴻幾乎所有古代中國美術史的論文和未發表講稿,串聯四十年學術歷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視學者思維發展成熟的脈絡。繼2018年出版的《傳統革新》與《超越大限》之后,《陳規再造》為文集的第三卷,收錄作者1995年至1998年關于中國古代美術史的15篇論文和講稿。這一階段的研究仍聚焦于墓葬、佛教、肖像藝術等主題,持續探討圖像內容與空間、媒材的關系。其中《清帝的假面舞會》《屏風入畫》《陳規再造》等一系列論文,圍繞清宮舊藏文物和中國古代藝術審美傳統展開,選擇了雍正乾隆變裝畫像、十二美人圖、屏風文化等精巧的切入點,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引人入勝的同時,進一步發展闡釋了“圖像”與“原境”互動的美術史觀,是為后來《重屏》等專著的雛形與先聲。
(美)巫鴻 ·藝術理論 ·15.9萬字
本書聚焦于芬蘭史詩《卡萊瓦拉》及其音樂傳統對西貝柳斯音樂創作的影響,主要運用民族音樂學和西方音樂史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芬蘭民族史詩《卡萊瓦拉》的形成與內容、魯諾唱調的音樂本體特征和音樂文化意義、芬蘭傳統音樂發展歷史、《卡萊瓦拉》史詩及其音樂傳統對西貝柳斯的創作生涯與音樂風格的影響路徑等進行跨學科領域的綜合分析,希望能夠豐富對世界多元音樂文化的了解,深化西貝柳斯音樂的研究,為進行系統的芬蘭音樂研究增加知識積累。同時,也可為喚醒中國民間文化與音樂的豐富蘊藏,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創新提供可借鑒的芬蘭經驗。
王卓凱 ·藝術理論 ·9.6萬字
《希利爾藝術簡史》一書介紹了三部分的內容——繪畫、雕塑、建筑。全書按照編年體的形式展開,講述了家喻戶曉的藝術名家和他們的杰作,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有趣故事,如同一位風趣的導游帶領我們徜徉在藝術的殿堂里。該書既有藝術理論,又有小故事,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
(美)維吉爾·莫里斯·希利爾 ·藝術理論 ·12.7萬字
本書是對阿多諾關于藝術與技術及其關系問題的研究,目標是以此為主線對當代藝術實踐背景下阿多諾的美學理論的基本性質和現實意義進行認定。通過對阿多諾關于當代藝術與技術關系的探討,本書所要研究和揭示的核心問題是:作為批判理論的阿多諾的美學理論對當代社會生活的自我批判,揭示了一種怎樣的可能性和趨勢?希望本書能為我國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提供借鑒。本書尚有一些不足之處,懇請各界學者批評指正。
孫曉艷 ·藝術理論 ·14.6萬字
法國有著悠久的戲劇傳統,又是電影誕生地。本書主要探討兩種藝術相互交融、互相借鑒、互相影響的過程。喜劇改編經歷不同發展階段,由最初的純粹錄制戲劇的舞臺表演,到三十年代盛行一時的“戲劇電影”,再到后來打破局限的自由改編,每一次發展和改變都會分別給兩種藝術帶來新的驚喜,且在審美理論層面豐富彼此。
史燁婷 ·藝術理論 ·9萬字
“OCAT研究中心年度講座”是一個致力促進當代藝術史研究的開放性項目,2015年的年度講座的題目為“影像、歷史、詩歌:關于愛森斯坦的三場視覺藝術講座”。迪迪-于貝爾曼圍繞著名導演愛森斯坦的電影《戰艦波將金號》展開,講解影像的視覺結構如何創造出連貫的歷史圖景,又如何通過詩歌式的建構表現出來。首講從影片的紀實和抒情雙重特質切入,追溯愛森斯坦的理論源頭;第二講關注影片的主要形式技巧,“蒙太奇”與特寫;第三講分析愛森斯坦電影的詩性結構及其營造出的史詩“氛圍”。講座詳細分析電影中的哀悼場景,以及由這種悲愴的塑造而為影片帶來的心理意義上超乎尋常的強度,重新闡釋在當下或被理論界摒棄、或被商業簡單消費的“悲愴”和“感性”的意義,引導出對影像和時間之間多重關系的思考。
(法)喬治·迪迪-于貝爾曼 ·藝術理論 ·6萬字
本書以形態創造為出發點,探求形態語意的多樣性和認知性,以及在信息傳播中的視覺心理及其運用。書中引入符號學和視知覺理論,以形態構成為核心,通過一系列課題將視覺元素、語意、認知、視覺心理和可視化,做了系統化教學設計,有原理,有習題,便于靈活的課堂實踐,注重發展學生自主建構能力。本教材適合高等院校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工業設計、多媒體藝術等專業作為設計基礎教材。
葉丹 余飛 ·藝術理論 ·3.6萬字
作為從事藝術教育20余年的知名教授,作者根據自己多年藝術教育和高考招生的經驗,從個人的人生體驗出發,為考生講解了中國大學教育的體制以及中國藝術教育的現狀,告誡考生要根據自己理想設計自己的人生,通過科學的職業規劃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在此基礎上,很詳細地講解各藝術專業對考生素質的要求、職業前程以及考試的方式以及備考的要領,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即便對藝術考試完全不懂的人,也很快能找到感覺,對于藝考生來說,實是一本非常難得的實戰指導書。
陳曉春 ·藝術理論 ·17.6萬字
《廣告設計與創意(第3版)》介紹了廣告的歷史沿革、廣告設計的思想演進,分析、探討了廣告創意理論和方法,并從廣告圖形、色彩、版面編排與構成設計,以及廣告媒體的選擇和傳播效果評價方法等方面人手,總結和歸納出廣告的創意精髓、制作和表現技巧,較為詳細地闡述了廣告設計與傳播的基本原理和實踐經驗。書中附圖均選自國內外優秀的廣告設計作品,具有很高的學習和欣賞價值。《廣告設計與創意(第3版)》可作為高等院校廣告類、藝術類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廣告從業人員進行廣告創意設計的參考資料。
李金蓉編著 ·藝術理論 ·7.5萬字
藝術是人們對美、思想、境界的一種概括與表現,可以說,自人類產生以來,藝術就存在了,成為與人類生活休戚相關的話題。藝術活動也是人類文明史開始的標志之一,代表著不同時期的人類生活場景和文化發展水平。因此,我們要想知道人類的發展史,要想了解中國和世界的文明傳承,要想培養自己的審美觀和創造能力,就去了解前人留下的這些寶貴的藝術遺產吧!本書內容包羅萬象,博而不亂,精選出繪畫、書法、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影視幾個藝術門類的內容,每個章節中又分為中外兩個板塊,將中外常見的藝術常識都包含其中,精彩紛呈,不僅適合學生閱讀,也適合忙碌的上班族陶冶身心,便于讀者在有限的時間內輕松獲取知識,提高欣賞、分析藝術作品的能力。
諸葛文 ·藝術理論 ·11.9萬字
本書包括對書法的形態研究和現代闡釋兩部分。深入現象的敏感、研究方法的貼切,為當代藝術研究、人文研究貢獻了一份有深度的個案。書法歷來被稱為“不可言說”。書法研究的推進,為中國文化的現代思考提供了有益的啟示。本書對中國書法進行了全新的闡述。全書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對書法形式構成的研究,另一部分是對書法有關現象的解說。作者基于對書法作品中時間和空間共生這一基本特征的思考,對書法的形式構成建立了一套新的分析工具,并運用它對筆法史、章法史、書法與繪畫基本性質的比較等重要課題進行深入剖析。此外,作者對書法現象所引發的語言學、美學與哲學等領域的諸多問題進行了討論,由此而將書法引向一個更加廣闊的思想領域。
邱振中 ·藝術理論 ·19.8萬字
丹納在本書中探討了藝術品的本質及藝術品的產生。他認為研究一件藝術品的本質,應該找出它的從屬性,解釋藝術品的總體特征,然后才能真正了解藝術家、藝術品的本質;研究藝術品的產生則應該分析其所處的時代精神與風俗概況,然后根據人性的一般規則,研究某所情況對群眾藝術家的影響,由而得出的結論是客觀而真實的。
(法)丹納 ·藝術理論 ·5.4萬字
《終結與開端》一書收錄了司徒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涉及當代藝術危機、具象表現繪畫的基礎方法與理論以及中西藝術、哲學思想的比較研究等話題,是作者近三十年思考藝術創作的思想與方法的重要文集。不僅是司徒立對當代藝術危機的應對、現象學在藝術理論書寫中的運用以及中、西藝術哲學的比較研究等話題數十年探索的精華,也是作者直面自己的創作及與教育相關話題的經驗談。在“我的繪畫姿態”“具象表現繪畫基礎方法”“談教學的一封信”等文章中,作者主張在面對藝術真理性問題已然發生轉換的新情況,要以“境域構成”替代“形式構成”,并以“實際經驗作為方法論”,對從事美術實踐及美術教育的讀者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
司徒立 ·藝術理論 ·10.6萬字
文字優美……滿是引人入勝的色彩軼事和歷史考據。這本優雅的色彩寶典包含了你對色彩的疑問的全部答案。——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年度好書評語《色彩的秘密生活》講述了75種迷人的顏色及其不同尋常的故事。從金發到紅發,從改變了戰爭方式的棕色到保護人類免受鼠疫之害的白色,從畢加索的“藍色時期”到拉斯科洞窟壁上的木炭畫,從朋克的酸性黃到與圣徒同名的凱利綠……在歷史長河中,這些令人驚異的故事就像其顏色本身一樣熠熠生輝。
(英)卡西亞·圣克萊爾 ·藝術理論 ·12.7萬字
《藝術哲學提要》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中國智慧美學的世界視域會通研究》(項目編號12YJA751018)的階段性成果。該成果在借鑒和消化中國智慧美學非二非不二思維方式和無所執著、明白四達生命智慧的基礎上,圍繞藝術哲學有史以來形成的諸多主要標志性研究成果,系統闡述了藝術的觀念、性質、起源、類型、結構、創造、鑒賞、品格、功能等藝術哲學基本問題,高度凝練和闡發了藝術哲學旨在發明無善無惡、無關無丑、無真無假之原始本心的學術宗旨及藝術旨在為人們提供詩意地棲息的場所,啟發人們獲得無所執著、周遍含容、平等不二智慧關學精神的終極目的。對人們重新反思有史以來藝術哲學諸多基本命題、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等,建構具有世界視域、中國精神的藝術哲學研究新格局,富有極其重要的嘗試和啟發意義。
郭昭第 ·藝術理論 ·16.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