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藝術哲學》是“一部有關藝術、歷史及人類文化的巨著”,是一本帶領大家暢游藝術天地的導游書,也是一本經典文藝理論著作。書中內容來自丹納在巴黎美術學校授課時的講稿,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丹納在書中不僅對美學提出科學見解,還將理論結合歐洲藝術史,深入講解了藝術發展的主要潮流,能夠很好地幫助人們理解領會藝術。不論是藝術專業人士,還是業余愛好者,都可以從中獲益。
(法)丹納 ·藝術理論 ·6.5萬字
本書于1746年于巴黎首次出版。這本書在藝術史和美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將詩、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演講術及建筑等統稱為“美的藝術”,認為它們遵循同一原理,即都是對美的自然之模仿,對現代藝術體系的建立,具有重大影響。此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共六章,討論藝術如何模仿美的自然,包括藝術的分類與起源、天才如何通過模仿美的自然來產生藝術、模仿的方式,以及演講術與建筑如何異于其他美的藝術等。第二部分共十章,主要關注趣味及其與模仿的關系,探究趣味的種類與法則,趣味如何模仿自然,如何評價作品等。第三部分又分為三個方面,分別涉及詩(包括史詩、悲劇、喜劇、抒情詩等等)、繪畫,還有音樂與舞蹈。在巴托看來,模仿原理適用于這幾種美的藝術,而它們也因此而屬于同一體系,具有某種共通性。
(法)夏爾·巴托 ·藝術理論 ·11.8萬字
本書面向廣大設計師、插畫家、攝影師、藝術家以及因職業或個人目的而進行藝術創作的人。書中提供了豐富且廣泛適用于美學、風格、色彩、文字編排及印刷等多個領域的設計準則。此外,重要的一點是,本書從主題到畫面視覺,剖析了那些令人著迷的構圖、插圖與照片創作背后所體現的概念與巧思。
(美)吉姆·克勞斯 ·藝術理論 ·4.7萬字
本書首先講述了色彩的基本原理,為各專業的藝術設計提供色彩設計的理論依據和指導,將色彩運用的規律應用在藝術創作設計的實踐中。比如視覺傳達設計中如何應用標志、海報、招貼等多維視覺;在室內裝飾和園林景觀中如何使用色彩增加項目的特色和品質;在不同的材質的產品中如何以色彩取得消費群體的喜愛;在游戲與動畫中怎樣應用色彩,增添人物造型的性格與情感傳遞;在服裝中如何體現傳統的經典搭配和性格塑造,甚至傳承一種文化與信仰;在當今流行的公共藝術中,對大型的藝術品與公眾區域,如何讓市民和藝術者更加熱愛生活,等等。
劉慧 田猛主編 ·藝術理論 ·5.9萬字
尼采在本書中秉承瓦格納“通過藝術重建神話”的理想,構造了一個文化哲學理想,撇開以早期希臘神話和英雄傳說為內容的藝術文化,批判后起的科學-理論文化(發端于蘇格拉底的科學樂觀主義傳統),而推崇具有形而上學性的悲劇藝術。為了解說希臘悲劇藝術的高妙,尼采動用了阿波羅和狄奧尼索斯兩個神話形象,認為“阿波羅元素”與“狄奧尼索斯元素”之二元性交合,正是偉大的希臘悲劇的誕生。就此而言,《悲劇的誕生》首先是一本文化哲學著作,然后是一本美學或藝術哲學著作。
(德)尼采 ·藝術理論 ·10.1萬字
本書是陳丹青視頻節目《局部》第三季的講稿,作者尋訪意大利教堂、修道院,聚焦凝固于墻上的濕壁畫。“文藝復興三杰”常被比作高峰,作者卻將“次要作品”與它們的創作者娓娓道來:“大名鼎鼎”的喬托與師傅“牛頭”契馬布埃,落拓不羈的馬薩喬與氣息高貴的馬索利諾,可敬的烏切洛與可愛的老利皮,阿西西圣方濟各教堂的弗朗切斯卡與美第奇-里卡迪宮的戈佐里,以及那些無名的工匠……千百幅濕壁畫既是君王與臣民的教科書,又是圖像的狂歡。在不用透視法的中古時代,這些工匠顯示了繪畫的另一種維度,另一種理性,更飽滿,更開放,更接近現代性。藝術不是進化鏈,不要以為越是后來的藝術,越是好。
陳丹青 ·藝術理論 ·6.9萬字
本書收錄羅伯特·亨利的隨筆文稿,從藝23年來的書信往來,以及與學生熱情洋溢的對談語錄,并附插圖50余幅。完整呈現亨利藝術教學的脈絡,涵蓋繪畫創作的概念與技法,藝術研究與藝術鑒賞。處處可見亨利寶貴的專業意見與智慧見解。
(美)羅伯特·亨萊 ·藝術理論 ·11萬字
本書寫中國舞蹈的基本概述和中國傳統文化與舞蹈的整體概說,將細致的講解中國傳統文化對舞蹈創作的影響,包括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國傳統宗教與祭祀文化、中國傳統禮儀教化、中國傳統習俗、日常生活場景、中國傳統服飾、中國傳統文學、中國傳統音樂、中國傳統戲曲的概述和其與舞蹈創作之前的關系。目的在于讓讀者在了解中國各方面傳統文化同時,也能相應地了解到由此誕生的舞蹈體系的來龍去脈,探討了中國傳統舞蹈的當代傳承與發展。最后,編者精選了一些中國經典的古典舞、民間舞、現代舞作品賞析,讓讀者可以通過具體的舞蹈作品,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舞蹈的魅力之處。
曾焯 高倩 張曉宇主編 ·藝術理論 ·18.6萬字
阿瑟·丹托是當代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哲學家之一,他的很多思想如“藝術界”、“藝術終結”論等都對當代藝術哲學的進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再現論是西方美學史上歷久彌新的藝術理論,本書將再現作為丹托藝術哲學乃至其整個哲學體系的核心概念,從而將其藝術哲學與其整個哲學體系、與西方傳統藝術哲學、與當代其他哲學思潮聯系起來,構建其藝術再現本體論、藝術史哲學及藝術批評為一體的再現論藝術哲學體系,在理論和視角上具有創新性。
周靜 ·藝術理論 ·12.8萬字
“巫鴻美術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學巫鴻教授中國古代美術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編年匯集了巫鴻幾乎所有古代中國美術史的論文和未發表講稿,串聯四十年學術歷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視學者思維發展成熟的脈絡。繼2018年出版的《傳統革新》與《超越大限》之后,《陳規再造》為文集的第三卷,收錄作者1995年至1998年關于中國古代美術史的15篇論文和講稿。這一階段的研究仍聚焦于墓葬、佛教、肖像藝術等主題,持續探討圖像內容與空間、媒材的關系。其中《清帝的假面舞會》《屏風入畫》《陳規再造》等一系列論文,圍繞清宮舊藏文物和中國古代藝術審美傳統展開,選擇了雍正乾隆變裝畫像、十二美人圖、屏風文化等精巧的切入點,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引人入勝的同時,進一步發展闡釋了“圖像”與“原境”互動的美術史觀,是為后來《重屏》等專著的雛形與先聲。
(美)巫鴻 ·藝術理論 ·15.9萬字
作為從事藝術教育20余年的知名教授,作者根據自己多年藝術教育和高考招生的經驗,從個人的人生體驗出發,為考生講解了中國大學教育的體制以及中國藝術教育的現狀,告誡考生要根據自己理想設計自己的人生,通過科學的職業規劃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在此基礎上,很詳細地講解各藝術專業對考生素質的要求、職業前程以及考試的方式以及備考的要領,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即便對藝術考試完全不懂的人,也很快能找到感覺,對于藝考生來說,實是一本非常難得的實戰指導書。
陳曉春 ·藝術理論 ·17.6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以往發表的有關美術理論,書畫評論和鑒賞,書畫家的奇聞軼事,當代名畫家訪談,以及歷史掌故、散文、言論等,體現了作者對書畫藝術和文學藝術的癡迷。
鄒凌 ·藝術理論 ·6.9萬字
本書為了建設“和諧視覺”的社會,推動色彩設計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色彩設計應用產業的健康發展,引領和規范全國色彩行業的職業培訓市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委托北京領先空間商用色彩研究中心組織專家按照中心課程規范要求,在全國開展色彩設計、配色設計等技能培訓活動。本書屬于其指定教材中的初級教材。
呂光著 ·藝術理論 ·2.6萬字
《希利爾藝術簡史》一書介紹了三部分的內容——繪畫、雕塑、建筑。全書按照編年體的形式展開,講述了家喻戶曉的藝術名家和他們的杰作,以及與之相關的一些有趣故事,如同一位風趣的導游帶領我們徜徉在藝術的殿堂里。該書既有藝術理論,又有小故事,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
(美)維吉爾·莫里斯·希利爾 ·藝術理論 ·12.7萬字
本書是一本視覺語言的入門圖書,從最簡單的點、線、面開始到復雜的視覺“演員”和“道具”的學習應用,再到后面各種場景的應用。本書可以幫助你破除不會畫畫的“魔咒”,希望你能用畫畫這門視覺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梳理自己的思路,影響周圍的人,傳播你的內容。“一切皆可視覺化”,希望“視覺化”能力能成為你生活、工作中的一種能力,成為你表達的一種方式。人人皆可用視覺語言表達自己,希望這本書能帶給你不一樣的視覺“盛宴”。
高偉 ·藝術理論 ·3.4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色彩知識、色彩教學、色彩表達、色彩內容和作品賞析。本書圖文并茂、內容豐富、示范性強、視覺效果新穎,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對學生的色彩基礎訓練、色彩審美和色彩作品鑒賞均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注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同時,大力倡導色彩藝術的創新,加大對學生成為具有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力度,是藝術類學生的良師益友。
黃強苓主編 ·藝術理論 ·4萬字
《美術編輯學概論》是國內第一部美術編輯學的理論圖書,主體內容分為美術編輯學原理、美術編輯的元素、美術編輯的版面、美術編輯的表達、美術編輯的技術、美術編輯的應用等。作為基礎教程適用于美術編輯、編輯記者、圖片編輯、攝影師、廣告設計師、網絡美工以及版式編排、圖表制作、影視包裝、媒體策劃、營銷管理等從業者和相關院校的師生閱讀。
滿都拉 ·藝術理論 ·8.9萬字
本書聚焦于芬蘭史詩《卡萊瓦拉》及其音樂傳統對西貝柳斯音樂創作的影響,主要運用民族音樂學和西方音樂史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芬蘭民族史詩《卡萊瓦拉》的形成與內容、魯諾唱調的音樂本體特征和音樂文化意義、芬蘭傳統音樂發展歷史、《卡萊瓦拉》史詩及其音樂傳統對西貝柳斯的創作生涯與音樂風格的影響路徑等進行跨學科領域的綜合分析,希望能夠豐富對世界多元音樂文化的了解,深化西貝柳斯音樂的研究,為進行系統的芬蘭音樂研究增加知識積累。同時,也可為喚醒中國民間文化與音樂的豐富蘊藏,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創新提供可借鑒的芬蘭經驗。
王卓凱 ·藝術理論 ·9.6萬字
本書以形態創造為出發點,探求形態語意的多樣性和認知性,以及在信息傳播中的視覺心理及其運用。書中引入符號學和視知覺理論,以形態構成為核心,通過一系列課題將視覺元素、語意、認知、視覺心理和可視化,做了系統化教學設計,有原理,有習題,便于靈活的課堂實踐,注重發展學生自主建構能力。本教材適合高等院校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工業設計、多媒體藝術等專業作為設計基礎教材。
葉丹 余飛 ·藝術理論 ·3.6萬字
“OCAT研究中心年度講座”是一個致力促進當代藝術史研究的開放性項目,2015年的年度講座的題目為“影像、歷史、詩歌:關于愛森斯坦的三場視覺藝術講座”。迪迪-于貝爾曼圍繞著名導演愛森斯坦的電影《戰艦波將金號》展開,講解影像的視覺結構如何創造出連貫的歷史圖景,又如何通過詩歌式的建構表現出來。首講從影片的紀實和抒情雙重特質切入,追溯愛森斯坦的理論源頭;第二講關注影片的主要形式技巧,“蒙太奇”與特寫;第三講分析愛森斯坦電影的詩性結構及其營造出的史詩“氛圍”。講座詳細分析電影中的哀悼場景,以及由這種悲愴的塑造而為影片帶來的心理意義上超乎尋常的強度,重新闡釋在當下或被理論界摒棄、或被商業簡單消費的“悲愴”和“感性”的意義,引導出對影像和時間之間多重關系的思考。
(法)喬治·迪迪-于貝爾曼 ·藝術理論 ·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