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日本電影研究專家舒明全新力作】本書匯集作者對日本電影長達半個世紀的觀察與思考,從日本電影的歷史、人物和作品三方面描繪日本電影的地圖和風貌,于茫茫影海中提要勾玄,去蕪存菁,作一縱橫概述。第一輯分析日本電影史上十大電影的變遷;第二輯評述大師級導演十人;第三輯除特別研究改編自文學作品的30部電影外,也評論了21部昭和影片與31部平成影片。
舒明 ·戲劇藝術 ·29.8萬字
本書從多個視角探討了嵇康的音樂理論。嵇康的樂論已經遠遠超出了音樂的范疇,而深入觸及到當時的哲學、藝術、文化與政治等諸多領域。從哲學上講,嵇康樂論體現了他卓越的思辨才華,集中展現了其名理之學的思維方式與高度。從藝術上講,嵇康樂論突破了當時經學音樂觀的束縛,建立起一種全新的音樂審美觀,為六朝悲歌、悲曲的興盛奠定了哲學上的基礎。從文化角度看,嵇康樂論順應了當時“人的自覺”和“藝術的自覺”這一歷史潮流,促進了知識分子的文化自覺。從政治角度看,嵇康樂論又是對曹魏樂制變革的一種回應,且卓爾不群,和嵇康自己的人生悲劇密不可分。
張玉安 ·音樂 ·24萬字
本書比較全面系統地將作為觀念和意識的“視覺”主題放到中國古典文化的語境中進行研究,將宏觀與微觀、本體與歷史、視覺意識與藝術經驗有機結合,從方法、本體和歷史三個層面揭示中國古代視覺意識的構成、內涵與演變邏輯;梳理了“高遠之觀”“游目”“游觀”等“看”的方式,并結合詩歌、繪畫對其進行了探討,深入分析了“看”與“知”的關系;從視覺意識與身體意識、質料與形式、文字與圖像三個維度辨析了視覺意識的內涵。
劉泰然 ·藝術理論 ·35.3萬字
《服裝品牌策劃與營銷》一書將品牌認知、市場調研、品牌策劃、產品設計、市場營銷等內容貫穿起來,圖文并茂。書中內容結合大量圖片表格加以說明,同時引用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引導并培養讀者形成自己產品策劃與營銷方案。且由于目前服裝市場與網絡結合日益緊密,《服裝品牌策劃與營銷》一書特別就服裝品牌的網絡管理和網絡銷售進行闡述,使得本書所涵蓋的內容兼具專業性與時效性的特點。《服裝品牌策劃與營銷》一書可供服裝企業品牌策劃人員、營銷人員閱讀,也可供服裝專業院校師生參考。
周輝 ·設計 ·20.7萬字
明代大力推行的科舉考試制度,使明代教育具有了特殊性:一切以是否合于儒家經典為標準。它造成了明人普遍具有遵經、崇圣心態。當這種心態滲透至書畫創作和理論總結時,就使書畫理論和實踐都具有了崇古的特征。
蔣志琴 ·繪畫 ·23.5萬字
本書針對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紡織服裝院校的教學要求,以全新的視野并采用大量的紡織服裝企業生產管理、經營管理的實例及案例分析,按照項目教學法的模式編寫,其結構具有項目引導、任務驅動、實戰實現的特點;其內容具有簡明性、實用性、操作性的特點。符合“深入淺出,簡明扼要,便于操作”的教學要求,其中,理論知識的選取以“必須、夠用、適用”為依據。
方勇 ·設計 ·31.2萬字
從“生生哲學”的角度透視中國藝術的內在精神。中國哲學以生命為中心來概括天地的本性,天地大自然中的一切都秉有生之本性,都有一種生命的活力,都具有生生的趣味。生命是一種貫徹天地人倫的精神,一種創造的品質。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就是一種以生命為本體、為最高真實的精神。
朱良志 ·藝術理論 ·24.2萬字
色彩是光的陰影,視覺藝術是歌德思考與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這是一本關于歌德與視覺藝術關系的人物評傳,采用編年史的寫作方式,追溯歌德藝術探索的一生。本書以解析歌德藝術觀念為主,特別是他在《色彩理論》中提出的極性觀念,這是理解歌德思維方式的密鑰,從中可以發現歌德是如何將視覺藝術、科學與文學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的秘密。本書的寫作廣泛參考了英語世界歌德研究學者的成果,希望對喜愛歌德的讀者有啟發和參考的意義。
王靜 ·藝術理論 ·27.2萬字
本書是關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評話的最新研究成果,全書對揚州評話的發展歷史,從表演、流派、書目、書場、聽眾等多個維度進行宏觀的梳理和微觀的學術透視,同時關注了揚州評話的海外影響,通過搜集與整理其海外影響的軌跡與成就,完成了揚州評話傳播史的研究。全書材料豐富,視域寬闊,學術見解深刻,在多個方面有突破意義。
肖淑芬 楊肖 ·戲劇藝術 ·29.6萬字
廣府文化精神與精粹,是提煉和凝聚廣府民俗審美的學理與實踐。而最能表現民族文化和地域特征主要表現:一是“民俗”,即民間習俗;一是“民藝”,即民間藝術。本書探討了廣府民俗藝術的基本特征、獨特風采、文化內涵、審美價值等。廣府民俗藝術審美,是對民俗藝術中的人或事物在表達情思、抒發情感所具有的特征作評析鑒賞;討論獨樹一幟的廣府民俗藝術風采,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內涵,民俗審美的文化魅力。
劉介民 ·藝術理論 ·40.4萬字
本書結合作者的學術經驗,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音樂文獻學的知識與方法,具體討論了傳統學術的精髓,也討論了不同類型的研究者勝任文史考據工作的途徑。第一版共七章,分為進入學術工作的十條經驗、學會閱讀、利用工具書搜集專題資料等七講,有近四十幅插圖和四個附錄。附錄部分重點解讀了漢文音樂文獻在中國古代叢書、類書及日本、韓國、越南等地的分布。第二版增加了三章內容,分別為關于編纂音樂史料的學術規范、從《琴操》版本談音樂古籍輯佚學、遺落在民間的音樂文獻,使本書的體系更完善。本書文字清新、生動,部分內容采用指導練習的方式,對讀者從零基礎開始了解中國的傳統學術和音樂文化遺產有重要價值。首版出版后一直被武漢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院校作為教材使用。
王小盾 ·藝術理論 ·27.6萬字
舊京民俗文化豐富而廣博,韻味無窮的京劇文化正是其中尤其燦爛的一筆。本書通過大量切實可信的資料,輔之以流暢的筆觸,幫我們補上了舊京伶人的生活與藝術這有趣的一課。
張文瑞 ·戲劇藝術 ·20.9萬字
當代表演藝術起源于文化藝術交流和碰撞,但對于這一歷史進程,目前國內外幾種主要的看法互有盲區。一種是把當代表演藝術作為當代藝術的一個分支,主要討論它與其他當代藝術尤其是視覺藝術的關系。這種立場傾向于將所有在傳統劇場中發生的表演排除在視野之外,甚至不討論一些最具表演革新性但已經被劇場界奉為圭臬的藝術家,比如阿爾托。還有一種較近的劇場界內部的認知趨勢,也傾向于將表演看作戲劇藝術的核心,它梳理出一條從阿爾托等人開始的脈絡。但這些大師似乎都被描述為橫空出世的英雄,因為在這些敘述中,其他當代藝術的影響,往往只作為舞臺美術等具體功能而被提及。本書試圖融合幾種視野,將當代藝術的影響、表演的突出地位,與更傳統的戲劇影視表演(尤其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問題結合起來,并參照當代思想演進中對主體/他者人之死等問題的討論,重新思考當代表演藝術的起源與它作為人學的可能性。書中涉及許多新老案例,有些國外表演藝術作品在國內還鮮有專著描述和討論過,而有些國內的劇場藝術作品,則被納入新的觀照視野,獲得全新的解讀。
鄧菡彬 曾不容 ·戲劇藝術 ·21.6萬字
本書史論結合、以論為主,在敘述歷史時著眼于歷史過程所積淀的理論形態,圍繞兩條線索展開:一是按照藝術設計的歷史流變考察其理論形態,在厘清概念的基礎上,分述早期工業時期的藝術設計、現代派藝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對藝術設計特別是藝術設計教育起到重要作用的包豪斯學校、功能主義和樣式主義、后現代藝術設計、波普設計和意大利的孟菲斯組織;二是根據“創作-作品-欣賞”的系統闡述藝術設計按其自身邏輯發展的理論,包括綠色設計和人性化設計、人工智能與創新設計、藝術設計的心理學、藝術設計管理、民族民間設計、大審美經濟形態中藝術設計、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藝術設計等。
凌繼堯等 ·藝術理論 ·25.9萬字
《素質教育舞蹈文集》由舞蹈美育論、調研與考察、素質教育舞蹈和實驗經驗四個部分構成。通過對舞蹈美育理論的溯源,與相關領域專家的研討,以及深入社會的實踐與調研,較客觀地將我國素質教育舞蹈的現狀與研究成果集結成具有學術價值的論文集。
呂藝生 ·舞蹈 ·26.6萬字
20世紀是社會大變革的時代,這一時期是中國畫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階段。在這個時期中國畫脈絡錯綜,流派紛呈,呈現多元化發展的狀態,各個主要流派特點鮮明,或者持守正統,或者融合中西……本論文選在20世紀中國畫各主要流派的風格特點、傳承脈絡和代表人物等方面都有涉及,力圖從寫意和寫實兩個路向上對中國畫在這個時期的傳承與發展做出整體的考察和呈現。
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編 ·藝術理論 ·28萬字
本書被譽為現代設計大師課。全書按從A到Z的順序,用26個品類串起跨越近百年的設計流變,勾勒出現代設計的淵源和發展歷程。其中討論了人們對收集的癡迷,對真實性的追求,以及對美和認同感的創造。全書由多篇文章組成,話題涉及現代文化和設計的方方面面,比如談到了希區柯克的電影布景,談到了裝飾,談到了時尚和技術,談到了在現代之都維也納喝馬丁尼,也談到了我們為什么珍視不完美。薩迪奇學識淵博,犀利幽默,寫作個人風格強烈,看似信手拈來,其實編排精當,圍繞著現代設計和現代藝術的歷史、理念與眾多有趣的人物展開。同時,由于加入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全書更富有趣味,輕松易讀。
(英)迪耶·薩迪奇 ·設計 ·21.2萬字
本書為通史類教材,囊括了世界各民族工藝美術和現代設計的歷史概要。全書采用多視角的文化史觀,講述了中國、歐洲、西亞、中亞、亞歐大草原、伊斯蘭世界、東南亞、東北亞等地的古代藝術成就。不僅僅有現代藝術的成就,還有古代非洲、古代大洋洲、古代美洲、甚至北冰洋極地的藝術文化。內容涵蓋面廣,圖片豐富,篇幅較大,除了高等院校美術類專業理論學習用書外,還可作為美術史論研究參考用書。
沈愛鳳主編 ·設計 ·41萬字
《夏衍電影劇本創作論》主要探討了夏衍的電影創作之路、電影創作觀念的嬗變、電影的改編特色,夏衍修改電影劇本的心態、動因、策略,以及他對父親形象、女性/母親形象塑造的意義幾個方面。作為中國電影的開山鼻祖與中國電影的實際領導者,夏衍的電影劇本創作一直引領著中國電影的發展。本書的研究成果對于當下的電影研究者、創作者都有著啟發借鑒意義。
王俠 ·藝術理論 ·22.8萬字
2013年4月2日舉行了,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歷史系及近代史研究中心合辦聯合主辦的“第一屆東亞文化與國際關系研討會”,分別以“近世政制、軍事與文化”、“中韓思想與文化交流”、“近代報刊與社會生活”、“人物思想與學術研究”為主題,嘗試引起學界同人對東亞世界在政治、軍事及文化方面的研究的關注。本書編次依論文題旨和時代,概略分成兩輯:第一輯為“文獻典籍與政治社會”,第二輯為“人物思想與學術文化”,并附錄研討會紀要,以志當日場面氣氛和活動盛況。本書收有是次會議的十六篇論文,既有討論東亞各國的題目,例如中國上古時代的卜筮文化、《循環日報》與近代中國報業發展等,也有探討東亞國家之間的碰撞與交流,例如蒙古人出征日本失敗與“神風”的關系、明清時代以中國為核心的“朝貢制度”、朝鮮譯官在東亞文化溝通上的貢獻等。
周佳榮 ·藝術理論 ·28.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