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為使讀者了解新興的數字藝術產業的應用和手段,本書按照藝術設計的分類,系統介紹數字藝術基礎知識、Photoshop圖形圖像基本操作、Illustrator圖形圖像基本操作、品牌傳播設計與表達、商業廣告設計與表達、包裝設計與表達、書籍裝幀設計與表達、APP的UI界面設計與表達。通過理論分析、深入淺出地把數字藝術相關領域的知識教授給學習者,提高從事數字藝術產業、熱愛數字藝術人的綜合應用能力。
董莉莉 ·藝術理論 ·17萬字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連環畫·水滸傳(精裝版)》是給6—8歲兒童閱讀的中國古典名著。它根據古典名著《水滸傳》改編,采用連環畫的形式。《水滸傳》是一部英雄傳奇,講述一千年前聚集在梁山泊的一群英雄好漢的故事,成功塑造了宋江、魯智深、林沖、武松、李逵等梁山好漢的生動形象,其中“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武松打虎”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幾百年來廣為流傳。本書是《水滸傳》的注音連環畫版,對篇幅過長的描寫和過于繁復的內容進行了適當的精簡,使名著在保有原作風格的同時更加貼合學齡前兒童及小學低年級孩子的閱讀能力。為方便小讀者閱讀,書中配有大量活潑可愛的彩色插圖,生動地詮釋了故事的細節,可大大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
童心編繪 ·設計 ·17萬字
《茉莉花開時》是匯聚蘇童電影小說原著、文學劇本以及導演分鏡頭劇本和手記。侯詠導演根據蘇童小說《婦女生活》改編電影《茉莉花開》,獲第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并獲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章子怡)獎及最佳音樂(蘇聰)和最佳錄音(吳凌)提名。在本書中,攝影出身的侯詠導演形象生動地講述了《婦女生活》變成《茉莉花開》的全過程。
侯詠編著 ·媒體藝術 ·17萬字
漢字書寫有何規律可循?字體演變如何在日常書寫中完成?兩千年前的漢代簡牘墨跡,隱藏著哪些漢字書寫與字體演變規律?本書以敦煌漢簡為研究對象,以漢字書寫研究為核心,通過對字樣筆形、部件、結構體勢等的全面分析,探討了影響書寫的諸多因素以及書寫對漢字字體演變的影響,考察了敦煌漢簡書寫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書寫規律與隸變、草化、楷化等字體演變規律。
李逸峰 ·書法篆刻 ·16.9萬字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連環畫·紅樓夢(精裝版)》是給6—8歲兒童閱讀的中國古典名著。它根據古典名著《紅樓夢》改編,采用連環畫的形式。圖書以賈家的興盛與衰落為背景,講述了生活在賈府的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人的成長故事,以及一個封建大家族的興衰。在書中,作者對古代社會的生活進行了詳細描述:古代社會的風土人情、民俗、衣著服飾、建筑等等。閱讀這本書可以深刻感受中國文學的精妙、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古代社會的風土人情。
童心編繪 ·設計 ·16.9萬字
藝術市場學是一門揭示藝術市場本質、研究藝術市場發展規律、解讀人類的藝術品消費行為并提出相應策略和優化營銷的學科,它包含了藝術市場的每一項內容分支和環節,縱跨了藝術市場的歷史與未來。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不斷發展成熟,作為理論支撐的藝術市場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就目前而言,我國藝術市場學科的理論研究和學科構架尚出于初級階段。基于此種原因,幾位作者聯合編著了此書,希望針對目前中國藝術市場中出現的新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是中國的藝術市場有歷史性的飛躍。
陶小軍 王菡薇 ·藝術理論 ·16.9萬字
有人說,現在紀實攝影已經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但也有人堅信紀實攝影是最有力量的攝影,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羅蘭·巴特在《明室》中寫道:“攝影的出現是世界歷史的分水嶺。”毋容置疑,紀實攝影為人類歷史發展變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隨著人類社會對文化藝術不斷提高的要求,傳統的攝影表現方式和媒介手段已遠遠滿足不了人們對視覺文化的渴望。紀實攝影也像其他藝術門類一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挑戰。形式、觀念、語言與作者的立場、使命等跳出了攝影之外而表現思想生命的原態。觀念創新、個人立場、留存歷史、撕裂現實、宣泄情感等已成為新紀實攝影的主要表現內容與趨勢。
黃一鳴 ·攝影 ·16.9萬字
書法風格不僅僅是一連串的人名傳遞或融合,書風的形成除了典范來源,看似微不足道的書寫物質及技法始終默默地扮演著關鍵角色,卻往往又淹沒于“風格”的不斷變化中。本書為筆者近年來研究書法史的一點心得,關注的焦點從書法風格逐漸擴及物質、書寫、收藏、政治與社會,等等,試圖探索書風形成背后原本就存在的諸多復雜因素。書中許多文章皆是出于解決自己書法學習上的疑惑,并對傳統書法史論述中的不合理之處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借本書的出版與大家交流分享。
何炎泉 ·書法篆刻 ·16.9萬字
山水畫向來被視為中國藝術對世界文明的特有貢獻。它對自然所表現的尊崇與不斷企求回歸的態度,配合著繪畫形象的展示,被認為呈現了一種“西方所無”的精神,甚至是“東方文明”的代表。中國山水畫的高度成就,也被由它對日本、韓國等鄰近國家影響的論述,予以強化。本書以更審慎的態度,嘗試在風格學的研究取徑之外,在理念、知識、人物與繪畫相關物品等不同層次的往來移動中,重新評估過去論者以漢文化為中心論述中國山水畫的有效性,并以中日韓互動的事實為架構,探討10至16世紀山水畫在東亞的發展,及其所共組成的文化意象,找回過去被一元論述所犧牲之重要的歷史訊息。
石守謙 ·繪畫 ·16.9萬字
本書原著《壽山石志》于八十年代首次出版,旋即引發熱潮;作者以此為基礎,增訂大量內容及加插圖片,編寫了這本更深入、更全面的壽山石專書,網羅全面,涉古通今,涵蓋了壽山石的專門知識,學術性與實用性兼備,是一部具藝術收藏價值的學術性工具書。
方宗珪 ·雕塑 ·16.9萬字
當代數碼藝術的最權威讀本。本書是介紹西方最新數碼電影、圖像及藝術作品的精選集,兼具批評、理論和歷史的色彩。這些文章是高名潞和陳小文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出版的多部重要英文數碼理論文集中遴選而來。它們最初發表在這一領域最重要的英文出版物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們有的側重某一問題,有的比較寬泛,有的理論性強,甚至偏于自然科學理論,有的則偏重人文歷史。讀者可以從這些具有多樣性的文章中發現一些非常敏銳和頗具前沿性的觀點,并得到更多的啟發。
高名潞 陳小文 ·攝影 ·16.8萬字
這是一本反映2012全年世界瓷器市場的重點拍賣交易紀錄。書中精心甄選出蘇富比、安蒂古倫、佳士得、艾德、富得、中國嘉德、寶龍、北京保利等全球8大拍賣公司37場精致瓷器拍場的代表性拍品,全面、準確地呈現了2012年度表壇的精彩全貌。為便于珠寶收藏愛好者了解2014年世界珠寶拍賣市場的行情,本書依照品牌進行細部分類,對各品牌的信息做以詳述,中英文名稱對照,完全標注成交價格,并有高清精美圖片,是您投資舉拍、收藏鑒賞的資訊參考查詢工具書。
《拍賣年鑒》編輯部編著 ·收藏 ·16.8萬字
這是用腳、用心寫就的紅色作品,還原的是一個平常而非常的紅色偶像雷鋒。大量一手檔案材料和鮮活的細節、壓箱底的老照片,再現了好人雷鋒平凡而偉大的傳奇一生,再現了道德榜樣雷鋒精神追求的全過程。
余瑋 吳志菲 ·攝影 ·16.8萬字
這是一本影評集。徐皓峰的影評被很多專業讀者稱為“驚艷之作”。影評的寫法有很多種,尤其忌諱教條和千人一面。徐皓峰有著自己的寫法,張藝謀、陳凱歌、李安、吳宇森等導演的電影,被作者裝進自己知識的筐子里,卻沒有販賣思想和人生哲理之嫌。其涉獵的兵器、武技、佛道、圍棋等知識,隨意出手,點綴其中,用以解析電影中一個個角色和情節。從頗受矚目的大制作《臥虎藏龍》《赤壁》《十面埋伏》,到獨具風格的《放·逐》《春夏秋冬又一春》,作者的美學體系、文化觀念自成一體,恣意放筆,文風犀利,觀點獨到,態度直率,盡顯其趣味所在,與他的電影、小說創作渾然一體。
徐皓峰 ·媒體藝術 ·16.8萬字
本書是胡金銓導演生前的唯一口述自傳,由日本電影學者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與他展開的多次對話整理而成。全書采訪形式借鑒了《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沿胡金銓漂泊四海的傳奇人生與創作生涯,詳解其導演觀念與手法,深入追問他在歷史文化方面的獨特見解、對社會萬象的諸多思考,為讀者還原了一個完整的文人導演全貌,是一本走入胡金銓武俠電影世界的必備讀物。
(日)山田宏一 宇田川幸洋 ·媒體藝術 ·16.8萬字
本書主要從書法、繪畫、金石等三個方面展開,從朝鮮使團燕行這個大背景入手,研究了十八、十九世紀中朝兩國的書畫藝術交流歷史,匯輯整理燕行錄中所見中朝書畫藝術交流史料。主要內容有:中朝兩國之間的書法交流對朝鮮王朝后半期書法史的影響,重點考察中國書法對朝鮮輸入的狀況、兩國書家在書學理論和書法技法方面的交流探討。中朝兩國在繪畫方面的交流,重點考察中國繪畫對朝鮮的輸入情況、兩國畫家的相互影響和交流情況以及朝鮮后期繪畫對中國清朝繪畫的接受等。中朝兩國在金石方面的交流,重點考察清代金石考據學對朝鮮碑學的影響。
謝光輝 王碧鳳 謝士華 孟安康 ·繪畫 ·16.8萬字
本書是經典與解釋輯刊第42期,論題為“柏拉圖與古典樂教”,討論了音樂在以柏拉圖為核心的古典傳統中的位置與角色,涉及樂理、音樂政治學、音樂與教化的關系等層面,其中彌漫著一類明顯的暗示,即認為,受過良好教育的靈魂,歸根結底,應是那種具有樂感的靈魂,音樂教育塑造人的個性,使人獲得健全的感受和洞察能力,讓人的言談舉止變得優雅,質言之,“人類生活處處皆需節律與和諧”。
婁林 ·音樂 ·16.8萬字
本書是一本寫給大眾讀者的外國建筑藝術通識讀物。本書分別對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東歐、美國、南美、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等15個國家及地區的建筑加以闡述,基本涵蓋了外國建筑的風格及代表建筑。書中還配有大量彩色經典建筑圖片,讓讀者系統了解世界建筑,大氣磅礴、恢宏壯闊,堪稱一部外國建筑簡明發展史。全書共分十五章,以時間為經、地域作緯,為讀者展現了外國建筑發展的輝煌歷程。書中既有典型建筑介紹,又有建筑背景的人文解讀,從建筑發展進程、建筑作品展示、經典建筑作品賞析等層面出發,為大眾讀者構建了一個簡明、生動的外國建筑史知識體系。
顧月明 ·建筑藝術 ·16.8萬字
古斯塔夫·馬勒,歐洲晚期浪漫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在中國,因其以唐詩為文本的《大地之歌》廣為愛樂者熟知、熱愛。但實際上,在第八交響曲首演之前,馬勒一直以當世偉大的指揮家聞名,他的音樂并未得到廣泛認同。但馬勒對自己充滿信心,他說:“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我的時代一定會到來。”第八交響曲1910年9月12日的首演,標志馬勒時代的大幕的開啟。本書作者正是以這個歷史時刻為節點,向讀者講述了馬勒在1910年到1911年去世那段時間的生活與創作,詳細分析、解讀馬勒第八交響曲的音樂與文本,更以作曲家的眼光和角度,逐樂章分析馬勒最后一部作品第十交響曲——這部被作者視為與第八交響曲“是同一整體的兩個部分”的、“未完成”的偉大交響篇章。1910年,整個歐洲乃至世界,都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前夜,與之相映照的是整個歐洲知識界、思想界、文化界、藝術界的風起云涌。作者以其開闊的視野,將馬勒的音樂置于那個風云際會的時代:尼采、施特勞斯的哲學;弗洛伊德、榮格的精神分析學說;托馬斯·曼、斯蒂芬·茨威格的文學;克里姆特、埃貢·席勒、科科施卡的分離主義藝術;勛伯格、韋伯恩、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等等,為讀者勾畫了一幅背景深遠而豐富的文化圖景,從而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作者更是通過分析馬勒的音樂,分析了困擾馬勒一生的身份問題:波西米亞人、奧地利人、猶太人、不受歡迎的入侵者,并將馬勒的音樂,尤其是第八交響曲,追根溯源,置于柏拉圖《會飲篇》、古拉丁贊美詩《降臨吧,造物主之圣靈》、歌德《浮士德》,以及巴赫、貝多芬、舒伯特的偉大音樂傳統中,揭示了馬勒音樂所具有的以歌德的人文主義思想為代表,更現代、更多樣化、更包容的“德國性”。本書當屬研究、論述馬勒音樂的新成果。
(英)斯蒂芬·約翰遜 ·藝術理論 ·16.8萬字
本書梳理了南亞次大陸從公元前300年至21世紀藝術發展的歷史,追溯了佛教、印度教、耆那教、伊斯蘭教、基督教贊助人和工匠如何創造出符合不同的宗教和意圖的豐富的藝術形式;石窟、神廟、雕塑、繪畫等又如何為不同時期的政權服務。通過探究藝術生產與贊助、個人創造力與統治意識形態間的互動,平衡印度教、佛教的影響和一直以來被低估的印度伊斯蘭藝術、殖民時期和現代藝術的成就,書中的每個時期都呈現出其獨特風情。活色生香的印度藝術與崇尚“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的歐洲藝術迥異,也遭遇了幾個世紀的誤讀。本書企圖破除這種學術傳統,在印度藝術的語境中,展現最單純、最多元的美。
(英)帕沙·米特 ·各國藝術 ·16.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