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闡明這本書所發表的論文題材,我沒有用哲理性的說教,也沒有以學者觀點加以探討,也許這對我來說更為合適。我生長在一個以奧義書經典作為日常禮拜的家庭,并且在很久以前父親就作出了榜樣。父親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一直保持著與神的密切交往,但是他沒有忽略對世界應盡的責任,也絲毫沒有減少對世俗事務的強烈興趣。因此,我希望這些論文能使西方讀者有機會接觸到印度的古代精神,這種精神曾反映在我們的圣典中而今天仍然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印)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經典著作 ·8.7萬字
本書是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在二十多年的征戰生涯中,鞍馬勞頓之余,寫下的人生思考錄。它行文質樸,不尚雕琢,然而發諸內心,靈性內蘊,具有一種深沉的崇高之美。在書中,作者既深入思考了自然與社會、宇宙與人生、理性與欲望的關系,又深入剖析了他本人獨特的內心世界,以及自身所處亂世的真切感受。作為古羅馬帝國“五賢帝”時代的末代皇帝,馬可·奧勒留不但是一位智慧賢明的君主,同時也是哲學流派斯多葛派的杰出代表。正是通過《沉思錄》等少數傳世之作,斯多葛派哲學精神才得以流傳至今,并深深植入近代西方文化精神之中。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經典著作 ·8.6萬字
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在本書中,尼采開創性地提出日神和酒神二元藝術沖動學說,在對希臘藝術進行美學討論的同時,完成了他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本書既是尼采哲學的誕生地,也是理解尼采全部美學和哲學的前提。此外,尼采還對以蘇格拉底科學樂觀主義為特征的現代文化作出了批判,以此發端,開始了其在西方思想史的開創同時也是顛覆之旅。
(德)尼采 ·經典著作 ·8.6萬字
全書圍繞“愛”與“生”兩方面,闡述人生中的真理與矛盾。叔本華在書中對人生存在的很多現象提出異議,對兩性關系也持悲觀看法,但他所說的也都存在于現實之中。在當今社會,對于越來越缺少幸福感的人們來說,這本書可以成為一個指南針,指引讀者審視自身,幫助讀者從欲望之中解脫出來。《愛與生的苦惱》是叔本華論文集中最具分量的作品,他的思想一直影響著當代歐美的哲學思想。在叔本華對愛情、意志、性格、遺傳、生死、厭世等觀念的闡述中,人們能清晰地了解到生命問題核心的內容以及對宇宙現象根本的解答。雖然叔本華的觀點有些悲觀,但我們不能因為悲觀,就選擇逃避。我們要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問題,積極地解決它們。《愛與生的苦惱》讓廣大讀者朋友在閱讀中了解到人的思想、愛的意義及生命的奧秘,引領讀者對自身問題進行審視,從而改正。
(德)叔本華 ·經典著作 ·8.6萬字
這本書是羅素的哲學導論性讀本,為羅素早期哲學的總結,其學術價值主要體現在作者所提出的感覺材料論、物理實在論、親知的知識與描述的知識的劃分說、共相存在論、判斷的多重關系說、真理符合論及反形而上學思想。書中對哲學的基礎、范疇和意義等問題,主要是哲學的領域,也就是認識論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觀點,他認為這個世界存在超越物理和心靈世界的共相,它也是一種實體,是普遍意義上人們認識世界的基礎。同時對笛卡爾、休謨、康德等哲學家的思想進行了相關分析。
羅素 ·經典著作 ·8.5萬字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并分為89章。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老子編著 ·經典著作 ·8.4萬字
《事實、虛構和預測》是一部當代哲學經典著作,作者納爾遜·古德曼是分析哲學、科學哲學和美學領域的大師級人物。包括兩部分,部分“困境”,討論反事實條件句問題,是對反事實條件句早的討論之一。第二部分“投射”,由3章構成,分別是“可能者的流逝”,“新歸納之謎”,“投射理論的前景”。
(美)古德曼 ·經典著作 ·8.2萬字
《傳習錄》是明代王守仁(王陽明)的哲學語錄。由門人徐愛、錢德洪等輯錄。編入《陽明全書》作為首篇,共上中下三卷。“傳習”一詞,語自《論語·學而》。全書采用學生問,王陽明答的形式展開,又收有一些書信,內容豐富。王陽明的主要哲學觀點,“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和“萬物一體”等,在書中均有體現。王陽明心學是中國心性儒學的高峰,錢穆認為,《傳習錄》是中國人要讀的經典之書。梁啟超稱,學陽明先生思想,應讀《傳習錄》。
(明)王守仁撰 ·經典著作 ·8.1萬字
這是一位有著強烈道德感的統治者古羅馬皇帝的內心獨白,是一部寫給自己看的書,是自己與自己的12篇對話。該書大部分是作者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在書中,作者思考了自然與社會的關系、宇宙與人生的關系、理性與欲望的關系、自我與他人的關系,同時剖析了他本人獨特的內心世界。作者是古羅馬的皇帝,在政治上他沒有留下什么豐功偉績,但這本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沉思錄》卻被無數代人奉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品。該書一直被認為有“一種甜美、憂郁和高貴結合在一起的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的高貴,是來自作者思想的嚴肅、莊重、純正和主題的崇高;它的憂郁,是來自作者對身羈宮廷和身處亂世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則是由于作者的心靈的安寧和靜謐。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經典著作 ·8萬字
第一部分含8篇書信——《論生命之短暫》《論心靈之安寧》《論幸福生活》《論無端的恐懼》《論恩惠》《支持簡單生活的一些論點》《論提前計劃徒勞無益》《論通過理性達到的真正之善》,塞涅卡探討了作為普通人,該怎樣安排自己的時間、用何種態度與身邊人來往、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部分含4篇書信——《論肉體與心靈》《論選擇老師》《論醉酒》《論自然是我們最好的供養者》,這稱得上是”塞涅卡生活指南”,它討論了注重生活中的種種細節,正是這些細枝末節的小事,組成了我們的一生。
(古羅馬)塞涅卡 ·經典著作 ·7.9萬字
《生活的意義與價值》作者為著名德國哲學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認為人是自然和精神的會合點,人以積極的態度不斷追求精神生活以克服非精神的本質。《生活的意義與價值》是奧伊肯眾多著作中篇幅較小,比較通俗的一本,而且比較系統地體現了他的精神生活哲學的方法、出發點、主要內容和特點。《生活的意義與價值》內容豐富、文筆流暢、對了解和研究奧伊肯精神生活哲學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德國)魯道夫·奧伊肯 ·經典著作 ·7.9萬字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并分為90章。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老子編著 ·經典著作 ·7.7萬字
中國有“孔子曰”,西方有“塞涅卡說”。與《沉思錄》齊名的斯多亞派經典著作,兩千年歷久彌新的“診療哲學”!《論生命之短暫》收錄了古羅馬斯多亞學派著名思想家塞涅卡的五個短篇,分別是《論生命之短暫》《論心靈之安寧》《論天意》《論閑暇》《論幸福生活》。這五個短篇幾乎均為塞涅卡寫給親友的信件,他在信中勸慰親友,主題涉及幸福、恐懼、寧靜等人類情感以及在災難面前的思考,表達了斯多亞派智者勇于直面人生短暫和命運無常的生活態度。塞涅卡極善于談心,每每從對方的處境出發,娓娓道來,層層深入,令人豁然開朗。閱讀千年前哲學家的勸誡,讀者能更好地理解斯多亞學派不懼挫折、不懼命運、順從天命、恬淡寡欲的思想特征,學習哲人的思考與處世的方式。
(古羅馬)塞涅卡 ·經典著作 ·7.7萬字
這本10萬字的小書,是羅素的哲學導論性讀本。羅素稱它為“廉價本的驚險小說”,這是因為其內容非常明確且引入了嶄新的觀點。書中對哲學的基礎、范疇、和意義等問題,主要是哲學的領域,也就是認識論提出了自己的基本觀點,他認為這個世界存在超越物理和心靈世界的共相,它也是一種實體,是普遍意義上人們認識世界的基礎。同時對笛卡爾、休謨、康德等哲學家的思想進行了相關分析。
(英)伯特蘭·羅素 ·經典著作 ·7.4萬字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并分為88章。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老子編著 ·經典著作 ·7.3萬字
馬可·奧勒留(121-180),古羅馬皇帝,斯多葛派學者,被譽為“哲人皇帝”。馬可·奧勒留在處理政務、征戰四方的閑暇采用箴言形式,隨時記錄下自己與心靈的對話,一共十二篇,著就這部《沉思錄》。在這部作品中,他探討了自然與社會的關系、宇宙自然與人生的關系、理性與欲望的關系、自我與他人的關系,展現了他對日常生活的思考。信奉斯多葛學派哲學的奧勒留,認為世界處于永恒變化的過程中,所有一切都微不足道、變動不居、轉瞬即逝,他提倡仁愛和善良,強調抑制欲望,主張接受命運的變幻、盡可能用美好的方式度過一生。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經典著作 ·7.2萬字
《“我讀”系列:一個悲觀主義者的積極思考》取自叔本華一生中最后一部巨著《附錄與補遺》,是他對哲學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補充與說明。這篇以格言體寫成的《附錄與補遺》,使名聲沉寂六十多年不獲承認的叔本華一夜成名。正如他所說,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我讀”系列:一個悲觀主義者的積極思考》是《附錄與補遺》中最精華的部分,書中,叔本華融合東西方哲學的主流,披露人性和世故,加以睿智、生動的筆觸,娓娓地跟我們討論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求取幸福和成功,以期充分發揮此生。
(德)叔本華 ·經典著作 ·7.1萬字
《人類知識原理》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又利于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著手分輯刊行,至2010年已先后分十一輯印行名著460種。現繼續編印第十二輯。到2011年底出版至500種。今后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仍將陸續以名著版印行。希望海內外讀書界、著譯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叢書出得更好。
(英)貝克萊 ·經典著作 ·6.9萬字
本書對《老子》進行分類、譯注和淺析。作者將《老子》八十一章作了全新的品鑒,重新分類,濃縮為上、下兩編:上編包括明道、修身、處世三個類別;下編包括治國、議兵、砭時三個類別。其中,注解部分分為注釋、譯文、淺析,解釋了名詞術語、名物典制等,并依據正文含義,結合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對各章逐一做出義理概括和類別歸屬。
張忠鏵編著 ·經典著作 ·6.9萬字
《沉思錄》是古羅馬皇帝奧勒留的一部個人哲學思考錄。全書分12卷,是作者于鞍馬勞頓間寫下的與自己心靈的對話錄。書中,作者考察了自然與社會、宇宙與人生、理性與欲望、自我與他人等種種關系,剖析了他本人獨特的內心世界,以及自身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思考了諸如道德、宗教、人生倫理、自然哲學等問題。提出要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并且付諸行動等觀點。全書每一頁都充滿智慧。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經典著作 ·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