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美學》是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內容以研究中國美學包括古代和現代兩大部分為主,尤其側重中國古代美學和審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學比較研究。本書為第5輯,設有“中國古代環境美學史研究”“中日韓美學交流”“中國古代詩學研究”“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家研究”“中國當代美學研究”“北京審美文化研究”六個欄目。
杜道明 鄒華 王旭曉 ·美學 ·21.8萬字
孔子美學作為儒家美學乃至中國傳統美學的源頭,對它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本著作即為目前所知國內為數不多的系統探討孔子美學思想及其影響的學術專著之一。本著作立足于先秦儒家的經典文獻與出土文獻,以傳統學術中文、史、哲并舉的思路,充分闡述了孔子仁學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美學思想,并深入探討了在這種美學精神觀照下所開拓出來的一種融審美與生存為一體的“詩化生存”的理想境界。最后,又通過史論結合的方式,分別就孔子美學對中國后世美學以及現代社會的影響進行了具體考察,同時也兼顧了對孔子美學思想局限性的反思。
張明 ·美學 ·42.2萬字
鄴城(今河北臨漳)曾經是曹魏(204-220)、后趙(335-350)、冉魏(350-352)、前燕(357-370)、東魏(534-550)、北齊(550-577)六個王朝的都城,在中古政治、軍事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活躍于此地的以三曹、七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更是留下了中國文學史上璀璨的一頁。本論集共收入論文16篇,視野廣闊、功力深厚、論議精微,集中呈現了近年來鄴城考古與佛教考古、歷史地理與魏晉學術、建安文學與魏晉文學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既有相關具體學術問題的深入探討,也有歷史現象之上理論層面的宏觀思考,更是考古與文學兩個學科之間一次難得的對話和交流。
劉躍進主編 ·美學 ·20.7萬字
阿蘭·巴丟(AlainBadiou,1937-)是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之一。本書簡述了巴丟哲學思想的淵源,并通過關鍵詞方式把握其哲學基本思想;分析了巴丟文藝思想與其哲學思想的內在關系;以其文藝思想的核心術語“非美學”為切入點,闡釋了“非美學”概念提出的背景及其含義;梳理了巴丟“非美學”的文藝解讀方式及其“介入”當下的當代藝術批判。
畢日生 ·美學 ·24萬字
本書聚焦于建國以來美學的演變歷程,以美學人物訪談記錄為主干,試圖重新書寫中國當代美學史的變遷,以彌補已有研究的不足,為中國當代美學史研究帶來新的視角,該書的訪談匯集了對中國當代美學活動的個體回憶,具有顯著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
李世濤 戴阿寶編著 ·美學 ·35.1萬字
《藝術理論學刊》是南京大學藝術學院主編的藝術學論文結集。內容涉及國內外藝術理論研究的各個方面,能夠反映現今藝術學研究的前沿水平,可以為藝術學研究者借鑒。《藝術理論學刊》是南京大學藝術學院主編的藝術學論文結集。內容涉及國內外藝術理論研究的各個方面,能夠反映現今藝術學研究的前沿水平,可以為藝術學研究者借鑒。
周憲 ·美學 ·27.7萬字
這些演講是討論美學的;它的對象就是廣大的美的領域,說得更精確一點,它的范圍就是藝術,或則毋寧說,就是美的藝術。
(德)黑格爾 ·美學 ·24.3萬字
本卷研究用感性因素創造出作品中所形成的各門藝術體系,因為只有憑這最后的形象塑造,藝術作品才成為具體的,實在的,本身獨立自足的個體。
(德)黑格爾 ·美學 ·25.2萬字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德語: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時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爾出生于今天德國西南部巴登-符騰堡首府斯圖加特;卒于柏林,柏林大學(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學)校長任內。
(德)黑格爾 ·美學 ·24萬字
黑格爾的《美學》第二卷“理想發展為各種特殊類型的藝術美”,內容分為三部分:象征型藝術;古典型藝術;浪漫型藝術。
(德)黑格爾 ·美學 ·23.8萬字
著名美學名家、北大哲學系朱良志教授講解中國美學名著27篇,包括《聲無哀樂論》(嵇康)、《文賦(并序)》(陸機)、《顧愷之論畫》(顧愷之)、《畫山水序》(宗炳)、《敘畫》(王微)、《畫品》(謝赫)、《書譜》(孫過庭)、《筆法記》(荊浩)、《東坡譚藝錄》(蘇軾)、《林泉高致》(郭熙)、《畫禪室隨筆》(董其昌)、《園冶》(計成)等,內容涵蓋音樂、繪畫、書法、園林、詩歌等。作者注重原著版本辨析,精選底本,精心注釋,既為讀者閱讀美學原著提供可靠的文本,又詳細講解了每一篇原著產生的背景及其在中國美學史上的價值、源流、昭示的美學問題等,勾勒出清晰的中國美學發展脈絡,可以說,這是一本寫給中國美學愛好者的必備入門書。
朱良志 ·美學 ·41.5萬字
《真水無香》講述了:散步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行動,它的弱點是沒有計劃,沒有系統。看重邏輯統一性的人會輕視它,討厭它,但是西方建立邏輯學的大師亞里士多德的學派卻喚做“散步學派”,可見散步和邏輯并不是絕對不相容的。中國古代一位影響不小的哲學家——莊子,他好像整天是在山野里散步,觀看著鵬鳥、小蟲、蝴蝶、游魚,又在人間世里凝視一些奇形怪狀的人:駝背、跛腳、四肢不全、心靈不正常的人,很像意大利文藝復興時大天才達·芬奇在米蘭街頭散步時速寫下來的一些“戲畫”,現在竟成為“畫院的奇葩”。莊子文章里所寫的那些奇特人物大概就是后來唐、宋畫家畫羅漢時心目中的范本。散步的時候可以偶爾在路旁折到一枝鮮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別人棄之不顧而自己感到興趣的燕石。無論鮮花或燕石,不必珍視,也不必丟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朱良志 ·美學 ·21.9萬字
這是一本全面、系統地講述美學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教科書,同時也是一本研究美學理論核心區的前沿課題的學術著作。這本書是作者將近五十年的美學研究成果的一個概括和總結。本書繼承北京大學蔡元培、朱光潛、宗白華的美學傳統,立足于中國文化,以“意象”和“體驗”為核心,力圖融會中西美學的精華,回應21世紀時代的呼喚,最后歸結到提升人生境界。作者在書中注重視野的開闊,注重思想的深度和原創性,同時又注重材料的豐富和趣味性,追求文字的清晰、簡潔和詩意。本書不僅適合作為大學生和文化界、藝術界、教育界朋友們的讀物,同時也適合作為各行各業對美學有興趣的朋友們的讀物。讀這本書可以獲得理論的提升,人生的啟示,同時又可以獲得情趣的熏陶,審美的享受。
葉朗 ·美學 ·33.3萬字
《美學十五講》索解美的神秘本質,詮釋難以捉摸的美感,縷析美的范疇,觸類美的緣際,標的美的功用,弘揚美的襟胸。介紹了美的起源、本質,美的種類,審美和美感,中國近現代美學的成就,藝術品的本質和鑒賞,美與現代經濟與工業生產等問題。作者語言通俗易懂,又有大量圖片,使該書更方便讀者閱讀和使用。
凌繼堯 ·美學 ·22.8萬字
《美學原理(第4版)》著重介紹了什么是美學、西方美學史上對美的本質的探討、中國美學史上對美的本質的探討、美的本質的初步探索等內容,并強調理論與實踐、歷史與邏輯、抽象與實證、概念與形象的統一,旨在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美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定的審美分析能力,以益于學生的審美實踐發展。
楊辛 ·美學 ·22.6萬字
該書是國內著名美學大家葉朗集五年時間寫成的美學著作。它既有教材的體例,同時又達到了目前國內對美學基本問題所能達到的理論深度。在將其作為教材《美學原理》出版的同時,也將其作為學術專著進行出版。該書涉及了美學的基本問題:美的本質,美感的分析,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與技術之美,中西美學基本范疇,審美與人生,等等。該書是北京大學美學傳統的延續和發展,代表了國內目前美學理論總體上的最高成就。
葉朗 ·美學 ·37.4萬字
本書上篇采用直觀的圖文呈現手法,用故事性的敘述語言講述美學的發展歷史,記錄美學大師的人生歷程,闡釋美學的重要理論;下篇將美學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靈活地聯系起來,將美學學習根植于實際生活的土壤中,讓讀者在輕松的氛圍中明白深奧的美學理論。
常宏 朱珂葦 ·美學 ·44.2萬字
《向隅——孤獨的歷史》是梁超“消極美學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由歷史哲學領域轉回美學領域,對人類美學文明的情感基調展開探討,闡釋了“孤獨”在人類文明雋永深邃的文化歷史的形成中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全書分為“孤獨之表象”“孤獨之里象”“孤獨之大輕蔑”三部分,分別從詩歌、繪畫、語言學切入,剖析了孤獨的外化表達;從哲學、物理學、神話、心理學角度論證了存在的孤獨本質;并闡釋了孤獨及孤獨主義參與塑造文明的機制。
梁超 ·美學 ·24.7萬字
人生論美學,是金雅教授思想不輟筆耕不息的學術沃土,也是她數十年如一日躬身踐履的人生信仰。金雅教授的理想就是——美:讓人成為更好的人!本書分為寄語、學術概貌、報刊書評、思想研析、審美人生4個欄目介紹金雅教授的文章論著,并在篇尾附以著述年表?!懊狼椤笔墙鹧沤淌诿缹W思想的重要聚焦。金雅教授“美情”概念的提出與命題的闡發,是在與“粹情”“常情”的比較中,在中西古今美學精神的對照中展開的。
劉廣新 莫小不主編 ·美學 ·46.3萬字
本書收錄了20世紀中期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和音樂學家阿多諾的兩篇重要的音樂美學專著:《試論瓦格納》與《馬勒——一種音樂的面相》。前者是阿多諾寫作的第一部音樂美學專著,而后者則屬于他的晚期作品。《試論瓦格納》作為一部極具爭議和啟發性的美學批評,也是欣賞理解瓦格納作品的必讀書目。它以犀利的筆觸突破了音樂與社會、人性與文化的界限。在阿多諾的筆下,這位19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不是圣賢也不是天才,而是一個藝術“案例”:一個革命者、逃亡者、渾身腐朽習氣的市民階級藝術家,“在命運面前卑躬屈膝”。阿多諾借此既要揭露瓦格納,又想救贖瓦格納。他通過瓦格納直指19世紀德國社會的種種弊端,又試圖在其中尋覓現代文化產業的種子。而在《馬勒》中,阿多諾則對他個人最推崇的音樂大師馬勒給予了極高評價。他把復雜龐大的馬勒交響曲用最敏銳的聽覺細細掰碎,一點點講述給他的讀者。而正是這本小冊子,使當時在作曲界尚未揚名的馬勒在去世五十年后,重新贏回了人們的興趣,最終被承認為世界級的大師。阿多諾以其百科全書式的才華、對人性敏銳的洞察力和充滿理性的音樂鑒賞力,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德國浪漫主義音樂的肖像畫。希望親愛的讀者們在賞析這本書時,能隨手播放起瓦格納和馬勒的音樂,讓阿多諾的優美語句牽引您的思緒,去暢游音樂的奇妙世界。
(德)阿多諾 ·美學 ·2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