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套叢書用故事+知識的形式講述一些女孩子必須懂得的成長要點,以貼近孩子現實生活的故事為敘述引子,引出知識小貼士。故事生動活潑,切合女孩們的現實生活和特點,知識點準確到位,再配以精美插圖,讓女孩子在愉快閱讀的同時,學會了解自己,激勵自己,完美自己,積極快樂地感受身邊的一切。
彭凡編著 ·倫理學 ·3.8萬字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一個重要“窗口”。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家風文化情結更是深入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本書以中國家風文化歷史變遷的過程為主線,從學術史的角度回顧和考察先秦以來至新中國成立期間中國家風文化的發展與進步,深刻揭示了中國家風文化的深刻內涵、歷史衍變及現狀,創造性地提煉出各個大的歷史時期家風文化所彰顯的特色精神。針對當前我國現代家風中存在的“宗法社會的解體、農耕文化的消解、個體主義的盛行、道德觀念的式微、西方價值的沖擊”等問題,本書立足傳統家風形成的文化與歷史基礎,力求讓讀者深入體驗傳統家風的豐富內涵、魅力和指導性力量,進而涵養氣質,以傳統家風為借鑒,塑造健康的現代家庭,營建溫暖的精神家園。
鄭師渠 ·倫理學 ·15.8萬字
近年來,關于流行藝術家的不當言論和行為,甚至某些犯罪行為的揭露比比皆是。加上社交媒體和互聯網的普及,公眾對曾經喜愛的藝術家隱藏的生活開始保持警惕和批判的目光。藝術家的道德生活會影響其作品的審美價值嗎?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失德藝術家?以及,還能欣賞他們的作品嗎?在本書中,作者運用哲學工具,為這一困擾我們的倫理問題提供了敏銳的洞察。作者認為,藝術家的道德生活不僅會影響公眾對其作品意義的解讀,而且還會影響作品的審美價值。藝術作品提供了強大的情感資源,使我們能夠在藝術世界中探索道德的復雜性,進而與不道德行為做斗爭。因此,我們不應該回避那些失德藝術家的作品,而應該更加深思熟慮地參與其中,并且做出判斷:當藝術家有不道德言行時,應該于何時何地在藝術和藝術家之間劃清界限。
(美)埃里克·豪陶洛·馬瑟斯 ·倫理學 ·9.8萬字
究竟什么樣的婚姻才是幸福的?著名哲學家羅素認為人類的婚姻與性道德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其內容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歷史上,關于性的知識一直是禁忌或處于灰暗地帶。羅素主張讓年輕人獲得健康、正面的性教育,從而使他們對婚姻與愛情有一個嚴肅認真的態度。他認為幸福的婚姻應滿足一些條件,比如夫妻雙方都感受到完全的平等、不干涉彼此的自由、身心完美地融合、價值觀相似……關于愛情、性、婚姻、家庭、試婚、離婚、人口、優生等話題,羅素用生動、流暢的文字娓娓道來。時至今日,這些睿智的言談仍然在啟發我們如何經營婚姻并收獲幸福。
(英)伯特蘭·羅素 ·倫理學 ·11.2萬字
《價值論與倫理學研究》以價值論和倫理學前沿問題為研究旨趣,刊載價值論和倫理學原理以及中西倫理思想史、現代生活的價值或倫理反思方面的文章。本卷針對傳統價值與倫理、西方價值與倫理等問題展開討論,既對中國哲學與中國倫理文化所推崇的“中和”理念的源流和內涵等進行了深入思考,探究文質論與義利之辨,也深入探討了維特根斯坦與人類學的關系、文藝復興與現代西方法治精神的形成等西方價值與倫理。
江暢 戴茂堂主編 ·倫理學 ·17.4萬字
中國人民大學組織的系列年度報告之一,本書對中國道德年度發展狀況進行了系統的調研,為相關部門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葛晨虹 陳延斌 ·倫理學 ·16.5萬字
《為什么不平等至關重要》的主要框架來自托馬斯·斯坎倫1996年的林德利講座,題目為《對不平等的反駁的多樣性》。講稿在2003年被斯坎倫收入《寬容之難》這本論文集中。自林德利講座之后,斯坎倫不斷為這個主題添加新的內容,并且以《平等何時重要?》為題多處發表演講。這些內容經擴充和打磨后,最終形成了當下這本書。在這本書中,斯坎倫把自己的平等觀概括為“多元論的”和“關系性的”,前者意指我們有多種不同的理由來反對不平等,后者則指的是我們對不平等的關注應當著眼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體而言,斯坎倫重點討論了六種反對不平等的理由,它們分別是:(1)不平等造成了令人羞辱的地位差異;(2)不平等導致富人對窮人擁有不可接受的控制權;(3)不平等破壞了經濟上的機會平等;(4)不平等破壞了政治制度的公平;(5)政府有義務向一些人提供福利,但不平等違反了對這些人的利益的平等關切;(6)當下產生財富不平等的經濟制度是不公平的。正是基于這些反對不平等的理由,斯坎倫在本書中針對不少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給出了富有洞見的建議。
(美)托馬斯·斯坎倫 ·倫理學 ·11.4萬字
威廉·施密德在書中提出三個問題:幸福是什么?哲學可以為這一命題作出什么貢獻?我們個人能夠且必須做到什么?這涉及到我們面對生命所采取的精神態度。要把生活過成一種"藝術”,意味著除了追求生活的高度,還要追求其深度。生活藝術哲學家威廉·施密德引導讀者深入思考“幸福”的多樣性:好運、快樂、充實,甚至連悲哀也可以成為一種幸福。而說到底,幸福并非人生第一要務,尋找“幸福”的人真正尋找的往往是“意義”。在舊有的種種“意義”紛紛消亡的當今社會,我們能否開創一個“創造意義”的“特別的新時代”?
(德)威廉·施密德 ·倫理學 ·2.3萬字
感冒應該坐公交車嗎?反抗極惡一定是正確的嗎?看前女友的照片有錯嗎?性別歧視比厭惡所有人好嗎?相貌不出眾者應該受到優待嗎?如何正確紀念你的貓?惡人自衛有錯嗎?本書挑戰你審視這些與道德相關的哲學問題。這些獨特的經典悖論集合會打破你之前慣有的觀念。作者將這些難題代入現代社會,并通過獨特的“道德晴雨表”對每個難題進行分析,介紹它們的哲學背景、可能的解決方案和這些解決方案背后的隱含意義。兩千年多來,哲學家們一直在構想道德難題。他們這么做并不是異想天開,而是認為解題方式能讓我們加深對自己的了解,認真反思這些倫理問題有助于我們洞察自己的道德觀,甚至影響我們對現實生活中眾多爭議的看法。
(英)杰里米·斯特朗姆 ·倫理學 ·3.4萬字
本書圍繞消費倫理這一中心議題,將理性理論、企業善因營銷、計劃行為理論、社會獎懲、產品傷害危機等與消費倫理密切相關的主題結合起來,從基礎理論和中國實證等兩個不同層面系統揭示消費倫理特征。本書匯集了筆者多年的理論研究成果,全書共包含十五章內容,其中基礎理論和中國實證等兩大研究主題通過五編十四章內容得以體現。
趙寶春 ·倫理學 ·14.7萬字
本年度的《中國社會道德發展研究報告》,結合“構建我國主流價值文化研究”以及“公民思想道德素質與現代社會文明發展程度研究”相關課題的調研,鎖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主流價值文化的大眾化和現實構建領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主流價值文化的建構思路、社會公眾的認知認同狀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相關調研分析。報告從現實問題調研、問題成因分析和對策研究思考三個維度展開,不僅強調對中國當前某些社會問題進行深刻把握,更注重在理論—實踐的分析框架下研究問題產生的社會背景和原因,并在“怎么看”的分析基礎上,展開“怎么做”的探討和思考。
葛晨虹 ·倫理學 ·18.8萬字
事實上,懷疑論的幽靈一直縈繞在哲學的所有領域。一段時間以來,其在道德哲學領域最主要的化身便是道德錯誤論者。道德錯誤論者認為,日常的道德思考和道德話語包含了一些站不住腳的本體論承諾。其后果是,日常的道德信念和道德主張一致不為真。本書不僅從當代的,也從歷史的維度入手探討道德錯誤論,以期對元倫理學史以及當代元倫理學的理論化做出貢獻。
(瑞典)約納斯·奧爾松 ·倫理學 ·15.7萬字
本書按易混詞的特點,分為音近易混詞、形近易混詞、意近易混詞三部分,對容易產生混淆的詞進行釋義、辨析和造句,并配以豐富多樣的練習,以讀帶練,讀練結合,幫助學生分辨易混字詞,學會詞語的正確使用。
蘇雅 ·倫理學 ·0字
一名深陷自卑、無能與不幸福的青年,聽到了一名哲人主張的“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便來挑戰,兩人展開了你來我往的思考和辯論,在一夜一夜過去后,青年開始思考,為什么“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問題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樣子,在于你是什么樣子。
(日)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倫理學 ·10.3萬字
《倫理學》一書是斯賓諾莎的主要著作,他的哲學思想基本上都表述在這本書中。他寫這部著作花費了十多年的功夫,從1662年寫起,到1675年才完成。斯賓諾莎的世界觀是在尼德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急劇發展的時期形成的,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他的哲學思想應該看作是對資產階級自由的論證。
(荷蘭)斯賓諾莎 ·倫理學 ·16.6萬字
康德所謂道德形而上學,就是要研究道德的超乎經驗的純粹形式。道德的善惡,行為的是非標準,是超乎經驗的形式的原則。人作為有理性者,為自己定下道德規律,不管經驗如何,是普遍適用的。道德行為要出于純粹義務,撇開利己心、同情心等。
(德)康德 ·倫理學 ·5.5萬字
或許在我們這一代,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像《少有人走的路》這樣,給我們的心靈和精神帶來如此巨大的沖擊。僅在北美,其銷售量就超過了700萬冊,被翻譯成23種以上的語言;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它停駐了近20年的時間。這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跡。毫無疑問,本書創造了空前的銷售紀錄,而且,至今長盛不衰。本書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正如本書開篇所言:人生苦難重重。M.斯科特·派克讓我們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但是,它沒有讓我們感到恐懼,相反,它帶領我們去經歷一系列艱難乃至痛苦的轉變,最終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
(美)M.斯科特·派克 ·倫理學 ·16.4萬字
本書除了深入論述《呂氏春秋》的作者及其撰寫原因,闡釋貴生、養生、治身、治國等核心思想內容外,更特別挑選研究爭論較多之議題,輔以豐富的文獻資料進行考證,對《呂氏春秋》的成書年代及編排結構提出嶄新的看法。此外,本書又比較相關文獻具體書證加以對讀,說明《呂》書與先秦諸子的因襲關系,又整理高誘對《呂》書之《注》,闡述其注釋體例,并列舉《呂氏春秋》高誘注解書證,以見高注于經學考據的重要作用。
何志華 ·倫理學 ·14.5萬字
本書集中討論了動物倫理學有關的問題意識,并希望由此使不同背景的讀者在個人生活與公共環境中,找到人類和動物的相處、共存之道。本書從追溯“人類中心主義”的起源與演變并剖析這一癥結開始,說明“動物也應是值得討論的道德問題”。接著回溯動物倫理學興起的社會和思想背景,并進入哲學領域,逐一介紹效益主義、康德主義、亞里士多德的“致善論”、女性主義,以及德性倫理語境中的動物倫理學。作者力求用簡練、平實的語言,嚴密、明晰的論證,理性而溫暖地邀請讀者看待動物的問題,因為動物倫理不僅僅希望減少動物的苦難,也著眼于改善人性的道德品質、推動社會的道德進步。本書源自“看理想”熱門音頻節目,整合修訂后出版。
錢永祥 ·倫理學 ·8.7萬字
《孝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著作,名列唐宋十三經之一。《孝經》主要闡述孝道和孝治思想,成書于東周時代。鄭玄是東漢末年的大儒,編注群經,兼采古今文說。鄭玄注《孝經》于晉元帝大興年間始立于學官。其后,北朝通行鄭注,南朝則與孔安國傳并立。唐開元年間,唐玄宗訓注《孝經》,頒于天下。天寶年間,詔令天下民間家藏《孝經》。中唐以后,由于唐玄宗御注得到廣泛尊崇,鄭玄注逐漸衰微。本次整理,鄭玄注以日本國天明本《群書治要》為底本,唐玄宗注則以周叔弢藏宋本為底本,參校其他諸種宋本及江西書局阮刻《孝經注疏》。全書采取繁體橫排的形式,施以現代標點符號,并加專名號,力求為讀者提供一部既可靠、又便于利用的《孝經注》讀本。
(西漢)孔安國傳 (東漢)鄭玄 (唐)李隆基注 陸一整理 ·倫理學 ·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