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西美爾從生命體驗的角度審視形而上學的佳作,分為生命之超驗、轉向理念、死亡與不朽以及個體法則,認為死之所以讓生命沉淪,似乎是為了讓生命內容的永恒性釋放出來。當不朽性成為眾多有深刻思想之人的渴望時,它的意義就是自我能夠徹底擺脫個別內容的偶然性。作者充滿睿智的思考,無疑對現代社會反思現代病具有針砭之功。
(德)格奧爾格·西美爾 ·理論流派 ·15.1萬字
本書以問題意識為導向,沿著三條線索的發展,從長時段深入考察中國美學思想的歷史建構與文化功能:一、揭示詩教思想的原初含義、生成語境和社會發生機制,考掘其如何從一種“私人話語”逐步演進到成為國家審美意識形態權利話語中的“宏大敘事”,揭示其潛在的顛覆性。二、探索莊子美學思想中自由的審美境界追尋與依據自由原則的隱逸,以及這兩個方面在宋代成為士大夫群體的精神依據過程及其功能與意義。三、通過支遁佛玄美學思想對于莊玄思想的吸收與融合,慧遠佛教美學思想對于外來思想與本土資源的同化與創新,到唐代禪宗“南能北秀”頓漸的分別及其對于唐宋以來中國詩學的影響,揭示佛教特別是禪宗美學對中國美學的豐富與深化的歷史演進與思想建構歷程。
劉方 ·美學 ·17.9萬字
馬克思、恩格斯對人本質的理解經歷了一個復雜的歷史發展過程,在《博士論文》中,馬克思把人的本質歸結為自我意識;在《萊茵報》時期,馬克思把人的本質歸結為理性自由;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把人的精神恢復為人本身;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把人的本質規定為自由自覺的活動;在《神圣家族》中,馬克思從實物出發闡述人本思想,但馬克思一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人的本質的歷史起點、現實內容以及未來發展等問題。直到《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階段,馬克思、恩格斯站在哲學革命的高度之上才真正理解人的本質。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從現實的階級關系出發研究人的本質,指明了實現人的本質的現實道路。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全面剖析抽象勞動、具體勞動和剩余勞動,科學揭示了資本家與工人的本質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人本思想在當代的偉大創新,必須規范和引導市場與資本的發展,以勞動者和社會整體利益為本。
吳楠 朱虹 ·馬哲 ·21.8萬字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一書是布魯諾的主要哲學代表作。從十九世紀初到二十世紀中葉先后被譯成德、英、法、俄、西、匈等多種文本。該書確證:宇宙即太一,它是無限的、永恒的、統一的,有無數可居住的世界在宇宙中運動,太陽系只是其中之一。從而有力地駁斥了地心說,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它認為世界靈魂是形式本原,是萬物的真正作用因,但形式“內在于物質”,并“被物質所規定、所限制”,形式離開了物質便沒有存在。
(意)喬爾丹諾·布魯諾 ·理論流派 ·12.5萬字
本書是梁啟超從曾國藩的書札、家書、家訓、日記、文章中摘錄有關修身內容匯編而成,時加按語提示,書末另附有曾國藩部屬和學友胡林翼、左宗棠的名言選輯。自1916年編纂后,十年間每年一版,可見此書之風行。
梁啟超編著 ·中國哲學 ·6.8萬字
本書從瑜伽哲學和吠檀多哲學的角度,針對當前知識社會青年的觀念教育問題,闡述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生活觀念,即強調知識、觀念的作用,對人們普遍關心的生活和工作中涉及的健康、道德、價值觀、快樂、成功、行動等問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印)斯瓦米·巴伽南達 ·東方哲學 ·14.6萬字
《幸福之路》是英國哲學家羅素的經典名著。在這本書中,羅素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論述了自己對何為幸福、如何獲取快樂的觀點。羅素認為,現代人之所以不幸福,往往是由錯誤的世界觀、倫理觀或是生活習慣所導致的,不幸福的人并非更理性;幸福并非天賜,而是需要我們努力追求的。他還從夫妻關系、親子關系、職業生涯、個人愛好等方面談論了關于幸福的見解,談論了嫉妒、自戀、無聊、孤獨等心理因素對快樂的影響。作者將這本書獻給普羅大眾,“書里沒有深奧的哲學,也沒有難解的學問”,每一個人都能從中獲取快樂的處方。
(英)伯特蘭·羅素 ·知識讀物 ·9.1萬字
為什么需要國家?國家權力源自契約?最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自由與平等的理念從何而來?永久的和平能否達成?今時今日,政治己經成為入屋的日常話題。但關注各種政治議題的同時,大家對動人口號背后的基本理念又有多少認知?本書用深入淺出的手法,厘清各種概念,介紹由古到今,二千年來影響世界至深的各種政治哲學理論。
梁光耀 ·理論流派 ·12.5萬字
第一卷收《論黑格爾的哲學》《論黑格爾的精神哲學》《自我實現的歷程--黑格爾精神現象學解讀》三書,系統論述了黑格爾的精神哲學。
張世英 ·知識讀物 ·46.3萬字
該書從無產階級與農民的統一戰線、無產階級與小資產階級的統一戰線、無產階級與知識分子的統一戰線、無產階級政黨與資產階級民主政黨的統一戰線、統一戰線中的民族問題、統一戰線中的宗教問題、國際統一戰線等方面對列寧統一戰線思想進行歸納和闡述。同時,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角度,追溯列寧統一戰線思想的理論來源——馬克思、恩格斯的統一戰線思想,闡述列寧之后的馬克思主義者對其統一戰線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斯大林對列寧統一戰線思想的繼承與背離及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列寧統一戰線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譚元敏 ·馬哲 ·17.5萬字
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評介韓非學術淵源,與老子、孔子、荀子、慎到、尹文的關系;下編評介學說,從非法古論、法術論、賞罰論、非仁義論、耕戰論、亡國論、個人對國家論、人生道德觀八個方面,重點揭示他的法制思想對秦王朝興盛的貢獻以及對后世國家法制建設的影響。從這本書開始,韓非子研究開始有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謝無量 ·東方哲學 ·8.5萬字
本書從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出發,對東西方文化中的美學、哲學、文學、藝術等方面進行比較,勾勒出一條極為清晰的、邏輯和歷史相一致的東西方美學發展脈絡,顯示出東西方美學不同的內在精神特質,并指出東西方美學思想在當代相互靠攏、融合的發展趨勢。就此提出鮮明的美學觀點:美學是人學,解開美學的終極秘密,歸根結底是探索人的本質。
鄧曉芒 易中天 ·美學 ·31.8萬字
本書借鑒近百年來國際漢學界有關“唐宋變革論”的研究成果,結合歷史文獻、道教經典和考古發現等,主要以唐末五代杜光庭為中心,將唐宋道教的發展置于唐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加以考察,于“延續”與“變革”的互動中,來比較唐代道教與宋代道教的異同,從信仰、思想和實踐等多層面對唐宋道教轉型的動因機制、基本特點、歷史過程和正負效應給出具有說服力的詮釋,對唐宋道教轉型的來龍去脈做出了學理上的分析,特別是從宇宙論、心性論、道性論、修道論以及仙學的演進等多視角細致探討了唐宋道教發展新走向的內在理路,及其對元明清道教發展基本格局和文化特質的奠基作用,認為中古經教道教向近世法箓道教的嬗變與內丹道教的興起是唐宋道教轉型完成的重要標志。
孫亦平 ·中國哲學 ·27萬字
本書是在作者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潤色而成的,是一部研究英國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學術思想的專著,本書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從較為新穎的角度出發,對維特根斯坦哲學給出系統的闡釋,從而為理解維特根斯坦哲學提供一個新的角度;二是以維特根斯坦哲學為基礎,考察他對“事實與價值”這一問題的認識,從而有助于澄清概念,深化人們對此問題的理解。
李文倩 ·西方哲學 ·12萬字
《孔子家語》是中國古代記述孔子思想和生平的著作,其內容是自漢朝以前到漢朝早期不斷編纂而成,后來王肅對其進行整理,凡二十七卷,現存十卷。
東籬子解譯 ·中國哲學 ·18.5萬字
該書為明方孔炤撰。孔炤字潛夫,號仁植,桐城人。萬歷丙辰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為楊嗣昌劾罷逮治,謫戍,久之釋歸。崇禎末起故官,屯田山東、河北,兼理軍務。事跡附見《明史·鄭崇儉傳》。是書即其罷官后所著。凡《圖象幾表》八卷、《上、下經》、《系辭》、《說卦》、《序卦》、《雜卦》十五卷。其立說以時為主,故名《時論》。導讀者闡釋了其中的易學思想,并進行了校勘。本次校勘以北大圖書館藏本和日本內閣文庫本為底本。
(明)方孔炤撰 許偉導讀 ·中國哲學 ·44.9萬字
19世紀末20世紀初,基督教和猶太教因基本教義和觀念的分歧進行了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論戰,論戰雙方為德國自由派神學家阿道夫·馮·哈納克與德國猶太哲學家利奧·拜克。本書從拜克的反批判入手,剖析了拜克對猶太教的現代化闡釋,即猶太教的倫理一神本質、“隱秘”與“誡律”的對立統一及動態發展等特征,在倫理和實踐視域中揭示了拜克參加論戰的最終目的,積極評價了拜克希冀兩種宗教走向求同存異、對話合作的前瞻圖景,對利奧·拜克的思想進行了系統研究。
高萍 ·倫理學 ·21.6萬字
本書收錄了20世紀中期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和音樂學家阿多諾的兩篇重要的音樂美學專著:《試論瓦格納》與《馬勒——一種音樂的面相》。前者是阿多諾寫作的第一部音樂美學專著,而后者則屬于他的晚期作品。《試論瓦格納》作為一部極具爭議和啟發性的美學批評,也是欣賞理解瓦格納作品的必讀書目。它以犀利的筆觸突破了音樂與社會、人性與文化的界限。在阿多諾的筆下,這位19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不是圣賢也不是天才,而是一個藝術“案例”:一個革命者、逃亡者、渾身腐朽習氣的市民階級藝術家,“在命運面前卑躬屈膝”。阿多諾借此既要揭露瓦格納,又想救贖瓦格納。他通過瓦格納直指19世紀德國社會的種種弊端,又試圖在其中尋覓現代文化產業的種子。而在《馬勒》中,阿多諾則對他個人最推崇的音樂大師馬勒給予了極高評價。他把復雜龐大的馬勒交響曲用最敏銳的聽覺細細掰碎,一點點講述給他的讀者。而正是這本小冊子,使當時在作曲界尚未揚名的馬勒在去世五十年后,重新贏回了人們的興趣,最終被承認為世界級的大師。阿多諾以其百科全書式的才華、對人性敏銳的洞察力和充滿理性的音樂鑒賞力,為讀者描繪出一幅德國浪漫主義音樂的肖像畫。希望親愛的讀者們在賞析這本書時,能隨手播放起瓦格納和馬勒的音樂,讓阿多諾的優美語句牽引您的思緒,去暢游音樂的奇妙世界。
(德)阿多諾 ·美學 ·24.5萬字
《真與詩》是一本意大利哲學、文化研究文集,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20世紀意大利產生世界影響的思想家克羅齊、葛蘭西、貝林格和帕累托的評傳;著重闡述他們的理論思想,還介紹他們所處時代、在時代大潮中的活動、其文化背景及思想演進的軌跡。第二部分收錄的是關于葛蘭西、克羅齊、馬基雅維利、布魯諾、拉布里奧拉和蒙臺梭利的學術論文以及對意大利學術名著的批評性評論。第三部分收錄的學術性隨筆涉及哲學、美學、文學、史學、藝術史和翻譯實踐。
田時綱 ·西方哲學 ·34.5萬字
《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研究(第4輯)(2014)》分為八個部分,分析了我國信教的狀況、無神論宣傳的進展,特別是在大學教育領域,宗教的滲透力量很強大以及宗教學術研究的進展,主要摘自在期刊上已經發表的文章,所以文字比較成熟。
習五一主編 ·馬哲 ·3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