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圍繞政治傳播中的九大核心問題,深入探討了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對青年政治社會化的沖擊與形塑過程,揭示了青年群體、政治系統與社交媒體之間的作用機制,深化了對社交媒體政治影響效果的認知。書中首次系統分析了社交媒體使用等對青年一代政治接觸、政治態度、政治選舉、政治表達、政治抗議和政治認同等政治行為的作用,發現社交媒體中的新聞與娛樂使用對青年的政治行為具有差異化影響,它推動政治社會化范式迅速向多元互動轉型。
盧家銀 ·政治理論 ·17.3萬字
美日同盟是美國全球霸權體系的重要支撐。冷戰結束后,美日同盟如何經受國際秩序重構的考驗,將在國際舞臺扮演何種角色,是當前亟需研究的重點。更為重要的是,美日同盟是影響中國安全與發展的最大外部因素。本書立足于作者國防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之上,分析闡述了冷戰結束后美日同盟轉型的歷史背景與現實因素,剖析預測了可能前景及影響,研究提出了中國的戰略選擇,是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
衣昭杰 ·政治理論 ·19.6萬字
戰爭不僅是歷史學家的領域,也應該成為政治哲學家的領域。考察那些偉大的戰爭,以及相關的偉大著作,可以揭示新的共同體原則得以誕生的秘密,亦可發現戰爭這一人類活動與人性之間的關聯。在戰爭中,和平是如何成為可能的,限制戰爭升級的可能性究竟在哪里,戰爭與共同體是否有著內在關聯,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有待于我們重新詮釋《戰爭論》的意義。
(英)赫伯格-羅特 ·政治理論 ·13.3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致公黨上海地方組織自1980年至2017年的發展歷程,共含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履行職能、海外聯誼、服務社會、重要活動等六章,以及附錄大事記、光榮榜(立足本職作貢獻的優秀黨員和被致公黨市委及以上領導機構表彰的各類先進集體和先進黨員表格)、歷屆市政協會議市委所提提案目錄、歷年市委調研課題目錄、致公說事目錄等,旨在立足存史,以史育人。對內可以作為黨史教材,凝聚思想,繼承并發揚優良傳統;對外,海外聯誼時可以作為禮書贈品,和兄弟民主黨派、外省市致公黨組織以及其他方方面面交流時可以作為宣傳資料。
中國致公黨上海市委員會編著 ·政治理論 ·15.6萬字
《文化與無政府狀態》一書中,作者把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分稱為野蠻人(貴族)、非利士人(中產階級)和群氓(平民),嚴厲抨擊了他們的自滿、庸俗和拜金主義,倡導以美與智的文化。通過閱讀、觀察和思考通向天道和神的意旨來對抗隨心所欲、我行我素的個人主義與工業主義所導致的缺乏秩序、準則和方向感的無政府狀態,以期實現“文化、人性整體和諧、全面發展的完美”,從而確立國家的觀念、集體的最優秀的自我,和民族的健全理智。
(英)馬修·阿諾德 ·政治理論 ·7.5萬字
《中東問題研究》為國內唯一一本專門以中東地區為研究對象的學術輯刊,內容涉及中東歷史、經濟、政治、宗教文化、國際關系等領域。它將成為我國中東研究界進行學術交流的又一重要平臺,對進一步推動我國的中東研究事業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本輯設中東政治與外交、中國與中東關系、古代埃及歷史、中亞研究、書評等欄目。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 ·政治理論 ·15.9萬字
本書是楊光斌教授在民主理論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內容包括民主理論的起源、現狀,西方民主理論的缺陷,中國民主實踐及對民主理論的貢獻等。作者力圖用較小的篇幅將民主理論講透徹,將當前世界各國、地的民主實踐解釋清楚,并結合中國的實際,說明中國的民主實踐是對西方民主理論的創新與超越。
楊光斌 ·政治理論 ·13萬字
本書追溯了社群主義社會平等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學術背景及理論來源。重點闡述社群主義對“誰的平等”、“平等為了什么”、“什么的平等”、“如何實現社會平等”、“多大程度的平等”等五個問題的回答,并在馬克思恩格斯平等觀的視角下分析了社群主義社會平等思想的合理性及局限性。最后揭示了社群主義社會平等思想的當代價值。
何霜梅 ·政治理論 ·19.6萬字
本書系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2016年度課題匯編,課題內容涉及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既有較高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又有有鮮明的電力行業特點。在與浙江其他行業的比較中,這批課題的研究水平具有一定的優勢,既是目前電力行業相關管理規律和經驗的總結,又可為其他行業提供一定的借鑒。本書課題作者都是本系統從事黨群工作的一線管理人員,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和一定的理論素養,在國內行業內外刊物發表過相當數量的論文。
呂堅 陳富強 ·政治理論 ·17.5萬字
政府(國家)與社會關系,既是一個歷史議題,又是一個現代議題。基層治理的現代轉型,亦即從舊體制向新體制的轉型,目標是將政府(國家)與社會關系確立在法治原則和公民權利原則上。實現基層治理的現代轉型,要在體制與制度方面進行改革,涉及的問題領域,包括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政府與市場以及市場與社會的關系,傳統城鄉基層治理體制,基層民主建設,城鎮化與城鄉居民的分配公平與分配正義,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及社會組織發展等。專著論題主要集中在政府治理法治化、政府公共性建構、社會治理民主化、國家與社會關系的重塑、社會分層與社會多元化、政治參與、社會自治等有關基層治理的制度建設與社會建設改革議題上。
周慶智 ·政治理論 ·19.3萬字
中共十八大報告以“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來統領黨的建設發展全局,掀起了黨建科學化的研究熱潮。農村基層黨建科學化是黨建科學化的重要領域,是黨建科學化理論體系在農村的具體體現。本書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理論基礎、歷史進程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總結,并提出了農村基層黨建科學化的評價體系。本書以此為前提,采取實證研究的方法,以廣西五縣農村基層黨建為案例,對基層黨建科學化的生動實踐進行了探索和分析。
梁英 ·政治理論 ·18.4萬字
作為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主流方法論,實證主義對行政學研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行政學的建制化和專業化過程中,實證主義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書采用歷史分析、比較分析和文獻分析等方法,對實證主義方法論的來龍去脈、學術觀念及其對行政學研究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分析,重點考察了實證主義方法論在行政學研究中從典范到式微的演進歷程及其在這一歷程中遭受的批判。在此基礎上,基于辯證立場,對行政學研究中的實證主義方法論進行了客觀的評價。
李曉飛 ·政治理論 ·11.5萬字
《把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主要著力點》是作者精心為廣大讀者朋友們編寫而成的。《把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主要著力點》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能力,完善消費政策,培育消費熱點。要擴大服務消費,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各類服務機構,重點發展養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務,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王敏 ·政治理論 ·6782字
本書從問題意識的視角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整體性研究,努力構建了一個“以問題意識為導向”的高校思政課問題教學范式體系,對新時期的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改革、發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探索意義和參考價值。
丁國浩 ·政治理論 ·15.8萬字
在中國現代化發展與轉型的現實境遇中考量地方政府社會治理問題,開展地方政府社會治理質量測度標準研究,既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又有其獨特的價值意義。“郡縣治,天下安”,《縣級政府社會治理質量測度標準研究》一書聚焦地方政府中的縣一級政府,創造性地提出并系統闡述了社會治理質量的概念,在系統歸納和梳理了社會治理質量測度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構建了測度指標體系、測度指標權重以及質量分級標準三者統一的縣級政府社會治理質量測度標準,同時按照“理念體系—制度體系—機制體系—支撐體系”的邏輯框架系統地分析了縣級政府社會治理質量的約束條件,并結合該邏輯框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升縣級政府社會治理質量的政策建議。本書在社會治理質量方面的探索能夠豐富和深化社會治理的研究視角,推動社會治理研究的科學化,有利于解決“治理”知識的身份危機。
范逢春 ·政治理論 ·17.7萬字
本書北京大學政府創新論叢的第四本,該系列是中國地方政府改革與創新課題的主要成果之一。從2000年開始,中共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中共中央黨校世界政黨比較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共同發起了兩年一度的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從數以百計的各級地方政府創新項目中,由全國專家委員會和全國選拔委員會依據嚴格的評估標準和科學的評審程序,遴選出10個優勝獎獲項目。這些獲獎項目比較典型地反映了各級地方政府在推動政府管理制度創新、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的最新成就,不僅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也具有極高的研究和教學價值。本書收錄獲獎案例14個,是對地方政府獲獎優秀創新項目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不僅可以作為宣傳推廣和學術研究的基本素材,也可以作為黨校和大學進行干部培訓和案例教學的參考教材。
俞可平 ·政治理論 ·19.3萬字
本書展示了政治人類學這片廣袤還未充分顯現魅力的原野,回顧和梳理學科奠基以來先驅者所研究的主要議題、基本理論、研究旨趣和方法,歸納和反思不同發展階段關注的重點、成果和研究范式,介紹新世紀以來政治人類學的研究動態和方向,前瞻政治人類學未來大有可為的新議題。在前人基礎上對人類學家和政治學家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論述,對族群政治的研究動態以及新世紀美國的族群政治問題,對糾紛解決的法人類學視角,網絡空間的政治權力與政治行為,逃離國家統治的群體等議題進行探索。附錄了作者在中國西南田野調查基礎上形成的政治人類學敘事。本書旨在對初涉政治人類學的青年學子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借鑒。
周俊華等 ·政治理論 ·18.7萬字
本書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系列叢書之一。本書從比較政治、中外政治思想史、政治學理、中國政治等相關領域,探討新時代政治學的學科自覺與自主、政治學研究范式的轉型,以及政治學科發展的未來等理論與現實問題,立足中國本位,放眼世界政治,倡議從比較文明的視野出發,貫通規范研究和經驗研究,引領和提升中國政治學的發展。本輯為2020年第四輯,分為五個部分:“復旦—人大”論壇專題,政治學理論、方法論專題、中國政治、書評。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主辦 ·政治理論 ·8.9萬字
施米特是歐洲20世紀最重要的公法學家之一,一生中對歐洲和全球的政治秩序思考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大地的法》中,施米特以為,歐洲現代以國家為主體的國際法秩序從現實到理論上都已經嚴重不足,必須要引入大空間的秩序,才能為歐洲和世界確立被實證主義和自由主義所敗壞的國際秩序。本輯的主題論文包括施米特基于此而對戰爭問題的思考,并通過著名的施米特學者韋伯對施米特《羅馬天主教與政治形式》一文的分析,深入其思考。集中另有國內學者對《政治的概念》和《大地的法》這兩部最重要的著作的學術論文。本輯的其他常設欄目也各具特色。
婁林 ·政治理論 ·17.3萬字
科技與教育是強國之基、民族復興之源。本書從科技體制改革、科技創新道路、教育體制改革、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五個層面,梳理和解讀了習近平有關科技與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習近平立足當代科技革命與教育發展大趨勢,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深刻闡明了新時期我國科技和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指明了科技與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開辟了治國理政的新境界。
王伯魯等 ·政治理論 ·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