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在國際格局變動的大背景下探討中日關系的演進發展,既重視冷戰格局對中日關系的影響,又觀照中日兩國的現實訴求,認為中日兩國蘊含著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的歷史與現實基礎。全書對中日關系恢復和發展的重要經驗做了深入分析,尤其是對中國提出的“以民促官”和“求同存異”做了系統探討,認為它引領了中日關系發展的方向。“求同存異”體現了中國在對待中日雙邊關系重大問題上的原則性與靈活性,以及戰略眼光和敏銳的洞察力。
史桂芳 ·國際關系 ·20.4萬字
該書從理論和方法兩個方面系統總結了作者二十年多來在國際關系領域的研究和探索,包括對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和建構主義等西方國際關系理論所做的開創性評介和分析,對中國國際關系學科發展的解讀和思考,以及應用國際政治理論和社會科學方法對具體國際關系現象的實證性研究,反映了一個中國學者的思維方式和學術探索。
秦亞青 ·國際關系 ·33.6萬字
關于中國與一戰的關系,在具體問題的研究上,如中國參戰問題、“二十一條”、巴黎和會問題等,學界已有不少成果,但整體研究方面仍然比較薄弱。本書在借鑒吸收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梳理外交檔案,力圖整體考察中國的一戰外交。具體而言,即對從一戰爆發后中國的中立,到中國內部關于參戰問題的討論、中國以工代兵政策的實施、中國對德絕交與宣戰的討論與最終決定、中國出兵西伯利亞、中國出席巴黎和會的籌議等重要節點進行系統論述。
侯中軍 ·國際關系 ·28.6萬字
本書分四個歷史階段,全面論述了清代中國與泰國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曼谷王朝的傳統政治關系,以及晚清時期的中泰政治關系變化。同時討論了兩國政治交往下的貿易往來、文化交流及華僑華人問題。本書大量使用原始檔案文獻,對清代中泰關系的歷史分期、清代中泰傳統政治關系的流變與性質、清代暹羅朝貢的時間與次數、近代中泰政治關系變化、清代中泰雙軌貿易、文化交流及泰國華僑社會發展階段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觀點。
王巨新 ·國際關系 ·26.1萬字
《公共外交概論》是中國第一本有關公共外交的教科書。公共外交學是近年來在西方國家逐漸興起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是國際關系學、傳播學、外交學和文化學跨學科發展的產物,它從歐美國家發端,逐漸蔓延到了世界各個國家。《公共外交概論》在吸收、借鑒和提煉西方公共外交學發展的基礎上,對公共外交學的學科基礎和理論體系進行了大膽的構建,提出了涵蓋理論分析、歷史分析、戰略規劃、策略實施、模式比較和未來趨勢等諸多環節構成的公共外交分析框架,是一本具有一定學術前沿性和理論洞察力的著作。《公共外交概論》既可作為國內高等院校政治學、國際關系、外交學、新聞和傳播學、公共關系等相關專業的專業教材,也可供相關科研人員和有關部門工作人員閱讀參考。
韓方明 ·國際關系 ·20.8萬字
本書展示了國際關系學科已取得的成就和最新研究成果,將理論與事實聯系在一起,為讀者提供了思考和研究國際問題的多種視角。
邢悅 詹奕嘉 ·國際關系 ·20.8萬字
本書以經濟內外界面為研究對象,依循邊界對流確定驅動經濟成長的動力源,著眼于國家利益的形成、促進和創造,致力于構造經濟環節之間循環增強的動力機制。《國家戰略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概括為3525,三項經濟活動,五類資源特性,二大典型經濟和五大產業空間。《國家戰略經濟學》認為,邊界條件不同,市場機制就有差異。政府的經濟責任是通過優化經濟平臺,驅動經濟定向和發展,間接繁榮經濟。優化經濟平臺就是擇優配置經濟邊界條件,創造外部性要素,其中國家安全、軍事工業和科學技術具有先導性、是關鍵性要素來源。
朱灝 ·國際關系 ·43.3萬字
2016年10月21-22日,主題為從“16+1”到“一帶一路”:合作·發展·共贏的“中國社會科學論壇·第三屆中國—中東歐論壇”,在上海大學成功舉辦。此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上海大學聯合主辦,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上海大學上海合作組織公共外交研究院、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共同承辦。來自中東歐11國以及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學者與我國研究中東歐問題的權威學者和專家就一系列問題展開了深入交流。本書匯集了參加本屆論壇的各位專家學者的論文匯編成集,全面地呈現了中國、中東歐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家學者對“16+1”和“一帶一路”的看法與觀點,以期對“16+1合作”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貢獻。
高歌 ·國際關系 ·26萬字
本書嘗試從理論層面建立伊斯蘭因素與國際關系研究的體系和框架,并就當代尤其是當前國際關系中與伊斯蘭因素相關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全面的研究,研究伊斯蘭因素對當代尤其是冷戰后中東地區國家雙邊關系、地區格局乃至國際體系的影響,客觀解讀伊斯蘭因素在當代中東國際關系中的作用。研究中東國際關系中的伊斯蘭因素對于推動中國的中東外交、推進中國與中東伊斯蘭國家的文明對話、維護中國國家安全、保護中國在中東地區的海外利益,有重要的政策參考價值。
劉中民 ·國際關系 ·32.3萬字
中蘇關系是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對外關系之一。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央辦公廳成立的中央翻譯組負責中央領導的俄文翻譯工作。作者作為翻譯組組長,親歷了中蘇關系史上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見證了中蘇兩黨、兩國由友好到破裂的全過程。披露了大量鮮為人知的有關國際共運和中蘇關系的珍貴史料。全書資料翔實、細節生動、情感飽滿,兼具史料性、思想性、可讀性,是研究中蘇關系、國際共運史、黨史國史等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
閻明復 ·國際關系 ·43萬字
內容簡介1864年中亞地區進入大變局時代,引起大變局爆發的第一推動力是俄國在中亞的大舉擴張。由于中亞地區關系到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英屬印度的安全,所以英國對中亞大變局給予了非常之關切,與俄國展開戰略競爭,以防止俄國通過中亞去破壞英屬印度的安全,這是19世紀英俄亞洲“大博弈”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英國相繼推出消極的“精明無為”政策、積極的“精明無為”政策、適度的“前進”政策、激進的“前進”政策和勉強的“前進”政策,這些政策的中心目標是應對俄國威脅,主要焦點是阿富汗問題。
杜哲元 ·國際關系 ·22.4萬字
本書主要關注新世紀以來,尤其是“阿拉伯之春”以來中東地區以及重要國家在政治、安全、經濟和社會等領域發生的重要調整和變化。“中東政治發展”部分關注在中東宏觀政治轉型的背景下土耳其、伊朗、沙特和利比亞等國的政治發展;“中東地區安全”關注中東安全問題及其治理、恐怖主義形勢、阿以問題,以及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國的安全問題;“中東經濟發展”關注中東的能源、石油工業以及失業問題;“中東社會發展”關注中東國家的科技創新、城市化、教派,以及青年問題。
詹世明主編 ·國際關系 ·37萬字
本書是一部論述俄羅斯經濟外交與中俄合作的專著。在本專著中,運用外交學與國際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對俄羅斯經濟外交的實踐活動加以分析。俄羅斯經濟外交是一門跨外交學與國際經濟學的學術研究,也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為此,本專著構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論述俄羅斯經濟外交的體系結構,共分為:俄羅斯經濟外交的涵蓋、理論與戰略;俄羅斯在國際經濟關系領域的經濟外交;俄羅斯與國際組織的經濟外交;俄羅斯的大國關系與國際交往的經濟外交;經濟外交推動下的中俄合作模式這五個篇章。本專著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充實并豐富了經濟外交的理論學術與實踐研究,為我國更好地運用經濟外交手段、實現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思路。
田春生主編 ·國際關系 ·35萬字
《國際關系學入門》以簡潔精練的語言來表述國際關系學的基本概念、核心問題、研究方法和基本走向。《國際關系學入門》設有“拓展閱讀”欄目,主要從理論視角、活學活用和關注現實三個方面來深化讀者對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國際關系學入門》設有“自學指南”欄目,旨在為初學者介紹國際關系學科每個研究領域的發展現狀和研究動態,并向讀者推薦用以自學的參考資料和該領域代表性學術著作的書目。
邢悅 ·國際關系 ·21.6萬字
本書從戰略角度研究當代中國實施對外援助與履行國際責任的背景動因、歷史進程、民族個性及時代影響。全書約30萬字,由導論、正文十八章、結語等部分構成,包含了理論探討、概念辨析、背景梳理、進程回顧、案例調研、成效評估、對策思考及總結展望等不同層面的內容,通過對中國在非洲國家和東南亞國家的援助實踐的案例分析,探討中國對外援助與中國擔當國際責任之間的互動關系,對中國對外援助與履行國際責任實踐背后所包含著的理論闡釋空間與思想創新問題,本書也作出了深入的思考與探索。
劉鴻武 黃梅波等 ·國際關系 ·36.7萬字
本書運用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探討列寧和毛澤東外交思想及其實踐,通過比較兩位偉人的國際戰略思想,分析有關帝國主義理論、和平共處思想、民族自決思想、國際體系思想、國際統一戰線思想、反對霸權主義思想等的時代意義;全面展示了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根據當時國際形勢和中國國內環境,制訂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強調與社會主義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為保衛世界和平作出積極貢獻的偉大意義。通過對列寧與毛澤東外交思想的比較研究,為當代中國外交戰略的制訂和實施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及教訓。
徐海榮 仇華飛 ·國際關系 ·24.6萬字
21世紀初以來,隨著國際形勢的急劇演變,泛歐亞區域的地緣安全形勢更加嚴峻,各種政治力量既有相互合作的需求,但也不同程度地或加入,或被裹挾進地緣博弈的漩渦。本書分為六大部分,深入分析了中國大周邊的自然爭奪態勢、俄羅斯外交、獨聯體興衰、俄美關系、中俄關系和上海合作組織及金磚國家發展走向,對21世紀大國地緣博弈基本特征做出了客觀評斷,為應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和地區形勢,進一步完善中國和平發展戰略提供有益參考和借鑒。
趙鳴文 ·國際關系 ·45.3萬字
本書旨在通過泰國、越南、柬埔寨、緬甸、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實證研究,構建更具規范性與系統性的政治環境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礎上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政治風險防范提供一個更具操作性的研判工具。
周方冶 ·國際關系 ·24.2萬字
隨著當代全球化的發展,非政府組織已經成為國際法律體系的重要參與者。然而,國際法律體系中現有規范非政府組織參與的相關制度安排已經表現出一定的滯后和不足,影響了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法實踐功能的發揮。基于這種判斷,本書以制度規范主義為視角,詳細梳理和評估了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立法、國際法監督執行和國際司法訴訟進程中的相關法律制度安排和實踐效果,主要包括參與的法律基礎、參與的主要形式、參與資格認證的實體規則和程序規則等方面,旨在發現當前制度規范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對非政府組織制度性參與國際法律體系的發展和完善提出了具體建議。
李洪峰 ·國際關系 ·26.8萬字
《美國政治與外交決策》圍繞美國對外政策的決策機制全面介紹決定和影響決策的政治制度、各方因素及其作用,其中包括美國的政治文化、意識形態、聯邦政府的三大部門、軍隊、情報機構、地方政府、思想庫、媒體輿論、利益集團、非政府組織和宗教勢力等等。實際上,就是從外交決策的角度展現了美國政治的方方面面。
熊志勇 ·國際關系 ·2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