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今天的全球風險社會和中國高風險社會中,風險、災害、危機管理的重要性已無須多言。如果說風險社會意味著一個時代性的轉變,那么人類如何與風險、災害、危機共生,就是這個我們時代最為重要、緊迫的研究主題。本書由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辦,致力于風險、災害、危機的跨學科研究。
童星 張海波主編 ·公共管理 ·12萬字
本書圍繞數字治理的背景、概念、現狀以及趨勢,從城市視角出發,分析和研究了國際國內城市在數字治理過程中的理念創新、路徑選擇、體驗設計以及機制突破,通過對具體城市數字治理政策、模式、技術路徑、體制機制框架的案例深度研究,以及結合國內外城市數字治理的評價機制與數據,提出了未來城市數字治理的發展趨勢與方向。《數字化治理:中國城市視角》從中國城市視角出發,分為4個部分:第1部分為“數字治理的新時代”,包含“國際探索”“數字中國:政府與城市”“城市的數字化生存”3個章節。第2部分為“城市治理的系統再造”,包含“治理理念創新”“數字技術創新”“政務流程創新”“體制機制創新”4個章節。第3部分為“城市治理的多元化參與”,包含“數字治理的投資”“數字治理的角色與內容”“數字治理的標準與評價”3個章節。第4部分為“超越城市治理:新的城市競爭力重塑”,包含“城市群的治理”“城市治理現代化之路”2個章節。
馮奎等 ·公共管理 ·17.4萬字
《數字治理評論》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創辦,是一本致力于推動數字治理研究的學術性集刊。本刊力圖追蹤數字治理理論前沿,回應數字治理實踐中面臨的問題,倡導規范嚴謹的學術研究,提升數字治理的研究質量。
鄭躍平 ·公共管理 ·9.9萬字
《大灣區城際公共交通的供給體系與治理機制研究》基于城市和區域層面交通地理與交通政策的基礎理論和前沿進展,在借鑒國外都市區規劃委員會實施城際公共交通投資、規劃、建設經驗的基礎上,聚焦我國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一體化地區城際公共交通的典型案例(含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巴士公交、綜合交通等),采用案例研究和政策分析思路,研究大灣區不同城際公共交通模式的供給體系與治理機制,剖析大灣區多模式城際公共交通規劃建設過程與實施效果,評估城際交通供給的政策因素、實施邏輯、影響效果與優化策略,能為現代化都市圈和交通強國背景下的區域交通供給提供思路和方法。
林雄斌 ·公共管理 ·19.3萬字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我們要結合實際,全面貫徹落實,并注重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韓文秀 ·公共管理 ·6659字
本書通過浙江縣域改革的實踐研究,全面地介紹了區域性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領域圖景研究,包括經濟發展、民主政治、政策法治、文化生態等。
占張明等 ·公共管理 ·19.3萬字
本文主要以我國轉軌時期政府俘獲問題為研究對象,從微觀層面上分析少數擁有“權勢”的企業與政府官員串通以獲取政策支持的過程和方式,并在有效識別政府俘獲的影響因素和形成機理的基礎上,給出相應的治理機制。該分析綜合了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跨學科研究視角,以政府俘獲理論、扎根理論、企業社會資本理論和博弈理論為理論基礎,對政府俘獲的形成和運行都提出了新的洞見。在運用一個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分析政府俘獲對生產分配和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負面影響后,提出了我國在政府俘獲治理方面的對策和建議。
李健 ·公共管理 ·8.8萬字
本書受2015年度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No.YJD15002)、2015年“陜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青年英才支持計劃”(第二批)、2016年西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計劃“優秀科研團隊建設項目”、2014年西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計劃重大培育項目(No.XDFR201403)的資助。集合了公共經濟學領域的63個案例,從福利經濟學與外部性、政府經濟職能、公共物品及其提供、市場失靈及其解決、公共選擇、公共支出與預算、公共稅收與國債、政府經濟管理宏觀政策、政府失靈及其解決等方面研究了新常態下西部地區社會治理的理念與實踐。
雷曉康 ·公共管理 ·11.8萬字
社會管理作為一種服務、協調、組織、監控的過程和活動,其精神內核是“包容共享”,即在合理差別的基礎上,讓社會發展的優秀成果和福祉盡可能地惠及每一個人。本書在理解社會管理的這一精神內核基礎上,運用社會運行論、社會轉型論等有關社會學理論,對中國社會管理的歷史傳統、國外社會管理的基本模式以及當下社會管理的時代背景進行了系統分析,指出了當前我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分別從體制改革與頂層設計、社區治理與基層探索、網絡時代與虛擬社會管理、人心管理與社會資源配置等多方面探討了當前我國社會管理創新的重點和難點,且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設性的對策建議,從而為更好地邁向包容共享、活力有序的現代社會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政策參考。
鄭杭生 胡寶榮 ·公共管理 ·14.2萬字
本書從大數據時代背景入手,立足公共文化服務從粗放式發展向精準化發展轉型之趨勢和現存問題,提出以“精準識別、科學決策、合理配置、多元互動”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務智慧化理念,論證其現實必要性和技術可行性,并以先行先試的個案為例,總結經驗與不足,進而構建公共文化服務智慧化模式,探討發展中的風險和保障。借科技之效、治理之善帶來的智慧,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能力的現代化。
金瑩 ·公共管理 ·14.1萬字
基于現行中心框架體系對于住戶部門核算的不全面性,本書試圖構建住戶部門衛星賬戶來全面反映住戶部門核算期內所有經濟活動的全貌。在衛星賬戶體系下,住戶部門生產核算的范圍包含了住戶部門核算期內所有生產活動,既包括SNA生產也包括非SNA生產;根據住戶非SNA生產活動與現行中心框架體系下住戶部門賬戶體系中相關經濟交易項目之間的聯系,通過對現行中心框架下住戶部門相關經濟交易項目進行調整,形成了住戶部門衛星賬戶中的經濟交易項目,并在此基礎上,依據國民經濟核算中核算賬戶構建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最終構建出住戶部門衛星賬戶范式,并延伸出相應的核算指標。
韓中 ·公共管理 ·9.8萬字
我國政府信息化歷經2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異地辦理身份證、醫保服務、養老金發放等一批公眾特別關心的業務逐步實現了電子化。特別是“互聯網”提出以來,“互聯網政務服務”迅速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各級政府圍繞政務服務電子化、網絡化展開了全面的建設。本報告以中國(港、澳、臺地區除外)省、市級政務網站、政務微信、政務微博、政務APP四個服務渠道為切入點,對政務服務能力、政務服務途徑、省級政務服務區間屬性、政務服務地域屬性等進行深入分析,系統報告了中國電子政務服務的發展水平,并總結得到電子政務服務能力建設的最佳實踐。
胡廣偉 艾文華 姚巧玲等 ·公共管理 ·7.8萬字
《公共服務提供機構的改革:中國的任務和英國的經驗》內容簡介:公共服務提供是支撐社會消費支付能力和信貸能力的制度條件。在轉型社會的語境下,中國社會公共服務供給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革。事業單位改革需要來自公共服務消費者的認同和支持,只有進行“公眾賦權”,來自既得利益共同體的阻力才能有效突破。事業單位改革需要用“多中心治理”的方式來填補政府過度監管力量退出后產生的秩序和權威真空。事業單位改革應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法定執行機構和公務法人的組織機構制度。《公共服務提供機構的改革:中國的任務和英國的經驗》將在操作層面提出改革后事業單位組織制度運行的建議。事業單位應通過預算民主開源節流,其收費和定價應得到有效控制,應通過強化績效審計和公眾信息披露來降低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監督成本。事業單位職工薪酬和養老制度改革的社會化是大勢所趨,應在轉軌過程中采取漸進的方式進行,其中按照年齡和資歷區別對待的聘用方式改革的試點經驗值得總結和推廣。《公共服務提供機構的改革:中國的任務和英國的經驗》翻譯了英國關于公共機構設立和監管的部分操作規程,供讀者對照參考。
王千華 王軍 ·公共管理 ·13.5萬字
本書分析了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的主要運行環節和運行模式,揭示了我國公共就業培訓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分別對公共就業培訓與公共就業培訓機構的績效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并對政府購買培訓的兩種方式的績效進行了評價與比較,同時對工業園區不同方式的公共就業培訓效果進行了評價,探索了公共就業培訓績效提升與制度創新的路徑,提出了公共就業培訓的監管思路。此外,本書還對農民工培訓、工人技能提升、職業培訓政策等重點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
何筠 ·公共管理 ·13.5萬字
本書采用自底向上的思路對公共項目利益相關方動態治理關系問題進行研究,在對相關研究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分析相關方的治理關系特征及治理決策依據,探究相關方對于動態治理關系的認知和決策規則。采用社會學領域中有關社會網絡的思想和方法,解釋了相關方治理關系動態變化的內涵,提出了動態相關方治理關系社會網絡構建方法,得到相關方社會網絡特征的定量描述指標。近年來迅速興起的計算機仿真技術為研究多階段治理關系的特點提供了新的路徑。由此,筆者在理論建模的基礎上,綜合使用系統仿真平臺與社會網絡構建平臺,對所關注的問題進行模擬和分析,對不同公共項目發展階段中利益相關方間的治理關系形態和規律進行考察。并通過實證分析與應用進一步說明公共項目利益相關方動態治理關系的實現過程在實踐中的可行性,從而揭示了公共項目治理中利益相關方關系演變的發展趨勢。
劉芳 ·公共管理 ·15.9萬字
網絡公民社會的崛起網絡媒體也許不能一夜之間改變那些根深蒂固的非民主行為,但是卻能夠令公眾在政治過程中的作用發生變化,把政治話語帶進公民的日常生活體驗,改變人們對控制、自由與創造的認識,以便他們能夠自由地動員集體智能提高治理水平。第三章網絡公民社會的崛起在線革命:網絡空間的權利表達與正義實現第一節公民意識的覺醒與網上的自我生為一個自由國家的公民并且是主權者的一個成員,不管我的呼聲在公共事務中的影響是多么微弱,但是對公共事務的投票權就足以使我有義務去研究他們。
楊吉 張解放 ·公共管理 ·14.8萬字
我國已有城鎮化模式的根本特征是“人地分割”,“土地資源的大量占取和低效利用”和“大量農業轉移人口無法融入城市”是其所導致的突出矛盾。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和地方關系的調整是導致現有城鎮化模式的根本推動力和重要原因。需要在現代化轉型的視角下,推進中央和地方關系的再調整,從而轉變已有城鎮化模式,有效推進健康城鎮化。本書通過對城鎮化和中央與地方政府關系的關聯性、城鎮化中的中央與地方政府博弈具體結構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完善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的大致原則,旨在為研究中央與地方關系尋找新的視角。
張飛 ·公共管理 ·12.6萬字
本書集成的13篇論文立足于交通強國的新要求,充分關注交通的公共政策屬性,將研究焦點集中在交通公共政策制定、評價和交通發展外部性效應研究三個主題上。本書針對交通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中國高鐵走出去等新的背景,從地方交通政策響應和交通知識產權風險、社會穩定風險、公眾參與等視角探討公共政策的制定,并考察了現代慢行交通管理政策方向;研究評價了與現行軌道交通PPP模式相關的政策實施效果,并考察探討了交通公共服務滿意度的評價方法與技術;還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與構建、邊疆空間治理、城鎮減貧效應機制、公共服務一體化等多個宏觀視角,以及風險駕駛的微觀視角,研究考察了公共交通發展帶來的外部影響。
王永杰等 ·公共管理 ·13.8萬字
本書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深入地展現陪伴臺灣社區營造一路成長的一批關鍵人物以及他們理解中的“營造”,書中選取了9位臺灣各個領域的社區營造代表人物的訪談對話錄,展現他們不同的立場、不同的社會角色、不同的營造方式等諸多差異性中,有著怎樣同質的關懷與追求?人始終是貫穿于事件中才可以顯示實踐的魅力,因此,在與這些人對話的過程中,將呈現出一個又一個精彩或遺憾的社區營造故事。
朱蔚怡 侯新渠編著 ·公共管理 ·9.3萬字
第一部分闡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相關理論認識問題,分別涵蓋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集中闡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創新及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使命與當代價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定位及發展趨勢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第二部分探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問題,具體闡釋教學體系、教學特性、教學模式、教學設計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第三部分探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主體意識問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具有主體意識,履行主體責任,發揮主體作用,從而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提供堅實基礎和可靠保障。
譚順 丁乃順 ·公共管理 ·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