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共8章,分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理論部分,介紹MapGIS搭建式GIS開發構建的理論基礎,從搭建式GIS開發的技術特點、開發體系、開發框架、關鍵技術等多個方面展開描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為搭建式GIS開發篇——C/S和搭建式GIS開發篇——B/S,從簡單的系統搭建,到深入的開發擴展,再到最后的項目應用三個層次展開介紹,同時選擇具備一定代表性的開發案例,滿足不同層次的二次開發用戶需求。
吳信才主編 ·地球科學 ·11.6萬字
地球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星球。從第①批原子到分子,從礦物到巖漿,從花崗巖地殼到單細胞生物,一直到蓬勃興盛的生命景觀,這顆星球始終動蕩不定、變化從未停歇。這是一個激進的、全新的地球傳記,美國卡內基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暢銷書作家羅伯特·哈森向我們揭示了巖石圈和生物圈的協同演化如何將地球塑造成太陽系中獨有的行星。45億年前,地球從原始太陽系的塵埃云盤之中形成,經歷了漫長、復雜而劇烈的演化歷程,在每一個階段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隕石坑遍布的原始地球、玄武巖覆蓋的黑地球、海洋環繞的藍地球、經歷大氧化的紅地球、礦物爆發的沉悶地球、冰雪包裹的白地球、陸地生物圈崛起的綠地球,直到今天地貌多樣、物種繽紛的生命地球。最后,作者還對未來50億年的地球命運提出超然設想。羅伯特·哈森與團隊根據多年研究和考察的經驗,提出了震動科學界的新理論:礦物演化假說。在哈森的筆觸之下,地球變成一個充滿故事的場域,生命不再是靜默孤單的存在,正是由于礦物與生命的協同演化、共同作用,才形成了我們今天所棲居的世界。
(美)羅伯特·哈森 ·地球科學 ·17萬字
《海風下》是美國最偉大的自然作家蕾切爾·卡森的第一部作品,比《寂靜的春天》早了二十年。這部充滿新鮮活力,如詩又如散文般的作品,讓我們了解大海邊緣生命的流動與循環,以及海洋、海鳥、魚類無盡的美與神秘,隨后也成為后世自然寫作的標竿。卡森在書中以生物的視角寫作,透過視野不斷轉換,描繪海岸大環境以及海洋生物活潑而完整的面貌。寫下的生命故事深刻而雋永,如同海風千萬年不曾停止吹拂海岸,亙古不變。
(美)蕾切爾·卡森 ·地球科學 ·7.6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恐龍時代奧秘、恐龍成長探秘、走進恐龍生活、恐龍寫真、恐龍時代動物。
青少科普編委會 ·地球科學 ·16.5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奇特地理、絢麗光彩、水中奇觀、荒漠奇景、低溫世界等。
青少科普編委會 ·地球科學 ·16.8萬字
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給孩子的中國傳統文化啟蒙繪本。揭秘節氣里的花與詩,掃碼即可聆聽節氣故事和詩詞。綠色環保印刷,呵護孩子健康!
黃健 ·地球科學 ·4.3萬字
寧夏固原巖鹽礦區位于寧夏南部,蘊含著豐富的巖鹽礦產,為固原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但是,固原地區是我國嚴重缺水地區之一,地表水資源匱乏,且水質較差,位于巖鹽礦區東部的清水河平原蘊含著豐富的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是當地工農業和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
寧夏地質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創新團隊編著 ·地球科學 ·3.8萬字
氣候不僅是一個自然科學問題,還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等不同方面,甚至與人類的健康、地球的未來息息相關。在本書中,倫敦大學學院地球系統科學教授馬克·馬斯林考察了與全球氣候系統相關的諸多議題,探究并解釋了控制著地球氣候的不同因素。在數十億年的時間中,氣候如何演變?大氣與海洋怎樣分配從太陽到達地球的能量?氣候和天氣有什么關聯,又有什么區別?書中還介紹了人類目前面臨的干旱、熱浪、洪水等極端氣候問題,并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可以采取的有效舉措。
(英)馬克·馬斯林 ·地球科學 ·6.5萬字
本書從經濟學的角度研究氣候變化。具體而言,是基于宏觀經濟學的一般均衡方法來研究氣候變化,故取名為“氣候變化的宏觀經濟分析”。該方法在氣候變化經濟學文獻中的體現,即為氣候變化綜合評估模型(IAM)。在眾多的IAM模型中,Nordhaus的DICE、RICE系列模型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筆者在本書中所展示的,是對DICE、RICE系列模型做了一個模型結構上的修改,并將修改后的模型DICE-E、RICE-E應用于對現實情況的分析。
李賓 ·地球科學 ·9.7萬字
《幽雅閱讀》修訂版。華夏古建筑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極其燭爛輝煌的組成部分,它們如流動的音樂旋律,或婉轉低嘲,或高亢激昂,或淡泊傲視,躍然出現在人們面前,讓人探尋不止,余味不盡,聯想深遠。希望您以一種全新的眼光來品味華夏古建筑,讓它成為您床頭案邊最常見的讀物。
王其鈞 ·地球科學 ·8.6萬字
本書是一本面向警用地理信息系統應用與實踐的專著。分為10章:第1章書中首先闡述了警用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以及發展的背景、現狀與趨勢。在第2、3章闡述了警用地理信息的采集、處理、集成、可視化。第4、5章分別論述了警用地理信息的地理編碼與地址,以及警用地理信息的共享與服務。第6~8章針對警務工作實際需要,分別闡述了警務時空分析技術、突發公共應急分析模型、城市應急管理系統模型。第9、10章探討了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實踐的兩個實例。
陳樹輝 顏偉 向冬梅編著 ·地球科學 ·12.6萬字
本書以“十五”國家863項目“面向網絡海量空間信息的大型GIS”和“基于大型GIS地質調查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城市數字化系統集成關鍵技術研究”、中地公司最新產品MapGISK9等研究成果為核心,詳細闡述了數據中心集成開發平臺的體系架構和組成、數據倉庫系統、功能倉庫系統、搭建和運行平臺、標準和規范、應用系統的搭建和部署及應用系統搭建實例等內容。
吳信才 ·地球科學 ·10.2萬字
我們眼里的海洋是一望無際的蔚藍的海水,但你知不知道水下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是否隱藏著和陸地上不一樣的秘密?打開本書,就如同打開探尋海洋的大門。揭開種種海底謎團,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深入海底和魚兒一同游玩,測測到底是山高還是洋深,嘗嘗水母的厲害,找找“美人魚”在不在,看看形形色色的水下生物……
劉佳輝編著 ·地球科學 ·4.2萬字
本書共分十章,每章包括知識點、經典例題、習題和解析答案四部分,涉及誤差分類、精度指標、協方差傳播律及權、五種平差方法(條件平差、附有參數的條件平差、間接平差、附有限制條件的間接平差、概括平差)和誤差橢圓等。本書利用Excel等計算工具進行了題目的計算和推導,并給出了利用Excel繪制誤差橢圓的方法;利用AutoCAD進行了圖形的繪制,尤其是誤差橢圓和誤差曲線的繪制,并給出了在任何紙質材料上確定誤差橢圓和誤差曲線比例尺的方法等。題型多樣,難易結合,使讀者可以從各角度理解和掌握測量平差和誤差理論的原理。本書是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攝影測量與遙感等專業本科生、專科生學習測量平差基礎課的專業輔導參考書,也可作為廣大自學者和考研者的參考書。
泥立麗 王永 田桂娟等編著 ·地球科學 ·8.6萬字
早的那批可以自我復制并且隨機突變的復雜有機分子,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才終造就了如今這個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生命為什么要登上陸地?鳥類為什么要學會飛翔?鯨為什么會重返海洋?兩性、胎生、毛發、直立.....這些屬于我們的似乎是天經地義的特征,究竟是如何發展出來的?跟隨每個生動的生命,一次次回到過去。通過不同視角與尺度,了解一部細節豐富、同時也更可能接近真實的地球生命史詩。
旭崠 ·地球科學 ·18.7萬字
本文基于馬歇爾關于集聚經濟三個方面的經典闡釋,以證實集聚經濟的存在性和考察集聚經濟發揮效用的內在機制為目標,從多重維度展開了集聚經濟的識別與測度研究。
田相輝 ·地球科學 ·7.6萬字
在本書中,作者以新的視野講述了發現太平洋的歷史過程:從巴拿馬地峽到靜靜的達連山,從波利尼西亞人對太平洋最早發現到麥哲倫等人的航海之旅,從新大陸探險的狂熱到由此引發的造成數萬歐洲人破產的大騙局,從復活節島上的奇跡到《魯濱遜漂流記》主人公原型的真實生活……房龍以其深厚的學養和語言功底,將幾百年來航海家們的偉大功績娓娓道來,告訴我們太平洋的一個又一個奧秘是怎樣被發現的,不但充滿了綺麗的異國情調,而且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房龍 ·地球科學 ·7.9萬字
河流是文明的搖籃,也是災難的根源;河流可以是屏障,也可以是運輸通道;河流承載著貿易和泥沙,也孕育了文化和沖突。地理學家尼克·米德爾頓擷取豐富多樣的主題,包括自然地理、神話、歷史和文化等,對河流的多樣性進行了廣博而精妙的探索。此外,米德爾頓援引各大洲的大河為例,如亞馬孫河、剛果河、多瑙河和密西西比河等,考察了河流在人類歷史上從定居、貿易到戰爭所扮演的角色,還思考了修建水壩和切斷河道等人類行為對河流的影響。
(英)尼克·米德爾頓 ·地球科學 ·6萬字
亞馬孫熱帶雨林位于亞馬孫河流域,它占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也是全球物種zui多的熱帶雨林,被譽為“世界之肺”。作者隨“中國亞馬孫科學探險考察隊”來到遙遠的巴西,以一顆細膩、敏感的心和一支溫潤、流暢的筆,敘述了走進巴西,走進亞馬孫的經歷,感受南美文化、風俗、人情。令人驚奇的是,在如此小的一個范圍——船長、船員、探險隊員、向導,以及一個獨特的空間——熱帶雨林、亞馬孫河、各種動植物,給我們提供了如此震撼的視覺盛宴和生命歡歌。巴西有一片熱土,巴西人熱情奔放,在本書中,你會對這一切有新的認識。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一次驚心動魄的科學探險活動,無論你是好奇還是敬佩科學家的精神,都可以拿起本書細細品味,探尋屬于自己的寶藏。
張瑞田 ·地球科學 ·8.7萬字
作者三十年來行走長城考察,穿越整條萬里長城,耗時數年傾力打造該書。長城的崛起與衰敗,伴隨著中華的興衰。本書揭秘了歷史上那些耳熟能詳的長城關隘及其建造形成的歷史,揭秘長城在幾千年來整個崛起的過程,以及在崛起過程中與各民族之間的繁雜關系。
董耀會 ·地球科學 ·9.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