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2018年12月在廣東召開“2018海洋史研究青年學者論壇”論文專輯,共收入會議主題相關的論文和學術綜述18篇。內容聚焦“海島歷史”,圍繞海島環境與海洋社會變遷、海島網絡與海域交流、海島開發與治理、海島知識與海洋權益等議題,涉及亞洲、南太平洋等廣闊海域,在研究內容與方法、理論上均有新意,展示了我國海洋史學青年學人的主流風范,也反映了我國海洋史研究的新取向和前沿水平。
李慶新主編 ·地球科學 ·23.3萬字
本書是一本系統認識海洋、探索海洋、開拓海洋的彩色圖文版海洋百科全書。本書共分6章,具體內容包括:“撲朔迷離的海洋現象”“迷人的海島風情”“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危機四伏的海洋探險”“刻骨銘心的海洋災難”“慘烈的海洋戰爭”。本書結構清晰、語言簡練、內容風趣,適合于海洋愛好者及青少年使用。
科普圖鑒編輯部 ·地球科學 ·20.6萬字
科技場館和學校是培養青少年科學素質的主要陣地,肩負著推動教育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責任。如何充分調動科技場館和學校的優勢資源、有效促進科技場館與學校的深度融合,是館校結合科學教育工作的核心議題。本書是第十二屆館校結合科學教育論壇評審出的入選論文合集,以“新形勢下館校結合科學教育:無處不在的科學學習”為主題,內容涉及科技場館與學校合作的國際現狀、科技場館與學校合作的新思路與新模式、科學教育評測的內容與方法、校外科學教育環境下科學教師專業發展、科普研學與青少年科學學習等。
高宏斌 李秀菊 曹金主編 ·總論 ·29.1萬字
科普教育與科技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兩翼。本書將近百位學術大師的創新故事和科研智慧娓娓道來,和讀者共同探討了“創新”這一經久不衰的話題,以喚起讀者的創新熱情或帶來點滴啟示。科技創新,本該是抽象的、晦澀的、復雜的,但在書中,它變成了“哈里森的航海鐘”、“達爾文的旅行”、“波爾與愛因斯坦的爭論”、“麥克斯韋與法拉第的忘年交”……每一個陌生或熟悉的故事,向讀者展示的不僅是科技創新的歷程與成果,更傳遞著創新所需的知識素質與精神內核,這是創新的之根、之道、之法。
金涌編著 ·總論 ·24.3萬字
本書聚焦電致變色,總結了有機電致變色研究領域的全新研究成果。全書內容涵蓋有機電致變色的發展歷程、器件結構與原理、器件性能與測試、材料類型、多功能器件及電致變色器件的應用與展望等,對于全面了解電致變色材料領域的全新研究進展具有重要作用。
孟鴻 ·化學 ·20.2萬字
本書先后論述了平面幾何的基本原理、圓、比例論、相似圖形、初等數論、簡單立體幾何以及正多面體等內容。書中每卷在一開始會給出定義、公設和公理,然后用這些定義和公理及證明過的命題,對各種幾何圖形的性質進行研究,展示了一套邏輯體系嚴密的幾何學論證方法。
(古希臘)歐幾里得 ·數學 ·29.4萬字
本書分為關于欣賞自然的多種方式和宇宙法則的研究導論;自然宇宙學的界定和相關科學論述;自然之畫卷——-自然現象概述:太空;自然之畫卷——自然現象概述:地球四部分,涉及欣賞自然的多種方式、關于宇宙法則的研究、自然宇宙學的界定、相關科學論述等,介紹了有關宇宙的相關知識。
(德)亞歷山大·洪堡 ·天文學 ·21.7萬字
本書作者從事生命科學研究教學多年,結合自身研究經歷,提出了對“生命”這一概念的深入思考,嘗試構建整合子生命觀。本書即整合子生命觀的綜合論述,并在這一構架下解釋了許多生物現象。
白書農 ·生物科學 ·43.6萬字
《自然史》是一本傳世博物志,全書包括了地球史、人類史、動物史、鳥類史和礦物史等幾大部分。在《自然史》中,布封綜合了大量的事實材料,對自然界作了精確、詳細、科學的描述和解釋,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創見。布封那純藝術家的人生態度在《自然史》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他用異常平靜、悠然自得的語調歌頌自然界中所有重要的品物,呈現出造物的尊嚴與靈性。
(法)喬治·布封 ·生物科學 ·23.2萬字
本書共有十三卷,其中第一卷講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三角形邊和角的大小關系,平行線理論,三角形和多角形面積相等的條件;第二卷講如何把三角形變成面積相等的正方形;第三卷講圓;第四卷討論內接和外切多邊形;第六卷講相似多邊形理論;第五、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卷講述比例和算術的理論;后講述立體幾何的內容。從這些內容可以看出,目前屬于中學課程里的初等幾何的主要內容已經完全包含在本書里了。
(古希臘)歐幾里得 ·數學 ·32.4萬字
本書介紹在Python中使用PyQt5和其他模塊進行GUI和數據可視化編程的方法。第一部分介紹PyQt5設計GUI程序的基本框架,包括GUI應用程序的基本結構、窗體UI可視化設計與窗體業務邏輯的設計、信號與槽的特點和使用等。第二部分介紹GUI程序設計中一些主要功能模塊的使用,包括基本界面組件、事件處理、數據庫、繪圖、多媒體等。第三部分先介紹使用PyQtChart和PyQtDataVisualization進行二維和三維數據可視化設計的方法,再介紹將Matplotlib嵌入PyQt5GUI應用程序窗口界面中進行數據可視化的編程方法。通過研讀本書,讀者可以掌握使用PyQt5、PyQtChart、Matplotlib等模塊進行GUI應用程序和數據可視化設計的方法。本書適合具有Python編程基礎,并想通過Python設計GUI應用程序或在GUI應用程序中實現數據可視化的讀者閱讀和參考。
王維波 栗寶鵑 張曉東 ·地球科學 ·24.8萬字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和江蘇省高等學校立項建設的精品教材。主要內容包括:激光發展簡史及激光的特性,激光產生的基本原理,光學諧振腔與激光模式,高斯光束、激光工作物質的增益特性,激光特性的控制與改善,典型激光器,半導體激光器,光通信系統中的激光器和放大器,激光全息技術,激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以及激光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陳鶴鳴 趙新彥編著 ·物理學 ·31.1萬字
本書以EMC案例分析為主線,內容涉及結構、屏蔽與接地、濾波與抑制、電纜、布線、連接器與接口電路、旁路等各個方面。
鄭軍奇編著 ·物理學 ·21.8萬字
本書將數學的統一性貫穿始終,將理論方法與經典例題相結合,以戰略、戰術及工具為主線,把解題提高到了藝術高度。首先教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論,這也是全書的核心內容,進而通過實例闡述了具體的解題戰術,如極端原理、抽屜原理等。并從解題者的角度分別講述了代數學、組合數學、數論、幾何和微積分。
(美)保羅·蔡茨 ·數學 ·20萬字
本書是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物理實驗中心在長期實驗教學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成果編寫而成的。全書由五部分組成,包括緒論、誤差理論及實驗數據處理、基礎實驗、近代及綜合實驗、設計性與研究性實驗。讀者可以在書末附錄中查找實驗內容涉及的常用物理常數。為了適應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和能力培養要求,在實驗內容的安排上,多數實驗都包括“必做內容”和“選做內容”兩部分,還有部分實驗安排了“實驗拓展”的內容。這樣有層次的實驗內容安排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優秀學生的深造。設計性與研究性實驗著重培養學生獨立查閱資料的能力、實驗過程的設計能力以及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對物理學科有興趣、又具備學習能力的學生提供學習和成長空間。本書各章節的內容和實驗項目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配合,且循序漸進。本書可作為高等工科院校相關專業的普通物理實驗教材或教學參考用書,并適合不同層次的教學需要。
王莉 許星光 宋昭遠主編 ·物理學 ·22.7萬字
本書是高等工科院校自動化、計算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專業課程以及理工科各類專業本科與研究生公共課程與通識課程使用的“系統工程”教材。全書包括系統工程學科的對象和任務、系統工程思想與方法、系統工程項目從需求分析、建構、設計、集成到工程實施與評價的全生命周期之工作方法與步驟、系統的描述與建模、系統的結構模型、系統的靜態分析與優化、系統的動態建模與分析、隨機服務系統、網絡系統、系統可靠性、決策分析的概念與決策實用方法等內容。
王眾托編著 ·總論 ·29.8萬字
無論你身處哪個星系,時間都只會往一個方向流逝。為什么?30年前,史蒂芬·霍金試著通過理解大爆炸來闡釋時間。今天,肖恩·卡羅爾說,我們要有更大的雄心。他在本書中展示了時間之箭的存在為何應歸因于大爆炸之前的環境,以及我們的宇宙只是大家族的一份子,在這個家族中,很多宇宙所經歷的時間都與我們相向而行。《永恒到此刻》所涉獵的話題,從熵到量子力學、時間旅行、信息論,再到生命的意義。讀者所要面對的,就是理解我們為何存在。
(美)肖恩·卡羅爾 ·物理學 ·31.7萬字
本書是經典巨著《昆蟲記》的精華本,甄選出其中最具有典型的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昆蟲,讓讀者讀此一冊,便能全面的掌握《昆蟲記》的精髓,書中還附有“知識檔案”、“知識鏈接”等百科內容,將昆蟲知識進行了一定的拓展。
(法)法布爾 ·生物科學 ·48.5萬字
本書以時間的演化為軸,探究從生命起源到人類之始關于進化的秘密。書中先梳理了生命發展的足跡,然后重點介紹不同種屬恐龍的具體特征,最后帶領讀者走進哺乳動物時代,去認識人類的祖先。本書分為史前生命、恐龍時代、恐龍探秘、恐龍大發現和恐龍知識趣味問答等部分,既縱向介紹了不同時期恐龍的生活狀況,也橫向介紹了每個時期存在的不同恐龍及其他物種;既有分門別類的對恐龍不同科屬的介紹,也有對某一恐龍成員的詳細描繪。
易洲 ·生物科學 ·26.1萬字
本書于2024年年初編纂,總結了2023年的技術,并對2024年的發展態勢做了預判。本書詳細介紹了2023年世界前沿技術的重大進展和發展動向,并對影響前沿技術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全書共包括9個分報告,分別介紹了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智能制造技術、航天技術、航空技術、海洋技術、核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包括重大技術進展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動向等。可供從事科技決策和管理的領導、工作人員以及從事前沿技術研究的學者和專家借鑒。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編著 ·總論 ·49.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