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馬一浮既是中國現代國學大師,也是一位隱士,他一生致力于讀書、教學,幾乎沒有參與其他社會工作。他受聘于大學時,條件是不以教學綱要所定的正式課程為限,而自由宣講;他創辦的復性學院,所實行的是孔子設壇與學生漫談式的教學法。他雖然過的是隱士的生活,名聲卻遠揚巨方,蔣介石、周恩來、陳毅等人均曾宴請他,并與之深談;李叔同以他為友,豐子愷以他為師,熊十力的書請他作序,梁漱溟稱他為“千年國粹,一代儒宗”。本書用深刻的文字、嚴謹細致的記述,展現了一代大師的絕代風華。
滕復 ·國學大師 ·20.3萬字
梁漱溟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國學大師,有著“中國最后一位儒家”之稱。他終生致力于中國文化的復興,投身于鄉村建設運動和中國教育事業,并親歷國共和和談、為建設新中國作參謀。無論時代更迭,他始終追尋兩個問題:一是人生問題,即人活著為什么;二是中國問題,即中國向何處去。在近代中國知識人中,梁漱溟一直擁有很高的聲望,其原因顯然與其1950年代敢于犯顏有關,這是時勢使然。被批評者或許蒙受了當時的短暫羞辱,但在歷史上的聲名差不多也就因此注定。任何一種表達方式都不可能將梁漱溟的所有故事和活動放在一個故事框架里,在筆者已有研究基礎上,嘗試著對梁漱溟的思想進行新的闡釋,嘗試著接近其思想本質。
馬勇 ·國學大師 ·23萬字
辜鴻銘,近代知識分子,本書從辜鴻銘的經歷和思考出發,描述了辜鴻銘的生平歷程及思想精髓,重塑了辜鴻銘的哲學理念,意在澄清眾人對他的誤解,由此客觀公正地看待他的思想,并從中找出適合當代人參考的學說理念,意在把辜鴻銘放入時代環境之下去看,讓人真正了解他并積極推崇中國文化。
樂文城 ·國學大師 ·9.9萬字
本書是劉夢溪先生研究王國維和陳寅恪兩位學術大師的代表作。劉先生在文化界享有盛譽,而他對王國維、陳寅恪、錢鐘書等學術大師的長年研讀也為學界稱道,他的研讀堪稱一個文化皈依事件。在知識界趨新趨古趨西趨時之際,劉先生從王國維、陳寅恪等人那里獲得了安身立命的資源,并給我們分享這一思想和人格資源。在某種意義上,劉夢溪先生為王、陳、錢所寫的研讀文字也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評傳。如本書的第一章,就是王國維與陳寅恪、吳宓的合傳。第二至第五章,是王國維的傳記,其中有傳,有論,有疑,有解釋。第六至第十章,是陳寅恪的傳記,其中有家學有時代之傳,也有學術思想之傳,有心理傳記,有別傳。值得注意的是,劉夢溪先生的敘述語言有其“劉氏特色”,典雅、淺白,這一雅語或斯文風格在當下學界是罕見的。劉先生在研讀傳寫中,三復斯意,說明陳、王等大師在歷史和文化進退失據的現當代,既有定力,也有文化認同的擔當,有為我們尋找到立命之基的思想。比起政治經濟領域的歷史人物,他們是更有歷史文化意義的英雄。從這些英雄的言論傳記中,我們每個人都能受益,靈魂得以安頓,精神獲得洗禮。
劉夢溪 ·國學大師 ·23.2萬字
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為前清禮親王代善裔孫。外界都敬稱他為“毓老”而不名,毓老自幼受宮廷教育,師事陳寶琛、鄭孝胥、羅振玉、柯劭忞、王國維、康有為、梁啟超和葉玉麟諸先生,習經史子集之學,為溥儀伴讀。1947年被蔣介石監管至臺灣,在臺灣宣揚中華文化六十余年,述而不作,不喜浮世之名,不接受媒體采訪,本《易經》以為體,而據《春秋》公羊學以為用,及門弟子有上萬人之多,遍及海內外與各行業。毓老一生倡經世致用之學并注重對時勢之分析,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注入了真實的生命和和生機,2011年3月20日于臺北市家中辭世,享壽106歲。
許仁圖 ·國學大師 ·12.3萬字
《梁漱溟日記》是有“最后的儒家”之稱的梁漱溟先生現存全部日記(近80萬字)的匯編,并附數十張首次公開的珍貴私家歷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記日記的習慣,現存日記始于1932年,終于1981年,歷經“文革”抄家等磨難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鄉村建設,巡視抗戰敵后,調停國共兩黨爭端,上縉云山閉關修佛,解放后參觀城鄉新變與土地改革,“文革”抄家受辱,政協學習論辯,常年堅持著述修行等等,長達50年的行止經歷及感受心境,在日記中都有樸實的記錄。本書是梁漱溟日記首次完整單行,編者撰寫了導讀性質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訂及增補注釋600余條,并編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條,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紀中國社會與政治變遷的珍貴的實錄。
梁漱溟 ·國學大師 ·60.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