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層理論的建構對于中國史研究的意義至少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盡量可使我們擺脫宏大敘事的糾纏。目前許多歷史著作行文敘述總是宏闊而不細致,概論式的判斷比比皆是,本質主義式的斷語草草形成,里邊唯獨看不到日常生活狀態下人的蹤跡,人變成了冷冰冰的趨勢與規律的符號表征。二是討論如何改變史界只拉車不看路式的工匠型治史方式。作者新刊長序,收入其近十年的反思,趨向更加圓融的歷史敘事。
楊念群 ·史學理論 ·23.5萬字
本論文集,收入辛德勇教授近年來有關歷史文獻研究和鑒賞的文章。所涉及的典籍,時代從先秦到晚清,性質從煌煌正史到上海灘上無聊文人的游戲筆墨。文章雖多是從小問題入手,然而不避繁復,大量舉述排比史事、史料,展開嚴密的論證,斟酌于句讀文義之間,關注更多的細節,力圖減少現代研究與古代歷史之間的隔膜。
辛德勇 ·史學理論 ·23.4萬字
在綜合觀照政治、經學、思想、文學等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本書認為兩漢之際的文化精神發生了從“圣王”向“王圣”的轉變。所謂“圣王”,指的是只有圣人才配稱王,王權的合法性來自于為萬民造福利的圣德,其核心是保民而王、天下為公。“王圣”則是東漢權力階層重塑的一個政治觀念:帝王即為圣人,帝王不僅擁有上天賜予的最高權力,還擁有神圣的人格魅力,集政統與道統為一身。從“圣王”轉向“王圣”,是思想史上的一大變局:“圣王”的文化精神承續先秦而來,在蕪雜誕幻中涌動著以思想改造現實的沖動,其終結意味著上古文化精神的終結;東漢的“王圣”精神則開啟了中古思想,思想家不再試圖改造現實,而是努力地適應現實。
曲利麗 ·史學理論 ·23.3萬字
此書輯錄作者二十年來有關中外關系史領域的學術論文共21篇,分兩大部分:一是中越關系史,探討古代中越交往的制度、史實以及人文觀照;二是澳門史,考論澳門開埠以及在華葡“共處分治”的模式下澳門城市治理形態。
陳文源 ·史學理論 ·23.3萬字
本書為學術雜志《亞洲概念史研究》的第一卷。本書共收集十一篇論文、一篇會議紀要,以“翻譯概念”“歷史書寫”“知識考古”“方法論的回轉”四部分推動亞洲概念史的研究,試圖從東西比較的角度,考察西方概念如何被翻譯為漢字概念,以及漢字圈內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概念的互動關系,由此揭示東亞圈內現代性的異同。
孫江 ·史學理論 ·23.2萬字
本書是近代以來第一部以《中國目錄學史》命名,全面、系統研究中國目錄學發展歷史的學術著作,是了解、研究中國目錄學史的必讀參考書。全書開卷即先解釋目錄、目錄學的概念和定義,目錄學的種類和范圍,目錄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等等,頗具現代學科理論建設的氣象。
姚名達 嚴佐之導讀 ·史學理論 ·23.2萬字
本論叢是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學部主辦的學術咨詢性質的文集。本論叢的宗旨是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指針,貫徹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章程,在歷史學學科領域范圍內積極開展學術調研、咨詢工作的基礎上,提供相關的信息交流。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學部 ·史學理論 ·23.2萬字
本書是2018年在上海召開的“第七屆中古歐亞草原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的中譯本。因為本文集的作者多數是國際上研究歐亞草原的名家,即便是年輕學者也都是一時之選,他們的文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權威性,所以將中文版書名定為《歐亞草原歷史讀本》。相對于英文版會議論文集,除了書名之外,對全書的結構做了調整。英文版文集共收27篇文章,直接以作者姓氏的首字母為序編排,中文版多收了1篇,全書分成六大板塊,分別是考古、歷史、文獻、地理、宗教、文化,每一板塊的篇幅在4—5篇文章之間不等。此外,為了體現讀本的規范性,在中文版書末還編制了索引,并對專名標注了原文。
陳浩主編 ·史學理論 ·23.1萬字
《歐亞學刊》匯集了內陸歐亞考古、歷史、文化、文獻研究的最新成果,每年兩輯。本輯收錄文章如下:史黨社《秦對“西戎”的兩種控制方式及其歷史意義》、段晴《精絕、鄯善古史鉤沉》、李錦繡《總材山考》、周思成《近代軍隊的軍功賞格初探》、王子今《〈龜茲左將軍劉平國作關城誦〉研究》、林梅村《家驢入華考》、林悟殊《唐后結社式明教再認識》、陳希《〈元史〉所見只兒哈郎小考》、沈勰《埃米塔什博物館藏蒙元金器調查》、YuTaishan《RecordsConcerningtheHephthalitesintheInscriptionsofGuptaTimes》、李鴻賓《全球視野中的唐朝崛起》,等等。
余太山 李錦繡主編 ·史學理論 ·23.1萬字
本書主要分為“研究編”與“文獻編”兩個部分。“研究編”收錄了由郭常英等學者撰著的篇論文,對清末及民國時期的慈善義演與傳媒的互動關系,以及義演舉辦的形式、演出內容、募捐方式、賑濟對象、捐款管理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文獻編”主要以天津《大公報》《北京大學日刊》《益世報》等報刊為主,廣泛搜集、整理與慈善義演相關的各類信息以及慈善義演的劇照等圖片。
郭常英編著 ·史學理論 ·23.1萬字
本書詳細勾勒出清代云南釋奠禮樂的傳承歷史狀況。在此基礎上,以釋奠禮樂在清代大理地區、臨安地區及麗江地區的傳承狀況為例,分析清代釋奠禮樂代表的儒學禮樂與云南傳統音樂文化的嬗變與融合,并對釋奠禮樂與云南傳統音樂文化間的關系進行研究,探討清代以釋奠禮樂為代表的儒學禮樂在云南的多樣化發展及其對云南音樂文化發展的影響及意義。
洪江 ·史學理論 ·23.1萬字
本書是2005-2006年度日本學習院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項目“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中國’認識”的成果論文集,本書有別于中國近代思想史新方法論的研究,而是致力于研讀各個文本的基礎性研究。主要內容分析朱光潛、辜鴻銘、胡適、梁啟超、宋平子、趙正平、張君勱等人的學術研究在中國近代思想史發展中的地位,及其在被給定的環境中既要適應環境又要改變環境,在多重力的作用下對中國近代社會思想潮流的貢獻、影響。
(日)高柳信夫 ·史學理論 ·23.1萬字
全書圍繞Altertumswissenschaft(古典學)一詞展開,這一由19世紀德國學者發明的新詞語用來指稱與古代世界有關的一切事物的研究,并把這種研究想象為一個整體。古典學的任務就是利用科學的力量來復活那已逝的世界,維拉莫威茲相信,這種復活的意義就在于喚醒情感和理想,為現在和未來的時代注入古人曾有過的生氣與活力。
(德)維拉莫威茲 ·史學理論 ·23萬字
《世界歷史評論》是以世界歷史為研究范圍,立足國際國內史學界,追蹤世界歷史研究發展大勢,梳理學術研究脈絡,全面展現史學新發展、新研究、新資料,面向國內史學界學習者和研究者的學術精品讀物,力求為國內史學界提供良好的展示和發展平臺。《當代史學主流:主題與結構》是《世界歷史評論》的第8輯,選取重要的世界歷史事件,研究和闡述在這些重大事件中某一特定的群體、人物、制度等,并進行橫向比較,從不同的角度去闡釋世界變局與歷史研究之間的關系。本輯收入王晴佳、金壽福、呂和應等諸位名家的多篇精彩文章,視角豐富多元。
陳恒 洪慶明主編 ·史學理論 ·22.9萬字
清末政治改革與辛亥革命是近年來中國近代史研究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個領域,在革命黨、立憲派的相關研究日趨深入的情況下,對于清廷和滿族權貴的研究,顯得更為重要。本書以當時地位顯赫、權勢亦大的滿族王公與清末政治改革為選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是對以往研究的明顯推進和深化。作者圍繞研究主題,著力收集各類資料,包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未刊檔案和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檔案等,利用了如《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等新刊史料,重點論述了身處清末大動蕩中的滿族王公的政治心態,他們在清末軍政改革、預備立憲等方面的作為,剖析了其與清末滿漢權力格局變遷的關系,及其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選擇等問題,很有新意,豐富和充實了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
周增光 ·史學理論 ·22.9萬字
《簡帛學論稿》收錄了作者近三十年來從事簡帛研究所撰寫的有關學術論文、書評及綜述等39篇,主要涉及云夢秦簡、里耶秦簡、張家山漢簡、天長紀莊木牘、尹灣漢簡等諸批重要簡牘的專題研究,以及簡帛學的學科分支、中國簡帛學體系的構建、出土簡帛整理的理論總結與研究、簡帛學史的理論總結與研究等有關簡帛學理論與學科建設的系列前沿思考。該書研究既專注于中國境內出土的簡牘帛書資料,亦涉及中國以外世界其他國家出土簡牘的整理研究與國際合作;既關注東亞范圍內漢文簡牘的出土,亦留意我國古代民族文字簡牘的價值與意義,具體研究實踐與理論凝練提升并重,以我為主與全球視野并舉,基本代表和反映了本人各時期簡帛研究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進展和認識,以及長期以來從事簡帛研究的學術心路歷程和思考努力,對推進當前我國簡帛學的學科建設乃至國際簡帛學體系的構建等,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和較好的學術價值。
蔡萬進 ·史學理論 ·22.9萬字
20世紀的中國歷史撰述出現了流派紛呈、方法各異、觀點多元的復雜局面,甚至有過激烈爭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中國歷史撰述的許多精彩“交鋒”,很大程度上是體現在如何撰寫“古史”部分。本書對20世紀中國歷史撰述中的“古史”建構作了條理清晰、材料充實的闡述和探究。以中國“古史”建構的具體“問題”為導向進行論述,具體“問題”之中,則基本以時間為線索加以展開,各個“問題”之間亦存在聯系,力圖橫向研究與縱向探討相結合,進而呈現出中國“古史”建構的整體面貌。本書依托史學史專業,調整問題意識,改進考察方法,旨在從“史著”和“史家”研究的老話題中挖掘出新的意義,開拓了中國近現代史學研究的新空間。
王興 ·史學理論 ·22.9萬字
本書圍繞明清時期的倉儲制度、鹽政制度、衛所制度、財政賦役制度,將這些制度的運作機制置于區域社會的脈絡下加以考察,折射出傳統鄉村社會特有的調節機制,以及貢賦經濟中所蘊含的市場邏輯,對于明清社會經濟史的某些重要領域有參考價值。
吳滔 ·史學理論 ·22.9萬字
在清代詩壇,查慎行是一位有著重要影響與地位的作家,無論作品的數量還是質量,俱臻上乘。他是“清詩六大家”之一,亦是清初宋詩派的中堅力量,在神韻之風彌漫的康雍詩壇力倡宋詩。有《敬業堂詩集》《周易玩辭集解》《蘇詩補注》等著作傳世。本書將結合清初康熙、雍正時期的歷史文化視野,承傳前人研究成果,利用掌握的新材料,對查慎行的世系、生平、交游、著述、詩學理論、詩歌藝術等諸多方面進行探討,并以此為切入點,再現康雅時期歷史文化背景下的查慎行詩歌創作,并進一步確立其詩史價值和文化意義。
周燕玲 ·史學理論 ·22.8萬字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是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主辦的連續性學科出版物。本卷設立“人文學科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影像史學研究”“口述史學研究”“清華簡研究”“中國古代史學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學研究”“歷史文獻學”“書評”“會議綜述”九個欄目,作者包括劉家和、瞿林東、鄭師渠、晁福林、陳其泰、楊共樂、高岱、李國英等,內容既彰顯了當前人文學科發展所面臨的形勢,又反映了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的新進展。
楊共樂 ·史學理論 ·2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