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文人治生行為出發考察桐城派,作為文學社會學的一種研究,從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角度來研究文學流派,既深入探討桐城派文人治生的觀念、實踐和收入狀況,也探究治生與流派的形成、面貌及發展的內在關系。本文分為五章:第一章論述桐城派文人的治生觀。第二章論述桐城派文人的治生實踐,包括治生方式及收入狀況。第三章治生圈與桐城派的形成。第四章治生對桐城派文學、學術的影響。第五章論述桐城派文人治生的財力與流派發展壯大的關系。
張秀玉 ·史學理論 ·17.1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公眾史學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歷史,旨在為有興趣從事或者了解公眾史學研究的讀者提供入門指導,也為公眾史學在中國的建立和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指導。首先,概述公眾史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其次,勾勒這一學科的簡明歷史。作為歷史學的新型分支科學,公眾史學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發展路徑和模式,而主要的研究依然集中在英語國家,本書將就公眾史學在主要英語國家(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的起源、發展、學術史進行梳理和述評;然后,論述該學科的重要課題及重點問題。公眾史學是20世紀60、70年代以來興起于美國的一種史學派別。現在已經發展成為當代美國史學研究的新領域。指歷史學者運用學院派歷史學的訓練技能和研究成果,借助于其他學科的方法,服務于與歷史相關的現實社會各領域,包括政府部門、公司企業、新聞媒體、歷史遺址、博物館等機構。公眾史學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其學科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實際操作的歷史學家。
李娜 ·史學理論 ·19.4萬字
《史林新探》一書是西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丁健教授的學術文章結集,全書共計15萬字,主要涉及的是作者在古籍整理、史學理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這些文章均已在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集所收錄的研究文章體現了作者在學術領域內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收文章往往著眼于具體而微的學術問題,在用筆嚴謹的同時,還追求活潑生動。這些文章論述注重由淺入深、以小見大,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對學界同仁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丁健 ·史學理論 ·14.2萬字
《羅馬的建國敘述》是“經典與解釋”輯刊第54期,主要關注史家和文人對羅馬建國這一歷史事件的不同敘述視角。羅馬作為希臘文明的繼承者,同時面臨巨大的希臘壓力。因此,羅馬有見識的思考者一直嘗試建立羅馬文明的自主性,這一點突出地呈現于對羅馬建國這一母題的不斷追溯和敘述中。本輯的主題論文選擇了四篇相關文獻,分別關注史家李維的構造,探討維吉爾通過埃涅阿斯對羅馬特質的表達,研究西塞羅理解的羅馬政制,勾勒基督教思想世界對羅馬的塑造。本輯刊的其他常設欄目也各具特色。
婁林主編 ·史學理論 ·16.7萬字
本書旨在探討中國國民性格的演變歷程。作者認為,國民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從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國人的性格如同瀑布一樣,飛流直下,越來越惡化。是落后的制度造成了中國人的劣根性。站在空間與時間的雙重視角中,本書可說是一部另類的中國通史,也為中國未來的改造和發展尋找真正的出路。
張宏杰 ·史學理論 ·18.6萬字
本書介紹了決定論與非決定論,歷史個人作用的前提,歷史個人作用的機制,歷史個人作用的方式,個人歷史活動的動機與效果等內容。這本書的篇幅不大,但涉及的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席文啟 ·史學理論 ·7.1萬字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作為歷史上經陸上絲路來華又從海上絲路回國的歐洲人,是東西方共同關注的重要人物,是世界文明交流史上的一個重要符號。本書在梳理馬可·波羅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的基礎上,主要從全球史角度考察與馬可·波羅來華相關的歷史地理、信仰傳說、物質交流等問題,從而為馬可·波羅來華的真實性提供有力的辯護。
姬慶紅等 ·史學理論 ·17.3萬字
避暑山莊是中國古代帝王宮苑,清代皇帝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區北部。1994年,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本書以圖解的方式,即以圖為主,輔以說明文字編輯成冊,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一、簡述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概況;二、分景區介紹避暑山莊的總體布局、功用,以及重要的歷史史實、典故等;三、介紹皇家廟宇的歷史、主要建筑等。并對相關知識以表格形式呈現。作者力求把景觀、建筑與史實融為一體,同時注重闡釋建筑中的文化內涵。閱讀本書,不僅可以了解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亦能在感悟歷史中,增加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李建紅 閆春生 ·史學理論 ·1.7萬字
《區域史研究》是由中山大學等九所高校內有著共同學術旨趣的一群學者聯合創辦的學術刊物。自施堅雅打破王朝國家歷史敘述的范式,提出從區域的脈絡解釋中國歷史結構的理論起,區域史研究成為學者們試圖加深理解國家歷史乃至全球歷史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其核心問題,是歷史上人們的互動如何形成在某個視角下有意義的“區域”。本刊即希望給研究者提供一個新的平臺,展現區域史研究的當前動向、思考認識與最新成果。
溫春來主編 ·史學理論 ·18.8萬字
本書作者長期游學海外,主要關注明清以降的社會文化史、社會經濟史、當代西方史學理論,本書涉及新文化史、歷史人類學與社會文化史,一輯題為“戴維斯、年鑒派與歷史人類學”,另一輯題為“社會文化史的多元面向”。前者重在年鑒派、新文化史與歷史人類學相關經典的介紹和解讀,側重物質文化、時間范疇、韋伯命題、空間實踐、書籍史、口頭傳說、族群關系與民間習俗,對于國外史學思潮做了極佳的引介。文字優美,敘述簡潔,對于讀者了解國外史學新思潮極為有用。
劉永華 ·史學理論 ·18.4萬字
《唐宋歷史評論》是由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的以唐宋史研究為主的專業歷史刊物,以關于唐宋歷史的專題研究與評論為特色,主要刊發問題導向的關于唐宋歷史專題研究論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學術史為目的的專題述評和書評。文章類別包括論文、書評、序跋、讀史札記等。
包偉民 劉后濱主編 ·史學理論 ·16.6萬字
《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是著名歷史人類學家王明珂的新作,其內容是《華夏邊緣》《羌在漢藏之間》《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擇》等著作的知識論基礎。作者通過人類生態、本相/表相、認同/記憶、文本/情境等概念,提出一種由表相(文本、圖像、電影、社會事件等等)認識社會現實本相的分析法。這是一種結合多種社會科學的歷史學研究,作者稱之為“反思史學”。同時也是作者作為歷史學家對史學的反思。作者希望讀者/研究者能因此練就如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透被典范知識蒙敝的真實世界及其歷史變化過程,對外在世界有真實體認,以及反思與反應。
王明珂 ·史學理論 ·17.8萬字
《昭明文選》作為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座豐富礦藏。唐以后的文人,都把它當作學習文學的教科書,詩文家幾乎無一不受到這部文學總集的影響。“選學”的產生和幾度興盛,更促進了《文選》研究的深入與發展。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歷屆《文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召開,“文選”學研究者隊伍不斷擴大,學術研究成果不斷增多。同時,每屆研討會后所出的論文集,已經不能夠滿足《文選》研究的需要。基于此,長春師范大學《昭明文選》研究所在學校出版經費的有力支持下,定于自2017年開始,每年出版一期《文選學研究》輯刊,輯刊系“文選”學研究的專刊,并得到了中國文選學研究會的支持,作為文選學研究會的會刊出版發行。創刊宗旨是通過本輯刊的學術切磋、信息交流、資料匯集,探索“文選”學研究的新領域,為“文選”學提供研究成果與信息交流的新平臺。輯刊立足于刊發“文選”學及其相關研究領域的新成果,新動態,并面向國內外廣大“文選”學研究者公開發行。
陳延嘉 主編 ·史學理論 ·18.4萬字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中國面臨著西方的巨大沖擊,許多知識分子以經歷了“明治維新”后已經“現代化”的日本為媒介,直面西歐文化。本書即主要考察譚嗣同、章太炎、熊十力、梁漱溟和藝術家李叔同(弘一法師),在面對時代課題與西歐思想的沖擊時,如何進行中華民族思想與哲學的建構,以及在此過程中他們的精神軌跡,特別重點關注他們的思想與佛教的關聯。另外,這些與佛教哲學進行思想搏斗的知識分子們都患有“神經”癥,因此本書還將說明,從心身醫學的角度思考他們對佛教的關注和“神經”癥,也是我們反思“近代”時要面對的重要主題。
(日)坂元弘子 ·史學理論 ·18萬字
《世界漢學》旨在給關切中華文明的歷史經驗事實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各國漢學家,提供一個自由演說的園地,祈望以漢語的方式建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統之間溝通與對話,建構國際漢學研究的學術橋梁,為實現在21世紀的共同夢想而盡綿薄之力。全書分“漢學視閾”、“漢學名家”、“經典釋讀”、“藝術史辨”、“文學對話”、“文獻鉤沉”、“漢語研究”、“學者訪談”等版塊。
耿幼壯 楊慧林 ·史學理論 ·15.7萬字
該書是英國著名史學家卡爾的一部享譽世界的歷史理論名著,作者在書中對“歷史”從各個側面進行了剖析,廣征博引,提綱挈領,提出了“歷史就是與現實不斷的對話”的著名命題。
(英)愛德華·霍列特·卡爾 ·史學理論 ·16.4萬字
這是一部有關《資治通鑒》版本知識的簡明讀本。全書以清嘉慶胡克家仿刻的胡注《通鑒》入手,細致探討了胡三省《通鑒注》出版以來有關《資治通鑒》的版本源流問題。全書最大的貢獻在于,作者充分利用自己的版本學知識和歷史學方法,將胡注《通鑒》撰述及出版的相關歷史背景與中國古代圖書的版本學基本問題,通過具體的事例進行了系統闡述。同時,讓廣大讀者在了解《通鑒》版本的基礎上,對其史料價值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這是本書在版本學、歷史文獻學方面的重要貢獻。
辛德勇 ·史學理論 ·9.8萬字
《杭州宋代食料史》是作者繼《中國食料史》之后的第一個個案研究。宋代是杭州食料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如果說此前的杭州食料還泯然于江南傳統的“飯稻羹魚”,與周邊地區沒有什么太大區別,那么此后的杭州食料就帶著自己的濃郁色彩粉墨登場,而且被一直延續下來。可以說“杭邦食料”的格局就典定于宋代,現代所謂的“杭邦菜”就建立在這種“杭邦食料”的基礎上。書中介紹了多種食料,內容豐富。
俞為潔 ·史學理論 ·16.4萬字
韓大偉教授的學術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前主要從事匈奴研究,2000年以后則主要從事中國經學研究,其經學研究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從文獻學的角度來討論經學,重點關注經學的傳承。韓教授希望通過撰寫《中國經學史》系列,總結自己約二十年的經學研究,并填補西方學界尚無中國經學通史的空白。《中國經學史?周代卷》中涉及以西方經學研究的方法研究中國經學文本,這樣的研究也是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探討周代經學的學術機制,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學史研究著作。
(美)韓大偉 ·史學理論 ·18.3萬字
本書聚焦近現代日本知識分子對同時代中國問題的觀察與研究,梳理、剖析那些身為他者的觀察者是如何認識、分析、評價中國的歷史變革的。本書選取中江兆民、有賀長雄、內藤湖南、中江丑吉、橘樸、竹內好、溝口雄三等人,圍繞政治真理與優良政體、文明的傳承與民族國家建構、傳統社會的轉型與傳統思想的近代轉換、革命與現代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等理論課題,批判性地分析典型人物的思想,考察他們的中國研究。本書有助于完善關于近現代日本知識分子的中國研究這一學術領域的知識體系,也有助于日本學界反思其近現代中國研究中的偏見與不足。
何鵬舉 ·史學理論 ·1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