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秦漢英雄氣運》選取作者近年關于秦漢史研究以隨筆、短論以及并非十分專深的論文形式發(fā)表的若干成果,從英雄主義、進取精神、開放胸懷等方面介紹秦漢時期我們民族精神具有歷史積極意義的時代特色。通過通俗解讀歷史學知識的方式,與讀者一起深化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認識、理解和說明,以利于繼承其中適應現代社會文化生活的內容。
王子今 ·隨筆 ·23.3萬字
《世說俗談》是文史作家劉勃解讀《世說新語》的歷史隨筆。劉勃以講段子的形式來趣味解讀《世說新語》中各種知名人物,如阮籍、嵇康、王羲之等人的行為和思想。全書分為“漢魏易代與始暢玄風”“竹林七賢”“中朝的浮華與夢幻”“江河之異”“繞不過去的老賊”等五大章節(jié),劉勃以《世說新語》文本為基礎,參照《晉書》等相關歷史資料進行精準考據,將魏晉時期的諸多名士放進具體的歷史背景中進行解讀,并展開多重線索的想象與推理,以更多元的視野來詮釋魏晉時期的風流與蒼涼。
劉勃 ·隨筆 ·23.3萬字
本書節(jié)取了歷史上各個時期有關各類人物的品評及相關故事,使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品味“人”這一復雜的社會因素,于趣味與哲理中得到啟示。重點不在于深刻、細致地品評、剖析某一歷史人物,而是節(jié)取其中一部分人物在為人處事當中的表現,以及當時人或后人對該人物的品評,來展示人物的某些品性、特質,可以是全面性、概括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個側面,能使讀者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受到啟示。讀者可以在品味人、事的過程當中感受人生,并從中省察自身,了解世人,從而更好地感知人與社會,創(chuàng)造更加和諧、輕松的生活。
杜東霞 ·隨筆 ·23萬字
項羽劉邦、曹操劉備諸葛亮、武則天長孫無忌、海瑞、康熙雍正年羹堯……以五個歷史人物為切入點,有據有料地告訴你,關于他們的英雄故事、政治角力、宮斗大戲。作者對史實與考據信手拈來,用宏觀的眼光看待個人與歷史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寫作筆調輕松有趣,文本充滿故事性。
易中天 ·隨筆 ·22.8萬字
2021年度“中國好書”,“收獲文學榜”長篇非虛構榜榜首作品。《北緯四十度》是第一部圍繞北緯四十度進行探究的文化大散文。以漫長的華夏歷史為經,以北緯40度地理帶為緯,繪制了一幅別樣的千古江山圖。本書以翔實的歷史材料與生動幽默的文筆,在嚴格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故事的講述,重新塑造了歷史人物。在這些故事與人物的敘述中,希望打開一種被遮蔽的歷史面相從而在不同民族互相學習互相塑造的大背景下,呈現出自己的歷史觀。本書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細膩筆法與歷史研究的嚴謹姿態(tài)的一次完美結合,本書部分篇章在《收獲》雜志連載后,在讀者當中反響強烈。
陳福民 ·隨筆 ·22.4萬字
本書以獨特的“角色意識”審視辛亥前后的典型人物,通過其臺前幕后的諸多細節(jié),展現出近代中國的變化軌跡,刻畫出生動的角色群像。作者摒棄了“成王敗寇”式的傳統(tǒng)英雄史觀,深入挖掘這場世紀之變的歷史淵源,精心剖析辛亥豪杰的境遇與人格,往往片語解紛,于不經意間揭破重重帷幕背后的歷史真相。康有為何至死不見孫中山?黃興為什么不取代孫中山?宋教仁死在誰的手里?梁啟超為什么不敢干革命?手忙腳亂的袁世凱,飄然引退的蔡鍔,陶成章死之謎……各路人馬紛至沓來。辛亥亂象躍然紙上。
傅國涌 ·隨筆 ·22.4萬字
本書作者是一位地道的美國人。這是他研究中國宋代人物和文獻的一部論文集,包括7篇專文和1篇書評。原用英文寫成并在西方學術期刊正式發(fā)表過,現經過多方努力,已譯成中文。書中運用文本考古學的方法——即深入分析研究歷史文獻產生和流傳、改造的歷史,力圖恢復文獻本身的面貌,還原文獻作者原本的真實意圖及被篡改的經過,在個別案例中甚至建立起一個文獻不斷被后人改造的鏈條,揭穿了許多歷史真象,如秦檜和蔡京的功過善惡、金人攻陷汴京的隱曲等。通過細密的文獻考證,作者證明了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與李心傳《道命錄》等史家著作的可信度,同時使朱熹及其后來道學家對歷史文獻大做手腳的事實浮出水面,撥云見日,令人耳目一新,使人們對11-12世紀那段宋代歷史產生顛覆性的認識。
(美)蔡涵墨 ·隨筆 ·22.3萬字
本書依托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選擇北平解放前后重要歷史人物口述文章整理編排而成。全書共分四章,分別從地下斗爭、北平和談、國民黨黨政部門起義接管與解放后的北平建設等方面,以第一人稱親歷口述的視角詳細展示了北平解放前后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活動。
劉未鳴 韓淑芳主編 ·隨筆 ·22.3萬字
100年滄桑巨變,哪些話語永遠留在人們心中?本書選取從1911年至2010年那些直指人心或一針見血的語句,把100年間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遷聯(lián)綴起來。通過新鮮生動的語言,使大家在治亂興衰的歷史經緯中看到豐富多彩的細節(jié),看到更為具體和更個性化的歷史畫面;使大家能更好地理解歷史發(fā)展的社會基因,更好地明白歷史的風云變幻。
白運增 ·隨筆 ·22.2萬字
本書選擇20世紀最初三十年中國赴美留學生為關注點,考察這一時段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的經歷和選擇,從中透視幾代留美學人為中國尋找現代之路的思想和社會實踐軌跡。不僅僅關注教育史和中美文化關系史,更關注兩種文化交匯沖撞中蛻變出來的“現代”中國人如何組織留學生社團,呼應國內的憲政運動;重新定位知識階層與國家的關系;面對種族歧視;處理婚姻與愛情問題;“現代”的業(yè)余生活等,尤其對少有人關注的女留學生群體的經歷和思想進行了饒有興味的探究。立論基于大量第一手資料,使歷史鮮活可感。此次再版增加了一篇長文《四位留學前輩的故事》作為附錄,寫得動情入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孟治、章元善、鄒秉文、潘光旦四人乃至那一代留美學生的人生際遇和心路歷程。
(美)葉維麗 ·隨筆 ·22.2萬字
《百弊放言》以民國初期的社會史實為背景,披露了上自官府衙門,下至妓院賭場中各色人等唯利是圖、營私舞弊、為非作歹的種種丑惡行徑。書中雖以揭示黑幕遮蓋下舊中國社會各界的種種弊端為主旨,但也收錄了許多看似荒謬離奇,實則確有其事的丑聞。作者用犀利的文字,獨特的眼光,層層揭露,逐一曝光,使今日的讀者認清了作弊者的丑陋嘴臉,了解了其作弊時的鬼蜮行徑,并更加深入地認識了昔日的社會。
王鈍根 ·隨筆 ·22萬字
《老謀子司馬懿》掀開三國最復雜權謀家的生存法則!他是曹操忌憚的“狼顧之相”,諸葛亮終其一生未能戰(zhàn)勝的勁敵,更是用四十年隱忍鋪就晉朝根基的終極操盤手。本書以史實為骨,野史為脈,深挖司馬懿如何從被迫出仕的潁川書生,步步為營攀上權力巔峰:裝病七年麻痹政敵,戰(zhàn)場上與諸葛亮的心理博弈,高平陵之變中雷霆一擊,最終將三國亂局收歸司馬氏囊中。亂世生存教科書,解密如何在權力絞殺中后發(fā)制人,將劣勢煉成致命武器。翻開本書,看透蟄伏者笑到最后的終極智慧。
歐啟明 ·隨筆 ·22萬字
帝王、將相、英雄、美人、高士、才子——在這些帶有“刻板印象”的頭銜之下,是和我們一樣有溫度的人。本書所要聚焦的是這樣一些出于特定原因,在某種意義上長期“被誤讀”的人物,力圖通過文獻梳理、文本細讀、場景還原與深度分析,講述那些或感傷、或蒼涼、或悲壯的人生故事,抽絲剝繭地還原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也希望能給身處時代洪流中的現代人某種啟發(fā)。
彭潔明 ·隨筆 ·21.9萬字
名叫新橋的橋卻是塞納河上最古老的橋。巴士底獄先后關押過大文豪伏爾泰和薩德爵士。巴黎的第一個證券交易竟然誕生在一座橋上。巴黎的源頭不在市中心的西岱島,而在楠泰爾市。埃菲爾鐵塔底下長眠的是2000年前和愷撒軍隊作戰(zhàn)的高盧將士。這些你萬萬想不到的歷史小八卦全都匯集在這本非典型性旅游手冊中。作者洛朗·多伊奇帶你乘地鐵,游小巷,發(fā)現一個與眾不同的巴黎。21個地鐵站,21個世紀,暢游古今巴黎!
(法)洛朗·多伊奇 ·隨筆 ·21.9萬字
作者李菁歷時多年,對中國現代歷史上重要戰(zhàn)爭、民國風云人物等的當事人或他們的親屬、朋友、同事、學生等進行口述實錄,或挖掘與爬梳湮沒的資料……鮮活地呈現當年的人和事,生動地還原歷史細節(jié);讀來真是感受到無論是誰的人生,終如在沙盤上充分演繹后,一切歸于沉寂!所寫人和事都是讀者相對熟悉的:1937年的淞滬會戰(zhàn)、1941年的遠征軍、1948的國共沈陽戰(zhàn)役等重大戰(zhàn)役;溥儀、張學良、汪精衛(wèi)、曾仲鳴、陶希圣、李鴻、劉文輝、于右任8個在民國及后來時代的命運沉浮;還有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族長”及其家族后來的變遷。
李菁 ·隨筆 ·21.7萬字
因三國時期,蜀錦馳譽全國,設置錦官管理蜀錦生產并筑城保護錦蜀生產,被稱為錦官城。錦官城是成都的別稱,有“花重錦官城”“錦官城外柏森森”的經典詩作傳詠至今。作家蔣藍以“蜀人外傳”“風物獵記”“天府新錄”三部分,描述了錦官城的歷史文化、人物典故等,如“李調元詠成都燈會”、“布衣狀元駱成驤”、“林語堂在成都”、“魚鳧與魚鷹”、“歷史文化中的大熊貓”、“成都鳳凰山的演變史”、“龍池書肆的記憶”等文章,就像給讀者呈獻一幅幅錦官城濃墨重彩的歷史畫卷。
蔣藍 ·隨筆 ·21.6萬字
本書記錄了1842年至1941年中國的百年歷史,前半段是作者“親聞”的,后半段是作者“親歷”的。作者利用抗戰(zhàn)期間躲空襲的“閑暇”,在沒有燈光、沒有桌椅的空洞里,用隨身攜帶的鉛筆和硬面筆記本,寫成這樣的一部“自傳”。這部書被作者視為“有點像自傳,有點像回憶錄,也有點像近代史”。
蔣夢麟 ·隨筆 ·21.6萬字
張鳴教授的歷史隨筆主要取材于晚清民國史,不拘一格地講述了正史當中很多不為人所注意的細節(jié),著重挖掘故事背后的東西。本冊側重說事,主要內容有:義和團的謎團;義和團的女人戰(zhàn)陣;義和團:變幻的歷史記憶;“義和團藥方”為何再現江湖;世紀末的看客;又想起了王大點;拳民不是秘密的秘密——讀史札記等。可從中真切感受張鳴式說史的獨特風格。
張鳴 ·隨筆 ·21.5萬字
《廟堂與江湖:范仲淹傳》以北宋端拱至皇祐年間發(fā)生的諸多歷史事件為線索,以范仲淹、晏殊、歐陽修、呂夷簡、韓琦、富弼等諸多著名歷史人物間的交集為視角,以《宋史》《資治通鑒》《資治通鑒長編》等史書為依據,以獨特的角度展現了北宋真宗、仁宗兩朝60余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第一部:風云際會,主要介紹與范仲淹同時代的大人物間發(fā)生的故事,意在交代范仲淹所處的歷史和時代背景,同時還介紹了他少小立志、寄人籬下、良相良醫(yī)、斷齏劃粥等生活。
滕非 ·隨筆 ·21.5萬字
紹《紹興十二年》是魯迅文學獎得主夏堅勇的長篇歷史散文力作,此書曾獲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鍾山》文學獎等獎項。《紹興十二年》力圖通過紹興十二年這個歷史的橫切面,以一年十二個月為經線,以該年所發(fā)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為緯線,全方位地反映那個時代的政治風云和社會生活,深入揭示當事人的內心世界和行為邏輯。其中既有關于那個時代政治和軍事方面縱橫捭闔的宏大敘事,又有涉及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精微刻畫,舉凡風俗、物價、科舉、學潮、藝文、官制、茶政、馬政、度牒、驛傳、地理、氣候、產業(yè)、外貿、宗室、外戚,巨細靡遺,極其精巧地鑲嵌于一個波瀾起伏的大情節(jié)的框架內。作者無意于對歷史的通俗闡釋或戲說,也不滿足于站在道德的至高點重復那些既有的評價體系對人物和事件的定性定調,而是作力于在筆下呈現一種歷史的詩情與哲理,還原當時的時代氛圍和社會肌理,追逐人物的心路歷程,從而走向一個更為深廣的歷史時空和精神世界。
夏堅勇 ·隨筆 ·2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