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歷史學者王笛的最新歷史文化隨筆。50篇,共18萬字。這本書以近代成都茶鋪為中心,寫茶鋪的日常生活、大眾文化和經濟等內容。作者從一碗茶寫開去,寫出茶館內的各色人等以及他們在茶館這個社會小空間的酸甜苦辣、社會交往和矛盾沖突,充分表達了“茶館是個小成都,成都是個大茶館”這樣一個普遍的社會認知。飽滿、綿密、豐富的細節以及生動、流暢又節制的敘述,再加上客觀、理性、多維的分析,使得這部文化隨筆生動別致、耐讀。
王笛 ·隨筆 ·18萬字
北宋文氣盛而血氣淡。在這極盛文氣的催生下,涌現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政治家。這些卓越的精英和領袖,以他們博大精深的才識和智慧,將華夏民族之文化推向了歷史巔峰。本書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串聯起一段段風云歷史,為讀者呈現出一幅群星閃耀的北宋畫卷。
晏建懷 ·隨筆 ·18萬字
本書依托全國政協文史資料選擇廣州解放前后重要歷史人物口述文章整理編排而成。全書共分五章,分別從國民黨政權難逃廣州市的亂象、解放軍廣東戰役三路大軍解放廣州、地下斗爭、國統區第二條戰線和廣州國民黨黨政部門起義接管與解放后方面,以第一人稱親歷口述的視角詳細展示了廣州解放前后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活動。
劉未鳴 韓淑芳主編 ·隨筆 ·17.9萬字
《歷史,不規矩》為著名學者張鳴教授的最新作品。這本歷史文化隨筆文風犀利,舉凡歷史史跡和掌故,俯拾所得皆學問。本書內容豐富,涉獵廣泛,上至三國兩晉南北朝,下至中華民國,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豐富多彩。作者以輕松幽默的語言,入木三分的剖析,以及眾多鮮為人知的細節,將五彩斑斕的往事以新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別樣的歷史畫卷,表現出“個人化的歷史”和“細節化的歷史”的趣味。
張鳴 ·隨筆 ·17.8萬字
本書論述的對象,包括魯迅、胡適、顧頡剛、羅家倫、易君左、丁玲、洪深和徐悲鴻八位作家(藝術家)。這八位作家,身份各異,有的是學者,有的是作家,有的身兼數任;有的大名鼎鼎,有的鮮為人知。他們的人生軌跡,有的終老于大陸,有的飄零海外;其創作,或專注于啟蒙,或傾心于個人興趣,新舊雜陳,公私有別,詩文書畫,各體兼擅……總之,他們難以一言以蔽之。作者選取的研究角度是一般研究中不太注意的方面,包括他們鮮為人知的人生經歷和個人興趣、嘎嘎獨造的藝術創作、特立獨行的人格風范等,為讀者呈現出這幾位藝術家不為人熟知的“別材”與“別趣”。
張向東 ·隨筆 ·17.8萬字
本書匯編40余篇親歷者回憶,分四個章節介紹了國民黨崩潰前的黑暗統治、中共地下黨的策反與斗爭、江邊激戰以及我黨進駐重慶、接管重慶等方面的情況,充分展示了人民軍隊為了重慶解放事業不怕流血犧牲、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英雄氣概,以及建設城市、管理城市的探索歷程。本書所選文章均來源于全國政協及地方文史資料,是研究這段歷史的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劉未鳴 韓淑芳主編 ·隨筆 ·17.8萬字
沙特爾位于法蘭西島大區和中央大區交界的厄爾-盧瓦爾省,坐落于一個山丘之上,在厄爾河左岸,博斯平原的中部。沙特爾在巴黎的西南方向,二者相距71公里,是座清幽的小城,約有4.2萬人口,以城中的大教堂聞名于世,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法國九大名教堂之一,更是早期四大教堂之一。高崗之巔是沙特爾教堂,教堂之下躺著這座靜靜的小城,小河繞城而流,并在市中心分成三叉,因此居民住在河邊,住宅的后花園緊依著小河,猶如一座水上花園。小城的難得之處是非常靜謐,城中悄無聲息,好似無人居住一般。
(英)塞西爾·黑德勒姆 ·隨筆 ·17.7萬字
《中國的男人和女人》展現了不同時代的中國男女風貌。本書從兩個性別角色入手,先對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進行分析,再到兩者現實的社會表現,進一步考察兩者關系的社會歷史演變。本著實證精神,這種考察并沒有止步于某個特定歷史時期的道德邊緣,而是呈現了兩性關系的完整圖景,其內容有助于人們尋求自身性別角色的歷史淵源。書中有述、有證、有觀點、有故事,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具。
易中天 ·隨筆 ·17.6萬字
在本書中,馬勇老師以十多個重要人物為線索來記述中國近現代的歷史,提出了不少新說。例如,他根據翁同龢在戊戌變法前后的具體行動、言談文章,串聯起變法發起及至失敗的過程;又如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后流亡海外,聲稱自己得到了光緒皇帝的“衣帶詔”,現在學界普遍認為康有為在說謊,但作者通過分析,得出了新的看法;如此等等。本書中,作者向讀者展現歷史中的人是如何影響歷史的事件,從而影響整個歷史的走向。這些文章筆法嚴謹,見微知著,有別于富于情感的歷史隨筆,也有別于宏大、專業的歷史論文,言必有據而好懂易讀。本書匯集了作者在過去十幾年對近代中國主要人物、重要事件的討論。作者認為,大人物創造了歷史。他們做出了決策,要比一般人更有力量。但是,民眾是歷史的最終創造者。歷史中的許多重大突破,讓歷史進程改變方向的,往往是不惹人注意的小人物。小人物撬動大歷史。作者的可貴之處是總能在自己的人物描述中為讀者提供一個討論歷史的思路,力求尋找歷史的邏輯,打通古今文明史。
馬勇 ·隨筆 ·17.6萬字
讀史的最終結果是能從中有所感悟、有所體會,將歷史與自己的思想融為一體,才能真正的讀懂歷史。讀史有一定的學問,不要被某些歷史結論和歷史現象蒙蔽,重新審視這些歷史現象;要改變歷史的某些傳統的說法,對其有清醒的認識;要善于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從中總結出相應的規律,得出一定的結論;還要從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中走出來,在更高的層次上看待歷史;要學會把讀到的歷史知識、智慧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能夠充分的運用。如果能夠做到這些,雖不能說真正讀懂歷史了,也應算是會“感悟歷史”了。
王志剛編著 ·隨筆 ·17.5萬字
人們要在社會當中生活,就不可避免要應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國歷朝歷代中,皇帝有皇帝的生存智慧,官員有官員的生存智慧,百姓有百姓的生存智慧,每個階層都有屬于自己的社會生存秘訣。本書精選集結歷史學家吳晗的多篇文章,展現中國古代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積累的寶貴智慧。
吳晗 ·隨筆 ·17.5萬字
本書走進各個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中國人的內心世界,激情與理性相互交織,歷史與現實融于一體,品味他們各自獨具特色的人生,探尋他們在歷史、社會和國家、個人關鍵時期的心路歷程,還原一代代中國人年復一年歷經風霜雪雨、一步步走出困境的坎坷之路。撫今追昔,以古鑒今。它是一個人心中形象的中國人的大歷史,也是一部一輩又一輩的中國人給今人的啟示錄。它是廣大讀者了解中國人人生之路的美文讀本,也是一部有極高品位的文學作品;它既有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又有很高的閱讀價值、欣賞價值、借鑒價值。
王充閭 ·隨筆 ·17.4萬字
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尤其是在告別帝制、民園建元的時刻,承載著古老文明意識的歷史遺跡隨處可見。而如何看待、處理和安置這些“歷史與記憶”,使它們不斷融入“現代”中國的現代生活之中,相關討論、爭議貫穿了整個民國乃至共和國初建時期。在大量典籍、詩文、建筑、城市規劃、民族國家等問題的“書寫”互動下,作者直面各種形態的材料,條分縷析、抽絲剝繭,既結構化地呈現了古都北京逐漸消逝的氣息,又在現代性理論上做出推進的嘗試,是“歷史與記憶”本土化思考的范例。
季劍青 ·隨筆 ·17.2萬字
本書從近代史人物的細節告訴我們:洪秀全的“天國”并非是別求新聲于異邦的救國探索;康有為沒有公車上書;楊度也并不像別人想象的那么反動……作者對史學有許多獨樹一幟的評論,尊重史料但不固守成規成論。讓人讀后拍案稱奇,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近年來的歷史界有一個共識:尊重歷史,以史實說話,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一個本來面貌。
傅國涌 ·隨筆 ·17.2萬字
1894年,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重要的一年。這一年,愛丁堡大學醫科畢業生莫理循,不會說中文,沒有同伴和翻譯,靠著母親寄來的四十英鎊,自上海沿長江到重慶,然后徒步前往緬甸的仰光。一路沿途記事,寫成此書。就在莫里循旅行結束之后不久,甲午中日海戰爆發,中國慘敗,古老帝國的命運旋即跌入谷底。在鼎沸的歷史浪潮到來之前的那一刻,莫里循筆下的中國人——他們和他們的子孫即將要面對無數苦難和挑戰而最終獲得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呈現出怎樣的面貌呢??那些生龍活虎的峽江闖灘場景、如夢似幻的驛路客棧風情、彌漫山間的馬幫鈴聲回響,時時在莫理循的文字里復活,在讀者面前展開了一幅沒有裝飾的晚清中國的古老圖景。透過一位來自遙遠異域的蘇格蘭紳士的眼睛,我們重新回到了1894年的中國。閱讀本書,不僅僅是懷舊。
(澳)喬治·厄內斯特·莫理循 ·隨筆 ·17.2萬字
第一輯是對自1983年以來《縱橫》所收文章進行碎片化整理,匯集了反映我國文化發展、薪火相傳的精彩文章。本書為科學、醫學、軍事領域頂尖科技工作者的回憶或傳記。他們懷濟世報國之志,勇立科學潮頭,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劉未鳴 劉劍主編 ·隨筆 ·16.9萬字
第一輯是對自1983年以來《縱橫》所收文章進行碎片化整理,匯集了反映我國文化發展、薪火相傳的精彩文章。《歷史的眼睛》主要收錄了自清末自新中國成立后的著名報人、記者等的故事。他們不畏強權,不懼艱難,記錄下了正確的歷史并傳達給大眾。
雅爾塔會議是美英蘇三大國在1945年2月4日至11日之間,在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雅爾塔舉行的關于制定戰后世界新秩序和利益分配問題的一次關鍵性的首腦會議。會議主要研究了戰后處置德國問題、波蘭問題、遠東問題、聯合國問題。會議簽署了《雅爾塔協定》,通過了《被解放的歐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亞宣言》等文件。會議鞏固和維護了三國戰時聯盟,對協調盟國對德、日作戰,加速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和促進戰后和平穩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為聯合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三大國在會議上作出的戰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稱為“雅爾塔體系”,對戰后世界影響巨大。斯特蒂紐斯作為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全程參與了會議,是重要的決策人之一,其回憶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史料價值。
(美)愛德華·賴利·斯特蒂紐斯 ·隨筆 ·16.9萬字
這本書中收入的文字是作者1999年至2004年間斷斷續續寫下來的,書中的部分文字曾經在一些報刊上發表過,而還有一部分文字,是由作者演講時的錄音整理的。這是作者寫作跨度最長的一本書,文字雖然是零散的,提供的只是一幅幅剪影,但都圍繞了“百年中國言論史”這一主題。本書正如副標題所言,此書與《追尋失去的傳統》、《筆底波瀾》一起,共同探尋百年中國言論史的幾個時代以及重要人物。傅國涌在塵封的史料中勤奮爬梳,揭示了近代中國不少歷史真相,以新的視角給讀者新的啟發,實現了學術性和思想性的統一。
傅國涌 ·隨筆 ·16.7萬字
《戰國那些牛人們》以幽默輕松的筆法為我們展現了春秋戰國時期那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亂世中的形形色色的牛人們。《戰國那些牛人們》中介紹了荊軻,專諸等熱血刺客,孫武,孫臏等兵家之祖,管仲商鞅等影響了中國歷史走向的歷史人物。在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畫卷上,春秋戰國時代注定是最濃重墨彩的一筆。在那個激蕩的年代,在血與火的交織中,種下了中華文明的根。
趙家三郎 ·隨筆 ·1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