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系統地研究了歷史時期滇池流域的人地關系和生態環境演變過程,重點探討了滇池河流與滇池變遷的關系、滇池水位下降和水域退縮與滇池北岸和東岸湖盆平原之形成的關系、滇池地區人口來源和滇池開發的關系,以及作為主要灌溉水源的滇池入湖河流、滇池湖岸成陸的特征及農田開發等問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可促進和豐富滇池流域開發史、西南地方史、經濟史、環境史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促進滇池流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唐國莉 馬琦 陸韌 ·歷史地理 ·22.1萬字
收入此書的十四篇論文是從1997年開始至今,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結合歷史文獻撰寫而成,大多數文章先參加國際客家學研討會、兩岸客家高峰論壇及其他各類客家學研討會,在廣泛聽取客家學同行意見的基礎上,經修改后發表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學術刊物上。
劉大可 ·歷史地理 ·22.5萬字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變化在全球環境變化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重建和深入理解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對地表景觀變化的影響是近年來許多科學研究計劃的主要目標。本書選取新疆的天山北麓地區作為研究區域,在關注農業土地開發是導致區域環境變化主要驅動力的前提下,系統梳理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來該區域土地開發政策的變化與農業人口的增減過程,重建了清至民國時期5個時間斷面上6個亞區域的人口數量和耕地數量,進而深入地分析了天山北麓地區區域開發的時空差異;在全面研究該區域河湖水系變化過程的基礎上,結合區域氣候變化的研究結論,對該區域人地關系的相互作用過程及其機制提出了深刻的見解。
張莉 ·歷史地理 ·25.6萬字
這是一份北京城大大小小千百條胡同的“履歷”。詳略不一。有的胡同故事多,字兒多,在歷史上比較有地位,或者被保護得不錯。有的胡同字兒少,可能只剩胡同名——也就是被拆掉或改掉了。
侯東合 ·歷史地理 ·21.2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近二十年來發表的歷史城市地理與歷史社會地理研究領域相關論文的基礎上整理、補充而成,在討論了歷史城市地理學、中國古都學與中國都城地理學、歷史社會地理學與區域社會史的相關理論問題的同時,對中國歷史城市地理、歷史社會地理與區域社會生活史若干具體專題也作了較為細致的研究。
吳宏岐 ·歷史地理 ·24.5萬字
本書是關于運河城市歷史與地理變遷的個案研究,以明清時期淮安府為研究對象,通過搜集和征引豐富的文獻資料,基于“清淮”這一地理概念,依歸空間結構與城市體系兩大研究視角,深入挖掘、解讀山陽城與清江浦的歷史空間,及其與運河、黃河、淮河所結成的“水道—城市”模式,探討在國家漕運與河道治理等因素的作用下,區域城市中心轉移與新的城市體系形成的命題,由此展示頗為復雜的運河城市發展歷史。
王聰明 ·歷史地理 ·28.3萬字
《湖州傳》是“絲路百城傳記”系列叢書之一。作者以詩意的筆觸,寫出作為絲路帶上的文化名城湖州:湖州的地氣糾纏,將絲綢氣質吟成百代史詩,將夏商古瓷譜成長調短韻,將筆韻風華做成文字大略;這里空氣清爽,乾坤干凈。彎彎河面,浮動著江南民居的倒影,緩緩蠕動的舟楫存載著信念之火,黑白依偎中自創一種風水人格。大大小小的家居庭院時時布竹,用藝術外殼護持家園,憑松蘭竹菊自成法度,是文化人胸藏的江南園林。湖州的街面路途透著歷史的光澤,散落一種不存戒心的美;時尚躲進深巷,新城大道夾帶古風秘笈,濱湖風情與藤蔓古墻,各自孕育著文化的繁榮。
張加強 ·歷史地理 ·23.6萬字
本書是一部運用歷史、地理、考古等多學科的實證資料,以史前時期絲路源頭為起點,到當代“一帶一路”空間格局,論述了絲綢之路主要通道的形成、發展和貿易交往等內容。本書視野寬闊、時貫古今、學貫中西,是一部史實故事詳實、筆鋒生動、可讀性強的學術著作。
馬曼麗 李丁 ·歷史地理 ·32.6萬字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簡稱“老撾”,地處中南半島腹地,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豐富。1986年實施革新開放政策以來,老撾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在傳統的靜謐與現代的喧囂中,古老的瀾滄大地呈現出勃勃生機。本書向讀者展示了老撾的歷史、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及外交概況。
方蕓 馬樹洪編著 ·歷史地理 ·22.8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結題成果,綜合運用歷史人類學等研究方法,全面、深入探討了宋元以來武陵地區土客的構成、土客邊界的流動和族群的變遷以及與之同步展開的區域社會轉型,糾正了過去凡“土”即為土家族先民的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在中國古代邊地的國家化與邊地族群關系研究領域形成了一些新的認識,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既為當下妥善處理民族關系及制定科學的民族政策提供了符合歷史事實與歷史邏輯的依據,也為加強民族團結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史鑒與啟示。
曹大明 ·歷史地理 ·38.9萬字
本書是一本研究絲綢之路寧夏段的專著,是魯人勇先生這些年來對寧夏段絲路文化的集合成果。內容包括寧夏段絲綢之路的歷史沿革、風土人情、歷史人物等。作者以翔實的資料敘述了絲綢之路寧夏段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以及絲綢之路對寧夏的影響。
陳育寧主編 ·歷史地理 ·22.3萬字
本書從地理界線與人文空間、政策制度與人類行為、農牧變遷與地域文化景觀、城市人口與地域環境變遷、技術轉移與社會環境等方面,以陜西、甘肅、內蒙古等為地域范圍,多角度、多層面探討了歷史時期西北地區人地關系發展、演變的影響因素,為人地關系研究提供了環境脆弱地區的典型案例,為今天西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歷史經驗支撐。
張力仁 ·歷史地理 ·33.5萬字
本書從咸陽這個地理視角,深入研究秦的歷史。從秦作為一個諸侯國之先世開始,講述了襄公始國和東進發展,遷都櫟陽和獻公的初步改革。全面涉及了秦國的商鞅變法,侵掠六國,一統天下,設立郡縣和統一度量衡與文字等等內容。特別突出了秦的國家制度對之后數千年中國歷史的影響。作者是秦漢研究會的資深學者,多年從事秦漢歷史研究,原任咸陽師范學院第一屆學科帶頭人(學科方向為專門史,研究方向為秦漢文化、魏晉南北朝史)。作者對這一領域有很深的學術造詣。本書是一部優秀的研究秦代歷史的著作。
雷依群 ·歷史地理 ·23萬字
西南聯大前后八年多的辦學,在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上,卓有成效,公認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其中單就地理學而言,就出版了數部具有開拓性意義的地理學專著,發表了諸多地理學方面的論文,成為近代地理學史必須關注的重要學術成果。本書所編的即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五大地理學教授張印堂、洪紱、林超、陶紹淵、鮑覺民的部分地理學術文章,以此來認識西南聯大學術研究的特色,是研究近代地理學史的重要史料。
肖雄 ·歷史地理 ·23.6萬字
《天人集(歷史地理學論集)》探討了歷史地理的變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為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從歷史地理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理論創新。本文集包括龔教授2007-2016年之間發表的近30篇論文,總字數約32萬字,內容主要涉及長江中游歷史地理、地理學史和環境變遷史、中國歷史醫學地理研究三部分。
龔勝生 ·歷史地理 ·32.8萬字
本書是研究余姚竹橋黃氏家族史的學術專著。以竹橋黃氏約800年的歷史流變為經,以竹橋黃氏代表性人物的生平事跡為緯,從家族文化學、家譜學的角度考量竹橋黃氏的文化屬性、傳世精神和家族生存發展的社會生態環境。本書通過對竹橋黃氏家族代表性人物的研究,旨在揭示該家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價值取向、家族的文化軟實力、及其對近世中國歷史文化進程所做出的重大貢獻和深遠影響。
華建新 ·歷史地理 ·33.7萬字
為進一步挖掘和整理孫中山文化資源,由中山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山市文聯承辦了孫中山研究百年口述史大型采訪活動,于2012年8月正式啟動?;顒佑芍猩绞形穆撝飨⒅猩绞袑O中山研究會副會長胡波教授領銜,采訪國內外在孫中山研究領域具有突出影響力的學者,就其從事孫中山研究的學術生涯、學術方向、治學方法、學術成果等方面進行訪談,并請學者們對中山市如何開展孫中山研究,挖掘和利用孫中山文化資源提出建議。采訪記錄由胡波等進行整理而成“孫中山研究口述史”系列叢書,按地域分為八個片區,本冊為“廣東地區”。全書約25萬字。
胡波 ·歷史地理 ·35.2萬字
本書由復旦大學上海史國際研究中心主辦,是以上海史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尤其側重刊發具有國際視野的研究成果,介紹海內外學術動態,刊登珍稀外文歷史資料。內容包括:政治與經濟、社會與文化、史料輯譯與介紹、學者訪談四個部分。
熊月之 ·歷史地理 ·28.1萬字
本書是一本關于西方新文化地理學文獻的讀書筆記,以指導讀者如何選擇、閱讀和理解重要文獻。
蔡曉梅 蘇曉波 ·歷史地理 ·22.5萬字
本書的作者以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的學者為主,介紹了歐亞大陸“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36個國家的基本情況。每篇用一萬多字的篇幅對各個國家的基本國情,包括政治制度、政黨制度、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進行了簡要的敘述,同時也介紹了各國的地理、人口、國家發展簡史和文化特色,還介紹了各國的投資環境,尤其是投資政策方面的情況。這就是一本咨詢手冊,便于讀者查詢和了解這些國家最基本的知識。
李永全主編 ·歷史地理 ·37.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