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2018年“非洲法語國家:發展與合作”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從“非洲法語國家與地區研究”“非洲法語國家對外關系”與“中國的非洲法語國家”三個維度,闡釋了法非關系的歷史脈絡、重要特征和變化趨勢,歐非關系的走勢。作者團隊主要由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外交學院等資深專家教授組成,這也是本論文集學術質量的重要保障。
詹世明 張永宏主編 ·歷史地理 ·14.1萬字
本書依托于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的優勢研究領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力圖在新材料的解讀、新理論的運用和新視角的發掘上下功夫,設有“專題研究”“學術動態”“會議綜述”等欄目,為促進和推動國內太平洋島國研究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園地,突出展示中國太平洋島國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世界史研究做出貢獻。
陳德正主編 ·歷史地理 ·13.7萬字
當前,重新認識古代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已經成為學界十分關注的議題。本書注重區域整體歷史互動的描述與分析,超越中外“兩點加一線(交通路線)”式的傳統絲綢之路歷史觀,轉而思考古代中國是如何通過整體區域網絡擴展歷史影響的。以農耕、綠洲、游牧、森林、雪域高原等多區域互動、共生的分析框架,擺脫以傳統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史敘述體系。本書還從概念史的角度反思了18~19世紀俄國東方學傳統對歐亞世界的區域劃分與知識建構中的問題,提出從中國的主體性來理解中國史與世界史關系的歐亞空間轉向。
黃達遠 ·歷史地理 ·18.8萬字
察雅縣是唐蕃古道和茶馬古道重鎮,地處橫斷山脈北段,位于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市東南部,被稱為昌都花園,也有“康巴江南”之稱,是藏漢文化交流交融之地,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本書是畫冊,以精美的圖片和精煉的文字展現了察雅的自然風景、服飾等獨特的地域文化,凸顯“察來雅韻”。
其珠多吉編 ·歷史地理 ·1.3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遵循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原則,系統研究和闡述了學習轉型與成才方向、專業構成、專業建設發展、學科基礎、主要課程、科學研究基本過程、文獻平臺與主要期刊、數據平臺與數據來源、實驗室與研究基地、學會與會議、工具書等基本問題。
潘玉君 張謙舵等 ·歷史地理 ·19.4萬字
《創意城市學刊》原名《杭州學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屬部門的專題性工作調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發布的平臺。改版后,學刊突出創意城市研究主題,致力于創意城市學學科建設,突破地域局限,集聚學術力量,為創意城市和創意文化建設做出積極努力。學刊主要設有特稿、創意經濟研究、創意文化研究、創意社會研究、創意人才研究、創意城市研究、創意小鎮研究、政務創新研究、治理創新研究、歷史文化研究等欄目。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 ·歷史地理 ·18.7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靈州歷史方面的圖書。作者本著古靈州今吳忠、新靈州今靈武自古一家的新觀點,推出一部嶄新的真實的靈州史。
白述禮 ·歷史地理 ·33.6萬字
《彭州泉水/成都風土人文叢書》是一部有關彭州市泉水文化的詩文集,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輯“泉水故事”,第二輯“泉水風物”,第三輯“泉水藝文”。第一輯收錄了70多個在民間口耳相傳、源遠流長的,與地名或泉水名息息相關的泉水傳說故事。第二輯介紹了一些與泉水有關的習俗或歷史文物,如泉堰歲修習俗、水車等。第三輯對古代遷客騷人在彭州所創作的有關泉水的詩文進行了整理和選錄,共收錄了30多少詩詞作品。
成都市地方志編篡委員會辦公室 ·歷史地理 ·8.5萬字
作為連接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重要區域,中亞在古代、近代和當代呈現出不同的文明生態與地緣政治意義。作為與之存在密切歷史與地緣關聯的中國,如何在歷史的連續性維度中構筑起我們對于中亞認知的整體性,將直接關系到中國西北方向域外認知框架的豐富與完整。基于對中亞地緣重要性和中國對外認知整體性的考量,本書從整體和分區的角度,對中國近代的中亞認知流變進行了分析與梳理,力圖在我們既有的西域認知和當代中亞區域認知之間,補充近代中亞認知的缺漏環節,從而構筑一幅歷史連續性的中亞認知圖景,并通過認知中亞更好地理解作為“共同體”的中國。
袁劍 ·歷史地理 ·13.4萬字
本書以歷史地理及區域史為依托,吸收相關學科的學術成果,闡述歷史上的北京成為首都或陪都之后對城市本身、周邊地區乃至我國其它省份在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等方面的影響,探討城市發展引起的“人地關系”變化的歷史過程、一般規律以及各個構成要素的相互關系,致力于通過歷史研究關照現實問題,嘗試拓寬區域歷史地理和地方史的研究領域,為推進當代北京以及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歷史借鑒。
孫冬虎 吳文濤 高福美 ·歷史地理 ·28.7萬字
十方普覺寺位于北京海淀壽安山下,系清朝雍正皇帝賜名。該寺始建于唐朝貞觀初年,寺內供奉一尊檀香木臥佛,元代英宗時,復鑄造五十萬斤銅臥佛一尊,供奉于寺內,民間俗稱臥佛寺。十方普覺寺是北京歷史最為悠久的寺廟之一,自元代以后,皆為皇家寺廟,規模宏大、等級崇高、藏經眾多、景觀奇特,而在京師寺廟中頗負聲譽。清代,雍正、乾隆年間曾經擴建,且建皇帝行宮。今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樊志斌 ·歷史地理 ·17.4萬字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編 ·歷史地理 ·19.2萬字
《盛京奇景八卦街》旨在以八卦街為切入點,對八卦街的文化進行一次考察和追尋,也是想對沈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精神進行一次深層探究和細致梳理。《盛京奇景八卦街》使用了史實和民間傳奇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從不同角度記錄了八卦街的建設及百年歷程,精選故事16章。就這些軼聞來看,內容豐富,寓風土人情、名人故事、行為規范、處世準則等于情節之中,充滿知識性、思想性、可讀性。有些故事不僅在遼沈地區流傳,在海內外也廣為流傳。它不僅讓讀者開闊視野,成為普通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也是青少年學習知識和經驗,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價值觀念的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更是為近代經濟發展史、城市建設史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
沈陽市和平區八卦街共同締造辦公室主編 楊永信執筆 ·歷史地理 ·5.2萬字
《“絲綢之路的互動與共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是在2016年10月,由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與大連大學中國東北亞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絲綢之路的互動與共生”學術研討會的會議論文中,精心選擇出的20余篇論文組成。論文集在國家倡導“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下,從全球史的視野出發,審視了絲綢之路上,不同文明不斷互動、實行共贏共生的歷史現象與軌跡,尤其著重討論了東北亞、中亞、東南亞國家與文明,在絲綢之路上扮演的重要歷史角色,在當前絲綢之路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學術推動,對于當前國家“一帶一路”的方針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萬明主編 ·歷史地理 ·18.4萬字
本書提出了關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1+2+3+4+5+6”知識框架,即將該地區看作1個整體,將該地區的國家分為2組(拉丁美洲國家和加勒比國家)。從空間維度,按照地理位置,將該地區分為3個次地理區域(中美洲地區、加勒比地區、南美洲)。從時間維度,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發展進程劃分為4個歷史階段(土著人古代農業文明和土地共有制形成時期、殖民統治和大地產制形成時期、考迪羅主政和初級產品出口繁榮時期、民眾主義和發展轉型時期)。對于主要拉美國家,本書重點介紹經濟、自然環境、社會、政治、國際關系5方面的內容,同時突出不同國家的各自特點。土地共有制、大地產制、考迪羅主義、民眾主義、結構主義、新自由主義是影響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發展的6條重要歷史和現實線索。
謝文澤 ·歷史地理 ·16.2萬字
1911年,美國地質學家羅林·錢伯林(RollinT.Chamberlin)在《國家地理》雜志上刊發的都江堰小鎮上戲臺與相機相遇照片,讓歷史上西方與東方在鏡頭里互視。本書以此為切入點,整體回溯了《國家地理》雜志一百多年來有關中國的報道,聚焦不同歷史階段的人文故事與地理景觀,為跨越百年的無聲文字與影像賦予多重審讀視角。全書重點放在“西南一隅”,梳理了關涉西南形象的四重主題,涵蓋植物地理、道路交通、生態文明與民族文化等,運用了跨文化與文學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反思文化書寫中的多重面紗,從不同學科視角探析區域文明變遷歷程。
羅安平 ·歷史地理 ·16.3萬字
本書以作者游記的方式記錄在東北三省各地有關抗戰題材的抗戰館、陳列館的說明,通過作者親身體驗考察實體館,闡述作者對展館的認知和感悟。作者篩選一些帶有地域特色具有歷史文化背景濃厚的展館進行研究、整理,列比其中的相同與不同,給讀者以啟迪,為研究者作參考。所選展館多以東北抗聯題材為主,體現東北抗戰的有關內容和歷史探討。
崔繼舟 謝春河 姜濱 ·歷史地理 ·10萬字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編 ·歷史地理 ·20.7萬字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編 ·歷史地理 ·20.3萬字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編 ·歷史地理 ·2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