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我們看到一段壯麗史詩——在遼闊廣袤的歐亞大陸上,有過兩條史詩般的商路,它們一頭連接著大陸東頭的長安、洛陽,一頭連接著大陸西頭的羅馬、威尼斯。絲綢、瓷器、茶葉……“中國制造”除了商品的價值,更是藝術,是精致、優雅、高貴的代名詞,讓世界為之如癡如醉。海陸兩條絲綢之路,即是兩條商路,又是兩條文化之路,千百年來,無數的東西方民族和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譜寫了一曲文化交流的千年頌歌。
國家人文歷史雜志 ·歷史地理 ·11.2萬字
“萬變”之長河,“不變”之中國。歷史學家、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講述中國歷史的血脈精神,在興衰、傳承與變遷中,尋找中國歷史的源與流。本書從疆域、民族到黃河、長江運河、絲路等十個方面將歷史和地理知識串聯起來。如果我們把古代中國比作一個像人體一樣精密龐大的協作系統,那么土地就是它的骨架,人就是它的血肉,而朝堂、政治就是它的神經中樞。漫長的中國歷史就是在它們互相影響、互相磨合的過程中延續和發展,生生不息,成就了我們今日的中國。
葛劍雄編著 ·歷史地理 ·13.3萬字
本書主要以之江大學舊址歷史為背景,對其所處地理位置、舊址環境、之江大學的文保建筑、之江大學歷史及辦學特色、之江大學的相關人物等情況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并附有10余篇有關人士的回憶文章。
胡煒 ·歷史地理 ·22.4萬字
本書是寧波理工學院思政課“微化”教學改革的成果。用大學生的語言,收集整理40個寧波區域范圍內抗戰遺跡遺存和人物的故事,再現寧波的抗戰歲月,闡釋抗戰精神的內涵。
伍醒 ·歷史地理 ·9.9萬字
才林寫的《世界地理百科》系統地介紹了世界上近百個國家和屬地的地理特征、自然資源、經濟、習俗、交通、旅游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多角度解讀世界自然和人文地理。近千幅精美的圖片與文字內容的結合,不儀增加了閱讀的趣昧性,還使讀者對世界地理知識得到了延伸拓展,從而使繁雜的地理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科學的有機整體,方便讀者學習掌握。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頗豐、風趣幽默的環球導游,邊走邊以優美、富有童趣的語言給孩子們講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山川河流,為孩子們開啟了一次驚險刺激的環球之旅。
才林 ·歷史地理 ·6.4萬字
才林主編的這本《中國地理百科》為廣大兒童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地理的窗口,本書采用圖文并茂、注音詳解的形式,系統介紹了我國各地區地形、氣候、人文、自然資源以及行政區劃、人口、民族、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識,以輕松簡練的筆觸,將祖國的青山綠水、名勝古跡,向讀者娓娓道來;并通過數百幅精美的圖片,全景再現了中華大地的絢麗風光與歷史文化底蘊,讓地理知識變得鮮活,讓少年朋友們如身臨其境般地感受黃山云海、廬山瀑布、西湖美景……縱覽神州大地壯美的畫卷,通觀中國歷史名勝的神奇景觀。讓讀者猶如置身在祖國大好河山的畫卷當中,而流連忘返!
才林 ·歷史地理 ·5萬字
《天人集(歷史地理學論集)》探討了歷史地理的變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為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從歷史地理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理論創新。本文集包括龔教授2007-2016年之間發表的近30篇論文,總字數約32萬字,內容主要涉及長江中游歷史地理、地理學史和環境變遷史、中國歷史醫學地理研究三部分。
龔勝生 ·歷史地理 ·32.8萬字
《世界盡頭的發現: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水手》內容簡介:大航海時代又叫地理大發現時代(15世紀中后期至17世紀末葉),其間,歐洲人突破地中海的地域限制,借助遠洋探險與擴張,開辟了許多重要的航路和通道,與包括非洲、亞洲、美洲、大洋洲在內的外部世界建立起直接的交往關系,由此開闊了眼界,獲得了歐洲以外的財富和經驗,推動了國內的資本原始過程,現代化由此起步。同時,人類的交往關系與活動范圍的得到了拓展,人類文明發展的全球化過程加快了步伐,真正意義上世界歷史由此開始。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時代里涌現出了一批像哥倫布、達伽馬、迪亞士、卡布拉克、庫克這樣富有傳奇色彩的水手,他們不畏艱險、勇于超越自我、探尋未知世界,充分彰顯了人類勇于進取的精神品質,《世界盡頭的發現: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水手》記錄的就是他們的傳奇經歷。
姜守明 ·歷史地理 ·14萬字
本書是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根據北京大學國子監大講堂經典講座內容整理編輯而成。北京大學國子監大講堂凝聚了關于北京市歷史、地理領域國內知名教授、學者,萃取各位教授、學者的講座精華,配以精美圖片,形成以北京歷史地理變遷為主題的學術普及讀物。本書精選了大講堂部分優秀講稿,按不同主題,經主講人親筆潤飾,集結成書。本書以北京的歷史地理沿革和傳統文化為主題,語言風趣幽默,可讀性和趣味性非常強。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組編 ·歷史地理 ·13.4萬字
本書從地理界線與人文空間、政策制度與人類行為、農牧變遷與地域文化景觀、城市人口與地域環境變遷、技術轉移與社會環境等方面,以陜西、甘肅、內蒙古等為地域范圍,多角度、多層面探討了歷史時期西北地區人地關系發展、演變的影響因素,為人地關系研究提供了環境脆弱地區的典型案例,為今天西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歷史經驗支撐。
張力仁 ·歷史地理 ·33.5萬字
本書是對我國日記體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名山游記部分的新的解讀,圖文結合地介紹了明末旅行家徐霞客游覽天臺山、雁蕩山、五臺山等名山時所經地的地理環境和人文景觀,細膩描繪了山、水、木、巖、穴等種種奇觀,記景、記人、記事,展現了明末各地的風土人情,詳細記錄了各地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
于雙遠編著 ·歷史地理 ·0字
《土耳其研究》是由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和土耳其研究中心主辦,是一本有關土耳其研究的連續性、專業性的集刊。集刊聚焦于奧斯曼帝國和現代土耳其共和國,綜合考察其歷史、文化、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諸多方面,既注重土耳其本身歷史、政治的研究,也注重土耳其與世界的互動。本書是第2期,由特稿、主題討論、專題論文和學術綜述幾部分組成,所收錄的文章反映了土耳其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趨勢。
李秉忠主編 ·歷史地理 ·14.9萬字
隨著元代完成疆域空前廣袤的大一統,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也迎來了一個人員、物資交往的高峰。本書以元代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為視角,對西域畏兀兒王國的王室亦都護家族、東遷內地的西域人家族、河西地區的元代文獻與商品、元朝和安南的關系、元代中國與波斯灣地區及阿拉伯半島南部的關系等做了細致深入的研究與探討,由此推進對元代絲綢之路沿線史地的認識與考察。
黨寶海 ·歷史地理 ·23.9萬字
《創意城市學刊》原名《杭州學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屬部門的專題性工作調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發布的平臺。改版后,學刊突出創意城市研究主題,致力于創意城市學學科建設,突破地域局限,集聚學術力量,為創意城市和創意文化建設做出積極努力。學刊主要設有特稿、創意經濟研究、創意文化研究、創意社會研究、創意人才研究、創意城市研究、創意小鎮研究、政務創新研究、治理創新研究、歷史文化研究等欄目。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編 ·歷史地理 ·20.7萬字
1911年,美國地質學家羅林·錢伯林(RollinT.Chamberlin)在《國家地理》雜志上刊發的都江堰小鎮上戲臺與相機相遇照片,讓歷史上西方與東方在鏡頭里互視。本書以此為切入點,整體回溯了《國家地理》雜志一百多年來有關中國的報道,聚焦不同歷史階段的人文故事與地理景觀,為跨越百年的無聲文字與影像賦予多重審讀視角。全書重點放在“西南一隅”,梳理了關涉西南形象的四重主題,涵蓋植物地理、道路交通、生態文明與民族文化等,運用了跨文化與文學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反思文化書寫中的多重面紗,從不同學科視角探析區域文明變遷歷程。
羅安平 ·歷史地理 ·16.3萬字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編 ·歷史地理 ·19.2萬字
索馬里位于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重要國際航運通道,靠近中東和歐洲,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索馬里雖多年飽受戰亂之苦,但遼闊的土地、長達3300多千米的海岸線、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賦予了其巨大的發展潛力。中索友好關系源遠流長,明朝鄭和在第五次下西洋時曾訪問過包括木骨都束(今摩加迪沙)等在內的索馬里的幾個城邦。索馬里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東非國家,雙方合作穩步發展。本書全面介紹和分析索馬里的歷史、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以及外交等,對于廣大讀者將大有裨益。
安春英 顧章義編著 ·歷史地理 ·19.1萬字
印度尼西亞地處赤道,擁有17000多個島嶼,被譽為“纏繞赤道兩旁的翡翠”,亦稱為“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為第三大發展中國家,擁有龐大的年輕勞動力人口、豐富的自然資源、多元包容的文化,現已成為新興經濟體中一顆耀眼的新星。本書以最新資料,全新視角,全面介紹和分析印度尼西亞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和外交等,對于廣大讀者將大有裨益。
許利平 劉暢 薛松 ·歷史地理 ·31.2萬字
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贊賞知識淵博者,學習地理,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滄海桑田、歲月變遷的過程,能幫助我們預知天氣變化和自然災害,能因地制宜地安排生活和生產……可以說地理知識是終身受益的知識。本書從小讀者感興趣的話題出發,逐漸引入地理知識,讓讀者小朋友們能對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知識產生興趣,相信閱讀完本書,你會發現,原來學習地理也能妙趣橫生。
倪麗超編著 ·歷史地理 ·6.1萬字
本書是2018年“非洲法語國家:發展與合作”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從“非洲法語國家與地區研究”“非洲法語國家對外關系”與“中國的非洲法語國家”三個維度,闡釋了法非關系的歷史脈絡、重要特征和變化趨勢,歐非關系的走勢。作者團隊主要由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外交學院等資深專家教授組成,這也是本論文集學術質量的重要保障。
詹世明 張永宏主編 ·歷史地理 ·1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