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長江文明
會員

人類文明是江河的贈禮。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同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這是史學界的共識,也是中華文明滿天星斗、多元一體的印證。自唐宋以來,中華文明的重心逐漸由北向南轉移,長江孕育并見證了數千年來中國歷史的勃興與流變。本書縱覽古今,在全球視野之下,綜合介紹了長江文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文化優勢,及其發展歷程、文化分區。長江全流域資源豐厚、人文興盛、經濟繁榮,是中國文化歷史的重要符號,至今仍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維持著中華文明的持久生命力。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長江流域的自然與人文進行了全方位介紹,并歷數了世界其他大河文明的發展歷程與特征,與長江文明進行對比辨析。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長江流域的認識和考察也是逐步形成的,作者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打破區域阻隔,從中華文明的高度重新建立對長江文明的整體性認知,詳解長江、黃河并立的文明格局,定義長江文明的歷史角色。本書提綱契領、面面俱到,從時間、空間、自然、文化多個維度講述,同時又簡明、易讀、豐富,是史學名家面向大眾推出的文化讀本,一書通曉長江文明分支及內核。

馮天瑜 馬志亮 丁援 ·地方史志 ·15.8萬字

清末民初北京輿論環境與新文化的登場
會員

《清末民初北京輿論環境與新文化的登場》主要內容:談論“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必須兼及建筑、歷史、世相、風物、作家、作品等,在政治史、文化史與文學史的多重視野中展開論述。若漢唐長安、漢魏洛陽、六朝金陵、北宋開封、南宋臨安、明清的蘇州與揚州、晚清的廣州與上海、近現代的天津與香港及臺北,以及八百年古都北京,還有抗戰中的重慶與昆明等,都值得研究者認真關注。如此“關注”,自然不會局限于傳統的“風物記載”與“掌故之學”,對城市形態、歷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學科的視野以及堅實的學術訓練;因此,希望綜合學者的嚴謹、文入的溫情以及旅行者好奇的目光,關注、體貼、描述、發掘自己感興趣的“這一個”城市。關于都市的論述,完全可以、而且必須有多種角度與方法。就像所有的回憶,永遠是不完整的,既可能無限接近目標。也可能漸行漸遠——正是在這遺忘(誤解)與記憶(再創造)的巨大張力中,人類精神得以不斷向前延伸。總有忘不掉的,也總有記不起的,“為了忘卻的記念”,使得我們不斷談論這座城市、這段歷史。在這個意義上,記憶不僅僅是工具,也不僅僅是過程,它本身也可以成為舞臺,甚至構成一種創造歷史的力量。

楊早 ·地方史志 ·14.9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野县| 乌苏市| 溧水县| 水富县| 织金县| 大新县| 密山市| 柳林县| 合川市| 汕尾市| 延安市| 马山县| 大石桥市| 崇礼县| 辰溪县| 汾阳市| 剑阁县| 右玉县| 武威市| 闽清县| 怀来县| 繁昌县| 囊谦县| 塔城市| 定襄县| 涞源县| 淮南市| 铅山县| 兴宁市| 石棉县| 务川| 滨海县| 普格县| 台中市| 龙岩市| 义马市| 南充市| 西昌市| 三门县| 江津市| 甘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