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國殤》第二卷,講述了中國抗戰從戰略防御階段轉向相持階段的艱苦歷程,重點記述從1938年10月到1943年國民黨正面戰場幾次重大戰役,詳細地描述了南昌會戰、長沙會戰、桂南會戰、上高戰役、浙贛會戰等。歌頌了中國官兵頑強不屈、殊死血戰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同時也從日軍發起的一次次“圍剿”戰、“掃蕩”戰和細菌戰中,揭露出侵略者的兇殘和罪惡。
張洪濤 ·普及讀物 ·36萬字
11世紀中葉,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人開始勃興,1115年建立金國,僅用十余年時間先后滅遼亡宋,成為強大的北方王朝。金國都城在東北的近四十年間,是東北地區空前發展時期。中央集權國家完成了由女真舊制向中原式三省六部制的變革,地方基本完成了羈糜制向行政統轄制度的轉型,形成了以府州縣與猛安謀克制度并行的雙重統治體系。耕地面積、農業與手工業技術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儒家文化廣泛傳播,國家層面以中原文化為主體,基層社會呈現出多族文化交融的特點,東北與中原在各個方面的“一體”關系日益緊密。
程妮娜等 ·民族史 ·36萬字
本套書主要講述607年到907年唐朝三百年間的故事。以官方正史和經典史書(《舊唐書》《新唐書》《大唐創業起居注》《資治通鑒》等)為基礎,以時間為經度,以影響歷史進程的關鍵人物事件為緯度,采用幽默詼諧的敘述方式,對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將、士人布衣的人生進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對大唐政治經濟制度的闡釋和評價,是一部白話正說唐朝大歷史的作品。該套書首版自上市以來暢銷五余年,深受讀者喜愛。
士承東林 ·普及讀物 ·35.9萬字
本卷的《書札》是曾國藩寫給上級、同僚和朋友的私人信函。在《書札》中我們看到一個更真實的曾國藩,他時常會和朋友們發牢騷,傾訴困境。《書札》多處寫到戰爭形勢的危急,“日在驚濤駭浪之中”,又言“軍事變幻無常,每日危疑震撼之際,愈當澄心定慮,不可發之太驟”。
曾國藩 ·史料典籍 ·35.9萬字
口述史學(oralhistory)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興起的為數不多的兼具學術研究意義、社會行動議程與公共歷史價值的研究方法與學科領域。經過60多年的發展,口述史學不僅有助于歷史學研究的不斷深化與革新,同時也被廣泛地應用于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等眾多領域,在推動跨學科應用與交叉研究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作為現代口述史學的發源地,本書對美國現代口述史學的起源、發展歷程、國際背景、基本特征、理論研究、跨學科應用、口述歷史教育與面臨的主要挑戰等問題做了較為全面而系統的梳理與研究,并希望為方興未艾的中國口述史學的發展與建設提供某些借鑒與參考。
楊祥銀 ·史學理論 ·35.9萬字
《史學史研究》文選叢書,是根據歷年來發表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主編的《史學史研究》雜志上的學術論文匯編而成。《中國古代史學卷》下是《史學史研究》文選分冊之一,由《史學史研究》雜志上中國古代史學部分的重要研究論文匯編而成,其中作者包括白壽彝、侯外廬等史學大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本冊主要是關于隋唐至清代的史學史研究論文,此時期的研究重點在于凸顯魏晉南北朝之前我國史學上的重要研究成果及爭論,是我國古代史研究的寶貴資料。
向燕南主編 ·史學理論 ·35.9萬字
在這本書中,知名歷史學家伊恩·莫里斯倚靠大歷史觀和全球視野,態度鮮明地指出,決定英國興衰命運的是其地理要素,以及由此產生的有關身份認同、流動性、繁榮、安全和主權等議題。海上航線的連通促成了不列顛與歐洲大陸的交往與發展,也開啟了雙方長達千余年的恩怨情仇。是為了自身的安全與繁榮,加入歐洲聯盟的懷抱,還是維護主權與民眾的身份認同,堅持獨立發展,是困擾這片島嶼長達千年的迷局。在掙扎與抉擇中,不列顛歷經三角貿易、建立聯合王國、殖民世界、工業革命……這個蕞爾小國逐漸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實現了其稱霸世界的宏圖。但步入近現代,愛爾蘭獨立戰爭、兩次世界大戰的消耗、對是否“脫歐”的搖擺、東方力量的崛起……內外交困的帝國日漸無力,也逐漸迷失了自己的前進方向。世界舞臺和發展核心從西方轉向亞洲,困擾不列顛千余年的難題已悄然改變。是堅定地追隨美國,或開辟與中國的合作通道,還是成為連接美國、歐洲與中國的樞紐,成為21世紀的英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回望世界,地緣關系成為各國合作與沖突的關鍵,我們或許也可在這本書中,窺見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下一步。
(美)伊恩·莫里斯 ·世界史 ·35.9萬字
本書全面、精練、準確地介紹二十五史中每部書的緣起、編纂始末、刊刻流布、內容特點、學術成就、思想影響、研究狀況等各個方面;每篇中都有推薦參考書目,以期指示門徑。本書是了解中國歷史的首選入門讀物,王鐘翰、安平秋、黃永年、王天有等學術專家精心撰寫的精準之作。李學勤贊譽到:“全書各篇,既有系統的敘述,又有獨到的見解,在行文上更注意深入淺出,便利學人。”
王鐘翰 安平秋等 ·史家名著 ·35.8萬字
本書是“絲路百城傳”系列叢書的重要讀本。本書以四大章“涼州”“民勤”“古浪”“天祝”四十多篇分專題全面敘寫絲路重鎮武威自古及今的歷史、包容開放的氣度以及這座城市歷經的磨難和鑄造的人文精神。武威從得名那一刻正式走向歷史前臺,成為絲綢之路上控扼咽喉的要塞重鎮。所有屬于河西走廊的故事里都有武威的身影,或直接參與、或間接影響,大涼州在武威凝聚起一座使人仰視的豐碑,獨一無二,滄桑古樸。出生成長于武威的陳玉福繼《張掖傳》后,聯手武威作家程勰為他們共同的故鄉樹碑立傳,書寫出一座兼容并包的硬朗陽剛之城,一座輝煌與落寞交替、覆滅又重生的邊塞之城,興盛之城。
陳玉福 程勰 ·地方史志 ·35.8萬字
當代文字學權威學者許進雄關于中國古文字及相關社會文化的扛鼎之作,配合神話傳說、出土文物、文獻典籍、研究報告、中外民俗、人類學理論以及古文明時代背景,以專業的學養與平實的敘述解析造字創意,揭露文字神秘起源與意蘊,帶領讀者感受古文字的無窮魅力。以文字為鑰,解鎖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作者精心擷取421個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古文字,涵蓋了文字、古史、漁獵、畜牧、農業、谷物、冶金、工藝、飲食、衣服、居住、交通、娛樂、商業、醫學、戰爭、祭祀、與四靈等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破除當代對于上古時期諸多禮俗、習慣、思想的誤解,真實、趣味地呈現中國古代社會的全景圖卷。
許進雄 ·史學理論 ·35.7萬字
袁行霈,1936年生。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書是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組織撰寫的一部多學科融合的學術著作。突現文明史既是人類的創造史,也是人類的演進史這一觀點,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別對應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社會的組織方式以及人的心靈世界,展示其錯綜復雜的關系,做出總體性的描述,以突出中華民族的創造力以及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過程。本書將中華文明分為四個時期,以中華文明史上重大的轉型作為分期的依據,細致地描繪了各個時期文明的特點、亮點,及其承上啟下的關系,彰顯那些對文明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物,探討對文明發展起關鍵作用的各種因素,從而全面論述了中華文明發展的歷程,揭示了若干發展規律和歷史經驗。本書力圖將中華文明放到世界格局中進行考察,寫出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進程中所處的地位。在論述中充分注意文物考古資料與文獻資料的結合,力求史筆、議論、才情三者相結合。本卷涵蓋隋唐至明中葉。
袁行霈 ·中國史 ·35.7萬字
本書作者選取公元1400年作為歷史的參照點,詳細闡明了那個時段的歐洲和歐洲以外的世界的面貌;之后從馬克思主義的“生產方式”概念切入,提出親屬關系、附屬納貢和資本主義這三種生產方式,始終以生產方式的分合、沖突與重組為核心貫穿全球人類的歷史;結合豐富的史料,對于15至18世紀下半葉工業革命出現之前的殖民帝國時代,以及18世紀下半葉工業革命發生以后至今的資本主義時代的全球性擴張及其主宰關系的發展,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論證,并敘述了世界上不同人群在遭遇這一系列巨變時所經歷的不同變化。
(美)埃里克·R.沃爾夫 ·世界史 ·35.7萬字
《契丹資料輯錄》主要輯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以及五代初期約五百多年契丹的史料。收錄時間,上起自契丹之名始見于《三國史記》記載的378年(東晉太元三年、高句麗小獸林王八年),下訖于907年(唐天祐四年、后梁開平元年)耶律阿保機取代遙輦氏稱汗建國。
肖愛民編 ·民族史 ·35.7萬字
本集刊以學術研究為主,內容主要為域外漢籍中有關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本輯有日本漢籍研究、朝鮮—韓國漢籍研究、越南漢籍研究、書評幾個專題。本集刊以學術研究為主,內容主要為域外漢籍中有關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本輯有日本漢籍研究、朝鮮—韓國漢籍研究、越南漢籍研究、書評幾個專題。本集刊以學術研究為主,內容主要為域外漢籍中有關語言、文學、歷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本輯有日本漢籍研究、朝鮮—韓國漢籍研究、越南漢籍研究、書評幾個專題。
張伯偉 ·史料典籍 ·35.7萬字
本書運用歷史文獻學、詮釋學等歷史學、思想史(哲學史)方法,從多重視角對《春秋》《穀梁傳》及其歷代注疏進行了研究。自先秦兩漢到民國初年,春秋穀梁學經過先秦釋經、漢初浸微、漢宣大興、東漢微絕、魏晉義疏學盛、唐代獨尊范注楊疏、宋元明疑經惑傳、清代漢學復興、民國返本開新的發展歷程,兩千多年的春秋穀梁學體現了“善釋《春秋》,會通三傳”、“跨越古今,曲折演變”的歷史特點,突顯了“扶微補絕,返本開新”、“延續學統,三傳同輝”的歷史地位。
文廷海 ·普及讀物 ·35.7萬字
著名明史學者樊樹志教授用五卷兩百余萬字圖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視野和生動鮮活的細節刻畫筆法,生動描繪了晚明跌宕起伏的歷史長卷,呈現晚明社會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歷史大變局。本套書圖文雙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寫晚明史》首次與讀者見面。樊樹志先生從嘉靖中期內閣更替落筆,以清初吳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載”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實的史料和歷史學家的深厚學養見解,向讀者娓娓講述晚明這段令人蕩氣回腸的歷史。
樊樹志 ·中國史 ·35.7萬字
《清代基層組織與鄉村社會管理——以四川南部縣為個案的考察》以《清代南部縣衙檔案》為文獻支撐,輔以典制文獻、官箴書、方志等,對南部縣的保甲、里甲、里排、鄉約、團練等各類基層組織設立的原因、職能作用、演化過程以及吏的選任等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從中可見南部縣各類基層組織是如何對鄉村社會進行管理的。該書對推動清代鄉里制度研究的深入開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茍德儀 ·史學理論 ·35.7萬字
萬歷二十年(1592),日本悍然發動針對朝鮮和中國明朝的侵略戰爭。應朝鮮國王的請求,大明萬歷皇帝朱翊鈞毅然派名將李如松出師東征,抗日援朝,血沃朝鮮半島。對于歷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評判。作者采用了《左傳》的手法,使謀定于成敗之前,以人帶事,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戰前各方勢力的謀略和將領們的機智。在書中,每個人物的形象都是那么鮮明,每個人物的內涵卻又那么豐富。萬歷抗日援朝的勝利,對亞洲格局的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李浩白 ·普及讀物 ·35.7萬字
本書為“蔡東藩說中國史”的五代史通俗演義,共六十回,從朱溫篡唐到趙匡胤陳橋兵變,精彩演繹五十三年五代更替歷程。作者博采正史,間取稗官野乘,敘述平實流暢、有條不紊;自評自注,語言風趣,情理兼備。翻閱本書,如同一幅五代歷史畫卷緩緩展于眼前,時而金戈鐵馬,時而溫柔繾綣,時而列國紛爭,時而忠奸博弈……讓人目不暇接,感慨萬千。
蔡東藩 ·普及讀物 ·35.6萬字
本書依循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從時間上按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現代史和當代史為主線,詳盡、清晰、生動地展現了人類社會從無到有,各個國家從建立到興衰,以及各國之間外交關系的發展歷史,內容包括人類社會生活、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了解世界歷史,讀這本就夠了!
華業 ·普及讀物 ·35.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