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秦封泥是復原秦代職官制度、地理制度極為重要的出土文獻。由于其多為盜掘出土,分散收藏于國內外公私藏家,陸續發表在各種圖書、期刊、報紙、網頁,造成學者利用的巨大困難。有鑒于此,《秦封泥集存》對已公布的秦封泥資料進行全面收集,并根據封泥拓片、照片等內容進行去重處理,以求獲得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封泥品種、數量等信息,這將對秦的職官郡縣構成、變化以及秦的歷史研究等產生重要影響。
劉瑞編著 ·文物考古 ·18.1萬字
“玄武門之變”是中國史上極為血腥殘酷的一場宮廷政變。玄武門前,李世民布局精密,執行果斷,一箭射穿兄長咽喉。在中國古代,用暴力奪取政權的事件,史不絕書。然而,在暴力奪權者中,畢竟很少有人能取得李世民后來那樣輝煌的成績。“貞觀之治”自古為史家津津樂道。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善于納諫、勵精圖治,不僅創造了君主時代文明的政治環境與和諧的君臣關系,奠定了唐朝三百年制度基業,還成為此后千年中國的明主典范。貞觀時代的誕生與發展,離不開太宗的英明。但僅“英明”兩字,不足以解答太宗能創造如此輝煌業績的全部原因,更不能解釋玄武門前的血腥殺戮。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李世民究竟經歷了什么?
孟憲實 ·中國史 ·18.1萬字
秦朝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大部分史料已經散佚,許多史實已無從考證。但在《秦謎:重新發現秦始皇》中,李開元教授基于田野調查、出土文物和考古發現,糅合史學、考古學、醫學以及法學等多元學科視角,運用吊線跟蹤、混合洗牌等刑偵手法,大膽推測、小心求證,穿越千年迷霧,偵察你所好奇的有關秦始皇的一切。復活被嚴重誤讀的秦國歷史,還原被歷史妖魔化的秦始皇,對秦始皇及其周圍的人物身世、背景、立場、政治活動和秦代宮廷政治網絡做了全面的勾勒,從而使得如謎的秦朝歷史,有趣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李開元 ·普及讀物 ·18.1萬字
本書可說是現當代版的《世說新語》。其中以短小精悍的故事形式,敘述了一些在歷史上有影響的名人軼事。包含德行、人論、立言、政事等33篇,集中了大量的史料,共18萬字,向讀者們展現了富有生活氣息的歷史畫卷。選材偏重于民國至今的名人趣事,有助于讀者更好地了解那個時代。其中的內容生動有趣,極具參考價值。曾國藩和李鴻章是師生關系,曾國藩秉承家訓。他要求手下將領都得和他一起用早飯,李鴻章卻常常找借口偷懶。一天早上,親兵來叫他起床,李鴻章告以頭痛,請辭早飯。不一會兒,曾國藩的侍衛前來說大帥有令:今日務必一同進餐。李鴻章只好“披衣踉蹌而往”。趕到餐桌前,只見滿桌文武肅然端坐,沒一個人動。見李鴻章來了,曾國藩點點頭,大家這才開始吃飯。席間,曾國藩一言不發,埋頭吃飯。食畢,曾國藩盯著李鴻章一字一頓說了句話,讓李鴻章從此再也不敢偷懶。到底是什么話呢?不妨翻開書,看看這些名人軼事。
李異鳴 ·普及讀物 ·18.1萬字
本書以云南為中心,充分利用既有研究成果,在梳理云南民族關系演進趨勢的基礎上,重點考察文化生產的主體、結構、產品內容、生產方式的歷史變遷,對不同類型的文化生產與民族關系的形成、發展以及政經秩序的建構、轉型之間的關聯做個案研究。作者希冀由此獲得關于文化生產與民族關系建構的典型資料,并為文化產業和公共文化服務在建構平等和諧民族關系中發揮積極作用提供理論和經驗支持。
劉濤 ·地方史志 ·18.1萬字
本書《活在大唐》以輕松讀史的方式及現代人的視角,回到大唐去體會大唐子民以及皇家貴族活色生香的生活,作者將扎實深厚的唐代歷史和史學知識,貫穿到輕松詼諧的現代文字中,還原出一幅好玩兒、好看的大唐全景圖。本書從一些基本的社會常識開始,延伸到大唐的政治制度、軍事體制、經濟文化、對外交往、娛樂生活、時尚潮流等大唐的各個方面,用輕松幽默的解讀方式,來呈現出一個現代人眼中的大唐,真實的歷史事件加上具有現代理念的解讀,營造出一種輕歷史的趣味,以及不同視角的新鮮感。其文字清純質樸,厚重不失活潑,游刃有余,大俗大雅,不但提高了可讀性,同時也讓人耳目一新。而且,本書還配有輕松幽默的Q版歷史插圖和好玩兒、新鮮的歷史專題,既呼應了內文的輕松范兒,更讓讀者享受到讀史的樂趣。
侯悅 ·普及讀物 ·18.1萬字
本書是東漢文壇主要人物的評傳,這些文學家包括:桓譚,馮衍,班門群英(班彪、班固、班昭),崔氏世家(崔篆、崔骃、崔瑗、崔琦、崔寔),杜篤,賈逵,王充,傅毅,黃香,梁鴻,張衡,王逸,朱穆,馬融,王符,秦嘉、徐淑,酈炎,高彪,延篤,趙壹,蔡邕,應劭,鄭玄,荀爽,孔融,彌衡,以及古詩十九首。其中的許多作家除了專門的文學史有簡略述及之外,很少被專門論述,本書因此具有普及與填補空缺的意義。在體例上,每章之前都有一段精彩的點評,可以幫助讀者更全面、立體而簡括地把握每位傳主的獨特之處,及其在文學與文體上的貢獻。而且,通過本書既能了解作者的生平和經歷,尤其是在政治與文學之間的出處進退,又能對他們的代表作品有較為深入的了解,是有關東漢文學與歷史的一本非常好的普及讀物。
徐公持 ·中國史 ·18.1萬字
本卷的《年譜》由曾國藩的學生黎庶昌編撰整理而成,“近世刊刻前賢專集,乃必為年譜一編,以考訂其所作詩文之先后歲月。蓋本《孟子》誦詩讀書、論世知人之意”。《年譜》語言簡潔明晰,所述材料可信,評價得體,為后人研究曾國藩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材料。
曾國藩 ·史料典籍 ·18.1萬字
百萬暢銷書《知行合一王陽明》作者度陰山全新傳記力作!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高筑墻:別人四處搶地盤,朱元璋卻一心一意拿下咽喉金陵,確立根基。廣積糧:大家都在忙擴張,朱元璋卻忙著恢復農業生產,鞏固大后方,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緩稱王:對手各個稱帝稱王,朱元璋不務虛名,悶頭發展,靜待時機,擊敗所有對手。翻開本書,看明太祖朱元璋如何靠這“九字三訓”穩扎穩打得天下!
度陰山 ·普及讀物 ·18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超級案例集”。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歷史先輩們都遇到過、處理過,有經驗教訓。作者華杉用“通篇大白話”翻譯整部《資治通鑒》,并盡量保留原文的韻味,讓人像讀小說一樣拿起來就放不下。同時,結合歷代名家觀點和本人管理經驗,講透《資治通鑒》中對21世紀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
華杉 ·普及讀物 ·18萬字
本書依據志怪小說、碑銘、墓志、方志、族譜等不同形態的史料,以溫州與杭州等地方為主要案例,嘗試從文本與書寫的角度重建宋代社會史的圖景。在宋代地方社會,小農與富戶、胥吏與海商、巫鬼與寺僧,都市中的武人與權貴,以及新興的士人群體,共同構建起地方社會的關系與網絡結構。士大夫占據著全國行政系統的核心地位,但在地方社會,科舉士人還是一股不穩定的新潮流,有時游離于地方社會,有時需要與其他社會群體相互滲透,才能在地方社會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視角的變換與圖景的重建,或許能揭示宋代社會更豐富的內涵。
吳錚強 ·中國史 ·18萬字
本書選取了我國明朝歷史上文治與武功均有不俗造詣的偉人王陽明作為切入點,詳細介紹了他的生平和事跡,諸如心路歷程、哲學思想和用兵方略等。為我們講述他是如何從一介布衣,成長為大明朝人人敬仰的圣人。在揭示他成功背后的諸多因素之余,對王陽明一生苦心鉆研的心學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解讀,總結成為管理自己心情的心得體會。
劉義光 ·普及讀物 ·18萬字
民國時期是西安城市由傳統向近代轉型的重要階段,道路作為城市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其發展演變往往是城市變革的先導。本書運用歷史地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理論方法,以民國西安城市道路系統演變為切入點,從復原城市道路系統演進過程、分析道路系統演變與市政管理變革的關系、探察道路利用過程中路——車——人三者之間的沖突和管理所體現的城市治理轉型等三個層面展開論述,以期深入理解民國西安城市近代轉型歷程。本書以道路系統演變為載體,嘗試從物質實體建設、上層制度演變、城市社會變遷三個層面,為近代轉型視角下的歷史城市地理研究探索新的思路。
郭世強 ·歷史地理 ·18萬字
地球有70%的面積為海洋所覆蓋,人類進行海洋征服行動的歷史至少可以上溯5000年,海洋不僅是不同民族、文明之間貿易與交流的通道,也成為暴力和殺戮的戰場,多少國家因海洋面興,又因海洋面衰;而近代以來,與世界歷史進程相伴而行的更是一個個海洋大國的浮沉更替。那么,是什么力量在左右著海洋的變局?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本書展示了兩條線索:一條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木槳風帆到蒸汽艦船,從大艦巨炮到潛艇、航空母艦,從常規動力到核動力;另一條是海權的發展——從古代海權、近代海權到現代海權,表現為一個個大國興衰、導引海洋變局的歷史進程。本書力圖通過展示達兩條線索的交叉影響,揭示國家產生以后,特別是近代地理大發現以后,海權如何塑造世界歷史的進程、左右國家的命運,如何影響全球政治、經濟與軍事的格局,是一本內容宏富、視角宏闊的世界歷史普及讀物。
張煒 ·世界史 ·18萬字
《明朝那些事兒》第叁部,明英宗朱祁鎮聽信讒言,殺害大功臣于謙,而這也成為他繼“土木堡之變”后,留下的又一大歷史污點。英宗病逝后,相繼即位的兩位皇帝憲宗和孝宗,一個懦弱不堪無所作為,一個心有余而力不足,撂下的這副重擔落在了一個貪玩鬧騰的皇帝——朱厚照身上,寵八虎,建豹房,自封“威武大將軍”,朝廷中充斥著一幕幕荒唐的鬧劇,局勢更是動蕩不安。
當年明月 ·普及讀物 ·18萬字
劉邦謀取天下的格局與方法。本書是MBA商學院經典課程,不僅僅是管理。逆襲成長、權謀爭斗、用人管人、陽謀陰謀將在本書中一一為你展開。劉邦都可以堪稱是帝王之師,因為同樣是帝王的李世民與朱元璋就對他推崇有加。劉邦成長于市井,文不能書,武不能戰。但卻在他的領導下,逐漸干掉各位響當當的人物,干掉項羽,平定天下。后又借他人之手,干掉韓信,去除隱患。是他締造四百年大漢帝國!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兩位謀下天下的皇帝都給了他極高的評論。連毛澤東也評價“劉邦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是封建皇帝里邊非常厲害的一個”。
高原 ·普及讀物 ·18萬字
國土問題永遠是一個國家最敏感的神經。19世紀中葉,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大門。訛詐、搶掠、賠款、割地紛至沓來,放眼望去,大好河山滿目瘡痍。蜿蜒曲折的國界猶如華夏民族的血脈,雄奇壯美的山川撐起炎黃子孫的脊梁。《大國的疤痕》是恥辱的巨柱,銘刻歷史慘痛的一頁;《大國的疤痕》是世紀的警鐘,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赫藍希 ·普及讀物 ·18萬字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中國面臨著西方的巨大沖擊,許多知識分子以經歷了“明治維新”后已經“現代化”的日本為媒介,直面西歐文化。本書即主要考察譚嗣同、章太炎、熊十力、梁漱溟和藝術家李叔同(弘一法師),在面對時代課題與西歐思想的沖擊時,如何進行中華民族思想與哲學的建構,以及在此過程中他們的精神軌跡,特別重點關注他們的思想與佛教的關聯。另外,這些與佛教哲學進行思想搏斗的知識分子們都患有“神經”癥,因此本書還將說明,從心身醫學的角度思考他們對佛教的關注和“神經”癥,也是我們反思“近代”時要面對的重要主題。
(日)坂元弘子 ·史學理論 ·18萬字
本書是歐洲學界普遍認可的權威著作,講述了16世紀歐洲上半期復雜多變的歷史,以哈布斯堡和瓦盧瓦兩個王室爭奪意大利、角逐歐洲霸權為主線,以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之間血雨腥風的戰爭、縱橫捭闔的外交斗爭為落腳點,夾雜著宗教改革、發現新大陸等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深刻解讀了國家權力與國際權力、君權與教權紛繁復雜、此消彼長的關系,非常值得一讀。
(英)阿瑟·亨利·約翰遜 ·世界史 ·18萬字
2017年紀伊國屋人文大獎,加藤陽子“戰爭三部曲”收官之作,被世界三次追問“選擇哪一邊”的日本,為何總是滑向戰爭?深入剖析日本戰爭之路,揭秘日本戰爭背后的外交失誤。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世界曾經通過三次外交事件考驗日本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然而,日本最終都沒能選擇正確的道路。本書是日本東京大學歷史學教授加藤陽子“戰爭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以外交交涉為切入點,圍繞日本歷史上的三次選擇,即如何處理“九一八”事變、是否加入德意日三國同盟、對美關系是戰還是和?詳述日本最終“滑向”第二次世界大戰旋渦的來龍去脈。作者基于嚴謹的歷史研究和廣泛的檔案資料,深入分析日本的政治、外交和媒體環境,剖析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外交決策失誤,揭示了日本在近代史上多次選擇戰爭的道路,尤其是在二戰期間選擇與美國對抗并最終走向失敗的深層原因。
(日)加藤陽子 ·世界史 ·1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