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蔡東藩說中國史”的南北史通俗演義,上下冊共一百回,從劉裕篡晉到元嘉之治,從鐘離之戰到侯景之亂,從孝文帝改革到楊堅稱帝,精彩演繹近二百年南北朝興亡歷程。作者博采正史,間取稗官野乘,敘述平實流暢、有條不紊;自評自注,語言風趣,情理兼備。翻閱本書,如同一幅歷史畫卷緩緩展于眼前,時而金戈鐵馬,時而溫柔繾綣,時而列國紛爭,時而忠奸博弈……讓人目不暇接,感慨萬千。
蔡東藩 ·中國史 ·31.2萬字
本書由17篇專題論文改寫而成,現有十三章,分為四編,大致圍繞敦煌吐魯番文獻而展開。分為律令制度、社會經濟、學術與教育、占卜與歷日四編,具體內容涉及:唐尚書六部二十四格初探、敦煌出度文書所見唐代度牒的申領與發放、敦煌吐魯番文書所見唐代“三賈均市”的制作與實踐等。
趙貞 ·文物考古 ·26.3萬字
本書篩選收集了1958年10月25日至2017年12月底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重要會議、重要事件、重要活動以及與此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自治區成立60年來各方面建設的真實記錄,為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為“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黨史研究室 ·地方史志 ·22.7萬字
本書創新性地取英國與東南亞雙視角,結合即時即景歐美與東南亞國際關系的背景,以對比方式縱向考察馬來亞與緬甸在殖民地形成過程、應對英國的政治、經濟、教育與社會殖民政策,以及在戰后保留英國殖民遺產,和選擇去殖民化道路方面的相通性與不同性。結果表明殖民與被殖民是一個不平等的雙向互動的歷史過程。此過程不僅與馬、緬各自的前殖民時期歷史密切相關,對戰后現代民族國家建構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許潔明 王云裳 ·世界史 ·21.2萬字
本書在梳理唐代科舉制度有關文獻的基礎上,考述唐代取士各科,如明經、進士、制舉等的情況,考察了唐代科考的科目設置、內容沿革、貢舉、舉子行卷、放榜宴集等活動,探討了科舉制度對當時文學風氣、社會風尚等的影響。其以史學與文學研究結合的辦法,綜合考察古人在歷史記載、文學描寫中的有關社會史料,研究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維方式、心理狀態,并著力重現當時部分的時代風貌和社會習俗,在研究史上開一時風氣之先,影響深遠。
傅璇琮 ·史學理論 ·31.4萬字
由《江左經略中原》《桓溫伐燕》《桓溫滅蜀》《桓溫廢立》《苻氏據長安》《苻秦滅涼》《苻秦滅燕》七篇組成。《江左經略中原》《桓溫伐燕》《桓溫滅蜀》《桓溫廢立》,敘述了東晉謀劃出兵北伐、收復中原和桓溫平定巴蜀、圖謀帝位的歷史過程;《苻氏據長安》《苻秦滅涼》《苻秦滅燕》,記錄了前秦王朝的興起與苻堅取得前秦政權后滅掉前涼、前燕政權的經過。
袁樞 ·中國史 ·23萬字
本書以近代廣州的城市建設為切入點,在大量使用方志、政府出版物、檔案、報紙、期刊、譜錄、游記、旅游指南、文集、回憶錄、海關報告等資料的基礎上,探討近代廣州土地產權的產生及其被納入政府行政管理的過程,試圖以地域社會的角度,展示廣州從清末到民國的歷史發展脈絡下從“省城”到“城市”的景觀變遷和建構過程,以加深對中國近代城市形成和發展的認識和理解,重新思考中國城市的轉型問題。
黃素娟 ·地方史志 ·27.2萬字
三國,一個英雄輩出、戰爭不斷、烽煙四起的時代。三國,一個智計并出、連橫博弈、合合分分的時代。這是一部宏觀全景的歷史讀物,這是一部權威專業的歷史讀物,這是一部見解獨到的歷史讀物,這是一部生動有趣的歷史讀物。南門太守耗費30多年時間遍查史籍、分析史實,親訪百余處三國遺址遺跡,用正史的筆觸、全史的概念,幾易其稿,撰寫的皇皇巨作,為讀者講述三國的歷史真相!本書從東漢末年開始寫起,包括宦官亂權、何進被殺、董卓入京、酸棗會盟、獻帝西遷、董卓被刺、王允誤國、獻帝東歸、易京失守、席卷江東、征伐陶謙、轅門射戟、袁術稱帝、青梅煮酒、呂布被滅、袁術敗亡、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孫劉聯盟、潼關之戰、劉備入川等內容。其中,赤壁之戰僅是一場遭遇戰、草船借箭的主角是孫權而非諸葛亮等歷史事實,歷來被文學藝術夸張虛構。本書從史實出發進行正本清源,還原歷史本來面貌,給讀者講述真實的三國歷史。
南門太守 ·中國史 ·31.6萬字
《民國史研究》是由中國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主辦的專業學術集刊,依托地處北京的區位優勢和本單位現有的學術條件,在全面關注整個民國時期歷史的同時,自覺以北京政府時期的歷史研究為側重點;在兼顧政治史、經濟史和社會史等領域的同時,尤為彰顯思想文化史的研究特色。此外,在推動民國時期北京史的研究方面,也將提供一個專門持續的學術發表平臺。本輯為創刊號,分“專題論文”“學術筆談”“前沿信息”“書評”“珍稀文獻”五個欄目。
郭雙林 ·中國史 ·23萬字
牛津歐洲史,百位院士40年打造牛津經典。全景式重現法國大革命的波譎云詭全景式重現大革命的波譎云詭,沉浸式體驗大轉折的瞬息萬變。1789年7月14日,法王路易十六在日記里寫下“今日無事”,而就在此時,巴黎的起義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獄,拉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舊制度被迅速打破,新秩序亟需確立,權力的真空使法國社會瞬間失序,淪為各方勢力亂斗的舞臺。本書重現了法國大革命近3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國家破產、對歐宣戰、恐怖統治、熱月政變、拿破侖執政……讓讀者置身18世紀的凡爾賽宮、議會現場、法國街頭、戰爭前線,全景式感受大革命的波譎云詭,沉浸式體驗大轉折的瞬息萬變。
(英)威廉·多伊爾 ·普及讀物 ·37.9萬字
本書從唐代政治制度中的核心內容——禮制制度層面的描述入手,以豐富的史料和細致的考證分析,深入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由此生發的文學領域,較清晰地呈現了禮制、文人、文學在歷史時間脈絡里交互影響的復雜互動。作者還從文化與文學的結合點上,對吉、賓、軍、嘉、兇五禮制度下唐代郊祀、封禪、挽歌、朝賀、巡狩諸禮的歷史源流,及相關文學現象的演化趨勢進行了條分縷析、洞微燭幽的考察,關注到禮制文化背景下文學發展的內在理路與多維價值。并以杜甫的“三大禮賦”、敦煌書儀《甘棠集》為個案,分別對唐代文學中所體現的禮制和作為文學的禮制作出了獨到的闡釋。本書將宏觀把握與微觀實證相結合,學術史的反思與問題意識并重,既有唐代禮制與文學關系的總體考察,又有從五禮角度進行的系列專題研究,從而為唐代文學研究展開了面向禮儀制度的一章,為唐代制度與文學、唐代文化與文學這一研究領域增添了新的例證。
于俊利 ·專業史 ·24萬字
秦漢是我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民族情況復雜、文化傳承性強、中央集權等基本國情形成的時期,適應基本國情需要建立的秦漢行政體制,已經具有大量的現代特征。本書利用傳世史籍和出土簡牘、碑刻資料對秦漢行政體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對于當代行政體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張銳 ·中國史 ·32.9萬字
由《契丹滅晉》《三叛連兵》《郭威篡漢》《世宗征淮南》四篇組成,主要記載了五代十國后期契丹滅晉、后漢建立、后周代后漢并開始北伐南征的歷史。《契丹滅晉》敘述了契丹(遼)南下中原滅亡后晉以及劉知遠建立后漢、收復汴京(今河南開封)的歷史。《三叛連兵》敘述了后漢河中、鳳翔、永興三個藩鎮相繼反叛以及后漢朝廷相繼予以平定的歷史。《郭威篡漢》敘述了后周太祖郭威奪取后漢政權、建立后周王朝,以及后周世宗柴榮即位初與北漢戰爭的歷史。《世宗征淮南》敘述了后周世宗柴榮即位之后率軍親征,擊敗南唐,奪取江北十四州并使南唐臣服后周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30萬字
“西班牙與西班牙語美洲文學通史”是第一套真正意義上的西語文學通史,且不限于西語,蓋因它起自西班牙作為相對獨立的王國——西哥特,迄今為止,延綿一千五百余年,橫跨歐美兩個大陸,涉國二十,外加古代瑪雅、印加和阿茲臺克文明之遺產。通史凡五卷,由《西班牙文學:中古時期》《西班牙文學:黃金世紀》《西班牙文學:近現代》《西班牙語美洲文學:古典時期》《西班牙語美洲文學:近現代》構成。第一卷《西班牙文學:中古時期》由西哥特拉丁文學、阿拉伯安達盧斯文學、西班牙語早期文學三部分組成,從西班牙王國雛形時期的宗教化文學、到穆斯林占領時期乃至“光復戰爭”后期的世俗化傾向,延伸至“黃金世紀”前夕,經與古代印第安文學碰撞、化合,催生出更加絢爛的景觀。
陳眾議 ·普及讀物 ·28.4萬字
本書考察北朝至隋唐時期內侍制度的演變,凸顯了觀念與制度之間的密切關系。北魏早期無內外朝之分。隋統一南北,設內侍省,將內侍部門定位為南衙下屬機構。李唐前期,內侍制度承襲隋初的設置模式,內侍仍可擔任外廷官員。至安史軍興,宦官任外朝官之習達到最后的高峰。自唐代宗誅魚朝恩始,宦官在原則上不再任外朝官,而宦官把持的內朝機構及職能轉而擴大。唐末的動亂中,宦官突破內朝體制的參政模式。然唐隨后而亡,中古內侍參政之制便告一段落。
徐成 ·中國史 ·27.5萬字
本書初版于2014年。由幾類文章匯編而成,長短不拘,比較輕松可讀。增訂本的部分篇目做了調整,有增有刪。作為茅海建教授為數不多的學術隨筆集之一,可以見其內心活動的真實寫照、史家的性情表露。“依然如舊的月色”,是作者對其當年確定學術路徑的篤定與堅守。其中有一組圍繞晚清文化生活史的文章,可以看作作者利用海量檔案閱讀中的邊角余料做出的小題目。如,關于“湖湘文化”;關于龔自珍;慈禧太后、光緒帝、攝政王載灃等清末帝王的教科書;讀張之洞、醇親王府、李鴻藻等處檔案所見禮單、貢品,從高官大員的送禮活動,梳理出晚清上流社會的變化,扎實詳明而饒有趣味。
茅海建 ·隨筆 ·21.1萬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是一部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經典歷史讀物,一經問世,便因其獨特的體例、豐富的知識而深受讀者喜愛,成為我國發行量最大的歷史類讀物之一。《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通過科學的體例、全面的內容,圖文結合,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地講述了中華五千年歷史,使得這一經典讀物在真實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等方面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同時,《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以時間為序,精選了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分為華夏起源、中原爭霸、九州一統等7個篇章,使讀者能從中華五千年歷史中汲取睿見卓識,深化并拓展人生閱歷。精練簡潔的文字、多種視覺元素、全新的視角、科學的體例,結合全面豐富的內容,使讀者能深入地了解歷史,從全新的角度和嶄新的層面去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于海娣 黎娜 ·中國史 ·48.6萬字
秦漢時期是中國交通史進程的重要歷史階段。本書總結了秦漢交通道路建設、津橋、車輛制作、運輸動力開發、內河航運、近海航運和海外交通、造船業、都市交通等多方面的成就;對于秦漢主要文化區的交通結構、倉制和主要糧路、產業布局及運銷區劃、運輸業、人口遷徙與人口流動、通信形式、域外交通等也有所論述。交通與秦漢政體的成立,交通與秦漢經濟的運行,交通與秦漢文化的發育,在“秦漢文明的交通史背景”這一主題下有所說明。“秦漢人的交通心理與交通習尚”也作為歷史文化考察的對象有所討論。
王子今 ·中國史 ·49.4萬字
春秋是中國文化的爆發期,是中國歷史上鮮有的一段百家爭鳴、思想活躍的黃金時代,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等輪番登場,積淀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同時也代表了中華文明的高度。春秋也是一個大變局時代,對欲望的追求導致爾虞我詐、骨肉相殘,伴隨著的是對規則的破壞,是人性惡的一面的爆發。春秋時期,是舊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被建設的過程。這種秩序不僅是國家之間的,也是人與人之間的。這套書用堅實豐富的史料、通俗易懂的語言,還原了這樣一個大變革、大爭鳴的時代。第一冊齊楚崛起:幽王烽火戲諸侯,平王被迫遷都洛邑,春秋大幕從此拉開。齊國乃姜太公封地,因俗簡禮,迅速強大。齊桓公九合諸侯,先成霸業。楚國在南方日漸強大,吞并小國,有地千里。齊、楚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國家,終于正面對壘。王室衰微,禮崩樂壞,諸侯并起,大國角力。大義、私欲、智慧、權謀,無數詭譎的歷史故事就要上演……
賈志剛 ·中國史 ·22.3萬字
收入了海內外學人研究江南社會的20余篇論文。其中,復旦大學王振忠教授的論文通過考察清代徽商在浙江龍游的活動,進一步深化了他從事多年的徽商研究;安徽師大姜兆強、丁修真的論文通過探查蘇州戲曲家張大復家居生活、著述經歷及交游行程,還原了一位晚明士人的生活世界;復旦大學戴鞍鋼教授的論文深入探討了1900年庚子年這個中國近代史上極重要的年份中,中外各方在上海這座重要城市展開的博弈;上海市社科院葉舟研究員則通過對晚清時江蘇一些地方世家對于新式教育所持的不同態度的研究,探究了近代江南家族教育的轉型;上師大鐘翀教授和張瀚文的論文則對上海老城廂內道教宮觀的類型、分布與沿革等基本狀況作了初步梳理。本期的論文涉及江南社會史、江南經濟史、江南文化史、江南城市史等方面,從多方面展現了江南社會豐富多彩的圖景。
唐力行主編 ·史學理論 ·2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