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講述了英國人威廉·亞當斯(日文名:三浦按針)的傳奇一生和16—17世紀英國人開辟遠東航線的故事。作者賈爾斯·米爾頓利用時人的信件、日記、航海日志等一手材料,生動翔實地再現了英國人的海上探險,以及威廉·亞當斯和其他英國人在日本的經歷。本書為讀者展現了一個美麗而神秘的中世日本,有助于讀者了解大航海時代東西方交流史上一個鮮為人知的側面。
(英)賈爾斯·米爾頓 ·世界史 ·16.7萬字
2017年12月,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對義烏老干部謝高華的事跡作出批示:要大力選樹一批像謝高華同志這樣敢于擔當、積極作為的干部。本書以事實和史料為主線,配以大量的珍貴圖片,多視角的呈現來解讀謝高華同志在義烏擔任縣委書記期間,帶領義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chuàng)新,敢為人先,闖出了一條從貧窮到富裕的道路,為義烏創(chuàng)造千秋商業(yè)傳奇和世界之最奠定了堅實基礎的歷程,還原歷史本真。
何恃堅 何建農 ·歷史地理 ·14.3萬字
本書以時間為序,匯集了作者近年來在西域考古與藝術方面的研究成果。內容涉及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遺物所見古代冶金技術的傳播、古代西域民族遷徙和重新分布對絲綢之路文化藝術的影響、西域都護府遺址的發(fā)現,以及珠寶藝術與中外文化交流等問題。全書以考古材料為依據,結合扎實的文獻考證和實地踏查,對目前學界存在爭議的一些學術問題得出了獨到見解,令人耳目一新。其中關于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與史前絲綢之路的論述,已引起了海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
林梅村 ·文物考古 ·19.8萬字
飲食與娛樂跟一般人的生活最為貼近。在百多年間,香港的飲食及娛樂行業(yè),有些因為時代及環(huán)境變遷而漸次消失,有些卻仍然屹立不倒,伴隨香港居民走過每個年代。本地歷史專家鄭寶鴻,繼《香港華洋行業(yè)百年—貿易與金融篇》后,在《飲食與娛樂篇》藉著二百多幅難得一見的照片及多則報章資料,回顧百多年來香港二十多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飲食及娛樂行業(yè),讓你通過段段歷史細節(jié),體味往昔的一刻消閑。
鄭寶鴻編著 ·中國史 ·5.2萬字
第27屆“山片蟠桃獎”獲獎作品。本書所講述的,是東京成為現代日本首都之前的故事。在1868年之前,它還不叫東京,彼時這座城市一直被稱為江戶。江戶城始建于1590年,德川家康在這里建立了德川幕府,由此開始了它的繁盛時期。作為日本貿易、經濟和城市文明的中心,江戶直到1868年才演變成東京,成為日本的現代首都。德川幕府為何選擇江戶城作為政權中心,又對江戶城有著怎樣的城市布局和規(guī)劃?江戶是如何一步一步確立首都地位的,那些知名的地標和建筑如何建造起來?德川幕府對江戶城兩百余年的管轄,給今日的東京留下了哪些文化遺產?本書精選百余幅精美插圖,結合日記、旅游指南和木刻版畫等材料,生動詳盡地講述了江戶的城市起源與成長史,以探尋東京這座魅力都市的歷史基因。
(英)泰門·斯科里奇 ·世界史 ·12.2萬字
《英國外交史:從都鐸王朝到漢諾威王朝》以都鐸王朝到漢諾威王朝英國的外交政策演變?yōu)橹饕€索,詳細展示了英國通過合縱連橫和海外殖民等手段,從一個島國最終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全過程。伊麗莎白一世的外交戰(zhàn)略有何特點?“勢力均衡”的外交政策是如何形成的?三次英荷戰(zhàn)爭期間,荷蘭共和國、法蘭西王國與英格蘭王國之間存在怎樣的恩怨糾葛?威廉三世為何要重拾都鐸王朝“勢力均衡”的外交策略?皇家海軍在英國外交歷史上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一只耳朵”為何最終導致1739年英國對西班牙王國宣戰(zhàn)?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zhàn)爭是如何影響英國外交政策的?英國對“神圣聯盟”持何種態(tài)度?“神圣聯盟”的解體與英國的海外政策存在怎樣的關系?本書將詳細解答。
(英)蒙塔古·伯羅斯 ·世界史 ·14.1萬字
本書聚焦戰(zhàn)后香港建筑的形成、機制、事件、作品和人物。介紹了戰(zhàn)后重建的求存拮據和1980年代的起飛輝煌,既涉及公共建筑、公共屋村建設也談到私人開發(fā)項目,同時記錄了1950年代在香港開拓的建筑師以及戰(zhàn)后成長起來的本土代表人物的成長歷程和作品。透過此書可了解香港現代歷史、探索香港建筑設計的演進。
薛求理 ·中國史 ·11.2萬字
繼人文社會科學是什么之后,普及地理學這個學科的基本知識,提高普通讀者自然科學素養(yǎng)。
王恩涌 許學工 ·歷史地理 ·13.2萬字
寧波作為方志之鄉(xiāng),方志文獻眾多,內容涵蓋廣泛、品類繁多、卷帙浩繁、內容精深,可是這些門類齊全的珍貴方志文獻,因篇帙較大,如何使用,卻為修志、用志者所困惑。有鑒于此,本書對寧波方志做了兩方面的研究。一是全面闡述了寧波方志文獻的發(fā)展歷史:從唐五代之前孕育誕生到宋元時期的發(fā)展完善,進而達到明清時期的全面繁榮,直至民國時期的繼承創(chuàng)新,并深入分析了其中的規(guī)律及歷史啟示。二是系統性地介紹了寧波現存方志文獻的總量、種類及收藏情況;寧波方志典籍的修編情況、主要內容、編纂特色、史料價值等內容。方志文獻的研究在我國學術界尚處于起步階段,本書的出版,為方志文獻的研究提供了較好的典范,必將有力地推動我國方志文獻、方志學的研究與發(fā)展。
包柱紅 ·歷史地理 ·17.3萬字
在這個過于正經的世界,看小怪獸烏拉拉用至潮有趣的方式娓娓道來歷史上的嚴肅話題。如果穿越過回古代,你想做什么職業(yè)?如果穿越回古代,如何賺錢糊口?秦唐宋明四大王朝的穿越指南!秦朝干飯人都吃啥?秦朝的錢怎么換算?在秦朝,怎么如廁?唐朝的胡椒很金貴,吃一頓現代烤羊肉串就要耗“巨資”。要不要一起來一波唐朝美食探店?唐朝生活貴嗎?大唐盛世,萬國來朝,能娶個外國老婆嗎?宋朝吃貨多,外賣指南了解一下!宋朝重文輕武,那么當娛記前途無量?宋朝公務員工作多嗎?聽說一年一半時間在放假?!而明朝官員竟然一年只休三天,天天盼假期!《過一日古人生活》將晦澀枯燥的史實轉化為輕松活潑的萌歷史,嚴肅又活潑帶領讀者沉浸式了解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千呼萬喚,小怪獸烏拉拉重磅作品來襲!讓你看待歷史的眼光大為不同。
小怪獸烏拉拉 ·普及讀物 ·43字
《西南聯大歷史通識課》一書按通覽與專講縱橫史學。共兩個部分:以聯大必修課教授雷海宗的“中國通史”為主,再增設教授專題專講。專講共摘選五位西南聯大教授的名篇,以點代面,還原歷史的性情與溫度。如此編排,既能有兩位老師的篇章互文成趣,多層次啟發(fā)讀者,又能保持作者獨立性和階段的系統性。
吳晗 雷海宗等 ·中國史 ·15.3萬字
日本的天皇制,堪稱世界上持續(xù)時間最長的君主制度,從日本神話時代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天皇制作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是謎一般的存在。一般人對天皇制看不透,也理解不了。本書梳理了與天皇和天皇制相關的70個問題,共分10章,向讀者詳解有關天皇和天皇制的各種謎題。前4章主要闡述與天皇歷史相關的一些問題,概說天皇的歷史與天皇制的發(fā)展脈絡;后6章則從天皇的宗教與儀式、思想、藝能與學問、日常生活、形象、家族等各個方面,解答人們對日本天皇日常生活的疑問。本書作者以深厚的學術功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最新學術研究成果,詳解天皇的歷史和日常生活,為大眾讀者提供重新思考天皇與天皇制的機會。想深入了解日本歷史文化,或是純粹對日本天皇制感到好奇的讀者,都能夠從本書中獲得新的線索和收獲。
胡煒權 ·世界史 ·14.5萬字
本書內容以正德十六年(1521年)為中心,向前向后延伸到正德和嘉靖兩位皇帝整個統治期,整個周期約六十年。在此之前的歐洲各國,其經濟、文化發(fā)達程度、綜合國力尚不如大明帝國,遠遠不如。然而,就在這六十年里,歐洲通過大航海、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就像裝上了三枚火箭推進器,加快了速度,超過了大明。讓我們在輕松中,在幽默中閱讀歐洲這些人,那些事。
馬瑞民 ·世界史 ·18.6萬字
《十件文物里的中國故事》是一部由中國考古學家、歷史學家通過國寶級文物講述中國歷史故事的大眾讀物。中國文物眾多,類型豐富,它們凝結著中國歷史的智慧,反映著中國歷史的厚度,展現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透過文物能夠認識歷史中國,能夠感悟文明中國,同時也能夠體會中國考古走過的崢嶸歲月。我們遴選了十件代表性文物,通過專家學者們娓娓道來的敘述,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逐一呈現文物的發(fā)現、文物的內涵,以及文物所蘊含的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價值。我們力求使文物活起來,使中華文明更加立體地加以展示。本書圖文并茂,裝幀精良,語言樸實,集專業(yè)性和普及性為一體,是廣大讀者走近文物,打開認識中國歷史的一扇窗口。
中國歷史研究院主編 ·普及讀物 ·14.5萬字
阿道夫·希特勒,一個奧地利的流浪漢,一個一戰(zhàn)時的下士,終于將德國推上了窮兵黷武的不歸路。這一切的產生并不是一種偶然現象,它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一戰(zhàn)后的德國滿目瘡痍,失業(yè)人口急劇膨脹,民眾中傳播著一種躁動,這為希特勒奪權創(chuàng)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各主要政黨間的相互攻訐,更使納粹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于是希特勒鼓動唇舌,大用鐵的手腕,一步步地登上了權力的寶座。
美國時代生活編輯部 ·世界史 ·8.6萬字
十位文史領域一線學者,全景式勾勒盛唐文明地圖,回望黃金時代的中國與中國人。如果中國歷史有一個“黃金時代”,那么或許就是唐朝。她像19世紀的英國、20世紀的美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各方面卓越于世,極具輻射力。本書邀請十位重量級專家學者,從全球視野和文明的角度來理解唐帝國,在吸納近數十年考古發(fā)現和學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詳實而活潑地講述唐代的政治文明、物質生活和審美風尚,并通過佛教、詩歌、樂舞、書畫等主題,立體呈現唐人豐富的精神世界,以及千年不墜的偉大傳統。
榮新江等 ·中國史 ·14.6萬字
本書是廣西錢幣學會的最新研究成果,內容涉及廣西近代的錢幣歷史,包括錢幣的發(fā)行、制造工藝,以及相關制度等,具體包括四部分:一是在全國性學術年會上交流,或在《中國錢幣》等刊物發(fā)表的相關學術論文;二是部分專家、學者或錢幣愛好者對錢幣實物的研究收獲;三是廣西歷史貨幣考古和民間新發(fā)現;四是廣西錢幣要聞。除此之外還收錄了東南亞的錢幣歷史與文化的相關研究。
廣西錢幣學會 ·文物考古 ·9.7萬字
哥特文明是一種“失落的文明”。古代哥特部族由北而南,摧枯拉朽,攻陷羅馬帝國首都,拉開了西羅馬帝國衰落、崩潰的大幕。統治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歷代東、西哥特國王,主宰著中世紀早期的歐洲世界。一千多年前,哥特王國灰飛煙滅,作為一個獨立民族的哥特人流落四方。之后的若干世紀中,已經銷聲匿跡的哥特人既被視為暴力野蠻的破壞者,也被視為追求自由的先鋒。歷史耐人尋味地將真實的哥特人和以他們?yōu)榛c衍生而來、至今仍在持續(xù)塑造著世界多樣性的哥特文化遺產交織在一起。然而,真實存在的哥特人與大眾想象的哥特之間,存在著由時空、人為制造出的鴻溝。本書穿越數千年時光,重審文明與野蠻的關系,反思某些約定俗成的社會常識,考量公眾利益與個人自由間的平衡點,在眾多以“哥特”為名的社會文化現象間尋找規(guī)律與聯系。這些努力具有獨特而非凡的意義。
(英)戴維·M.格溫 ·世界史 ·11.4萬字
《漢代燈具研究》在界定了“燈具”的概念、標準以及鑒別燈具的主要方法的基礎上,采用考古類型學方法,通過比較和分類的手段,借用圖表等形式,以國內目前出土的漢代燈具作為對象,對漢代燈具的生產、分配、消費、廢棄過程所體現的社會現象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在全面分析燈具生產、使用、流通、興衰乃至廢棄的生命歷程的基礎上,強調古代文物對于當今社會的重要意義。
麻賽萍 ·文物考古 ·13.6萬字
1.《中國國家地理百科全書》是一套色彩艷麗、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大眾地理讀物。2.全書內容是經過社科院專家和中國地理協會的老師專門審核后完成的,地理知識具有較高的權威性。3.全書共分10卷,分別從多方面介紹了世界七大洲的200多個國家與地區(qū),資料翔實、數據全面、圖片豐富。4.這套書也是目前國內圖書市場上為數不多的以彩圖版的形式介紹全球各國概況及風土人情的圖書之一,具有極高的收藏性、閱讀性和欣賞性。5.全書除了百科體知識以外,每卷后邊又加了部分美文,讓地理知識變得有趣而優(yōu)美。6.全套采用輕型紙印刷,攜帶便捷,性價比很高,是自用的佳品。
張妙弟 ·歷史地理 ·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