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14世紀到17世紀時期明代哈密、吐魯番地區資料匯編,反映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及其風土人情、地理概貌,還反映了當時中央政權與哈密、吐魯番地方政權之間建立的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密切關系。本書為修訂再版,此外,除了改正錯訛外,作者在原作基礎上又新增補了一批資料,同時將所寫《關于明代土魯番的幾個問題》一文作為附錄收入,對土魯番的概況、統治者世系及其與明朝關系做了比較深入的分析。
陳高華 ·地方史志 ·33.4萬字
大明,一個輝煌又腐朽的朝代,一個血性又刻薄的朝代,一個奇才輩出又奸佞頻生的朝代。大明一朝近300年,16位皇帝各有特點,他們或明或暗,或剛或柔,或暴虐或仁慈,或勤政或懶政,或奇葩或多疑……有的口碑極好,有的風評很差。在十六個皇帝中,甚至找不出兩個“雷同”之人。但無論如何,他們在國家層面上均守住了兩條原則:一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二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縱觀明朝風氣,雖不如唐朝奔放,不如宋朝瀟灑,但自有一股凌厲之氣貫穿始終。無論文人、武士、市民、才子,他們都像紫禁城里的帝王一樣,身上流露出這個朝代的精神氣質。這是明朝可以誕生于謙、王陽明、海瑞、張居正的原因,也是明朝覆滅后依然可以走出張煌言、史可法、李定國、顧炎武的原因。這,或許就是孟子所說的“氣”。
艾公子 ·中國史 ·26.9萬字
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遷徙史。古羅馬移民如何成為神話的基礎,又最終促成羅馬帝國的緩慢死亡?歐洲早期移民到美洲和其他地區的行為對我們產生了哪些影響?《吉爾伽美什史詩》竟然是一個移民故事?世界各地的中國城是如何形成的?當我們被問及出生地時總能快速給出答案,但你是否知道你最初的來源?……遷徙,不只是順從或逃避,更是對困難的抵抗、對機遇的把握。讀人類浩蕩的遷徙故事,找我們前行的路。
(英)山姆·米勒 ·世界史 ·22.8萬字
該書是革命先烈羅登賢的研究資料匯編。羅登賢(1905—1933),廣東南海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早年在香港英商太古船廠做工,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組織省港大罷工。1927年參與組織廣州起義。1928年6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同年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1930年先后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及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等職,領導全國工人運動。1931年任中共中央駐東北代表兼滿洲省委書記。領導東北的抗日運動。1932年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上海執行局書記。是中共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1933年3月28日,因叛徒出賣,在上海被捕。4月解來南京。8月29日英勇就義于南京雨花臺。該書首次匯集羅登賢的研究資料,其出版有益于推動對羅登賢事跡的研究。
孔繁文 ·中國史 ·22.8萬字
在清代詩壇,查慎行是一位有著重要影響與地位的作家,無論作品的數量還是質量,俱臻上乘。他是“清詩六大家”之一,亦是清初宋詩派的中堅力量,在神韻之風彌漫的康雍詩壇力倡宋詩。有《敬業堂詩集》《周易玩辭集解》《蘇詩補注》等著作傳世。本書將結合清初康熙、雍正時期的歷史文化視野,承傳前人研究成果,利用掌握的新材料,對查慎行的世系、生平、交游、著述、詩學理論、詩歌藝術等諸多方面進行探討,并以此為切入點,再現康雅時期歷史文化背景下的查慎行詩歌創作,并進一步確立其詩史價值和文化意義。
周燕玲 ·史學理論 ·22.8萬字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是由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編的綜合性學術文集,是中外學者溝通交流的學術平臺。側重介紹國際漢學界在中國傳統人文學科領域的研究動態,收錄相關專業的新近研究成果,涵蓋中國文學、文獻、歷史、考古、藝術、中西交流等多個領域。分為漢學論壇、文獻天地、漢學人物、論著評介、研究綜覽、基地紀事等幾部分。編輯委員會主任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榮新江教授,委員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多家高校和學術機構,主編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劉玉才教授,作者多為國內外一線學者。收錄文章有吉川幸次郎《東方文化研究所經學文學研究室校定資料解說》、馬小鶴《元代鎮江、泉州夷教新考》、《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8.01-2018.06)》等。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 ·史學理論 ·22.1萬字
《中國歷史研究院集刊》是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歷史研究雜志社編輯出版的集刊,主要刊發史學理論和史學史、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等方面的優秀學術成果。本輯為創刊號,共收錄7篇文章。
高翔主編 ·史學理論 ·27萬字
本書緊緊圍繞西安事變這一重要歷史事件,以時間為線索,較為詳細地介紹了西安事變爆發的背景、經過、處理過程以及其中各方的矛盾和態度、事變的影響等。本書依托詳實的歷史資料,對西安事變的方方面面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力圖為讀者呈現真實、全面的西安事變。
李義彬 ·普及讀物 ·30.3萬字
本書是著名中國思想史專家張豈之教授主持、編輯的一部別開生面的史學學術史專著。全書共分四編,第一編近代史學哲學、第二編近代史學方法、第三編近代史學學術成果:關于中外歷史和歷史地理學的研究、第四編近代史學學術成果:考古學。本書在宏觀上把握了史學學術的時代變化及發展規律,在微觀上展現了史學學術的豐富內容,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于推進文化史、學術史研究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張豈之主編 ·史學理論 ·39.3萬字
本書輯錄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張海濤研究員在世界歷史研究,特別是美國研究方面的文章,共計20篇。這些專題文章主要論及美國的經濟、政治以及對外政策等領域,同時包括對20世紀的世界歷史研究的回顧等內容。
張海濤 ·世界史 ·36.8萬字
本書是近代以來第一部以《中國目錄學史》命名,全面、系統研究中國目錄學發展歷史的學術著作,是了解、研究中國目錄學史的必讀參考書。全書開卷即先解釋目錄、目錄學的概念和定義,目錄學的種類和范圍,目錄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等等,頗具現代學科理論建設的氣象。
姚名達 嚴佐之導讀 ·史學理論 ·23.2萬字
主要反映中國鐵路建設史(1876年至1965年)上所發生重大歷史事件和主要政策頒布,稍加故事情節,講與讀者;介紹作者所掌握的鐵路發展各階段(1876年至1965年)的遺留物——鐵路文物,及其來歷和社會、科技、藝術價值,與讀者共賞;增加讀者興趣。達到繼承、宣揚、傳播鐵路科技發展的歷史,了解鐵路艱難而曲折的經歷,吸引青年知識分子投身鐵路事業。
賈本義 ·專業史 ·25.7萬字
該書是研究古代間諜史的歷史專著。該書以戰略性間諜活動為主脈,對中國古代間諜活動的戰略、行為特征、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間諜機構、間諜技術、諜報思想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描述與分析,并且從中得出了今天可以回味與借鑒的歷史結論,提出了作者自己的國家安全方面的精辟見解。
趙英 ·普及讀物 ·26.8萬字
《措勤年鑒2018》是一部系統記述措勤縣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情況的資料性文獻,內容主要記錄措勤縣2017年度的基本情況、最新成就、重大事件、發展趨勢等。該年鑒的出版將為社會各界了解措勤縣、建設措勤縣、開發措勤縣和研究措勤縣提供全面、翔實的資料。該書的作者是西藏措勤縣黨史征集辦公室,主要職能是根據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狀態,對照黨史工作規劃完成情況,及時科學高效搶救黨史資源,征集編纂整理中共地方資料。
西藏措勤縣黨史征集辦公室 ·地方史志 ·32萬字
本書是一部關于靈州歷史方面的圖書。作者本著古靈州今吳忠、新靈州今靈武自古一家的新觀點,推出一部嶄新的真實的靈州史。
白述禮 ·歷史地理 ·33.6萬字
本書全面介紹了基諾族的政治歷史、經濟法律、宗教哲學、文學藝術、語言文字、天文歷法、風俗習慣、民族文化傳承等。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以新的視角挖掘民族文化的題材,提煉民族文化的豐厚資源,使之脈絡清晰,連貫自然,富有時代感。既體現了“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則,又全面地介紹各民族的概況、社會文化、族際交往等。
張云 ·民族史 ·20.7萬字
本書是對唐代中書、門下兩省屬官的全面系統研究。綜合運用歷史學、考據學、辨僞學、年表學、校勘學等方法,搜集資料,查勘比對,辨別推理,去僞存真。以年表形式,清晰呈現出歷年中書、門下兩省屬官的任免情況或仕歷軌跡,爲唐代文學社會、人物互動及職官研究提供便利。編纂年表的同時,發現文史資料中的一些錯誤,爲典籍校勘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李振中 ·史料典籍 ·23.4萬字
女主政治作為貫穿帝制中國兩千年歷史始終的政治現象,對于理解整個帝制時代的政治文化、政治格局和政治運行都具有顯見的重要價值。然而,基于歷史編纂學的偏見所記載的女主傳記,常滲透著主流意識形態的深刻規訓,而嚴肅研究著作的相對闕如和普通大眾讀物的普遍泛濫,也在不斷營造刻板印象的同時,從文化心理的角度生產著排斥女性參與政治的一般性知識。本書將論述的核心聚焦于女主政治的統治合法性問題,運用政治學的研究方法,結合社會性別理論,對帝制中國的政治體系、政治運行以及政治文化傳統進行了重新解讀,挑戰了女主政治的既有刻板觀念,也推進了對于帝制中國政治史的再理解和再認識。同時,本書摒棄了傳統的男性視角,從女性自身的生命體驗和價值訴求入手展開分析,由此揭示出社會文化規范和社會性別結構的運行規則,并使得以往在政治領域內被普遍蒙蔽的女性聲音,得以公開地言說和聆聽,從而拓展了女性史的研究。
米莉 ·史學理論 ·26萬字
鼎盛時代的羅馬帝國,統治著西起不列顛、西班牙,東至幼發拉底河的土地。千百年來,羅馬帝國被當作人類統治的制度典范,擁有嚴密的防御體系、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復雜的行政體系和繁榮的交通貿易網。當時人們相信,“永恒之城”羅馬永遠不會陷落。《羅馬帝國的隕落:一部新的歷史》將用精彩的故事和詳實的細節,重現羅馬帝國這意味深長的最后一百年。
(英)彼得·希瑟 ·世界史 ·37.9萬字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主任及講座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圣安多尼學院院士科大衛力作!客觀地記錄了一些可觀察的地方禮儀傳統的表達,并重構了這些禮儀所應用到的地方制度的歷史,現了中國社會的獨特性和復雜性!
科大衛 ·史學理論 ·2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