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通過對當代作家在改革開放三十年里創作的農村題材小說進行梳理和解讀,提煉出桃源、田園和荒原三種類型,建構起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題材小說的主題性想象系統,考察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題材小說的價值與意義、挖掘其人文精神,探討新時期以來農村題材小說的發展態勢,揭示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題材小說創作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為新世紀文學的繁榮發展和新農村文化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咨詢支持。
唐紅衛 陽海燕 ·文學評論 ·17.3萬字
本書從審美現代性視角對20世紀初新西蘭籍英國短篇小說家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的小說進行了綜合考察和解析。主要內容包括現代主義文學的審美現代性、曼斯菲爾德與現代主義文學的關系、曼斯菲爾德小說的現代主義風格、曼斯菲爾德小說的現代主義主題和曼斯菲爾德小說的現代審美范式。通過對以上幾個問題的考察,本書旨在說明:曼斯菲爾德小說雖為短篇,但它們在形式和主題上體現了高度的統一,具有典型的現代主義文學的特征。在形式上,曼斯菲爾德小說特有的結構、敘事、語言、話語等現代主義風格使其體現出反諷、頹廢、怪誕、恐惑等這些現代主義文學的典型審美范式。在主題上,對現代人的創傷、壓抑、死亡、幻滅、焦慮、異化等負面情緒的表達和自我分裂、自我喪失、為物所役等生存狀態的摹寫使她的小說隱含了對啟蒙現代性的否定和反思,彰顯出審美現代性的特質。
王素英 ·文學評論 ·17.3萬字
讀書能塑造一個人的一生:我們讀什么書,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讀什么?怎么讀?如何借由閱讀,進而思考、踐行?樊登連續10年,深度解讀超500本好書,累計超7000萬書友持續學習,樊登獨家分享讀書方法、速讀秘密、選書技巧、深度思考訣竅、自我精進法則、認知提升要領。他提出“讀書是一輩子的事”的理念,并分享了自己的選書方法、速讀秘密以及獨立思考的竅門。此外,本書涵蓋了樊登對認識自我以及如何成長的關鍵思考,以發掘內在天賦、不斷精進、進階突國貫穿個人的成長路徑旨在幫助讀者改變固化思維,通過科學和心理學的有效方法,直面業已清晰的未來挑戰,成為擁有終極競爭力的強者。
樊登 ·文學評論 ·17.2萬字
弗吉尼亞·伍爾夫是英國后維多利亞時期的重要作家,評論界對她的研究從其生前一直持續至今,由最早的現代主義形式技巧分析逐漸轉向政治文化語境批評。本書在考察后維多利亞時期帝國文化轉型和女性發展模式的基礎上,結合伍爾夫的政治思想,選用敘事學中的情節結構、人物塑造和隱性進程等相關理論分析伍爾夫的敘事雙重性,探討她如何利用父權意識形態與帝國統治文化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對父權的模仿、柔化和選擇性認同,實現批判、改造有形帝國以及建構無形帝國的“帝國女兒”身份。
陳研 ·文學評論 ·17.2萬字
張之洞不僅是近代政壇中的一位名臣能吏,亦是晚清詩壇中的領袖人物和學術思想界的中堅。不管是寫詩作文,問學論道,還是行為處事,張之洞都以平正通達、典雅莊重為旨歸,所以他于詩歌所講求的“崇雅尚正”,就是以他性情、修身之正為基礎的。張之洞于詩歌之功,乃在于晚清宗宋詩風大盛之時,調和唐宋,主張“宋意唐格”,力求“中庸”、雅正。而其所提倡之“清切”說,頗有詩學價值,但同時也有認知的局限性。張之洞身居高位而能打破門戶之隔,包容多種詩風,兼其詩學思想富有獨特風格,客觀上推動了當時的詩歌交流,影響了當時的詩壇風氣。本書從文學和詩人的角度研究了維新政治人物張之洞及其詩學貢獻。
米玉婷 ·文學評論 ·17.2萬字
本書主要對《史記》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進行解讀評述。主體部分分八個專題,分別介紹司馬遷筆下的政治權力女性、深明大義的平民母親、勇于追求的傳奇女子、果敢剛烈的俠義女杰、見識卓遠的睿智女性、宮廷傾軋的悲劇女性、靈魂扭曲的上層貴婦、世故庸俗的市井女性,此外還介紹司馬遷女性觀、《史記》女性人物對后世文化影響。
張蘇榕 ·文學評論 ·17.2萬字
本書是“錢鍾書研究文庫”叢書之一。《石語》系錢鍾書于1932年陰歷除夕與陳衍(石遺)的一次談話記述。內容為對當時一些文苑翹楚、詩壇名流的文品、人品、性情、愛好的直言不諱的評騭,也不乏對這些學者、文人道德的臧否鑒衡。由于各種原因,直到20世紀末才得以影印面世。因為全篇錢先生用文言寫下,加上時隔多年,當時的文壇翹楚、詩界健將對于當下的一般讀者來講,已十分陌生。為此,香港作家林行止建議劉衍文教授寫寫《石語》,于是有了本書稿。
劉衍文 ·文學評論 ·17.2萬字
本書為現當代文學研究家鮑鵬山關于《水滸傳》的深情解讀。全書以70篇文章串聯起整部《水滸傳》,也將《水滸傳》與中國傳統文學、歷史、思想串連在一起。鮑鵬山既基于自己的閱讀觀感,對108位水滸英雄的性格、氣質、命運做了情感上的解讀,也結合中國的儒釋道底蘊和中國人深層精神層面中存有游俠氣質,對《水滸傳》的創作意旨、人物性格與情節構思方法做了文學評論家式的解讀。全書趣味性與學術性兼具,感性與理性共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關于《水滸傳》的分析之作。該書自2018年出版以來,深受中國古典小說愛好者的歡迎。本次于我館再版,于原書58篇16萬字的基礎上,再增加12篇近7萬字的內容,以饗讀者。
鮑鵬山 ·文學評論 ·17.1萬字
誰說文學評論一定要皺著眉頭寫,一定要吃藥一樣讀?長長短短的“小評論”既深入文本細處,也縱觀文壇全景,談黃永玉妙不可言的《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魏微宛若清風的《流年》,閑話茅盾文學獎,叩問文學批評的“第三條道路”……35篇文章力圖以生氣淋漓的文字重塑文學批評的活力。
周立民 ·文學評論 ·17.1萬字
《三國演義》作為中華文化的經典之作一直以來受到各個領域讀者的廣泛重視,閱讀、研究的人都比較多,許多人對其都有深刻的見解,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些見解當中,名家大師的見解由于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號召力,是備受推崇的。學術大師們讀書與治學的方法和富于創造性的學術活動中閃耀著的智慧的光芒,對我們確實有指點迷津的作用。據此,我們設計出版了《大師解讀中華文化經典》系列叢書,將名家、名作再次對接,使其更具生命力與感染力。《大師解讀三國演義》以鮮明的思想、獨特的視角、犀利的文字,用大量的文字資料,多角度地重新審視。
于唐 李名山 ·文學評論 ·17.1萬字
作者精選了1919—1948年三十年間能夠代表時代、反映社會面貌的40篇現代小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除了政治風云、戰亂變遷,小說里有普通人在“大歷史”之中的心態、想法、行動,有他們的喜怒哀樂,有他們的生活細節。虛構的小說有著非虛構的背景底色,要了解現代中國的歷史與情緒,最好的方法便是閱讀當年廣為流傳的小說,與百年前的中國人溝通、共鳴。
楊早 孟岳著 黃山 鳳梨繪 ·文學評論 ·17.1萬字
吳敬梓以他杰出的藝術才能,在《儒林外史》中表現了我國古代社會后期知識分子的生活、遭遇,并以此為中心廣泛地反映了當時文化教育界的狀況。作者選擇了代表性的人物,基本上做“個體”分析,并對小說中某一類型的人物“群體”做綜論研討。本書全面地揭示《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同時也深入地表述吳敬梓的審美眼光和創作才華。
陳美林 ·文學評論 ·17萬字
本書是一部文學評論專著。作為融貫中西的文學大家,楊絳先生以睿智、精純、真誠、曠達的文字俘獲了萬千讀者的心靈。本書深入淺出,詳盡解讀楊絳的全部戲劇、小說、散文作品,抉幽發微,引領讀者體察楊絳作品獨特的審美特征、精神意蘊與文化內涵,進入這位身披“隱身衣”的智者的內心世界,領略其幽默與悲憫交織、理性與感性并舉的智慧魅力。作為海內外第一部系統化、總體性闡述楊絳八十余年文學創作的專著,本書亦力圖通過個案分析把握二十世紀中國歷史變遷中知識分子的精神脈動。
呂約 ·文學評論 ·17萬字
《詩經》反映了怎樣的上古社會生活?為什么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竹林七賢”怎樣影響了當時的社會風氣?……我們都該知道點。
王力 ·文學評論 ·17萬字
漢唐以來,《詩經》被尊為六經之一,其文學的本來面貌被籠罩于經學的帷幕中。隨著宋代疑經思潮的勃興,《詩經》的文學本質被漸漸揭開,陸九淵心學派的詩經學是宋代詩經學研究的重要一支。然陸九淵在學術上主張直指本心,述而不作,不立文字,故對他提出的著名命題“六經注我,我注六經”之真義,后人至今聚訟紛爭,陸氏的詩經學更處于云山霧罩之中。陸九淵大弟子楊簡深味其師之旨,著述《慈湖詩傳》,巧妙地融心學、經學、文學與政治倫理哲學為一。對《慈湖詩傳》作深入研究,可以揭開陸氏心學派的詩經學的真面目與其在詩經學史中的獨特地位,并解開陸九淵“六經注我,我注六經”的真秘。《慈湖詩傳》堪稱中國詩經學史上哲學化程度最高的名著。
趙玉強 ·文學評論 ·17萬字
王夫之,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晚年隱居于形狀如頑石的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遺民,學者遂稱船山先生。王船山一生著述頗豐,所涉門類較廣,專精于經、史、文學,后代研究其思想的學術流派稱為“船山學”。本書以時間為線索,從文學、詩學、美學等角度對20世紀的船山文學思想研究進行全面的介紹,總結已有的成果和經驗,同時也發現其中需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促進“船山學”研究的繁榮和發展。
石朝輝 ·文學評論 ·17萬字
西方文藝思潮和流派名目繁多,興衰更迭,文藝理論著作層出不窮,幾乎每個時代都出現過影響深遠的文藝理論家。既為文藝理論家,一般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論,一般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論,指導及至主宰著當時的文壇。此書既不是論文也不是小說,而是一部藝術作品。一塊小瑪德萊娜蛋糕,牽引出絲絲縷縷、連綿不絕的無意識回憶,然后筆鋒一轉,尖銳犀利。作者強烈抨擊權威批評家圣伯夫批評方法的機械和錯誤,及因此造成的對當年法國文壇所有文學天才的輕視與誤讀。全書既有抒情的敘述,又有理性的思辨,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映照。書中有近半篇幅筆調與《追憶逝水年華》相似或呼應,是作者思想精華的濃縮,為后來的文本主義和結構主義批評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法)普魯斯特 ·文學評論 ·17萬字
只要人還追求心靈的自由,便一定會熱愛詩歌。蔣勛先生說:“當我們面對唐詩時,幾乎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唐詩好迷人,里面的世界好動人。再追問一下,也許是因為剛好唐詩描寫的世界是我們最缺乏的經驗,在最不敢出走的時候去讀出走的詩,在最沒有孤獨的可能的時候讀孤獨的詩,在最沒有自負的條件時讀自負的詩。”
蔣勛 ·文學評論 ·17萬字
《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由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余萬字。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其首創的紀傳體為后來歷代“正史”所沿襲,影響深遠。該書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王伯祥《史記選》主要選錄本紀、列傳中的名篇,并對其中的疑難字詞和典章制度加以注釋說明,對于閱讀理解該書很有裨益。
(西漢)司馬遷著 王伯祥選注 ·文學評論 ·16.9萬字
劉曉蕾說紅樓,其實是說人生——說感情,說性靈,說處世,說人的高下,說夢想的差別。王國維曾評價《紅樓夢》“以生活為爐,苦痛為炭,而鑄造其解脫之鼎”,《紅樓夢》是一本生命之書,正確打開它的方式應秉承融經典入生活,融經典入個人成長的閱讀理念,要認識到書中人就是我們自己,從他們的性格與命運中參悟自身的成長。感受其中美好生命的凋零和脆弱,體會其中生命浩大滄桑的無奈之感。
劉曉蕾 ·文學評論 ·16.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