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百年中國新詩史略》共十章,前八章把20世紀的中國新詩發展分為八個十年(20-90年代)進行描述分析,后兩章分別為理論和史料梳理?!栋倌曛袊略娛仿浴返奶厥庵幵谟冢髡露际怯蓪υ擃I域擅長的學者獨立撰寫。自總序開始,各部分作者依次為謝冕、姜濤、孫玉石、吳曉東、洪子誠、程光煒、王光明、張桃洲、吳思敬、劉福春。他們各自的思路和風格不同,進入問題的角度不同,有的甚至相互沖突,但整體上形成了一部堪稱完美的新詩史“合唱”。
謝冕 ·現當代詩 ·27萬字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唐詩宋詞十五講(第2版)》主要內容是唐詩宋詞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杰出代表,標志著詩和詞這兩種詩歌樣式的全盛時期?!睹彝ㄗR講座書系:唐詩宋詞十五講(第2版)》截取中國三千年詩歌史上瑰麗輝煌的唐詩宋詞為代表,通過對其自身發展演變的描摹,對其詩歌潮流嬗變的分析,并結合對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等杰出詩人詞人作品的分析,全面展示了唐詩宋詞的風貌與流變。本次出版修訂版,糾正了首版的錯誤,并增加了近年來新的研究成果,尤其對詩詞文本的闡釋更加細致、深入,更具閱讀吸引力。
葛曉音 ·現當代詩 ·25.1萬字
本書探討了元代儒學學派與詩文流派之間的互動關系。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總論部分,對南宋金元時期學術變遷與派別分化、學術與詩文的聯動、理學門派傳承與詩文流派的生成加以宏觀性論述;同時重點考察了許衡與元代中州文派、劉因與元代北方文派、許謙與元代金華文派、李齊賢與元代高麗文派等的儒學承傳和文學創作。下編為考證部分,匯輯了元代高麗士人李齊賢研究資料,并考撰了“元代中朝(韓)越日間文學活動編年”。
羅海燕 ·現當代詩 ·21.8萬字
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粹所在,中國古典文學發端于上古三代,歷周秦詩風之初立,孔子刪詩書,對《詩經》的確立起了關鍵的作用,遂有“詩教”之說。后經過漢代的發展,散體大賦漸趨成熟,流彩華章,大漢氣象,可知辭賦文章亦皆能吟春秋。迄漢末,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五言詩興起,堪稱五言之冠冕,后世詩人莫不吟仰。之后歷魏晉建安文壇與六朝詩人的發揮,中間樂府詩縱貫數百年而不衰。
秦圃 ·現當代詩 ·33.7萬字
中國現代詩歌作為獨特的文本存在,歷史性地受到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科學精神、科學知識及技術文明的影響。從傳播與接受的角度看,科學一方面是中國現代詩歌發生發展的語境動力,另一方面也塑造了現代受眾的閱讀習慣。該著從科學思潮與詩歌理論、科學思維與詩歌思維、科學主義與詩歌意象、科學語境與詩歌語言、科學風格與詩歌審美等五個方面系統闡釋了科學對中國詩歌現代轉型的系統性影響,從而形成了中國現代詩歌不同于古代詩歌,具有現代性的理論創設、思維模式與語言運用的特點。該著從科學傳播與接受的角度進入詩歌研究,較為立體地梳理科學與中國現代詩歌的關系,對于中國現代詩歌詩體建構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參考價值。
金新利 ·現當代詩 ·21.1萬字
辭賦研究領域向來重兩漢大賦及唐宋律賦,于明清辭賦雖有關注,但未能與前代相提并論。本書著重探討清代賦學,以期推動該領域研究的深化。本書從五個方面展開討論:一是清初的文化政策與賦學的復興,尤其是康熙十八年召開的博學鴻詞科考試,為吸納漢族士子入仕,以詩賦命題。此舉刺激賦學創作及理論的興盛。二是清代館閣翰苑重賦,廷試、館課、散館、大考等都考賦,因此賦的學習是時人重要的功課。為此,各種館閣賦選涌現,翰苑賦風引領文壇風尚。三是由于翰苑考賦,對賦法的探討成為清代賦學理論的重點,賦選尤其注重賦法的揭示。四是與前代相比,清代賦學不僅盛行于館閣,也凸顯出濃厚的地域色彩。五是清代賦學與其他藝術形式的關系極為密切,書賦、畫賦及以賦寫小說的現象比較盛行,賦體向各種藝術門類旁衍。本書將文獻考索與理論闡釋相結合,通過個案研究揭示清代賦學發展規律,力圖彌補賦學研究之不足。
潘務正 ·現當代詩 ·22萬字
本書是《南開詩學》第三輯,分“詩潮透視”“詩學與佛學”“詩人解讀”“比較詩學”“詩學文獻”五個欄目,論題涉及百年新詩流變、中國古代詩學、中西詩學比較、詩學與佛學的聯系等多個方面。既發掘20世紀的中國先鋒詩歌和邊緣生存狀態的聯系,又深入詩歌現場對其相關特質等展開論述;既闡述“本性情而發”的詩學追求及禪心與詩思互通的詩作,又關注中英浪漫主義詩學的比較和現代詩人對象征主義的接受。
羅振亞 孫克強主編 ·現當代詩 ·22.8萬字
該書將唐詩序視為一個獨立的系統,采用綜合論述與個案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從詩序的文學史意義、對文學理論的貢獻及文化意蘊導向方面加以清理論述,為唐代文學特別是唐詩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能引起人們對詩序的重視,頗利于唐詩研究的深入發展。該書體現出作者扎實的文獻功底、清晰的分類思路和較高的宏觀把握能力,及較高的抽象分析能力。本書運用考證分析與詩文交叉研究的方法,首次對唐代詩序進行全面考察,對王勃、陳子昂、陶翰、李華、皮日休等人的詩序首次進行全面研究。
吳振華 ·現當代詩 ·41.6萬字
五千年的中國文學,猶如綿延之群山,在唐宋時期奇峰突起,形成唐詩、宋詞兩座高峰。因為它們的成就,中國才當之無愧地被譽為“詩國”,詩詞才成為中國文學輝煌的部分,唐詩、宋詞加《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可以“頡頏西域”的主要資本?!短扑卧娫~鑒賞》對唐宋詩詞進行鑒賞,可供大學生提高自身文學素養之用,也可作為大學語文的教材。
王步高 ·現當代詩 ·26.6萬字
為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新平先生歷經三年多,以詩歌形式創作《華夏史詩》,深情謳歌了五千年華夏歷史。這是一部全面記述中國歷史的長篇抒情敘事詩,計13700行、225532字。它以華夏歷史的發展脈絡為依據,以詩歌的語言和故事性的情節展示了五千年來華夏歷史的風云變化,體現了一種全新的閱讀歷史、思考歷史的方式。它對于中國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和燦爛文化,以尊重歷史為原則,用富有激情的詩歌語言進行形象描述。它俯瞰了綿延不絕的歷史傳承,歌頌了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描述了中華民族頑強抗爭的奮斗歷程,弘揚了懲惡揚善的浩然正氣。
王新平 ·現當代詩 ·23.2萬字
本書為古典詩詞集,共計有詩詞386首,其中詩241首,詞145首。本書詩詞除五六首古風之外,均為格律詩和詞,格律和用韻嚴格。詩的體裁涉及七律、七絕、五律、五絕和入律古風等。詞包括小令、中調和長調詞,所用詞牌64個。本詩詞集多為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的贊美吟詠以及對世事變遷、歲月蹉跎的慨嘆。其中,1~43首寫于作者青年時期,44~386首為退休后所作,時間跨度近五十年。作品中既有狀物詠史之篇,亦多感時傷懷之作,風格大體屬婉約一脈。本詩詞集宜于愛好古典詩詞的人士休閑瀏覽。
石恒濟 ·現當代詩 ·29.8萬字
本書以情性本位觀念為統領,緊扣《人間詞話》詮釋的中國文學特性這一問題,從情性是中國文學的本體,人生藝術化境界即成就中國文學特性的主體精神條件,內在情性的客觀化即詩性話語結構,道藝為一即中國文學藝術的至境四個方面展開論述。共分五章,依據《人間詞話》“境界”的內涵,采取總—分—總的結構,即第一章闡述王國維對中國傳統情性本體觀的繼承和發展,是全書的基礎,是總;第二、三、四章是從文學主體和文學文本兩個角度在情性本體論基礎上對《人間詞話》總結的中國文學特性的闡述展開,是分;最后一章是前四章的綜合提升,闡述文學藝術在本真的情性、文學的詩性話語和審美化的人生境界三者做最純粹、最完美的融合后達志的最高藝術境界——“道藝為一”之境,是總。
霍俊國 ·現當代詩 ·2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