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將唐代天寶至元和年間詩壇興起的尚奇之風視為唐詩發展中的一種重要現象,在揭示出奇詩作者所堅持的儒家古道與其創作理念之內在聯系的前提下,著重尋找隱藏在風格、意象、修辭等表現元素背后的深層藝術要素,尤其是各家求奇思路的一致性和獨特性,及其對聯想方式、藝術視野、構思創意乃至體式聲調方面的影響。意在理解這派詩人深蘊于超現實想象中的心理感覺和思維邏輯,以及從其苦吟中透射出來的生命力和悲劇美。
葛曉音 ·古詩詞 ·27.5萬字
白居易字樂天,晚號醉吟先生,又稱香山居士。他創作了大量的諷諭詩,觸及到社會生活的真實,而其后期又寫作了大量的閑適詩,以抒寫個人情懷。其詩歌創作有意趨于口語化,這與其“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使天子知”的創作目標密切相關。作為唐代大詩人,在文學史上具有卓越地位。其詩文近四千篇,對于非專長于研究而又熱愛古典文學的讀者來說,實在難以擷其精華。王汝弼先生打破《白氏長慶集》原書的編排體例,所選詩、詞、文皆用編年體。本書選錄其詩、詞、文代表作品,雖不及全集十分之一,但反映了白居易創作的全貌。注釋清晰扼要,闡釋詩文本事和藝術風格尤見特色。
王汝弼選注 ·古詩詞 ·27.2萬字
錢謙益(1582~1664),明末清初散文家、詩人。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遺老。常熟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士,崇禎元年(1628)任禮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南明弘光朝,為禮部尚書。仕清后以禮部侍郎管秘書院事,充《明史》館副總裁。其詩初學盛唐,后廣泛學習唐宋各名家,轉益多師,不拘一格。明亡后的詩篇,寄寓滄桑身世之感,哀感頑艷與激楚蒼涼。本書對詩歌的解讀講求學術性,尤注重詩歌創作的具體背景及與其他詩歌的聯系,錢氏詩歌用典既繁且巧,注者于典故的出處一一注明,簡明準確。不僅對于錢謙益詩歌的愛好者大有裨益,而且對研究者也頗具價值。
孫之梅選注 ·古詩詞 ·27萬字
當代詞學宗師葉嘉瑩女士力作。在風格多樣的北宋名家詞中,有人喜歡晏、歐的曠達,有人喜歡柳永的旖旎,有人喜歡秦觀的柔婉,有人喜歡蘇軾的豪放,有人喜歡周邦彥的功力。但是,你可知道他們為什么會形成這種種不同的風格?你可知道如何去欣賞這種種不同的風格?葉嘉瑩教授帶領我們穿越時代走近作者的心靈,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領會他們藏在內心深處不肯說出來的幽約怨悱。而當我們近距離欣賞了這么多北宋名家詞作之后,對詞體那種難以言說的不同于詩的特色,恐怕已經有些心領神會了吧?
葉嘉瑩 ·古詩詞 ·26.8萬字
詞中有古人的人生和世界,有古人對人生和世界的體驗與境界。對每一位讀者而言,一闋闋古詞猶如一個個親切的朋友,只要你肯接近他們,他們就會不吝和你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與喜怒哀樂,會幫助你建設內心修養和人格意志。然而歷史太長,詞作太多,就像繁星滿天,讓普通讀者眼花繚亂,不得其門而入。因此,一本更適合普通讀者閱讀的詞選便應運而生。《你應該熟讀的中國古詞》收錄了唐、五代詞起,到清詞止的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家名作。那一闋闋或綺麗或雄渾,或沖淡或深摯的詞,光華閃耀,穿透歷史的煙塵,化身為文字在旅途,在寫作業間隙,在上班路上陪伴著每一位閱讀者。
思履主編 ·古詩詞 ·26.7萬字
本書以宋刻《毛詩詁訓傳》(二十卷)為底本,精選81篇作精講。編寫體例為:原詩、注釋、翻譯、導讀。
程翔編著 ·古詩詞 ·26.5萬字
本書主要由清代三家《詩》文獻研究概論、清代三家《詩》文獻輯佚研究、清代三家《詩遺說大義闡釋和清代三家《詩》文獻融合研究等幾個部分組成。本書對清代三家《詩》文獻研究的前期準備和外部特征進行宏觀考察,對清代三家《詩》的文獻輯佚成果進行詳細的分類、成果總結和輯佚特征及輯佚觀念進行深入研究。清儒對三家《詩》大義的發揮則屬于經學闡釋理論,有發揮“圣賢之道”的詩教闡釋和申發三家《詩》中的“微言大義”的經世致用兩種。而清代三家《詩》文獻研究的最終目的即補充和發明毛義,因而最終四家《詩》走向融合成為清代《詩經》文獻研究的必然趨勢。
房瑞麗 ·古詩詞 ·26.4萬字
有唐一代,詩人們在浙東七州秀美的山水之間往來穿梭,流連忘返,吟詠不絕,不但留下了一千多首詩歌,而且塑造了一條詩意的文化古道——浙東唐詩之路。南開大學教授、唐詩之路研究會會長盧盛江從《全唐詩》《全唐詩補編》《會稽掇英總集》等文獻中輯錄與浙東,特別是與其人文風光相關的唐、五代詩詞,按作者生年先后編成《浙東唐詩之路唐詩全編》一書,并簡要介紹作者的生卒年代、籍貫或出生地、是否曾游浙東以及何時曾游浙東等情況。本書為目前所見最為全面的浙東唐詩之路唐詩集,是浙東唐詩之路研究的基礎性、資料性著作,預期將會成為該領域的重要參考文獻。
盧盛江編撰 ·古詩詞 ·26.3萬字
杜甫堪稱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歷來注釋和詮解杜詩的數以百家計。杜甫人生經歷坎坷,其詩實際上是他所有人生經歷的一個心靈史,而其詩歌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也是很少有詩人可以與之并比的。杜甫的詩包括古體詩到近體詩,在原來范例之上開創了很多新的體制。本書選錄了唐代大詩人杜甫各時期代表作品二百多首,廣泛汲取了前人研究杜詩的成果,對所選詩篇作了翔實注釋。前言對杜甫的詩藝作了詳盡的評價。
鄧魁英 聶石樵選注 ·古詩詞 ·26.1萬字
“詩詞關系”關注兩種文體在異同之間的并行及交叉互動;“詩歌與古琴”探討詩人對器樂理解掌握的程度以及詩歌與音樂關系;“詩歌與海外”探索宋代詩人的眼界以及異域意識;“唱和詩歌”重心在詩人之間的對話溝通以及唱和詩歌如何多層次展現多面而深層的文化意蘊;“歐陽修研究”與“陸游研究”,試圖在歐、陸詩歌里不斷閱讀出兩位詩人的生活態度與精神氣質,并藉此了解北宋與南宋詩人的異同;“詩歌理論”則是想考察宋人自己如何自覺建構宋調以及他者如清人怎樣看待宋調。“邵雍、范成大研究”以及“外兩篇”均是一時興之所至,偶有感悟:其中有對邵雍快活吟詠、范成大悲憫情懷真切感受,有對內外制禮儀功能審美價值的細讀體會,有對西南地區民間信仰的實地查驗。
呂肖奐 ·古詩詞 ·26萬字
詩歌是文學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詩詞盛行于唐宋,而現代詩歌則是隨著白話文的興起而開始發展的。詩歌沒有散文那種細膩淡然,也沒有小說的迭宕起伏,但它卻以最簡煉的語言囊括了最豐富的情感。詩境富有大膽的想象,詩意具有悠遠的意味,還有力求避實就虛的空靈。文字優美、富有韻律,常給人以“水中之月,鏡中之花”的美感。那么我們又該如何解讀這亦真亦幻,似遠似近的詩歌呢?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著編者,走入詩歌鑒賞的藝術大堂……
林可行 ·古詩詞 ·26萬字
唐朝,那是一個呼喚天才、造就奇才的時代!是夢想的力量喚醒了無數文人士子志存高遠,心懷天下,馳騁四方。江湖有酒,廟堂有夢,鄉愁在路上,風雅在詩中!詩人們一路走來,唐風浩蕩,詩意飛揚。詩歌不再是文人的專利,詩歌走進了平頭百姓。一時間,華章迭現,錦句璀璨,成了一個朝代撼古耀今的盛世標志,成了一個民族輝煌燦爛的不朽記憶。趙斌著的《和大唐詩人對酒當歌》選取了50位唐朝詩人,品人品詩,品閱那個不可復制、早已遠去、又令人夢繞魂牽的偉大時代,既有學術價值,又可快意閱讀,行文流暢,意蘊流美……
趙斌 ·古詩詞 ·25.9萬字
本書中的清初指順治元年(1644)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這段時間小說創作繁榮并獨具特征,小說刊刻近兩百部,是現存明代小說數量的總和;小說形式也多種多樣,白話、文言小說都很興盛。本書綜述清初小說的創作概況和文化生態,并以清初小說創作中的故國情結為切入點,通過對小說家代表丁耀亢、陳忱、李漁、煙水散人及小說流派代表才子佳人小說、時事小說的個案分析,點面結合來探究清初小說創作以及易代之際的士人心態。
楊琳 ·古詩詞 ·25.8萬字
本書是關于元曲的入門讀物,介紹元曲基礎知識,兼顧最新研究成果,使讀者掌握元曲的知識全貌和發展脈絡,展現了元曲這一文學形式的藝術魅力。
楊棟編著 ·古詩詞 ·25.7萬字
本書從創新創業基本理論入手,在對創新創業活動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業要素與創業技能。知識體系清晰合理、難易程度適中,章節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通過創新創業相關基礎理論、創新創業技能訓練指導、相關案例分析,達到創新創業學習的目的。
杜鵬舉 羅芳 ·古詩詞 ·25.7萬字
周密(1232—1298),字公瑾,號草窗、蘋洲,又號弁陽老人、四水潛夫。南宋詞人、文學家。擅長詩詞、書畫。與吳文英(號夢窗)齊名,時人稱為“二窗”。鄧喬彬,1981—2002年在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工作,1996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2002年調至暨南大學文學院工作,擔任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被評聘為特聘教授(一級),2012年被國務院僑辦評定為二級教授。彭國忠,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博士生導師。劉榮平,廈門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廈大中文學報》編輯部主任。
(宋)周密編選 鄧喬彬 彭國忠 劉榮平譯注 ·古詩詞 ·25.4萬字
本書由六編組成,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西漢時代的《詩》學研究,另一類是西漢時代詩歌創作形態研究,包括楚騷創作、“三大組詩”以及《易林》繇辭等。與一般按照程式寫作的專著不同的是,每一編文章都體現了強烈的“問題意識”,具有很強的概括性。這些文章積聚在一起,西漢《詩》學闡釋的詩性風格以及詩歌創作風貌也就大體呈現出來了。
張樹國 ·古詩詞 ·25.3萬字
本書充分參閱歷代各類文獻及前人研究成果,對《詩經》的每一篇作品進行了詳盡的注釋、解說。本書的特色,在于辯正主題,分析創作年代,努力還原《詩經》誕生時代的文化原生態,勾勒周代禮樂文明的精神風貌和中華文化的發展脈絡。另有與詩篇相關的圖片若干,典雅精致,值得觀賞。
李山 ·古詩詞 ·25.3萬字
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它不僅包羅了詩歌的種種可能性,開啟了中國詩歌的青春時代,還成就了中國古典詩歌精神最充沛、最豐盛的階段,創造了有史以來詩歌的盛世。這片生機盎然的百花園中,有“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風骨,也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扶欄露華濃”的艷詞;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豪情,也有“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的柔婉;有“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明快,也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沉郁……跟著名家讀一點唐詩,不僅能充分感受到唐詩蓬勃的生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和詩人一起行走在青春的道路上,還能體味到始于形式但不拘泥于形式的個性書寫,并由此深入觸及最寶貴的詩歌精神,領悟詩歌帶來的無限可能。
西渡編 ·古詩詞 ·25.3萬字
《毛詩箋》,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陳才整理。《詩經》又稱《詩》《詩三百》,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相傳孔子刪定《詩經》,子夏以“文學”名,長于治《詩》,后由荀況傳于毛亨。漢武帝時《詩經》被列為官學,其中以齊、魯、韓、毛四家為著,毛即毛亨。毛亨作《毛詩故訓傳》以授毛萇。東漢時鄭玄箋《毛詩》,一般稱鄭《箋》、《毛詩箋》或《毛詩傳箋》。本書以宋巾箱本《毛詩故訓傳》為底本,參校以日本足利學校本《毛詩正義》、五山版《毛詩詁訓傳》、清仿相臺五經本《毛詩》、清武英殿本《毛詩注疏》和阮元校刻的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本《十三經注疏》之《毛詩正義》。至于經、傳文字,通校以段玉裁《毛詩故訓傳定本》和竹添光鴻《毛詩會箋》。本書校勘,適當吸收了阮元《校勘記》的部分成果。本書標點,適當參考了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兩漢全書》本《毛詩詁訓傳》、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繁體標點本《毛詩正義》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毛詩注疏》。
(西漢)毛亨 ·古詩詞 ·2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