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嘗試用古代文學體系的方法來研究宋詞與唐宋詩學的互動關系,并且對大一統體系下唐宋詩學對宋代詞學體系組成因素創作、流派、理論、集注的相互影響進行研究,得出一系列新的觀點。全書內容分為兩大部分:唐宋詩學與宋詞創作;唐宋詩學與宋詞體系。
郭鋒 ·古詩詞 ·43.1萬字
本書以經典古詩詞為抓手,融合文學、歷史、美學、文獻學、藝術等多門學科知識。本書包含100篇經典古詩詞,主要分為“詩文賞析”“作者軼聞/作品軼聞”“附錄”三部分。其中,“詩文賞析”著重從思想內容與創作藝術方面解讀詩詞,在梳理文義的基礎上,深入剖析詩歌的創作特色;“作者軼聞/作品軼聞”為作者或作品的背景資料或補充材料,以便于讀者更好地了解對應詩詞的創作背景或詩人的生平經歷,旨在從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角度提升古詩詞賞析的高度;“附錄”為各教學領域人員研讀“淑章談古詩詞”的心得體會,既有教學經驗的總結,又有學習經驗的積累。
李淑章 ·古詩詞 ·22.1萬字
張鶴鳴是明代歷史上具有重要政治影響的人物,在文學創作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蘆花湄集》是張鶴鳴一生創作的總結,不但從多方面展現出張鶴鳴的文學才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晚明社會的黑暗現實。本書不僅對《蘆花湄集》中的作品加以校對和注釋,而且借助于新發現的《張氏族譜》、出土文獻、《明實錄》和各地方志等文獻對張鶴鳴的家世和生平進行詳細的考訂,并于集外搜羅出佚詩12首、佚文40多篇。
(明)張鶴鳴 張明華 朱玲芝 ·古詩詞 ·23.1萬字
蘇東坡作為一代大文豪,詩詞文俱佳,他的作品在他在世時就已馳名遐邇,廣為傳頌,從北宋末南宋初年開始,編刻蘇東坡詩詞文集就已蔚然成風,各種注本也陸續出現,為研究蘇東坡詩詞文,了解相關創作背景提供了詳實的資料。本書精選蘇東坡詩詞五百八十余首,基本能體現蘇東坡詩詞全貌及創作水準。精選精當而全面的有關蘇東坡詩詞的評論資料和背景資料,以幫助讀者更方便、更準確地理解和欣賞東坡詩詞。
曾棗莊 ·古詩詞 ·42.5萬字
唐詩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歷朝歷代的文人視唐詩為圭臬,奉唐人為典范。唐詩選本眾多,其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風行海內,老幼皆宜,雅俗共賞,成為屢印不止的最經典的選本之一。本書以《唐詩三百首》為基礎,加以詳細注釋,并組織蘭州大學著名唐詩研究專家林家英、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薛天緯等相關領域專家,為每一篇詩歌進行解析評論,為青少年提供一個欣賞唐詩的上乘注析本。此次列入“名著課程化·整本書閱讀叢書”叢書,增加了與青少年學習課程相關的內容,更加適合輔助中學課程閱讀。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注析 ·古詩詞 ·20.5萬字
作者聚焦并追蹤北宋時期,詞如何從宴飲助興的表演文本——歌詞,歷經創作、傳唱、抄寫、結集諸過程,最終衍變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并逐漸取得與詩歌并舉的正統地位。宇文所安一方面從表演實踐、文本傳播、作者問題、詞集編纂與流變等全新角度將詞史看成“詞集史”而非“詞人史”;另一方面又對代表性詞人如柳永、晏幾道、蘇軾、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等人的作品進行文本解讀,分析他們各自不同的風格特征及相互之間的關聯與影響,力圖從多個層面呈現詞的歷時性發展及其作者化、風格化和經典化的過程。
(美)宇文所安 ·古詩詞 ·20.2萬字
汪超《明詞傳播考述》,討論了明人詞作在明代的傳播,并借此揭示明詞的流傳方式、流布特點、接受規律,豐富特定文體的斷代文學史內容,完善對詞史發展鏈條的敘述。研究過程中,立足文學,在傳統的文獻整理、闡釋的基礎上,運用了文學與傳播學的交叉視角觀察研究對象。全書是以文學傳播活動的各個要素為節點的線性結構,既有對明詞傳播整體的宏觀考察,又有對特殊現象的微觀討論。從內容上說,除緒論、結束語之外,全文九章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章),從總體上勾勒明代文學傳播的條件、背景,將明詞傳播置于明代文學的整體狀況中考察。第二部分(第三至七章),介紹了明詞傳播的主要方式及其傳播效果。第三部分(第八、九章),是對明詞傳播特殊現象的考察。總之,《明詞傳播考述》通過對明詞傳播的考察,重新認識了明詞的特點和價值,認為明詞繼承并發展了前代詞作的傳播方式,明詞的創作和傳播越來越具有地域傾向,這種趨向影響著清詞的中興格局。
汪超 ·古詩詞 ·21.3萬字
《詩經》共收錄作品305篇,最初只稱為《詩》或“詩三百”,它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向來被認為是中國古典文學之源,其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和多樣式的文學風格,對后世文學影響極大,被后人尊奉為五經之一。
沐言非 ·古詩詞 ·45.8萬字
《古詩詞課》根據駱玉明老師多年來備受歡迎的《古典詩詞導讀》一課整理而來,在他的講述中讀者和詩詞作者之間沒有了時空上的距離,站在同一種處境上品味人生,讀者在讀懂詩詞的同時感受自己的生命歷程,治愈生活的焦慮。語言或俏皮幽默,或尖銳深刻,絲毫沒有“說教感”,只有深切的關懷,讓讀者產生深深的共鳴。從《詩經》楚辭講到唐詩宋詞,這21節治愈人心的詩詞課,用極具代表性的經典詩詞還原古詩詞中的人生境遇,深刻展現亙古不變的人性。翻開本書,在駱老師的帶領下輕松走進詩詞深處,獲得發自內心的感動!
駱玉明 ·古詩詞 ·20萬字
本書由六編組成,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西漢時代的《詩》學研究,另一類是西漢時代詩歌創作形態研究,包括楚騷創作、“三大組詩”以及《易林》繇辭等。與一般按照程式寫作的專著不同的是,每一編文章都體現了強烈的“問題意識”,具有很強的概括性。這些文章積聚在一起,西漢《詩》學闡釋的詩性風格以及詩歌創作風貌也就大體呈現出來了。
張樹國 ·古詩詞 ·25.3萬字
杜甫堪稱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歷來注釋和詮解杜詩的數以百家計。杜甫人生經歷坎坷,其詩實際上是他所有人生經歷的一個心靈史,而其詩歌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也是很少有詩人可以與之并比的。杜甫的詩包括古體詩到近體詩,在原來范例之上開創了很多新的體制。本書選錄了唐代大詩人杜甫各時期代表作品二百多首,廣泛汲取了前人研究杜詩的成果,對所選詩篇作了翔實注釋。前言對杜甫的詩藝作了詳盡的評價。
鄧魁英 聶石樵選注 ·古詩詞 ·26.1萬字
形美、意美、音美,美得沉醉的雙語唐詩宋詞詩經詩畫集。詩家的不朽,鑄就300卷唐詩的風骨流韻,詞宗的風華,寫盡300闕宋詞的紅塵煙雨。詩三百,思無邪,這里還有詩經三千年回蕩的濤聲云滅。古詩英譯:中國翻譯泰斗,許淵沖教授親自翻譯,將詩歌與語言文化密切聯系。他用畢生精力致力于文學翻譯。希望讓世界看到中國之美。詩文賞析:化解字句難點,細細剖析典故,浪漫唯美的語言,帶領讀者走進詩的國度。深度解讀:時代背景、歷史典故、現代價值……每首詞都有其獨有的意義,值得品味和閱讀。詩人小傳:詩人們傳奇的人生經歷,讀詩也讀人,不僅能讓讀者輕松讀懂詩,還讓讀者了解詞背后的故事和詩人生平。難字注音:將詩歌中的重點難字加上拼音,讓讀者們輕松閱讀無障礙。有聲音頻:數百卷詩文隨書流韻,讓讀者沉溺在故紙堆中,傾聽金戈鐵馬,俯瞰江山如畫。生動插畫:精細雅致的古畫,于翰墨丹青中勾勒出詩情畫意。三位著名作家執筆,兩種語言的韻律融合,數百位詩人的傳奇人生,上千卷詩詞的風骨流韻,千年前的故世風華。長安古道、煙雨江南、天山明月、大漠孤煙……唐詩中有江山如畫、金戈鐵馬;云中錦書、紅箋無色、小窗幽夢、故人萬里……宋詞中藏著兩宋文采風流,經風雨而妖嬈,歷歲月而彌香;有匪君子、青青子衿、南有喬木、山有扶蘇……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詩詞,是傲視古今的中國文學巔峰,不讀,則不知中國文學有多美。
陸蘇等解析 ·古詩詞 ·45.2萬字
本書采用的是清文學家蘅塘退士(孫洙)《唐詩三百首》的選本,篇目、排序一概未動。翻譯成新詩是本書的重點。為了讀者閱讀和理解方便,還增加了詩人簡介、對原作思想與藝術特色簡要平析的“說明”,以及詞語典故的注釋。本書由吳坤定、陶文鵬、張厚感三位先生合作完成,但大體上又有分工,因而在翻譯風格上自然有所差異。有的譯作,在詩行乃至用韻上盡可能貼近原詩;有的則馳騁想象,作了一些合理的發揮。這樣也是考慮到無須人為地設定一個模式,避免千篇一律,希圖達到清新活潑、“異彩紛呈”的效果。
(清)蘅塘退士選編 思履主編 ·古詩詞 ·29.9萬字
黃景仁是清中期最重要的詩人之一,其生平仕途困頓、窮愁窘迫,但有大量詩歌創作,并以凄愴悱惻、辛酸沉郁,又不失憤慨激昂的詩風以及眾多佳詞警句在清代詩人中出類拔萃,也深受后世讀者的喜愛。本書作者是明清文學研究領域的優秀學者,著述豐厚,功力精深,保證了本書的質量。本書使用了大量文獻,精心選取黃景仁詩歌作品348首,詳加注釋解讀。在選注過程中,作者避免了選本陳陳相因的流弊,以“新,美,活”為準則;并在文學史視野關照下,選詩力求較全面地反映黃景仁創作的實際。
李圣華選注 ·古詩詞 ·23.7萬字
詞是中國文學寶庫中一顆寶貴的明珠,一千多年來,一直高懸于歷史的長空,閃耀著奪目光彩。經過這許久的歷史沉淀,在今天的社會里,它仍舊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日益繁榮,生活步調日益加快,人漸漸變成了一只飛速旋轉的陀螺。在人們感到疲憊不堪之時,如果能捧起一本宋詞,輕輕淺淺讀上幾首,焦灼的心靈便會漸趨平靜,如久旱的大地遇上一場瀟瀟春雨。
(清)朱孝臧 ·古詩詞 ·32.3萬字
本書選錄宋、遼、金三代詩歌四百余首,分別由專家學者鑒賞、評析,揭示其主題思想與藝術特色,探求其審美價值;書中還有對宋、遼、金三代詩歌風貌的概述,以及每個作家生平、創作特征的簡介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詩詞 ·44.3萬字
王國維說:“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文學也,而后世莫能及焉者也。”詞又稱“曲子詞”“曲子”,它的產生、發展、創作和流傳都與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詞的起源較早,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間,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大約到中唐時期引入了文壇,發展成為固定的文學樣式,唐末五代時期開始流行,到了宋代,進入了全盛時期。唐末五代時期,有了一批專長填詞的作家,詞的體裁形式和表現技巧也成熟起來,五代末期趙崇祚所編的《花間集》可稱為這一時期詞作的集大成者。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為青樓女子和教坊樂工而創作的,愛情相思、離愁別恨,幾乎成了詞的主題。
(清)上彊邨民 王景略評注 ·古詩詞 ·48.8萬字
《淮海詞》是北宋文學家秦觀的詞集。秦觀詞華美精麗,是北宋婉約派詞人的代表。本書注譯者陳祖美,是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宋詞研究,她對《淮海詞》的注釋、心得、集譯,字字斟酌,下了很大的功夫。與之前出版的《漱玉詞》選注心解集譯是一套書。
秦觀原著 陳祖美譯解 ·古詩詞 ·22.9萬字
“詩詞關系”關注兩種文體在異同之間的并行及交叉互動;“詩歌與古琴”探討詩人對器樂理解掌握的程度以及詩歌與音樂關系;“詩歌與海外”探索宋代詩人的眼界以及異域意識;“唱和詩歌”重心在詩人之間的對話溝通以及唱和詩歌如何多層次展現多面而深層的文化意蘊;“歐陽修研究”與“陸游研究”,試圖在歐、陸詩歌里不斷閱讀出兩位詩人的生活態度與精神氣質,并藉此了解北宋與南宋詩人的異同;“詩歌理論”則是想考察宋人自己如何自覺建構宋調以及他者如清人怎樣看待宋調。“邵雍、范成大研究”以及“外兩篇”均是一時興之所至,偶有感悟:其中有對邵雍快活吟詠、范成大悲憫情懷真切感受,有對內外制禮儀功能審美價值的細讀體會,有對西南地區民間信仰的實地查驗。
呂肖奐 ·古詩詞 ·26萬字
《杜甫詩集》(《錢注杜詩》)是杜甫詩集較有影響的注本之一。此次整理1.以康熙靜思堂刻本為底本;2.底本原校記較多,且均夾雜于詩句中,礙于檢閱,此次校點與錢氏箋注一同置于該詩之后,并加標序號,便于讀者閱讀;3.原書序跋,作為附錄,置于最后,供讀者參考閱讀。
(唐)杜甫 (清)錢謙益箋注 郝潤華整理 ·古詩詞 ·4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