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游學集錄》為2004年版《游學集錄》的修訂本,收為“孫昌武文集”的一種。書中所收錄的36篇文章,除含孫昌武于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在日本、韓國,以及港、澳、臺地區的講演稿及所發表作品外,又增加了13篇文章,內容更加豐富,集中展現了孫昌武在禪文學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內容涉及宗教與中國文學發展的關系、中國古代詩人與作品研究、日本漢學家作品研究、回憶海內個師友等方面。
孫昌武 ·現當代隨筆 ·35.5萬字
20世紀以降,比較文學的發展備受爭議,尤其經過批評理論的形塑之后,越來越脫離文學本身,從而陷入學科危機。當前重提世界文學觀念,當為應對危機局面的嘗試。如何理解和界定“世界文學”,已成為尋求新的世界秩序和文明格局所不可或缺的觀念視野。重新打開理解“世界文學”的思想方式,乃是當今學術研究的核心議題之一。為了共同探討這一核心議題,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于2015年舉辦第三屆“思想與方法”國際高端對話暨學術論壇,會議邀請了來自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斯洛伐克、韓國等地的20余位知名學者,就“何謂世界文學?地方性與普世性之間的張力”展開深入討論。本書便是這次重要國際研討會的會議文集。
方維規 ·外國隨筆 ·30.2萬字
本書以當代臺灣少數民族漢語文學創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運用族群、文化人類學等理論知識,在全面把握中國多民族文學發展以及臺灣地區社會和族群關系變遷的基礎上,對當代臺灣少數民族文學的歷史成因、發展規律、美學品質、發展困境及其文學史意義等方面展開了研究。本書深化了對臺灣文學的認識,開拓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新領城。
王志彬 ·文學評論 ·20.1萬字
本書收錄作者代表電視劇劇本10部。《程蔚東劇作選》共收錄17部作品,分為10卷。這些作品,早的創作于上世紀80年代中葉,遲的定稿于近期,涉及多種題材、領域,有的以重大的歷史事件和社會發展的進程為題材,于氣勢宏偉之中見真性情,于細微體悟處見洞察力;有的改編自文學名著、電影,表達對已往的人的生存環境及人性的新解讀,以及對優秀文學傳統的繼承發揚;有的反映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觀念、社會意識的變遷,提出了在道德意識和審美理想層面沖破禁區的問題;還有的作品以小見著,重現了歷史長河的一瞬。作者投身影視文學創作多年,為影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多方探索和積極創造。
程蔚東 ·戲劇 ·31.4萬字
為紀念香山慈幼院成立95周年和熊希齡誕辰146周年,本書以“香山——熊希齡未了情”為主題,收錄抗日愛國篇、紅色搖籃篇、慈善教育篇、綜合研究篇、傳承發展篇、熊希齡年譜、史料整理篇等七部分,涉及到熊希齡先生有關抗戰、愛國、慈善、教育等各個方面,以緬懷這位抗日愛國的偉大先驅者的事跡及其慈善教育思想。
香山街道辦事處 ·文集 ·28.7萬字
“淡,是一種至美的境界。”《李國文文集》卷九《淡之美》是作者經歷風風雨雨之后對生命的一種徹悟,對每一個熱愛生活者都有不小啟迪。文筆飄逸靈動,是百讀不厭的美文。
李國文 ·現當代隨筆 ·21.9萬字
本書針對目前學界存在的文學期刊分類標準不一、種類繁雜的問題,從文學生產機制的角度,嘗試對文學期刊分類問題給以厘清,探討文學期刊與文學生產的內在關系,力求以較為豐富的史料給人以現代文學生產的現場感。
張新民 ·文學理論 ·26.5萬字
本書為南京大學世界史專業學術論文集,主要涉及世界現代化研究、英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歐盟、英聯邦國家等問題的研究。
陳曉律 ·文集 ·24.9萬字
本書真實表現了十七年前河南能源義煤公司在祖國西部大開發中艱苦卓絕的創業之路。“義海人”靠著“缺氧不缺志氣,敢與高原比高低”的英雄氣概,“扎根海西,回報青海”,在戈壁荒漠深處豎起第一面黨旗,義海能源從最初一個年產不足八萬噸的小煤礦,發展成年產能六百萬噸,實現產值二百億元,累計上繳稅收一百億元的國有大型企業。發展的同時,“義海人”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實施一系列大型公益項目,捐款總數達2。3億元……尤其是落實習總書記關于木里礦區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批示精神,投資8。3億進行環境整治和植草復綠,取得優異成果。習總書記視察青海,通過遠程視頻看到義海能源的種草情況,給予肯定,被國家七部委當做“木里經驗”全省推廣。
張曉林 ·紀實文學 ·20.2萬字
本書描寫了青年周計春一生的起伏。少年時的周計春家境貧寒,母親早亡,父親一人以種地為生,無力支撐計春的學業。因計春聰明刻苦,學校劉校長幫助他并勸說他父親支持他的學業。父親周世良得知自己兒子天資聰穎,且做學問可成人生大事,也決定傾盡全力支持。在周計春到省城上中學時,周世良變賣了田地,在省城開一間豆腐店,照顧兒子讀書,此時還結識了洪氏和菊芬,菊芬成為周家準兒媳婦。然而隨著中學的停辦,計春也隨校長馮子云轉去北京讀書。但在讀書期間,沒有父親的照拂,計春結識了原豆腐店租主女兒孔令儀及其朋友袁佩珠,之后又認識了舞女陸情美,逐漸荒廢學業,沉迷于玩樂虛榮。最后父親周世良、原定媳婦菊芬都因其而死。
張恨水 ·名家作品 ·31.7萬字
第十卷收《北窗囈語一一張世英隨筆》《張世英回憶錄》二書和其他散文、隨筆69篇以及詩27首。這些創作大都與作者的哲學思想和理論有關,回憶了生平所經歷的豐富人事以及哲學思想之形成,從中可見哲學家的經驗和情懷。
張世英 ·現當代隨筆 ·48.1萬字
詞是起源于隋唐、興盛于宋的一種古典音樂文體,具有芳馨綿緲之美,深受青年喜愛。“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第七季以詞的欣賞與創作為主題,邀請當代詞壇名家及研究者,開展系列講座,本書即是當時講座的實錄。讀者可藉以了解詞的文體特征,并嘗試詞的創作。“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是深圳市社會科學院與深圳圖書館聯合創辦的文化沙龍,意在搭建一個學術文化交流平臺,一個集深圳學人和讀者、書于一體的立體閱讀空間。
吳定海主編 ·文學理論 ·22.9萬字
本卷為“特奧口述史”叢書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卷,采訪了北京、上海、武漢、吉林、昆明等地14位從事特殊教育的校長,由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研究生、教師進行口述史訪談。這項工作從2017年開始,到2020年初完成。除了校長本人的訪談外,還對各位校長的同事、家屬、學生、家長等進行了訪談,從多個側面展示校長們的特教與特奧工作,力求提供一幅比較全面的特教校長們的立體畫卷。這14份口述史記錄,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設專門的培智學校的基本進程和特奧運動、特奧融合的發展脈絡,體現了二三十年來我國特殊教育取得的成績,以及社會各界對特殊教育觀念的轉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陸偉芳 余大慶主編 ·紀實文學 ·26.1萬字
自1981年成立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篳路藍縷,砥礪前行,逐步發展成為中國最優秀的高等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風格,被師生校友親切地稱為“五道口”。2012年中國人民銀行與清華大學合作,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基礎上成立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五道口的發展進入新時期。學院高度重視五道口優秀辦學傳統和辦學特色的凝練與傳承,積極開展院史研究工作。《五道口紀事(1981—2012)》分為五道口大事記與院史訪談錄上、下兩篇。上篇五道口大事記,以歷史檔案記錄為準,按時間順序以編年體的形式簡述五道口重大事件,形成書稿9萬余字。下篇院史訪談錄,主要根據被采訪人員的回憶和口述,生動地記錄五道口創立和辦學過程中的真實往事,形成訪談錄42篇,近15萬字。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校友發展研究中心 ·紀實文學 ·22.3萬字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是充滿詩意與激情的文學史,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高屋建瓴、大氣磅礴,生動講述了作家的生平故事,對作品有體貼入微的感悟分析,活現了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文壇的恢宏歷史,尤其是浪漫主義文學狂飆突進的青春樂章。本書雖分六卷,但每卷獨立成章。本卷講“青年德意志”,作者總結道:“這一群作家中并沒有第一流的詩歌方面的偉大人物,而只有一個高水平的人,這就是海涅。這一群作家沒有留下什么真正偉大的作品,他們起的作用多半是否定的、蕩滌的、毀滅的和除舊布新的。他們的強大在于他們的懷疑,他們對奴性的仇恨和他們的個人主義。”
(丹麥)勃蘭兌斯 ·文學理論 ·27.2萬字
《程蔚東劇作選》共收錄17部作品,分為10卷。這些作品,早的創作于上世紀80年代中葉,遲的定稿于近期,涉及多種題材、領域,有的以重大的歷史事件和社會發展的進程為題材,于氣勢宏偉之中見真性情,于細微體悟處見洞察力。
程蔚東 ·戲劇 ·22.1萬字
本書由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明詩話新編”首席專家陳廣宏教授主編,共收論文19篇,集合當今海內外中國詩學及詩話研究的前沿成果。作者既有已經在該領域浸淫數十年的資深學者,如左東嶺、張伯偉、張寅彭、蔣寅、孫小力等;也有近年來暫露頭角的青年學者,如南京大學卞東波、浙江大學葉曄、蘭州大學魏宏遠、上海大學劉奕等;還有來自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一流學者。他們分別就詩話的定義及其文獻體例、詩話文獻在東亞的環流與變異、近世詩學的重構以及詩話研究的新路徑等議題作了集中深入的研討。
陳廣宏 侯榮川 ·古詩詞 ·28萬字
本套書為華語世界首部詩體莎士比亞全集。莎士比亞戲劇的原貌是詩劇,是以素詩體(blankverse)為基本形式的詩劇,以詩體譯詩體,盡量使譯文在語氣、語言節奏感上更接近莎劇原貌,是這個版本的最終訴求。“問題/黑色喜劇卷”包含莎士比亞五部作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部具有極大諷刺性的喜劇。《皆大歡喜》是莎士比亞創作的“四大喜劇”之一,故事場景主要發生在遠離塵世的亞登森林中。《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是莎士比亞的悲劇之一。這出戲是參照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并根據中世紀傳奇編寫的。《結局好萬事好》是莎士比亞創作于第二時期的作品,這部作品寫美麗而有才干的女主人公海倫娜如何費盡心機去爭取一個出身高貴、狂妄膚淺的紈绔子弟伯特倫的愛情,并最后得償所愿。《自作自受》寫愛情與婚姻,但卻突出了愚行和社會陰暗面,因而既與同期的悲劇有所呼應,又以喜劇性或辛辣的嘲諷對應著劇中浪漫的情調。
(英)威廉·莎士比亞 ·戲劇 ·27.8萬字
《美人恩》的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京。女主角常小南生在底層窮苦人家,以撿煤核為生。一次偶遇失業潦倒的洪士毅,對她的命運深表同情,用在慈善會打替工的微薄收入接濟常家生活。二人萌生愛戀之情。貌美體俏的常小南后被楊柳歌舞團領班相中,從此在愛情上見異思遷,先后甩掉洪士毅、樂師王孫,最終落入紈绔子弟陳四爺之手,導致常家家破人亡。
張恨水 ·名家作品 ·20萬字
開拓與新變是中唐詩歌的主要創作趨向。本文即以此為題,試圖在中唐文化的廣闊背景上,對中唐詩歌的總體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作一深入系統的研究。本文緒論部分,強調中唐詩歌在中國詩史中的重要地位;并通過對盛唐詩歌的簡單回顧,指出中唐詩人所面臨的“極盛難繼”的困境,以及詩歌創作開拓新路的必要性。
孟二冬 ·文學理論 ·21.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