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第一書記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精準扶貧的六個精準之一“因村派人精準”指的就是第一書記的選派。沙壕村位于山西省呂梁市興縣縣域西北部山區,是典型的深度貧困山村,也是典型的第一書記扶貧案例村莊。本書就以山西呂梁沙壕村為調研對象,結合問卷調查,研究分析了第一書記在扶貧工作中的成效與推廣借鑒價值。
曾俊霞 郜亮亮 ·部門經濟 ·7.5萬字
西相王村地處山西省呂梁山區,是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的非建檔立卡貧困村。其典型的致貧原因包括:病殘、勞動力缺乏、資金和技術貧乏、教育支出等。到目前為止,脫貧成效較為顯著的措施主要是社會兜底扶貧。本書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深入考察了西相王村的特殊背景及具體貧困問題,重點剖析了具有典型特征的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的進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針對現存的貧困問題探討了可能的扶貧策略和政策建議。
牛建林 ·部門經濟 ·9.5萬字
紫霞村地處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香泉鄉西南部,是地震受災地區,屬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紫霞村以特色農業發展、基礎設施提升和村民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同時選任多名黨員干部作為幫扶人,結合全村產業發展規劃和貧困戶自身特點,對貧困戶制定精準化、個性化的脫貧規劃,確保規劃落實。紫霞村強化黨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的統領地位,嚴格落實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充分強化貧困人口參與機制,統一協調推進具體幫扶和整體提升等做法,形成了寶貴的脫貧攻堅基層經驗。
劉濤 李群 ·部門經濟 ·9.2萬字
龍鳳村是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的一個山村,地瘠民貧,為省級貧困村。本書考察了龍鳳村自然稟賦特征與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并在調查問卷與統計數據的基礎上,定量分析了該村農戶的貧困狀況、致貧原因與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的現狀,闡述了七星關區政府“一市五金多套餐”的精準扶貧措施與扶貧機制,分析了精準扶貧取得的成效與需要改進的問題。
趙學軍 ·部門經濟 ·5.8萬字
新店臺村是甘肅省敦煌市莫高鎮的一個遠郊村,該村不存在大面積貧困,也不存在絕對貧困,只有小面積的相對貧困,貧困面為6%。本書就是通過調查問卷、個別訪談和開座談會的形式,對新店臺村入村入戶調研的總結和思考,主要內容包括新店臺村經濟社會發展概況,基于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對比的扶貧脫貧調查,新店臺村貧困現狀、致貧原因、扶貧舉措、脫貧效果及存在的問題,扶貧脫貧經驗啟示及對策建議,等等。
朱承亮 ·部門經濟 ·5萬字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北塔山牧場是哈薩克族牧民生活聚居的邊陲牧場,也是新疆維穩戍邊的前沿重鎮。本書選取北塔山牧場作為調研對象,首先從整體上對北塔山牧場的自然經濟狀況、致貧原因、牧場扶貧的兵團優勢、牧場“十三五”扶貧重點以及牧場的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介紹;其次對北塔山牧場的扶貧重點連隊的現狀和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針對性措施;再次對抽取的共計60戶家庭(30戶貧困戶,30戶脫貧戶)的入戶調查情況進行了詳盡闡述;最后總結了北塔山牧場的扶貧經驗,提出未來改進的對策建議。
胡彩云 沈進建 姜濤 ·部門經濟 ·8.2萬字
追高來村地處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屬高寒山區,受各種環境制約,經濟發展比較落后。在扶貧攻堅戰的內外合力中,追高來村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易地扶貧等,借力取勢找準了適合自身發展的脫貧路徑,從而創造了“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的蓬勃發展的新農村風貌。本書探尋追高來村扶貧過程中人、物、力交互作用的機制,分析家庭再生產、公平與效率、留守現象、生計空間等現象與理論,析出因地制宜的扶貧模式。
劉小珉等 ·部門經濟 ·9.5萬字
萂村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大營鎮的一個村,2013年被列為賓川縣2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為有效破解全村貧困群眾脫貧增收難題,萂村人通過強弱結合、合作互補,實現共建共享、多方共贏的方式,建立了“黨支部+龍頭企業+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本書在對萂村概況、經濟發展情況、社會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對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歷程進行總結回顧,并提煉出萂村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雙推進模式,對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推進有借鑒意義。
陳光金 樊堅等 ·部門經濟 ·4.8萬字
被譽為“中國扶貧第一村”的赤溪村,是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磻溪鎮下轄的畬族行政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它(赤溪村)的歷程是我們全國扶貧的一個歷程,我們要很好地總結,而且要不斷地向全面建成小康繼續努力”。本書通過半結構訪談、問卷調查、參與式觀察等方法,細致描述赤溪村扶貧脫貧概況,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赤溪村在習近平同志倡導下的扶貧經驗做法,對赤溪村長效常態的扶貧體制機制進行總結。
耿羽 王紹據 黎昕 ·部門經濟 ·4.9萬字
桐灘村地處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左權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雖然不屬于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地區縣,但它位于太行山脈中段西側,山高溝深、土地貧瘠,具備典型的太行山干石山區特征。農業資源缺乏、產業單一、勞動力技能較低是桐灘村致貧的主要原因。本書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對桐灘村的貧困表現、主要致貧原因、精準扶貧實施進展以及精準脫貧成效進行了詳細闡述和分析。
郭建宇 ·部門經濟 ·7.3萬字
打安村位于海南省白沙縣西北部,是較為典型的黎族貧困村。本書概述了海南省精準扶貧工作和打安鎮自海南建省以來不同階段的扶貧工作;結合問卷調查,描述分析了村莊情況和被調查戶的個體與家庭特征,闡述了貧困戶樣本的貧困特征、致貧原因、扶貧政策落實情況和扶貧效果;分析了天然橡膠支柱產業和其他特色產業扶貧,總結了發展合作社、農村電商與黨建引領的產業扶貧模式;最后提出了建議。
潘勁 張德生等 ·部門經濟 ·8.5萬字
河源村坐落在三江并流核心區海拔3000米的老君山上,屬于我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的云南滇西邊境山區。本書通過座談會資料、問卷數據、個案深入訪談資料等第一手資料,從不同的主體視角(玉龍縣政府、九河鄉政府、駐村工作隊、河源村委會、建檔立卡戶、非建檔立卡戶)對河源村實施精準扶貧的情況進行全景式的深描和分析,力求還原河源村實施精準扶貧的全過程,并對河源村精準扶貧的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以挖掘河源村實施精準扶貧的困難和經驗。
羅靜 ·部門經濟 ·7.2萬字
寺爾溝村位于達坂山腳下、浩門河南岸,是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東川鎮腦山半腦山省定重點貧困村,致貧原因主要為疾病與缺乏勞動力。本次村莊調研詳細研究了寺爾溝村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探討了村莊的脫貧扶貧實踐,分析了產業扶貧項目的運行機制、運營情況和長期可持續性,并根據寺爾溝村在脫貧扶貧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發現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政策建議。
王紅 ·部門經濟 ·7.3萬字
本書將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號營村作為研究對象,對其由生計教育、禮制教育、習俗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構成的農村社區教育體系進行整體性考察,論述了這一教育體系得以建構并延續的歷史淵源和社會基礎,提出了“文化襁褓”和“村社教育”概念,試圖發現屯堡村落社會的結構性特征和在城鄉互動中實現轉型發展與振興的內生性資源。并從橫向角度與泥河溝村的鄉村復育、田字格的鄉土人本教育、巖寨村的民族社會教育進行開放性對話,從而賦予村落研究普泛性的理論稟賦和實踐價值。
陳斌 張定貴 呂燕平等 ·部門經濟 ·27萬字
本書綜合運用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新經濟地理學、新制度經濟學和經濟統計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以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形成為評價核心,建立了一套科學合理、可量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力求對航空經濟區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剖析。這一評價指標體系不僅在理論上豐富了有關航空經濟區評價的研究內容,而且從實際出發對我國各航空經濟區的發展狀況進行了客觀的監測和評估,揭示了我國航空經濟區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進而尋求航空經濟區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郝愛民等 ·部門經濟 ·16萬字
甘肅省臨洮縣老莊村是國家級貧困村,本書就以老莊村作為調查對象展開研究。書中首先介紹了氣候貧困的相關情況,包括概念、機制和國內外現狀,以此總結了中國氣候貧困的特點、分布及相關機制;接著介紹了老莊村的村情、貧困現狀以及面臨的主要問題,通過問卷調查方法,對老莊村的相關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本書通過對老莊村的貧困情況以及應對機制和相關調研情況的分析,對中國欠發達地區應對氣候貧困的挑戰以及政策建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鄭艷 林陳貞 ·部門經濟 ·9.3萬字
白石口村是河北省淶源縣白石山鎮的一個行政村,位于白石山腳下,地處山區。受地形、耕地及交通等因素影響,貧困人口較多,2015年前約占總人口的71.37%。本書介紹了白石口村主要貧困問題、制約脫貧的主要因素、旅游扶貧工作面臨的主要挑戰。通過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定量分析了該村貧困現狀、特征及主要原因,闡述了該村實施旅游產業精準扶貧的思路、做法和經驗。
王謀 ·部門經濟 ·8.4萬字
牛紅村是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垤瑪鄉所轄的一個哈尼族村落,屬于我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云南滇西邊境山區。牛紅村世代耕種于哈尼梯田,人地矛盾突出,梯田里微薄的產出不能糊口。本書對牛紅村的致貧原因和扶貧方式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與分析,認為,扶貧過程中,政府的“有形之手”除了要解決基礎設施等“硬問題”,更要解決村風村俗等“軟問題”。村民在新的生活風尚的帶領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走出貧困。
趙旭峰 羅靜 ·部門經濟 ·8.2萬字
慶陽農場地處張廣才嶺西麓、交通末梢死角,在黑龍江省農墾系統中屬于既小又弱的農場。墾區扶貧主要是系統扶貧、產業扶貧,通過扶持貧困農場,實現產業發展和民生條件改善,促進和帶動農場職工脫貧致富奔小康。本書以慶陽農場為調研對象,基于農墾地區農場特殊的體制機制背景和產業扶貧政策要求,客觀分析慶陽農場貧困問題現狀、產業扶貧實踐和成效,總結慶陽農場產業扶貧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王愛麗 孫壯志主編 ·部門經濟 ·6.2萬字
本書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城鎮化發展為主題,系統梳理了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中國城鎮化發展歷程,并以新時代城鎮化轉型與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為視域,明確界定中國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內涵,深入分析其具體內容、特殊性和優越性,綜合歸納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道路理論的新發展,創新和發展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理論;構建中國城鎮化健康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并在深入調研和實證分析的基礎上,比較客觀地評價了288個地級和地級以上城市的城鎮化健康狀況,深入研究了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面臨的困難問題和相應對策。
黃錕 ·部門經濟 ·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