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俄地區合作指的是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及西伯利亞地區的區域合作,它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首次提出在中俄地區通過開展以技術貿易為先導的產業合作,共同構建中俄地方國際化產業集群,進而將整個東北亞地區的經濟合作聯系起來,形成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新模式——“傘”型模式,新模式的提出不僅為中國東北振興和俄羅斯東部開發提供了一條新思路,同時為加強東北亞區域合作,改變東北亞一體化現狀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郭力 ·國際經濟 ·26.5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了12個試點城市的138項創新舉措,每一項具體舉措都分為“名詞解釋:主要做法:實踐效果”,為其他地區推動相關改革提供廣泛、具體的操作參考。此外,在文末專門設計了“關鍵詞檢索”,將近年來最新的改革動向如投融資體制改革、事中事后監管、信用體系建設、“互聯網+”等關鍵信息提取,便于讀者查找、閱讀,推動各項試點經驗在其他地區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創新舉措匯編》編委會 ·國際經濟 ·29.8萬字
本書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空間經濟聯系強度及演化機制的實證研究》的最終研究成果。本書圍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確定的研究目標和核心內容,深入分析研究我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空間經濟聯系及其演化和與之密切相關的兩地區經貿合作問題。這是一種新的研究視角,其創新點在于:以經濟地理學、空間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為理論基礎,以我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區域空間經濟聯系及其在跨國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作用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其對我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經貿合作的深刻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發展中俄兩地區區域經濟合作的對策建議。
郭連成主編 ·國際經濟 ·26.8萬字
人類的歷史是一個不斷向前的故事,也是一個因發展導致不平等,不平等又促進平等,不斷循環往復的故事。這一點,在繁榮與平等已成對立之勢的今日美國尤為突出:少部分人得以大展拳腳,但多數人仍在奮力掙扎。當把全世界視作一個整體時,我們同樣看到如此規律:在一部分人從貧困、物質匱乏、疾病及死亡之中逃脫時,另一部分人則繼續被留在這些旋渦中。發展導致了不平等,不平等卻時常有益于發展,比如它會為后進者指明發展方向,或者刺激后進者去迎頭趕上。但不平等也時常會阻礙發展,因為既得利益者為了維護自身地位,會破壞追趕者的發展道路。對此,作者從健康和財富的角度,將經濟學、歷史學、人口學、心理學等諸多學科的知識熔于一爐,為讀者講述了人類掙脫貧困、遠離早逝的盛大逃亡,并討論了生活和社會是如何越來越好,進步為什么發生,以及社會發展和不平等之間的復雜關聯等問題。
(美)安格斯·迪頓 ·國際經濟 ·21.4萬字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就業與增長理論全球權威學者數十年磨一劍,中英文同步出版經濟如何增長?經濟繁榮又來自何處?繁榮的源泉在今天為什么受到威脅?在本書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費爾普斯根據畢生的思考對此提出了革命性的觀點。為什么經濟繁榮能于19世紀2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在某些國家爆發?它不但生產了規模空前的物質財富,還帶來了人們的興盛生活——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了有意義的職業、自我實現和個人成長。
(美)埃德蒙·費爾普斯 ·國際經濟 ·23.3萬字
本著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深入研究和正確借鑒外國經濟學說,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從主題為“外國經濟學說與當代中國經濟”年會入選論文中了力作,匯集成《外國經濟學說與中國研究報告(2023)》。全書分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研究、西方經濟理論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研究、經濟問題研究四個部分,內容涉及中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比較和新發展、現代外國經濟理論及其研究新動向、中外經濟轉型和改革開放等方面的前沿問題,是為關注和從事外國經濟學說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以及中國經濟問題研究的讀者奉獻的一本佳作。
程恩富 張銜主編 ·國際經濟 ·22.7萬字
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國際發展合作和面向2030年的南南發展合作創新,并就南南發展合作對全球發展的貢獻進行評估,力圖反映發展合作的新創意、新機制和新辦法;第二部分的焦點是南南貿易合作、南南發展援助與技術合作以及南南直接投資;第三部分是主要南方國家的南南合作的案例研究,如中國發展合作的新設計(“一帶一路”倡議)、中非發展合作、巴西的發展合作、印度的發展合作、南非的發展合作,最后是對國際發展合作動態變化的考察。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 ·國際經濟 ·31.4萬字
本書追溯并研究了東南亞金融銀行業在不同約束條件下的發展、改革與變遷。在金融穩定與金融安全基礎理論的依托下,重點探析了近二十年東南亞在金融領域,包括銀行、證券、保險業部門所采取的重大改革舉措,比較研究了東南亞金融制度改革和變遷的路徑,總結其經驗教訓;闡述并剖析了東南亞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和金融監管體制與監管方式的轉變;探索東南亞的金融機構安全、金融資產安全的監測預警系統和金融風險防范機制;在分析東南亞金融系統穩定性的同時,研究處在全球金融危機陰影下的東南亞各國的應對舉措,以及區域金融合作對東南亞金融穩定的重要性,比較其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規律。
沈紅芳 ·國際經濟 ·21.1萬字
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北財經大學產業組織與企業組織研究中心重大項目的成果,以經濟全球化這一大趨勢為背景,以經濟全球化與轉軌國家經濟安全相關性為理論基礎,分析經濟全球化對轉軌國家經濟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和帶來的弊端與負面影響,以及轉軌國家的產業發展和產業安全問題,特別是重點而深入分析轉軌國家面臨的產業風險和產業安全的挑戰。
郭連成 王鑫 ·國際經濟 ·24.2萬字
《國別和區域研究》旨在推動學術發展和加強資政服務,力爭成為國家和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全方位綜合研究的思想性平臺,努力發揮教學科研、數據應用、咨詢服務和國際交流的多種功能和作用。書中常設欄目有“主題研討”“國別研究”“區域形勢”“學科建設”等。本輯圍繞中國外交的重大內容,以“一帶一路”為研究主題,各個學者從不同角度切入,研究視角既獨特而又全面,見解獨到,具有極強的資政功能和學術參考價值。
羅林 夏征難 ·國際經濟 ·20.4萬字
本書旨在通過分析拉美基礎設施PPP運作機制、拉美基礎設施投資環境及中國基礎設施企業的投資能力等,使讀者全面認識中拉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合作前景。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篇至第五篇)翻譯和編輯了拉美權威機構關于PPP機制的研究報告,其中包括拉美基礎設施發展概況、主要國家的PPP機制及具體案例;第二部分(第六篇)是課題組撰寫的研究報告,其中重點分析了拉美投資環境、我國企業投資拉美基礎設施領域能力及中國基礎設施企業投資拉美的機遇和挑戰。
陳濤濤等編著 ·國際經濟 ·26.3萬字
本書較系統地論述蘇聯、俄羅斯各個歷史時期經濟發展的戰略、政策、成效與問題,對蘇聯時期的經濟體制改革與俄羅斯經濟轉型的研究,在本書中占有很大篇幅。作者根據鄧小平同志關于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一重要理論觀點,研究蘇聯經濟體制改革的歷史,分析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興衰,歸根到底取決于選擇的體制模式,以及能否在不同歷史時期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對選擇的模式進行正確與及時改革。本書從理論、路線與基本政策三個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的三個方面,考察了蘇聯經濟體制的形成過程以及改革失敗的種種原因。本書對蘇聯與俄羅斯各時期經濟發展與改革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作為蘇聯歷史上第一個改革者的赫魯曉夫,其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因他并不理解,揭露斯大林僅是走上革新社會道路的第一步,而更重要的是斯大林模式,他想要同斯大林主義分手,但不同這種制度分手。
陸南泉 ·國際經濟 ·36.7萬字
《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主要內容簡介:隨著中國不斷融人世界體系,中國學術界迫切需要更多的既能反映國際學術界前沿動態,又能體現“中國視角”的國際政治經濟學著作和教材。《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主要有如下四個特點:第一,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基于定義與研究議題、要素流動與單位層次、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以及國際體系與中國經驗四種關聯性,力圖為學生們提供一個相對完整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知識框架。第二,迫蹤國際學術界前沿動態。根據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議題和分析方法,作者將過去40年從事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學者們分為“兩代”,系統總結了20世紀70-80年代“第一代”學者提出的五大理論(相互依存論、霸權穩定論、國家主義理論、依附論和世界體系論),分析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第二代”學者在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上變革的總體趨向。第三,分析全球政治經濟的結構與動力。《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從世界體系與國家興衰的關系人手,對促使全球政治經濟延續500年的結構和動力進行了總結,并對其在當代的主要表現形式(國際貨幣、國際貿易、跨國投資、發展與轉型以及地區主義)進行了具體的分析。第四,體現“中國視角”。國際政治經濟學雖然起源于美國和歐洲學術界,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和歐洲國家之外的學者只能是知識的消費者。在作者看來,中國學者要成為知識的生產者也許有許多路徑,但立足于中國的現實經驗,特別是中國過去30年融人世界經濟的成功經驗進行研究,是成為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知識生產者的一個重要途徑。
王正毅 ·國際經濟 ·41萬字
《中國與非洲經貿合作發展總體戰略研究》一書從戰略高度研究中國與非洲的經貿合作對中國國家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以當前世界發展變革的國際視野分析中非合作的大環境、大趨勢和大戰略,在理論、政策和實踐層面回應中非合作面臨的新挑戰。本書以系統研究為基礎,同時注重前瞻性研究。全面深入探討未來中國與非洲深化經貿合作的戰略、規劃和布局,提出中非平等互利合作在更高水平上持續發展的戰略構想、重點國家和重點領域的合作規劃、中非增進政治互信與戰略共識對深化合作的保障作用。本書可以成為研究非洲的學者和涉非工作者的案頭書。
楊立華等 ·國際經濟 ·25.7萬字
本書通過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家概況、經濟結構與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經濟制度與經濟政策、對外經濟貿易與合作、歷史上該國與中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該國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分析與研究,探究該國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位與作用,并對“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所帶來的風險與挑戰,該國特定經濟結構與經濟發展水平對“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可能性貢獻與利益需求。
張麗君 王文長等 ·國際經濟 ·24.8萬字
“2016’東盟研究藍皮書”,主要圍繞“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中的“貿易暢通”開展研究,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個方面的專題。專題一:中國與越南貿易研究。專題二:中國與馬來西亞貿易研究。專題三:中國與緬甸貿易研究。專題四:中國和菲律賓貿易結構研究。專題五:中國與柬埔寨貿易研究。專題六:中國與泰國貿易研究。專題七:中國與新加坡貿易研究。專題八:中國與老撾貿易研究。專題九:中國與文萊貿易問題研究。專題十:中國與印尼貿易關系發展策略。
廣東海洋大學東盟研究院 ·國際經濟 ·20萬字
“經濟每月談”創辦于2009年7月,是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每月舉行一次的經濟研討活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秉承“創新、求實、睿智、兼容”的理念,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政府官員,就社會關注的國內外經濟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研討。2016年討論的熱點問題主要包括:G20相關問題;“十三五”期間能源發展趨勢;“一帶一路”發展倡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巴黎協定》解讀與評估等。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國際經濟 ·28萬字
本書收錄和匯集了筆者過去20多年在新加坡《聯合早報》、馬來西亞《南洋商報》、中國《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等主流媒體上發表過的一系列文章以及報紙的專訪或專題報道,涉及經濟、管理、文化、社會四個方面的內容。全書分為四篇:第一篇為解讀新加坡;第二篇為感受新加坡;第三篇為新加坡外望;第四篇為媒體專訪與報道。本書的兩篇核心文章是《新加坡的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經驗》和《新加坡的國有資產管理與淡馬錫的公司治理》。
楊建偉 ·國際經濟 ·20.9萬字
2018年以李克強總理訪日為契機,中日關系重回正常軌道。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四十周年。在中日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日關系改善發展的勢頭持續增強。當前,世界經濟整體復蘇,但仍面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特別是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爭端分歧打斷了全球貿易體制,對現有產業鏈形成了沖擊。中日兩國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在全球產業鏈上各有優勢,環環相扣,應攜手努力,應對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挑戰,共同維護國際經濟秩序和地區的穩定繁榮。今后三到五年,將是中日關系發展的一個關鍵窗口期,中日兩國應抓住機遇,繼續加強中日經貿合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國際環境和遇到的問題,與日本相似,日本很多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借鑒。本書從金融、經濟、國際關系、日本經驗、中日經濟合作、日本經濟形勢等六個方面,深入分析了影響日本經濟發展的重大經濟政策和可借鑒經驗,同時就近年來中日經濟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對策建議,在此基礎上提出未來中日經濟合作重點領域。這些問題的研究與分析對于我們當前和今后更好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一定的益處,為宏觀經濟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參考借鑒
逯新紅 ·國際經濟 ·43.9萬字
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經濟理念,倡導最小政府,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主張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20世紀七八十年代新自由主義興起,隨后又演變成更廣為人知的“華盛頓共識”,許多發展中國家都以此為模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智利是其中典型的案例。1973年,皮諾切特政府上臺后,智利的芝加哥小子開始推行新自由主義模式,包括私有化和放松管制、大幅削減政府開支、貿易自由化、金融開放等,智利也一躍成為當時“拉美最閃亮的明星”。但與此同時,人們對新自由主義造成的不平等加劇、教育成本和醫療負擔的上升,以及養老金的減少感到不滿。2019年,智利各地爆發了抗議活動,2022年,左翼聯盟“尊嚴制憲”上臺執政,開始反對新自由主義的政策。本書沿著新自由主義在智利的起源、發展到終結的脈絡,描述了智利如何成為世界上最激進的自由市場實驗的發源地,以及它的衰落對全球新自由主義的影響。本書不僅是一個關于拉丁美洲國家的故事,更是一部關于自由市場思想傳播及其后果的幕后歷史,足資其他發展中國家為鑒。
(智)塞巴斯蒂安·愛德華茲 ·國際經濟 ·2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