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圍繞國家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宏觀大局,探究智慧城市在我國的思想起源和發展歷程,分析智慧城市建設對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城鄉一體化發展、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意義,重點研究智慧城市的內涵、評價體系、關鍵技術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本書包含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城市設計與規劃、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安全等主要內容,并對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的典型案例進行了認真梳理和深入分析,以求為更多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借鑒。
李春華 許翃章 薛蘇鵬 ·中國經濟 ·22.5萬字
本書從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出發,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運用馬克思工業化和物質變換等理論,借鑒“西方生態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理論和經濟環境雙贏等理論,通過對傳統工業化及其道路的反思,立足于中國工業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特殊性,對“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的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專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揭示我國新型工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辯證關系,論證二者協調發展的可能性、現實性、制約性及實現途徑。
鄧翠華 陳墀成 ·中國經濟 ·29.6萬字
本書根據我國的國土空間規劃和區域水資源條件、生態環境承載力以及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等異質性因素,對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中、東南、西南七大區域社會經濟各方面的異質性進行研判,從而提出各有側重的能源消費、生產、技術和體制革命精準推進路徑;基于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流域的大流域跨界區域合作和能源產業協同視角,提出能源革命戰略精準推進路徑,旨在基于資源環境稟賦,產業結構征、經濟發展階段的異質性,探討與之精準結合的能源革命推進路徑以及有效實現能源革命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與政策建議。
胡健 焦兵等 ·中國經濟 ·24.5萬字
本書從內涵概念入手,對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及制度的相關概念進行了理清,并從現代治理視角分析了制度實施背后治理理念和邏輯。在此基礎上,結合國際國內市場準入制度總體演進歷程與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的實踐,梳理了負面清單制度在探索階段、試點階段演進、成效、存在的難點及問題。最后,通過前瞻的形式,從法律法規完善、建立相應的行政權限體系、加強清單自身完善與調整、健全監管與風險防范體系、引入第三方評估咨詢機構、破除市場準入隱性壁壘、協調推進相關配套改革等方面,對制度在中國的全面實施提出了系統性的建議。
陳升 李兆洋等 ·中國經濟 ·21萬字
目前,資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經濟發展動力不足、人力資本缺乏、產業創新落后、生態環境亟待修復等問題。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在過去以資源型產業一枝獨秀的產業發展格局下,形成了對低端資源型產業的嚴重依賴,經濟發展機制不符合新形勢。資源型城市轉型問題,在我國資源型城市面臨的普遍問題、重大問題,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出現了大量具體、深入,具有一定見地的問題分析和政策研究文獻。為了將對資源型城轉型的研究進一步上升到具有完整理論和政策體系層面,本專著從資源型城市內生增長模式的角度出發,對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原因、演變機制進行剖析。并以此為依據,構建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理論框架,提出資源型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模式、路徑與政策框架。
李虹等 ·中國經濟 ·23.8萬字
本書是各位專家學者的發言論文結集,全書圍繞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經濟體制改革、經濟高質量發展與共享發展、農業基本經營制度以及社會主義本質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討論,力求呈現新觀點、新思想、新啟發!
趙德武 尹慶雙主編 ·中國經濟 ·23.7萬字
本書所闡述的中國經濟發展理論實際上是進入中等收入發展階段的中國的發展經濟學。針對中國由低收入國家發展成為中等收入國家所走過的發展道路,本書從發展經濟學理論上進行說明,如中國特色的工業化,中國特色的城鎮化,中國的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洪銀興 孫寧華 ·中國經濟 ·21.3萬字
重視對經濟思想史的研究,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術特征、學理遵循和理論品格。本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若干重大理論體系的歷史發展為研究對象,按照縱向的時間順序,廣義劃分開創起步階段(1949—1979年)、形成和發展階段(1979—2012年)、新時代新突破階段(2013年至今),對這些重大理論體系從開創到形成和發展、再到拓展和系統化的思想史過程,進行了深入梳理和闡釋,以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路標”,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更好地體現在經濟思想史的發展中。
宋宇 孫雪等 ·中國經濟 ·27.1萬字
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演變為全球范圍的大流行(pandemic),覆蓋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感染人數已經以百萬計,成為一起百年不遇的公共衛生危機。疾病大流行總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沖擊,使單個國家和世界整體的正常發展偏離既定的軌道,對經濟、社會造成嚴重的傷害。無論是應對大流行本身還是實現中國經濟的復蘇,都必須從認識上、戰略上和措施上立足于持久戰。本書考察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對中國經濟不同方面的影響,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分析了“三農”工作、產業和供應鏈、就業和民生、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相互影響、對公共衛生和風險防控的含義等問題。
蔡昉主編 ·中國經濟 ·21.9萬字
《政府管制評論(2014年第3期)(總第7期)》主要研究政府管制中有關民生的熱點、重點和難點問題,并且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供政府決策部門參考。《政府管制評論(2014年第3期)(總第7期)》主要講述了:中國環境規制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中國政府環境監管職能:歷史、問題與路徑、“中部崛起”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資對環境規制的影響研究資源性產品的“模擬市場”定價方式研究等。
王俊豪主編 ·中國經濟 ·22.8萬字
《2019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研究報告——建設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是“自貿區研究系列”叢書之一。本書總結了中國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和可推廣復制經驗,梳理了上海自貿試驗區、廣東自貿試驗區、天津自貿試驗區等全國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及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概況和改革成效。
孫元欣主編 ·中國經濟 ·29.8萬字
本書依托分屬我國不同區域的3個固定連片特困區社會經濟調查資料,運用競爭優勢理論對于貧困區域發展要素配置機制與競爭優勢獲取途徑進行分析,基于資源傳遞過程闡釋扶貧資源供需主體行為協調性和區際要素流動機制,計量分析貧困區域扶貧資源總量與配置結構及其區域發展帶動效應,明確扶貧資源配置的作用機制,評價扶貧資源配置效率,找尋影響配置效率的因素并進行制度優化,把脈區域發展方向和貧困人口發展意愿,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鄭瑞強 朱述斌 王英 ·中國經濟 ·20.8萬字
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升級,消費金融成為理論和實務界共同關心的領域。近年來,新一代互聯網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深入應用,以及數字化浪潮席卷整個社會經濟,也驅動消費金融的不斷創新發展。本書以北京陽光消費金融公司和光大研修中心聯合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金融創新和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啟動的系列研究為主題,圍繞中國消費金融的發展,分別從宏觀篇、行業篇、企業篇、治理篇、金科篇、生態篇六個視角闡述2021年度研究內容成果,包括中國消費金融發展宏觀環境分析、政策和監管分析、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指數編制、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分析與評價體系研究、中國消費金融公司治理研究、中國消費金融生態地圖、消費金融科技案例分析等內容。本書旨在揭示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規律,助力行業有效監管和引導行業行穩致遠。
楊運杰等主編 ·中國經濟 ·21萬字
本書從中國的經濟發展趨勢、能源需求、技術進步、新型城鎮化、綠色低碳消費,建筑和交通綠色發展等方面,系統分析了我國實現低碳發展的社會可行性、技術可能性和政策可制成性,得出了現有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持續,高碳擴張型增長已經沒有空間,能源轉型具備條件,認為2025年前實現碳峰值的可能性極大。并采用能源環境綜合評價模型(IPAC)對中國提前實現峰值進行了路徑可行性計算,提出了提前實現峰值的行動清單和政策建議。
中國盡早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實施路徑研究課題組 ·中國經濟 ·25.6萬字
本書是對鞏義市進行廣泛實地考察后形成的調查報告,反映了鞏義市自省直管以來的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并從產業結構調整、城鎮化建設、三農扶貧問題、國際產能合作、招商引資、生態環境、金融支持以及定量分析評價等多個視角對鞏義進行全方位的專題研究;通過“對比研究報告”對蘭考、汝州、新鄭三個省直管縣(市)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比較研究。
張占倉 劉道興 ·中國經濟 ·26.3萬字
15世紀是大航海拉開序幕的時代,中西方在對待大航海的態度上表現出極大差異。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西方國家都曾動用海盜手段,大肆劫掠亞洲商人,它們相互之間為了爭奪海上霸權也爭斗不已。而中國明清政府則本質上對本國商人出海貿易持禁止或壓制狀態,王直集團、鄭氏集團等抗衡西方劫掠的海商集團均被看作海盜而遭到打壓,致使中國喪失了在大航海時代來臨后掌控海洋霸權的機會,這也對中國的長期經濟增長造成了消極影響。
王濤 ·中國經濟 ·20.7萬字
《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報告(2012)》共分四篇,第一篇為區域篇,分別從四大區域、典型經濟區、“四省一市”等層面分析現代服務業發展情況,包括產業規模和結構現狀、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路徑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第二篇為行業篇,包括金融業、商貿流通業、服務外包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旅游業、科技服務業、現代物流業等,重點分析行業發展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發展思路與對策建議、典型案例等;第三篇為國際篇,主要以美國和日本為例分析了發達中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情況;第四篇為政策篇,梳理了近五年來國家層面制定的現代服務業相關政策文件,以便及時查閱和研究,跟蹤政策動態進展。
陳章龍 ·中國經濟 ·25.3萬字
對金融化世界的哲學反思,不僅是理論發展所必需,也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必需。本書是當代中國學者對金融哲學的探討的結晶。它記載著當代中國學者對社會理性反思的心靈的記錄,也是對未來經濟哲學研究的新的輪回的展望。而這個新的輪回,恰逢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具有偉大意義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國進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是中國金融的新時代,也將是中國經濟哲學研究的新時代。
張雄 魯品越主編 ·中國經濟 ·41.1萬字
在新的歷史時期,為適應全面深化改革和國民經濟發展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需要進一步理清產權交易市場發展的基本問題,進一步明確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在全行業明確方向,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齊心協力把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成為真正意義的資本市場,不辜負黨和國家賦予產權交易市場的使命和責任。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集行業之智,聚行業之力,組織開展了《中國產權交易市場的特質屬性、功能定位和支撐體系實證研究》,完成了課題總報告、兩個分課題和十個子課題研究。時值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產權交易市場誕生30周年之際,協會特編撰出版這部理論文獻。本書較為全面地展現了中國產權交易資本市場的基本情況、特質屬性、功能定位和支撐體系,指出了未來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和發展路徑,是一本學習、了解和研究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和非標準化要素交易市場發展的重要參考書籍。
中國產權協會 ·中國經濟 ·41.7萬字
本書將二十多年來見諸書報雜志的三十多篇評介吳教授學術觀點以及評論吳教授經濟著作的文章,整理成《吳易風經濟思想評說》(第二輯)一書,從不同角度對吳易風教授經濟思想的概括、提煉和介紹,有的注重全面,有的突出重點,總結和評述吳教授的教學、科研和學術觀點這些文章,有的已經發表了二十多年,有的則發表于最近幾年。文章長短不一,風格各異,角度不同,但讀來還是有耳目一新的感受。為了讓讀者對吳易風教授的學術經歷和風采有一個比較生動、比較全面的了解,我們還挑選了吳教授在不同時期所留下的珍貴照片,集中于文前部分,一并出版。
朱勇 宋勁松 徐廣軍 毛增余 周清杰 韓玉玲 ·中國經濟 ·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