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床頭經濟學》是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先生的全新力作。本書以床頭漫談的形式,深入淺出地剖析了當前中國和世界經濟中的一些典型問題,其中很多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日常現象,并揭示出這些現象背后的經濟學原理;同時,作者也睿智地闡明,在當前各種困局下,其實新的機會也正在形成。借助這些新技術、新思潮,新的發展高峰必將很快到來。本書帶給讀者的,不僅是經濟學家的獨特視角和睿智思維,更有妙趣橫生的閱讀享受。
宋清輝 ·理論 ·8.2萬字
本書主要開展新興服務業跨界服務商業模式研究,首先對基本概念進行界定,基于不同的視角對跨界服務商業模式進行闡述,厘清分析框架,并提出測評體系;接著,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行業和企業,展開分析與測評;最后,對不同案例和不同行業之間展開對比討論與總結。
吳東 姚明明 ·理論 ·10.3萬字
本書是中國首部數字經濟理論與治理的著作,以數字經濟的理論為主線,以“三維結構:平臺、數據、算法”為核心,創造性地構筑了數字經濟的理論分析框架,旨在實現數字經濟發展與監管平衡。本書取材于實踐中的鮮活材料,是對國務院辦公廳、全國人大等各級政府單位,騰訊、字節跳動等企業,以及哈佛、牛津、劍橋等高校進行大量實地調研后形成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成果,具有豐富而堅實的實踐基礎,為數字經濟治理理論和治理方案提供了牢固而豐富的現實依據,充分體現把書寫在祖國大地的研究方法。通過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觀察,本書系統性闡述了數字經濟引發的企業組織模式、生產要素以及驅動技術變革,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平臺、數據、算法”交叉為內涵的理論創新與三維治理結構。沿著這一理論創新,本書對現有的數字平臺、數據生產要素、算法、數字貨幣的治理現狀進行分析,歸納出當前治理中廣泛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已有經驗提出了全新的治理方案,為相關細分領域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楊東 徐信予 ·理論 ·16.8萬字
汽車有文化色彩、性格取向、性能差異,還有進化完善程度等的不同。汽車首先是一種實用的交通工具,其次它還是車主身份的名片,體現著車主的欣賞品位、生活的態度及個性和愛好等。廣而言之,汽車還是各國民族文化的載體,購車還要了解其背后的汽車文化。汽車,有好壞之分,區分的標準是性能和工藝,如果您的層次再高一些,還可以把環保和人性化列進來。好的性能、好的工藝以及人性化如何體現?這就是選車的根本。
陳富有 ·理論 ·14.9萬字
《羅雪爾與克尼斯》由韋伯論述數位作者的系列文章組成,關注的核心是“邏輯”與方法論的問題,是韋伯的第一部元理論著作,也是韋伯方法論思想的奠基之作。在寫作成名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同時,韋伯也一直在著力于方法論的研究,以為自己的經驗、歷史研究奠定方法論上的基礎。《羅雪爾與克尼斯》就是韋伯方法論研究的重要成果。在書中,韋伯對當時人文社會科學的方法論問題進行了探討。他試圖說明,歷史學和社會學所討論的方法論問題,是如何影響歷史性的國民經濟學的早期階段的。同時,韋伯也討論了他所謂的“文化史”研究如何能夠具有客觀性的問題。
(德)馬克斯·韋伯 ·理論 ·10.2萬字
《需求結構對產業結構演進的影響研究》以產業結構理論為背景,將需求結構對產業結構演進影響的機理作為理論依據,結合投入產出分析對于產業結構研究的意義,以需求結構變動為分析原點,通過實證分析來探討如何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順應經濟增長的要求,促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通過實證分析的結果,可以發現我國目前處于工業化加速的中后期,第二產業中的重化工業和高新技術制造業是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產業部門,在需求結構對于產業結構演進的影響中,最終需求的作用要大于中間需求。最后,本書探討當前我國如何通過需求結構的變動來有效、合理的進行供給側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與方式,并給出基于實證結果的相關政策建議。
李鑠 ·理論 ·12.9萬字
我們特別編輯了這期《歐元:堅定與懷疑》,解析歐洲經濟復蘇中的歐元發展路徑,探索歐洲央行與各國銀行之間的相互作用,重估銀行家們在蕭條與復蘇之間的艱難抉擇。
商業周刊 ·理論 ·3.1萬字
長期以來,能源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能源問題解決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隨著靠前能源格局的風云變幻,中國正面臨著世界各國能源戰略部署所帶來的挑戰,這是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問題,也是對中國和平崛起的嚴峻考驗。本書將從五個部分全面描述中國的能源發展戰略的形成過程、實踐,現在面臨的挑戰和今后發展的主要趨勢。
周大地 ·理論 ·10.4萬字
本書對空間計量經濟學的發展與演進特征進行了綜述,分析了空間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并應用空間相依性、空間異質性、空間變異性的區域化理論分析方法對中國省域尺度上FDI流入與創新活動之間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分布特征進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基于隨機性和結構性的空間計量經濟模型的設定、估計、檢驗的研究思路。
李新忠 汪同三 ·理論 ·16.3萬字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文選之一,是經濟學院的老中青教授的作品選集,初步預計60卷,每一卷20萬字,共計1200萬字。
賈根良 ·理論 ·18.6萬字
金融危機日益頻發,一旦惡化,就會如巨浪一般,將區域乃至全球經濟拖入深淵,沒有哪個國家和個體可以幸免。本書由兩位知名經濟學家聯袂創作,以金融和宏觀經濟的交叉視角,介紹了與這種可怕災難相關的10個基本概念,清晰展現投資者、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的行為及背后邏輯,以及推動經濟復蘇的關鍵因素。書中呈現了近10年來關于危機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用這些成果剖析了美國大蕭條、日本股票和地產泡沫、墨西哥龍舌蘭危機等過去發生的多次危機,為人類未來預防乃至應對危機提供啟發和建議。
(德)馬庫斯·布倫納梅爾 (葡)里卡多·雷斯 ·理論 ·7.2萬字
本書涉及經濟學科的方方面面,緊扣時代主題,收錄了世界各國經濟學界的專家學者通過廣泛的交流研討形成的一系列具有重要意義的觀點主張和學術成果,為廣大師生從事學術科研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促進了經濟學前沿理論的傳播,為北京大學經濟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書籍出版后,將帶動全國乃至全世界繼續以開放融通為引領,聚集全球優質教育資源,通過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國際化發展,進一步推動國際新型知識社區建設,打造全球知識和學術共同體。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理論 ·14.5萬字
水稻產業發展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產業安全。本書分上下兩篇展示2015年國內外水稻產業經濟發展研究最新研究成果。第一篇展示世界稻米經濟,包括世界水稻和國際市場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二篇展示國內稻米經濟,包括水稻生產形勢、稻谷市場、大米價格和稻米產業化發展等相關內容。該書信息量和數據量大,是國內外權威、系統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楊萬江 ·理論 ·15.7萬字
該書從后發劣勢理論角度出發,對后發劣勢理論進行了仔細分析,對中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戰略進行了深入探討,對傳統經濟趕超戰略進行了實證分析,在對后發劣勢、趕超理論進行全面總結與完善,對全球化和世界性的能源、生態與社會危機對后發國家及其發展戰略造成的影響進行了全面分析,并對當前中國的威權政治、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重構了中國新型現代化戰略的基本框架。
王文龍 ·理論 ·19.5萬字
本書闡述金融科技和供應鏈金融數字化的最新發展,從供應鏈金融中的信息不對稱這一根源性問題出發,以數字化技術破解這一根源性問題;分析數字供應鏈金融平臺的特點與商業模式,以及技術平臺的云計算、零信任技術、物聯網與邊緣計算等架構;分析主要的數據處理技術,包括計算機視覺技術、隱私計算、零知識證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等;對數字供應鏈金融的高級形式——數字孿生,提出系統構架和構建方法;最后,分析微分格等公司的行業領先解決方案。
段偉常等 ·理論 ·11.1萬字
本書記錄了一家傳統的全球ATM龍頭企業——廣電運通是如何通過自我革新獲得新生,順應時代并勇敢擁抱人工智能大潮謀求發展的歷程。廣電運通面對質疑篤定、面對風險坦然、面對成就淡然,勇敢地向人工智能轉型,厚積薄發,用金融科技、智慧城市來賦能各行各業的高質量發展,成就行業新的高度并樹立新的標桿。在這一過程中,廣電運通一直恪守“專注”“專一”“專業”原則,因專注而專一,因專一而專業,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企業文化和商業哲學。
程東升 ·理論 ·13.5萬字
林毅夫教授在目前的新結構經濟學體系中詳細分析了結構變遷過程中政府作用的正反兩個方面——促進符合潛在比較優勢結構變遷的因勢利導作用和違反潛在比較優勢的錯誤干預,然而,現實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紛繁復雜,政府的因勢利導原理只是一個基準,難以概括經濟發展過程中無處不在的政府干預所內生的兩難困境。以這些發展過程中的兩難困境為例,本書構建了一個發展戰略的成本與收益分析框架,提出了新結構經濟學的“結構變遷中的政府干預原理”,為分析政府干預在結構升級與結構失衡之間的諸多矛盾現象提供了新的理論思路。
付才輝 ·理論 ·11.7萬字
雖然中國經濟改革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如何認識中國經濟改革的性質、基本經驗、成功的原因和演變的方向?人們的認識大相徑庭。在本書中,作者選擇了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來考察這一問題。具體來說,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性質和特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與實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和市場關系、中國經濟為什么能持續快速發展等問題。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道路是光明的,但是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本書突出的特點是,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為指導,總結了中國改革開放走市場經濟道路過程中的創新與跨越的曲折歷程。
張宇 ·理論 ·8.8萬字
本書將發展經濟學理論的觸角深入到微觀主體層面,在發展經濟學的非均衡分析空間建立以窮人為中心的微觀分析框架,嘗試性地從新的視角出發,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對發展經濟學微觀基礎建構中的一些典型問題進行實證分析,強化發展經濟學研究的學科范式意識。
葉初升等 ·理論 ·15.4萬字
針對中國當前的產能過剩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成立課題組進行了專題研究。課題組對當前國內外關于產能過剩的有關理論和政策研究進行了系統梳理,對一些國家化解產能過剩問題的基本做法和經驗教訓進行了全面總結,并選取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光伏六大重點行業,在河北石家莊、邯鄲、邢臺、唐山,山東淄博,河南鄭州、焦作,浙江杭州、紹興,江蘇蘇州、無錫、常州,以及上海、北京等地開展了調研活動。調研期間,分別與省、市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100余家國有及民營企業召開多場座談會,并到數十家當地企業了解具體情況。基于此,課題組對全國及上述幾個主要行業的產能過剩情況形成了一些基本判斷;同時,重點就國務院[2013]41號文件中“四個一批”的意見在落實中可能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 張軍擴 趙昌文 主編 ·理論 ·1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